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三)(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三)语文答案三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三)语文答案三

2019—2020学年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三)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已经有了重大缺失”错误。

文中为“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把未然说成已然。

故选C。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所以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因果倒置,应为“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故选C。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所有文字的地方”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分析,应为“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

故选B。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到2050年我国城乡矛盾必将得到解决”,把“或然”说成“必然”,根据材料三,只能说有望逐步得出解决。

2022高一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最新答案大全

2022高一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最新答案大全

2022高一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最新答案大全语文课实际上就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也就是通过课文,一些具有汉语典范性的文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学字、词、句、章、等知识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高一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答案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一、成语1.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2.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

4. 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

5.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问。

对簿:受审问。

常误解为在公堂上对质,按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6. 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7.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8.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9. 粉墨登场:贬义。

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10. 焚琴煮鹤:比喻做煞风景的事情。

二、诗歌鉴赏(1)上片中荷花具有孤寂、悲苦的特点。

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白赏的美人,表现了它处境寂寞和芳华零落的悲苦。

(2)抒发了不愿趋势附俗而致年华虚度,失时零落(怀才不遇)的悲叹。

(如答“保持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或“由于坚持自己的`操守(选择),以致发出仕路崎岖、沉沦不甘的感叹(或“愤懑”、“激愤”)”亦可)。

三、默写1.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2.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8.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9.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三 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三 参考答案

济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寒假练习三参考答案1.C (A. 汗流浃背jiā B.顺蔓摸瓜wàn D.烘焙bèi)2.A (B.涣然—焕然 C.遣责—谴责 D.打腊—打蜡)3.C (A. “并且”连词,常表并列关系,而语境中后者有更进一层之意,此处用”甚至”更妥;B. 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不合语境;C. 罚不当罪: 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D.心劳日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遭,多用作贬义,与语境感情色彩不符)4.C (A.语序不当,应该是“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前,“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后;B.偷换主语。

D.不合逻辑,“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5.D6. 解题指津:要善于利用提干中的提示。

“鲜明”主要指“妈妈”话语中的态度倾向,妈妈说话要合情合理,符合妈妈身份,有教育意义。

答案示例:儿子,学校捐款是为了帮助他人,妈妈支持你。

如果多捐钱是为了得到更多回报,不就和学校的本意违背了吗?7.答案示例:(1) 大明星(2) 政坛的重要人物(3) 涉案最重的人物(4) 著名电视台8.①再现了一个活泼、可爱、阳光的小女孩,引起读者的人生体验与情感的共鸣;②凸显“我在”的可贵;③同时为后文具体阐述“我在”与“同在”的价值与意义作铺垫。

9. ①我与同学老师等他人同在而获得的友情,师生情,内心充实和愉悦。

②既要肯定自我价值,也要正视自我缺陷,勇敢而完整地在生命里求真求美。

10. 示例一:如开篇“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青山、迟迟春日”,巧妙化用古诗(《诗经》有“春日迟迟”句),语言清新脱俗,情景交融,语言精简有力,生动地把一个因生病而失群的小女孩的苦楚与凄凉形象表现出来了。

示例二:如描写演奏《长干曲》的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抖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

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副唐朝画卷之中,身临其境,如梦如幻。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含答案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余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希望你喜爱。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 18 小题,共 4 页,满分为 100 分。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署名笔将自己的学校、班别、姓名和考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地点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署名笔作答,答案不可以答在试卷上,应填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地点上 ; 如需变动,先划掉本来的答案,而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禁止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题 2 分,共 8 分。

1.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残垣 (yun) 卜筮 (p ǔ) 伶俜 (lng) 血浓于水 (xu)B.否泰 (p ǐ分)外 (fn) 坍圮 (p ǐ挥)斥方遒 (qi)C.偃仰 (y ǎ n)机杼 (zh) 案牍 (d) 翩翩起舞 (z ǎi)D.踟蹰 (ch) 哽咽 (yn) 子衿 (j ī n)煞费苦心 (dn)2.下边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2019 年第二届新浪微博渺小说大赛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参赛作品要切合穿越小说的特点,且短小干练,形象鲜亮,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和蔼可亲的语言文字。

