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短文阅读入门

合集下载

文言小短文训练含答案

文言小短文训练含答案

文言小短文阅读训练(一) 孙登比丸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词句】 1.适见一人 2.咸以为是 3.登不听 4.乃见释(二)柳庆问饮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词句】(1)诣京师交易(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三)蒋常留妪唐贞观中,衛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

有魏州三衛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

至晚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复推。

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

正等乃释。

注释:追,传诏。

狱典,狱吏。

使人,使者。

推勘,审查核对。

【词句】(1)收禁拷掠(2)密遣狱典觇之(四)刘崇龟换刀唐刘崇龟,镇南海。

有富商子泊船江岸,见一高门中有美姬,殊不避人。

因戏语之曰:“夜当诣宅矣。

”亦无难色,启扉待之。

忽有盗入其室,姬即欣然往就。

盗谓见擒,以刃割之,逃去。

富商子继至,践其血,污而仆,闻颈血声未已,觉有人卧地,径走至船,夜解维遁。

其家踪迹,讼于公府。

遣人追捕,械击考讯,具吐情实,惟不招杀人。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文白对照) 短文三十一篇(二)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文白对照) 短文三十一篇(二)

(九)邹与鲁哄 /view/2029803.html?tp=0_10[阅读提示]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

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 1 ,穆公 2 问曰:“吾有司 3 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4 也。

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则疾视 5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 6 则可也?”孟子对 7 曰:“凶 8 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 9 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10 四方者,几 11 千人矣;而君之仓廪 12 实 13 ,府库充,有司莫以告 14 ,是上慢 15 而残下 16 也。

曾子 17 曰:”戒之戒之!出乎尔 18 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 19 也。

君无万焉 20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21 矣。

“ 注释:1 哄:斗,交战。

2 穆公:邹国国君。

3 有司:官吏。

4 莫之死:即莫死之。

5 疾视:恶狠狠地看着。

6 如之何;怎么办。

7 对:回答。

8 凶:荒。

9 转:抛弃。

10 之:往。

11 几:几乎。

12 仓廪lìǖ:粮仓。

13 实:充实。

14 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5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6 下:下面的百姓。

17 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18 尔:你。

19 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

20 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1 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了."(十)卖柴翁殴宦者/view/2043175.html?tp=0_10[阅读提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高一学年文言文小短文阅读训练(2)

高一学年文言文小短文阅读训练(2)

高一语文文言小短文阅读初级训练(一)(一) 孙登比丸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1、孙登遇到了什么事?2、孙登怎样处理这件事?(提示:注意“比丸”二字。

)3、这件小事给你什么启示?(提示:以小见大。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适见一人2.咸以为是3.登不听4.乃见释(二)柳庆问饮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1、问题:贾人和主人,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谁受到了怀疑?为什么?2、思考:柳庆如何问案?(提示:注意标题。

)3、评述:凡诬服之词必有疑窦,故“庆问而疑之”,然郡县为何不能发现疑问呢?搞逼供信的人往往自以为破案有术,孰知逼供之下必有冤魂!4、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诣京师交易(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三)蒋常留妪唐贞观中,衛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

有魏州三衛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

至晚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复推。

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

文言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初一)

文言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初一)

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训练(初一)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 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 B.岛初赴/举京师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五.翻译句子。

100篇文言小短文

100篇文言小短文

100篇文言小短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短文5篇

文言短文5篇

小短文五篇一【原文】董阏于为赵上地守。

行石邑山中,涧深,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旁乡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

”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

”“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

”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

使吾治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之?”【注释】[1]本篇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题目是后加的。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重要著作,除个别篇章外,均为韩非所作。

全书五十五篇,十余万言。

董阏(yān 烟)于:一作董安于,春秋末晋人,赵简子家臣。

上地:上党地区的别名,地在今山西境内。

当时韩、赵、魏三家各有上地的一部分。

守:郡长官。

[2]韩非:本韩国贵公子,与李斯同为荀况弟子,战国末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3]行:巡行。

