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临床路径
宫颈炎临床路径

宫颈炎临床路径宫颈炎门诊基本诊疗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宫颈炎(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呈淡黄色脓性,伴息肉形成时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
炎症涉及膀胱下结缔组织时,可出现尿急、尿频。
炎症沿宫颈韧带扩散到盆腔,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
还可以造成不孕。
2.妇科检查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糜烂、肥大、充血、水肿,有时质较硬,有时可见息肉、裂伤及宫颈腺囊肿。
3.对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妇女,应做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的相关检查。
4.由于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需常规做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及或组织检查。
5.B型超声检查可诊断位置深在的宫颈腺囊肿。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宫颈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慢性宫颈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禁性生活3月。
2.物理治疗。
3.药物治疗治疗,宫颈局部上药,阴道栓剂应用。
4.手术治疗。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宫颈炎以局部治疗为主。
1.宫颈糜烂(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最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常用的有激光、冷冻、红外线凝固、微波及超声治疗等。
(2)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较小和炎症侵入较浅的病例。
常用的宫颈局部上药,药物有聚甲酚磺醛等。
(3)手术治疗:对于糜烂面较广、较深或累及宫颈管者,常用环形电切术(LEEP),建议转诊上级医院治疗。
2.宫颈息肉手术摘除,术后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3.宫颈腺囊肿对于小的宫颈腺囊肿,无临床症状可不予处理;若囊肿大,或合并感染,可用激光、微波及超声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子宫内膜息肉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探查+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症状:月经不规律、异常子宫出血、或者无症状。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检查)。
1.血常规、尿妊娠试验;2.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妇科超声,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心电图。
(七)治疗方案。
1.药物:米索前列醇片0.4mg塞阴(夜间22:00)。
2.中医护理:中药熏洗(泡脚),促进睡眠。
3.手术治疗。
(1)麻醉方式:静脉麻醉。
(2)手术方式:宫腔镜探查+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
(4)输血:必要时。
4.术后恢复治疗。
(1)术后监护:鼻导管吸氧2小时、心电监护2小时、指脉氧监测2小时(2)术后药物:①中成药:止血:保宫止血颗粒1包口服一天三次;云南白药胶囊0.5g口服。
一天三次清热解毒消炎:妇乐片:5片口服一天两次;妇炎舒胶囊:5片口服一天三次②中药内治法:根据症状分以下两种证型。
癥瘕病—气滞血瘀证中药予行气化瘀,活血消癥,兼清热利湿,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药如下:砂仁9g 桂枝9g 桃仁9g 红花6g牡丹皮9g 赤芍12g 当归12g 茯苓12g薏苡仁15g 荔枝核9g 大血藤15g 败酱草15g茵陈12g 夏枯草15g 炙黄芪15g 山药15g枳壳9g 陈皮9g方中桂枝温通经脉,牧丹皮、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大血藤行气活血化瘀,荔枝核、夏枯草消癥散结,茯苓、薏苡仁、山药、黄芪、陈皮健脾、利湿,败酱草、茵陈清热利湿,全方共用,达行气活血,化瘀消癥,兼清热利湿之效。
妇产科疾病临床路径

妇产科疾病临床路径概述该文档旨在介绍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路径。
妇产科疾病指的是一系列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妇科炎症、妇科肿瘤、不孕不育等。
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程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它是通过将医疗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为医生和护士提供了一个行动指南,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路径1. 妇科炎症的临床路径* 评估病情:医生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评估病情。
* 确定诊断: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医生会确定妇科炎症的具体类型,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 治疗方案:根据确定的诊断,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 随访和复查: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
2. 妇科肿瘤的临床路径* 早期筛查:根据年龄和风险因素,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妇科肿瘤的早期筛查,包括宫颈涂片和乳腺检查等。
* 诊断和分期: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进行诊断和分期,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结果,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治疗方案,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 康复和随访: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并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
3. 不孕不育的临床路径* 评估患者和伴侣:医生会对患者和伴侣的生殖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并检查两人之间的配对性。
* 诊断不孕原因:通过遗传学检查、内分泌检查、生殖系统检查等,医生会确定不孕的具体原因。
* 选择治疗方法: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与患者讨论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
* 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医生会进行定期随访,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和治疗效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结论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医生和护士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严格遵循临床路径,患者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清单(1)