作品一定是原创第 1页 /共 13页作品,禁止剽窃剽窃,广大微博用户有权揭穿非原创作品,主办方有权回收颁发给非原创作者的奖品。

A. 热火朝天B.短小干练C.和蔼可亲D.揭露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 )(2 分 )A. 朝鲜艺术家此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遇到了中国观众的热忱欢迎,赐予了很高的评论。

B.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近期有点烦,两件馆藏品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被怀疑为假的仿品。

C. x 藏自治区××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 万人。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6.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7.概括说明文章第6、7、8自然段写的是人类从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

8.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⑴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⑵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的两句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因为两者表达的主旨是相同的。

B文章第3自然段以设问和反问在文意的递进中完成了过渡,结尾又以发问的方式收束,使文章意味深长。

C文章内容丰富,线索分明,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失落文化根源的隐忧。

D文章情景并茂,以小见大,细节丰盈、精当,成功的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认同感。

E文章第8自然段说“……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是说“他”虽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但因再也无法回到童年,所以体验不到满足与宁静。

参考答案6. 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相同:不管迁徙多远,都要溯源寻根。

不同:①鲑鱼的回归只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或: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②人的回归是指精神上的回溯,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生活记忆等在文化上寻根溯源。

(或:人的回归是指人的心灵,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源)7.人类通过祖国的文字(或:母语)、故土的山川(或:风景)、故乡生活记忆(儿时往事、往事记忆)三个方面寻根溯源。

8.⑴故土文化的失落会造成人类心灵的寂寞,乡愁由此而生。

⑵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9、A E⒈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关注点1分)【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要求B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

寒假作业-2021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寒假作业-2021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21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又是一个寒假到来,又要努力的完成寒假作业,那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应该怎么办呢?想知道寒假作业的答案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一、语言基础知识题。

(每小题2分,共8分)1、B(A处chù 蕊ruǐ C悼dào 空kòng D蜕tuì 肄yì)2、B(A度烽C 采骛D苍丛)3、A(A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应用“应接不暇”。

B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

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C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D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4、C(A是正反两面呼应不周,应改为“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

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

”B应改为“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以及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

D“约”与“左右”重复。

)二、默写题。

(每空1分,共10分)5、补写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言笑晏晏②哀民生之多艰③兰泽多芳草④海不厌深⑤羁鸟恋旧林⑥齐彭殇为妄作⑦哀吾生之须臾⑧泣孤舟之嫠妇⑨人生几何⑩暧暧远人村三、文学名著题。

(共10分)6、C E (C“第一次”有误。

前几次都写不好,后来梦中得了八句,受到众人称赞。

E“一直不认罪”有误。

最终屈打成招,认罪了。

)(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7、简述题。

(1)答:林黛玉薛宝钗。

(1分)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

(1分)劝黛玉药补不如食补,并答应送燕窝来。

(1分)黛玉感叹无依无靠讨人嫌。

宝钗说她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多了个母亲,比黛玉略强些。

(1分)交谈中,黛玉感激宝钗如此关心体贴,责备自己平日多心错怪宝钗。

(1分)(2)答: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了乞丐王国,(1分)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则将被处死。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卷(附答案)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C.一个人夹在各地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秋的意境与恣态,总赏玩不到实足。

D.我梦想有一天,悠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胜光披露,满照人间。

2.B/A尽相—竞相珠丝—蛛丝C恣态—姿态实足—十足D悠谷—幽谷胜光—圣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所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态度或行动。

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

调控:调节控制。

验证:通过实验或检验证实。

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B.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居民收入超过GDP的增速,为收入倍增计划释放了积极信号。

C动宾D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A.①愈是谦虚,愈是成熟②顾自低垂着脑袋B.①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②顾自低垂着脑袋C.①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②依然高昂着头D.①愈是谦虚,愈是成熟②依然高昂着头。

(曹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子容颜的由美而衰。

D.氓恋爱时“信誓旦旦”,变心则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

7.D/变心是因为女子色衰,以及氓品行不好。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当时的婚俗。

