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复习

合集下载

古代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古代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3.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 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 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 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 军事领域。(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 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4)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 阿拉伯传入欧洲。
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中 华 世 纪 坛
2000年,北京修建中华世纪坛,坛内雕刻了 马可波罗,他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繁华, 一百位对中华文明有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 燃起了西方寻找新航路的激情 只有两个外国人入画 .
利玛窦,他向中国传播了西学,引发了 中西文化的第一次碰撞
一、古代的中学西传
位于黄浦区乔家路234-244号 。建于明万历年间。
徐家汇
他们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 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国家中只有中国值得称 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名气而论, 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野蛮人,而 且看成没有理性的动物.他们看来,世上没有 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 的. ——《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 1610),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 者。 1582年(万历十年)8月, 利玛窦远涉重洋来到澳门,次年到达 广东肇庆,在那里建立教堂,以此为 据点进行传教,后来又经江西、南京 到达北京,长期居住下来,建起了北 京地区第一座天主教堂——“南堂”。 1610年病逝,经明朝万历皇帝特批, 利玛窦被葬在北京. 北京最早的天主教堂——“南堂”
——摘自简又文、邬志坚等发表的《对于非宗教运 动宣言》(1922 年4月10日)

2025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历史课题31

2025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历史课题31

课题31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传播1.了解近代中华传统的发展和对外交流。

2.了解近代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3.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4.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5.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一近代中华传统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________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2)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________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知识点二近代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华工出国的背景(1)19世纪初,________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2)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2.华工出国的概况(1)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

(2)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知识点三近代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茶(1)地位: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2)传播:16世纪以后,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3)影响:如中俄之间形成“________”;如日本的“日本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

2.服饰(1)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________传到法国。

(2)18世纪,中国服饰的面料、款式、纹样等,融入法国服装设计之中。

(3)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了中国大袍式系列、“自由”套装等,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4)民国早期:________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________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

知识点四近现代中国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1.学校教育(1)近代中国的教育①京师大学堂②清华学堂:1911年创办,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就是学习西方,洋为中用,逐步深入,继承与发展的过程.①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实践也未触及封建专制制度.②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并付诸实践,提出“中体西用”的方针.甲午一战宣告失败.③早期维新派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思想,但侧重学习于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④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结合.使早期维新派的思想系统化,进而使这种社会思潮演变成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失败.⑤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理论,领导了辛亥革命.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失败.⑥民国初年,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进化论为思想武器,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形成新文化运动.⑦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第20课西学东渐【概念】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必要性: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先进的爱国人士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向西方学习。

②可能性: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日益扩大;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2、代表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禁烟期间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传教士在澳门,广州等地办的报刊.(《广州记录报》,英文,1827年创刊;《中国丛报》,英文,1832年创刊;《广州周报》,英文,1835年创刊。

第二十课 西学东渐

第二十课 西学东渐

意义
教育 思想
技术 制度
意义
技术
•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理论下,初步开始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也出版一些有 关西方武器制造以及攻防战术的著作。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以 “中体西用”理论为指导,大张旗鼓地仿照西方国家的办法,制造 新式枪炮和轮船,编练新式陆军与海军,举办近代军事工业以及民 用企业,开矿山、筑铁路、设邮电、建学校,掀起了一股学西方办 洋务的热潮;到19世纪90年代,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潮 开始兴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长足的发展; 同时,电力、交通运输业与金融业也发展起来。据统计,从1901年 至1911年,全国新设的厂矿达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 过前30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翻了两倍以上;1912年至1919年, 新建的厂矿有470多家,平均每年新增67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 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
维新思潮
人物———梁启超(第三部分第三段)
•他干了什么? •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 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强调“„(书上引号里的)„” •《变法通议》(部分书名在小字部分)
•维新派的宣传家
维新思潮
人物———谭嗣同(第三部分第四段)
•他干了什么? •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 法等级制、纲常礼教。 •倡导男女平等 •《仁学》 •批判纲常礼教最激烈 •维新勇士
THE END看 谢谢观
第th group Powered by 1202 4 四


意义
教育
• 中国近代每一次教育思潮的兴起,都与“西学东渐”有 着必然的联系,“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构成社会变革 的一条主线,如改革封建旧教育、太平天国农民教育、 洋务主义教育、改良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教会教 育、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和新民 主主义教育等思潮的兴起,都与“西学东渐”有着因果 关系,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社会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些教育思潮,从静态看是相互独立的,从动态看是相 互联系的,从而构成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 以及社会变革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 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 过重大影响。
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传教士 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
中国应对态度是怎样的呢?
一、开眼看世界(19c40年代)
●一场“辩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 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 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 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 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 可计日待也。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角度:近代化)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 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推动了西方 科学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顽固势力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要不要兴民权,实 反对兴民权,设议院, 实 行 君 民 共 主 的 君 主 立宪政体 行君主立宪 反对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 坚 持 科 举 取 士 , 反 对 变法之本,在育人, 在开学;在变科举 革教育制度 西学


同学们思考一下西学东渐是否到此 就结束了,如果不是,本单元还有哪 些内容体现了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中宣扬的民主与科学、
自由等思想(21课新文化运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三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复习共64页文档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复习共64页文档
Thank yo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复习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高考复习—西学东渐全部内容课件.ppt.

高考复习—西学东渐全部内容课件.ppt.