儿科 儿科 内科 内科 口腔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骨科 急诊科 内科 眼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内科 内科 内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眼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骨科 妇产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 颅骨骨折(手术) 慢性鼻窦炎 慢性扁桃腺炎(手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结肠炎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脑出血 脑出血后遗症 脑梗塞 脑梗死后遗症 脓胸 帕金森症 疱疹性咽炎(小儿) 脾破裂 剖宫产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 鞘膜积液 去除骨折内固定装置 缺血性心肌病(县医院适用版) 乳腺脓肿(手术) 乳腺纤维瘤1(手术) 乳腺纤维瘤2(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 烧伤(一度、浅二度) 神经官能症 肾结石(含体外碎石)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输尿管结石 水痘 四肢骨折 锁骨骨折 糖尿病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突发性耳聋 退行性脊柱炎 胃溃疡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单侧) 膝关节置换术(双侧)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先兆早产 小儿肠炎 心力衰竭(县医院适用版)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起搏除外) 新生儿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牙龈炎 咽峡炎(小儿) 腰椎骨折(县医院适用版) 腰椎管狭窄(非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 一氧化碳中毒 医院获得性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婴幼儿腹泻病 营养不良性贫血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晕厥(心源性除外) 早产儿(不含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合并症的) 掌腱膜挛缩症 掌指骨骨折 真菌性角膜溃疡(县医院适用) 正常分娩 支气管肺炎(儿科) 支气管哮喘 脂肪瘤(体表) 直肠息肉 跖趾骨骨折 子宫肌瘤(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 子宫内膜炎 子宫脱垂(手术) 自发性气胸(呼吸内科)
带下病(附件炎)临床路径

带下病(附件炎)中医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下病,需要住院中西医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妇科学》及《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症状: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等。
辅助检查:超声、盆腔MRI(必要时)。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带下病(附件炎);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5)凝血功能;(6)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7)心电图;(8)胸部X光片;(9)超声检查;(10)宫颈脱落细胞防癌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血气、阴道清洁度检查等(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西医治疗方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中医辨证论治。
1.中医内治1)脾阳虚型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主方:完带汤加减。
方药: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
若脾虚及肾,兼腰痛者,加续断、杜仲、菟丝子;若寒凝腹痛者,加香附、艾叶;若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酌加芡实、龙骨、牡蛎、乌贼骨、金樱子等。
2)肾阳虚型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子宫异常流血临床路径

子宫异常流血临床路径
引言
子宫异常流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涉及到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或不规则脱落。
本文档将介绍子宫异常流血的临床路径,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临床表现
子宫异常流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 月经周期不规律
- 月经量异常增多或减少
- 出血不规律或频繁
- 出血时间延长
评估与诊断
在评估与诊断子宫异常流血时,临床医生应采取以下步骤:
1. 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月经史、孕产史、避孕措施等。
2. 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和生殖器官超声检查等。
3. 实验室检查:通过抽血检查激素水平、贫血指标等。
4. 内膜活检: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的活检,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增生或病变。
治疗方案
治疗子宫异常流血的方案因病因不同而异,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根据激素水平调整,采用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类药物。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考虑子宫内膜刮宫或子宫切除手术。
3. 其他治疗措施:如介入治疗、激光治疗等,根据具体情况酌
情选择。
随访与预后
治疗后,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监测月经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
大部分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结论
子宫异常流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通过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可以有效地处
理这一疾病,为患者恢复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此处列出参考文献)。
子宫内膜炎临床路径含子宫内膜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优质参考)

子宫内膜炎临床路径一、子宫内膜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炎(ICD-10 N71.001/N71.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子宫内膜炎(ICD-10 N71.001)1.病史多见于产后、有宫腔或宫颈手术史、有不洁性交史等。
2.症状发热、下腹疼痛、脓性或血性白带。
3.体征体温升高,子宫压痛,子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流出,严重者出现败血症。
对宫腔积脓者,以探针进入宫腔后见大量脓液流出可确诊。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和/或C反映蛋白增高。
5.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无菌操作下吸取宫腔分泌物行病原学培养,寻找致病原因。
6.影像学检查可见子宫增大、内膜肿胀、增厚、中等回声;宫腔积脓者可见液性回声。
慢性子宫内膜炎(ICD-10 N71.101)1.病史及临床表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妇女、胎盘长期残留、输卵管炎、阴道宫颈炎症和子宫粘膜下肌瘤、息肉等患者,出现下腹坠痛、子宫不规则出血或分泌物增多、子宫压痛。
2.影像学检查有胎盘残留、输卵管炎、子宫肌瘤、息肉及宫腔积脓者可见到相应的影像学变化。
3.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内膜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子宫内膜炎(ICD-10 N71.001)1.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为宜,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4)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检查,以防炎症扩散。
2.药物治疗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如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类等。
妇科疾病临床路径汇总