8.《氓》三处写到“淇水”,任选其中二处所写“淇水”,赏析其作用。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一)1、解析A.bànɡ,ɡònɡ/ɡōnɡ,mó/mú;B.fēi,zhuó/zhuō,qì/qiè;C.xǐnɡ,qiánɡ/qiǎnɡ,sài/sè;D.ruò/nuò,nìnɡ/nínɡ,jiān/jiàn 。

答案D2、解析A项中加点的词分别读作kē、kě、kē、ɡě:B项中加点词分别读作rú、rú、nuò、rú;C项中“赎”读作shú;其他的都读dú;D项中加点的词都读作xuān。

答案D3、解析A中shí/ shè,zhònɡ,qǐ/jī;B中mài,jué/jiáo,pō;C中yè/jié,shū/zhù,mù/mò;D中jiān/qiǎn,jù,rǔ/rù。

答案C4、A项“赈”“鸩”均读作zhèn;诤读zhènɡ “憎”读作zēnɡ;C项“湍”读作tuān;“喘”读作chuǎn,“揣”读作chuǎi,“遄”读作chuán;D项“峋”读作xún,“徇”“驯”“殉”均读作xùn;B项均读juàn。

答案B5、解析A项全读jué;B项xié—jié—xié—xiè —xié;C项“开天辟地”的“辟”读“pì”,其余都读“bì”;D项“炽”读“chì”,其余都读“zhì”。

答案A6、解析A项“弄巧成拙”的“拙”读zhuō,其余读zhuó;C项的“捐赠”的“捐”读juān,其余读juàn;D项的“格外”的“分”读fèn,其余的读fē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三)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虽然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C.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最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B.人非生而知之.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萦青缭白,外与天际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攀援而登,箕踞而遨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侣鱼虾而友麋鹿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舞幽壑之潜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颓然就醉D.凌万顷之茫然5.下面的句子中与其他几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系之矣系:附着B.虽趣舍万殊趣:兴趣,趣味C.终期于尽期:至,及D.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及其所之既倦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8.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 不能喻之于怀D. 当其欣于所遇9.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两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B.文章第三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C.文章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

D.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由“痛”而转为“悲”,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以至于最后难能自持。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三、名句默写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2),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5)伏清白以死直兮,。

(6)还顾望旧乡,。

(7)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8),依依墟里烟。

四、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题农父庐舍丘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注】⑪塍(chénɡ):田间的土埂子,田埂。

⑫耒耜(lěi sì):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这里泛指农具。

(3)饭牛:喂牛。

(4)闭关:闭门谢客,也指不为尘事所扰。

(1)首联中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全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景象?请概述并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姑苏看水张宏①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②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

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③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

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

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

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④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⑤而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

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⑥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

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

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

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

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⑦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

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

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

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⑧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

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⑨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

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

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

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

但在十年浩劫中,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

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⑩“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

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

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第五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其中“好”与“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②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3)水滋养了姑苏的风物人情,造就了姑苏人水一样的性格,孕育了姑苏独特的文化属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六、语言运用题14.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

非常正确!但是要补充:作家的兴趣是什么,意愿是什么。

因为归根到底,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

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1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球状闪电曾经被误认为是不明飞行物,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没有合理解释。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青海省一个雷暴天气中绘制辐射地图时,意外记录下这个难以捉摸的发光球。

光球从地面升起,变成一道闪电,在地上穿行15米,然后消失。

研究人员说,它的直径约5米,只出现了不到2秒钟。

这场发生在2012年的风暴的视频和光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自然界球状闪电的首次科学记录。

这项研究详细内容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学评论快报》上,证实了球状闪电的真实存在性,并提供了球状闪电如何存在的重要线索。

球状闪电是云层至地面的闪电,在持续发光期间水平移动。

很早就有人目击球状闪电,但是由于其罕见性,没有人拍摄记录到这一现象。

16.仿照下面句式,以“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内容,续写一句话。

春之清新,夏之火热,秋之丰硕,冬之静穆,各季节的不同色彩,构成了多彩的岁月。

六、作文17.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