利玛窦的智慧
•“入乡随俗”调和策略,迎合中国文化和习俗 •走上层路线,取悦皇帝,广交中国官员和士大夫 •以介绍西学,切磋学问为传教的敲门砖
利玛窦到韶州后,依然是光头僧 服,但仍感难以融入中国社会。 1594 年,他听学生瞿太素讲:实际上,僧人 在官员与百姓眼里地位并不高,中国人 普遍尊重的是读书人。于是,经范礼安 神甫批准,利玛窦开始留须发,改戴儒 冠,穿儒服。 利玛窦忠实的拥护者:徐光启
②清王朝被迫对外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③中国的爱国志士开始冲破传统的思想藩篱 “贵华夏”、“贱夷狄”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60年代)
2、林则徐
①设立译馆;②翻译书报《各国律例》;
③编译《四洲志》;④仿制西方战舰。
3、魏源 《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4、“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打破了传统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为探索救亡图存而研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 代的思想主流。 不足:主要活动是编译西方书籍,并没有付诸实践。
西学东渐, 东学西渐, 海纳百川, 共同发展。
马嘎尔尼使团带回了许多中 国重要的科技成果,如船舶密封 隔舱技术,双动活塞风箱技术等, 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中引用的中国 科技文献资料达一百多条,作为 进化论的重要依据。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60年代,从夷夏之辨到 关注世界)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华,其冲击日益加剧
自然科学
地理
数学 物理机械工程 天文历算 水利技术 火炮制造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 邓玉函与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等编订 《 崇祯历书》

高考复习—西学东渐全部内容课件

高考复习—西学东渐全部内容课件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思想
郑观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后 指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国商战”。 ——郑观应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主张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制度; ②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代表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 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 变化: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和洋务运 动积极参与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的要求。
原因:中法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 的种种弊端,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 用关系深刻反思。 意义: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转移 到政治制度层面 起了启蒙作用。
2、康梁为代表的较成熟的维新思潮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 大成,在变 官制。
梁启超
《仁学》 《天演论》 《群学》
批判纲常礼教最 为猛烈 系统介绍西方文 化的第一人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名称 万木草堂 《中外纪闻》(原名) 《万国公报》 时期 1891年 1895年 地点 广州 北京 创办人 康有为 康有为
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知新报》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7年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 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谭 仑 嗣 。 同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
忍 死 须 臾 待 杜 根 。
望 门 投 止 思 张 俭 ,
《 狱 中 题 壁 》
谭嗣同
这就就就就 就有有有有「 是舍为拼埋我 中身民命头们 国求请硬苦从 的法命干干古 脊的的的的以 梁人人人人来 ,,,,, 鲁 」 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隋唐对外交通发达,“西北陆路”和“东南海路”同时并举。
C.统治者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鼓励外商来华。
(2)表现
A.全面繁荣的文化 (地位:全面繁荣博大精深、承前启后源 源流长、 光照四邻,影响深远) B.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 过渡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6分)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 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 四库。如果你要查找秦汉时期在天文算术方 面的相关成就,应该查阅
C
A.经部 C.子部
古代世界,人类形成了几个相对隔绝、独 自发展的文明中心以及相应的文化圈,以四大 发明著称的东方文明中心的中华文明,以其辉 煌灿烂的文化积极贡献于世界,同时世界优秀 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入中国固有的文化。
随着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弱,欧美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古老的中国文明日益黯淡, 鸦片战争的失败凸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中国 被迫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显示,使得古代 中国文化和近代西方文明碰撞。
这充分说明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复习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造纸术:(1)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 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 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 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二、东学西渐的概况
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的过渡 4、明清文明日趋衰弱,开始了解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1)原因:
A.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社会制度 先进,封建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3)影响:
以秦汉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 首次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初 步确立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 在世界上仍有影响,如汉人、汉学等
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
(1)原因:
A.隋唐使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国力强 盛。唐朝的国际声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B.正式开通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便利了中外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2)表现
中华文化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 多层次的广泛交流,汉朝政府的外交活动和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走向西亚、欧洲和北非,中国 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 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 的铸铜、制铁技术、制漆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 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 来华,实现了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直接友好往来。
(3)三大发明在中西的用。
印刷术对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 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资产阶级战胜封建 宗教文化的重要武器;指南针完成了环球航行,并 由此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火药和火药武器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促进了资 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在中国仅仅用于开矿、看 风水和驱邪。
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一度形 成“东学西渐”的局面,这一局面集中 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D
1724 年 ( 雍正二年 ) 的《圣谕广训》 规定: “ 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
,因其人通晓历教,故国家用之,亦不 可不知也。 ” 此规定 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 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人中国 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 D.有利于 “ 东学西渐 ”
B.史部 D.集部
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 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 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 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 史评类等15个大类。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 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 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 道家类等14大类。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 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
从材料信息看,雍正认为,西洋教属于“不经”之教,但洋人通 晓历法,因而任用洋人,故A不正确。任用洋人参编历法并不能 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故C不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有 利于“西学东渐”,故B正确,D不正确。
一、东学西渐的含义
东学西渐一般就是中国的知识和 发明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 到西方的过程.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 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东学西渐 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 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一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复习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 艺复兴等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 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4分)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 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 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 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1)原因: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科技处于世 界领先水平,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 军事上的广泛运用是最为突出的重大成就,对外贸易空前 兴盛,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国家。
(2)表现:
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唐朝末 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普遍使用,南宋时经阿 拉伯人传入欧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