石邑:晋地名。

[4]其旁乡左右:深涧附近居住的人。

[5]尝:曾经。

[6]狂悖(bèi倍):精神失常。

悖,惑乱,糊涂。

[7]喟(kuì愧)然:感慨的样子。

太息:长叹。

[8]莫之敢犯:没有人敢违犯它。

莫,没有谁。

之,指代上文的"吾法",是"敢犯"的宾语。

[9]何为不治:怎么会治理不好?何为,为何,怎么。

【简评】本篇用寓言的方式说明法家严刑酷法的主张,虽然不是直接的说理或论辩,但明切犀利、冷峻峭拔的文风仍然有所表现。

【译文】董阏于做了赵国上党郡的郡守。

一次巡视石邑山时,见山涧很深,峻峭如墙直立,有百仞之深,于是便问居住在山涧附近的人说:“有人曾经进入过这山涧下面吗?”乡里人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说:“有婴儿、痴呆聋子、精神错乱的人曾经进入过这个山涧下面吗?”乡里人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说:“有牛马狗猪等动物曾经进入过这个山涧下面吗?”乡里人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感慨地长叹说:“我能治理了。

让我治理而且没有宽赦,就象进入这个山涧必死一样,那么就没有人敢犯法了,怎么会治理不好呢?”二【原文】卫灵公之时,弥子瑕有宠,专于卫国。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与练习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与练习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与练习1. 技巧- 词义推测: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推测出它的大致意思。

关注文中核心词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的结构,有助于帮助理解词义。

词义推测: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推测出它的大致意思。

关注文中核心词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的结构,有助于帮助理解词义。

- 独立思考:阅读文言文时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思考作者表达的意图和要传达的信息。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思辨和分析。

独立思考:阅读文言文时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思考作者表达的意图和要传达的信息。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思辨和分析。

- 背景知识:研究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文本。

背景知识: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文本。

- 缩写和词序:文言文中常见的缩写和特殊的词序也需要注意。

研究一些常用的缩写和词序规律,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义。

缩写和词序:文言文中常见的缩写和特殊的词序也需要注意。

学习一些常用的缩写和词序规律,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义。

2. 练1. 阅读以下文言文短文,并回答问题:庄子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其卧与?问题:- 庄子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段话的含义是什么?2. 阅读以下文言文短文,并回答问题:昔者庄子傲世,与世人客共说。

趋者进曰:“世有人其瓢泼而善者乎?”傲曰:“否,今之世人皆多而不肖,未有可言者。

”趋者退,以告庄子。

庄子曰:“入父之墓而子不自哀,非子孝也。

入友之门而友不见怜,非友情也。

入世人之门而世人不言悔,非世人也。

”问题:- 庄子对世人持有什么态度?- 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道理?3. 编写一篇关于庄子思想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3. 结语通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和进行相应的练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100篇文言小短文

100篇文言小短文

100篇文言小短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 “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 也。”(“晏”字由“日”和“安”组 成,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就能推出 “日晚”之意。)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眄”的含义,根据“目”和 “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 “眄”是“看”的意思。)
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 西畴。(“畴”的含义根据“田” 字旁也能帮助推出“田地”之 意。)
言实词词义的推测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二、根据语法规律推断词义 三、根据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快
速推断词义 四、根据文化文学常识去推断词义 五、根据语境去推断词义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
熟悉汉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假借等造字方法,特别是形声、会意 造字法对我们推断词义很有帮助。例 如:

1、建立知识框架(这是基础,一定要过硬)
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
虚词:考点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而、 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 中的用法,要特别注意各个虚词中的特殊 用法。
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 句,被动句。
8、虽无丝竹管弦,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丝竹”以材料代 乐器再进而代音乐,而“管弦”则 又以音乐类型代指音乐。)
9、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二毛” 即为借代,指头发斑白的老人。)
1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 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彭 泽”“临川”就分别用官职来借代 陶渊明、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
1、用横线标出人名地名官名 2、用竖线标出人物事迹界线 3、结合语境推测实词虚词意义 4、利用已有的古今汉语知识特别是学过课文中 的实词虚词句子知识
5、利用第6题的选项信息 6、坚持使用代入原句原文法,特别是第4题。 7、人物性格表现一题要抓住语境运用排异法 8、了解最后一题常见的设错类型(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时空错位、因果倒置或强 拉因果等)
4、卖官鬻爵(“鬻”因与“卖”处 在结构相同的位置上,就可由已知 的“卖”的意思推出未知的“鬻” 的相同含义。)
5、头童齿豁( “童”可由相同位 置上的“豁”(牙齿没了)而推知大 意是“头发脱落”而“头秃”。)
三、根据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快速推断 词义
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排比、 互文、比喻、借代等,这些手法也能用来 作为推断词义的凭借。像使用频率极高的 对偶和排比就对词语推义很有用处。你可 以根据古人喜欢在两个句子里的位置相同 处使用相同或相反的词语的特点很容易地 去推断词义。例如:
文言短文阅读
看规律
考查:文言文阅读一般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 词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 词用法、文中信息筛选、归纳内容要点等方 面的能力。
选文:一般为人物传记,多选自古代史传 文,如《史记》《汉书》《旧唐书》《资治 通鉴》《吕氏春秋》等,500字左右。
难度:选文较浅易,内容较清晰,可读性较 强,一般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个别不好理 解的字词会在文本下给出简要注释。(注意有 注释别放过。)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测
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历来是阅读文言 短文的重点,同时也是弱点和难点。遇 到不太容易理解的词语是可以凭借一些 方法快速推测出它的大致含义的,掌握 一些文言实词词义推测的方法,对把握 词义、理解文言短文都会有直接帮助。
原则:结合语境,调动已知,掌握方 法,科学推测。
推测词义可根据以下几种方法:
5、主人下马客在船(知为互文,即可推 断为“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也下马在船” 而决不是主人刚刚下马,而客人早在船 上。)
6、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这两句 也为互文,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叫嚣隳 突乎南北。”,也即“东西南北叫嚣隳 突”)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 辞为?( 理解句中“刀俎”“鱼肉” 均是比喻,就能推出它们分别比喻 操生杀大权的强者和任人宰割的弱 者)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枥”字 的“木”字旁可帮助推断“枥”作为 “马槽”的含义。) 5、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 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 “ 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
西,即“军饷”。)
二、根据语法规律推断词义
一个词的语法位置可以帮助我们 确定它的词性、活用、并进而推知 它的大意。尤其是处在相同结构位 置上的词语,我们就可以凭已知去 推出未知,例如: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极”字 因与上句的“通”位置相同,就可 以马上推出它的大意“通达”。)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有了 位置相同的“灭”意思自然就清楚 了(灭族)。)
3、通五经,贯六艺。(“贯”即 “通”,“通晓”意。)
4、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为互文, 即为“秦时的明月和关”与“汉时的明月 和关”)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 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 水”即“游泳”的意思。)
2、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朱丹”、“黝”分别带了宾语 “门”、 “之”,所以就能推知它 们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漆成 红色”和“涂成黑色”的意思。)
3、临表泣零,不知所云。(“表” 字因有“临”(临近)的限制,就能 推断它是动词“上表”之意。)
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
2、整体入手,把握人物和事件。
特别是关注文段写了几个 人,几件事,人物任职有何 变化及变化原因、空间位置 有几次转移、上级或下级对 关键人物的评价,这些都是 出题人设题的题点,也是同 学做对题目的把手。
3、 看清题干要求,把握命题意图, 特 别是看准是“选正确”项还是“选错误” 项,不要犯低级 错误。
4、对文段与词语的理解,要调动头脑 中的积累,充分利用旧知,并结合具体语 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这是习惯和 能力,要着重加强)
5、 学会利用最后一题中的信息,不 妨在做题前先看一下这道题,以帮助自己 理解短文。(此题备选项的内容顺序与文 章内容顺序一致,且正确信息远远大于错 误信息)
文言短文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