腹部超声,盆腔 CT 或 MRI,
□ 其他特殊医嘱
肠道及泌尿系造影,心、肺
功能测定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按入院流程做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进行入院健康宣教 □讲解阴道准备的目的及方法 □术前阴道冲洗、上药
□无 □有,原因:
1.
2.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通知患者晚 24 时后禁食水
糖、凝血功能、血型、 或经阴道行子宫切除术
合麻醉下经腹腔镜或经
感染性疾病筛查
□ 手术野皮肤准备
开腹或经阴道行子宫切
□ 宫颈 TCT 或巴氏涂片 □ 备血
除术
□ 盆腔超声、X 线胸片、 □ 术前禁食、禁水
□ 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
心电图
□ 阴道准备
□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必要时行血清肿瘤标 □ 肠道准备
(四)标准住院日为≤12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 ICD-10:N80.001 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入院后 1~4 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 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 X 线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血清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盆 腔 CT 或 MRI 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 医发〔2015〕43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 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炎临床路径
一、子宫内膜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炎(ICD-10 N71.001/N7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性子宫内膜炎(ICD-10 N71.001)
1.病史多见于产后、有宫腔或宫颈手术史、有不洁性交史等。
2.症状发热、下腹疼痛、脓性或血性白带。
3.体征体温升高,子宫压痛,子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流出,严重者出现败血症。
对宫腔积脓者,以探针进入宫腔后见大量脓液流出可确诊。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和/或C 反映蛋白增高。
5.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无菌操作下吸取宫腔分泌物行病原学培养,寻找致病原因。
6.影像学检查可见子宫增大、内膜肿胀、增厚、中等回声;宫腔积脓者可见液性回声。
慢性子宫内膜炎(ICD-10 N71.101)
1.病史及临床表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妇女、胎盘长期残留、输卵管炎、阴道宫颈炎症和子宫粘膜下肌瘤、息肉等患者,出现下腹坠痛、子宫不规则出血或分泌物增多、子宫压痛。
2.影像学检查有胎盘残留、输卵管炎、子宫肌瘤、息肉及宫腔积脓者可见到相应的影像学变化。
3.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内膜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性子宫内膜炎(ICD-10 N71.001)
1. 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
食或半流食为宜,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防止水、电
解质紊乱。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4)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检查,以防炎症扩散。
2.药物治疗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
生素静脉点滴,如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
酮类等。
因女性生殖道炎症常伴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甲硝
唑静脉滴注。
用药方案可参见急性盆腔炎治疗。
3.手术治疗
(1)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应在应用抗生素48-72 小时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
育器。
(2)宫腔积脓者须扩张宫颈口引流脓液,并应进一步排除肿瘤恶变。
4.中药治疗主要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可提高其他疗法的效果。
慢性子宫内膜炎(ICD-10 N71.101)
1.抗生素控制感染。
2.手术取出节育器、残留胎盘,子宫粘膜下肌瘤、息肉。
3.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可扩宫口以利引流,亦可加服少
量雌激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子宫内膜炎(ICD-10
N71.001/N71.1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
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1-2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血沉、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血清肿瘤标记物;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宫颈细胞学筛查:TCT 或巴氏涂片;
(6)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 片;
(7)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阴道微生态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腹部超声,盆腔CT 或MRI 检查,心、肺功能测定等。
3. 半卧位、必要时物理降温、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检查。
4.必要的告知:子宫内膜炎感染难以控制,出现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进展为慢性子宫内膜炎(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敏试验结果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如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
因女性生殖道炎症常伴厌氧菌感染,可加用
甲硝唑静脉滴注。
用药方案可参见急性盆腔炎治疗。
在给
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
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有手术指征
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根据情况予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
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应在应用抗生素48-72 小时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宫腔积脓者须扩张宫颈口引流脓液,并应进一步排除肿瘤恶变。
(八)出院标准。
1.无发热、连续3 天腋温<37.5℃、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检查结果正常,阴道微生态、宫腔分泌物检查阴性。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子宫内膜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炎(ICD-10 N71.001/N71.1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 天日
住院第1–3天住院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