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短章翻译训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学习但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6.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7.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8. 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9.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 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原文】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11.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上下寻求答案。

12.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13. 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14.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3陆游筑书巢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翻译: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五篇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五篇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五篇1.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先秦〕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 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 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可是不能取胜, 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 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 但是, 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 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王,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

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战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天时: 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 气候。

地利: 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 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 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 内城。

郭: 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 围。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23、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

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启发与借鉴】报答。

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

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

《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

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

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嗤②经③已2、翻译:①有欲之色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24、逆旅主人无情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

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

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

或疾病,辄遣出。

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

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

其少恩薄情如此。

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

【文言知识】说“其”。

“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

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

“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授②他③舆濯④或⑤辄⑥属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②否必斥骂致讼③非其性固然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②“俯而出入”是形容(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文言文翻译专练

文言文翻译专练

夫文言文者,古之遗言,载道之书也。

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意赜,非精通者不能窥其奥妙。

是以学者欲窥文言文之妙,必先练习翻译,以通其义,达其情。

今为之专练,以俾学者有所依循。

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言:“学之而又时习之,岂不快哉?有友自远方来,岂不乐哉?人不知我,我不愠,岂非君子之行哉?”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之师。

择其善者而效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言:“得道则众助之,失道则众弃之。

众弃之极,亲戚亦叛之;众助之极,天下皆顺之。

”四、原文:《庄子·逍遥游》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翻译:《庄子·逍遥游》中言:“蝉与学鸠笑之,曰:‘我跃起而飞,触于榆枋,有时不至而堕于地而已,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南行呢?’”五、原文:《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翻译:《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于人之心,而人自远之。

”夫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反复练习。

学者当以原文为本,以白话文为辅,细心揣摩,逐字逐句,方能使文言文之妙,跃然纸上。

吾辈当勉之,以期精通文言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

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翻译加粗字词1、为()2、以状闻()3、诏()4、对()5、何不()6、如月之初()7、以()8.应诏()9奇爱之()2、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2、翻译加粗字词1.言()2.善属文()3、尝视()4、汝()5、为论()6、顾()7、面试()8、奈何()9、悉将()10、为赋()11、援笔()12、甚异之()3、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将划线句子断句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2、翻译加粗字词1、戏()2、会()3、适()4、白事()5、因()6、对()7、一坐()4、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1、将划线句子断句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2、翻译加粗字词1、辄()2、以为()3、已()4、善()5、俱以告()6、俄()7、盛馔()8、当为()9、然冀()10、具()11、以()12、讫()13、绝()14、所以()15、应()5、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古典诗文2009-06-28 12165d56b7b40100dqeh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1、黄琬巧对翻译: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

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

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

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2、神童庄有恭翻译: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

(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

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

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

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

”将军以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

”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3、曹植聪慧翻译: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等几十万字的文章及其他诗词歌赋,善于文章写作。

太祖曹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别人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

曹操对他的才华感到十分诧异。

曹植天性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

每次去见曹操,曹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曹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曹操宠爱。

4、鲍子难客翻译: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短章翻译训练
文言文短章翻译训练
姓名:
班别:
学号:
翻译下面文言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译文:
(2)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译文:
(3)(唐太宗)叹曰:“朕比使人至其(指魏征)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

任善人则国安,任恶人则国弊。

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爱憎之间,所宜详慎。

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却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其略如此。

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

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之。


译文:
(4)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5)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译文:
(6)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译文:
(8)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

则耕者不可不益急矣。

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译文:
译文答案:
(1)赵国有个人担忧老鼠为害,就向中山国讨了一只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很会捕老鼠,但也很爱咬鸡。

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被捕尽,但是他们家的鸡也全
被咬死了。

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有了老鼠,它们偷吃我家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坏我们的家具器皿,这样我们将要挨饿受冻了,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哪!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2)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它的下面。

(3)唐太宗感慨地说:“等到我派人到魏征家,发现一封信,才写了一半,那可辨识的文字是:‘天下的事有好有坏。

任用贤能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邪恶的人国家就会有弊病。

对公卿大臣,皇上确实有爱憎差别,所憎恨的只看到他恶的一面,所喜欢的只看到他好的一面。

爱憎之间,是应该审慎对待的。

如果喜欢而又了解其缺点,憎恨又了解其优点,割除邪恶而毫不疑虑,任用贤能而不猜疑,国家就可以兴旺了。

’信的大略意思就是这样。

我反思一下,觉得自己不免有这种过错。

公卿、侍臣,可以把它写在笏板上,有什么好意见一定及时进谏。


(4)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已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当臣子的戏弄
国君的呢?”师旷说:“我一个瞎子怎么敢戏弄国君。

我听说:少年时代爱好学习,好比初升的太阳;壮年时爱好学习,好比正午的阳光;老年时代爱好学习,好比蜡烛的光亮,有微弱的烛光总比在黑暗中摸着走路强吧?”
(5)凡是东西到了不平的时候,就要发出声音。

草木没有声音,风搅动它们发出声音。

水没有声音,风振荡这绿出声音。

水的跳跃,是由于受到阻遏而激扬,水流得迅疾,是由于受到阻塞而加快;水的沸腾,是由于用火煮它。

金属、石头没有声音,是因为敲打它们才发出声音。

人们发表言论也是这样,是因为心中不平而不得不发表言论。

人们唱歌是有所思念,人们哭泣是有所感触。

凡从口里发出声音来的,总是都有不平之处吧!
(6)管宁与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菜。

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看见,照旧挥锄除草,看它跟瓦片石头没有什么不同;华歆看见了,把它拾起来扔开了。

他们又曾同坐在一块席子上读书,正好有官员乘着大车、戴着官帽经过门前,管宁依旧读书,华歆却把书扔下,出去观看。

管宁把所坐的席子割作两半,跟华歆分开坐。

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7)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行。

到了易水旁边,祭了路神之后,荆轲就要上路入秦了。

这时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和着筑声唱歌,发出变征的音调,士人们都流泪哭泣。

荆轲一边前进一边唱道:“风声萧萧,易水凄寒;壮士一去,就不回来了!”又唱出慷慨激昂的羽声,士人们都睁着努眼,头发全都直立冲冠。

于是荆轲上车走了,一直没有回头。

(8)墨子先生从鲁国到齐国去拜访老朋友,老朋友对墨子先生说:“现在天下没有人做有道义的事,只有您独自辛苦地去做有道义的事,您不如不做了吧。

”墨子先生说:“如今在这里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一个耕种而九个闲居,那么耕种的人就不能不更加急迫了。

为什么呢?因为吃食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啊。

现在天下没有人做有道义的事,那么您应该鼓励我啊,为什么制止我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