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杜牧的简历与生平经历

唐朝诗人杜牧的简历与生平经历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人杜牧简介,欢迎大家了解。
杜牧的简介杜牧(公元803-853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唐朝有哪些诗人呢

唐朝有哪些诗人呢那么今天就和你聊聊唐朝有哪些诗人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唐朝有哪些诗人呢1、李白[唐]中国古代十大文豪,饮中八仙,唐诗四大家,唐朝诗人,仙宗十友(701〜762)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2、韩愈[唐]唐代文学家、哲学家(768〜824)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生平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3、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唐朝诗人(773〜819)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
4、孟浩然[唐]唐朝诗人,仙宗十友(689〜740)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被誉为诗杰。
孟浩然是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代表人,其诗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唐代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简介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赞扬。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是这个时期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被誉为“诗魔”。
白居易的个人生平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出生于江西,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
他的父亲是唐代的名臣,曾任太常博士。
白居易年轻时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曾在太学学习,后来又到洛阳任职。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魔”。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
他的诗歌作品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被誉为“诗魔”。
他的诗歌作品主要包括《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四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六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七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八首》等。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有很强的个性特征,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多以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生活情趣为题材,以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抒情自然的风格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被誉为唐代文学的瑰宝。
白居易的政治生涯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
他曾经历过唐宪宗、唐穆宗和唐敬宗三朝,担任过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太子詹事等职务。
他在政治生涯中,曾经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比如减轻赋税,增加民生福利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赞同和支持。
但是,他也因为这些建议而招致了一些权力集团的反对和打压,最终被贬官。
白居易的后世影响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政治思想也为后代政治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思想被誉为唐代文化的瑰宝,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结语唐代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和政治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是唐代中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阔,涉及社会生活、历史典故、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著称。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小地主家庭,七岁时父亲去世。
他少年时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写文章,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
十五岁那年,他随哥哥到了都城长安,开始了广泛涉猎文史、游历名胜的求学生涯。
杜甫一生经历了多次的失意和挫折。
他曾做过官、做过教书匠、做过商人,但都无法摆脱贫困。
他的人生观和创作灵感多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他通过笔端所描绘的,都是百姓生活中真实的情景。
诸如《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赞扬。
杜甫的诗歌在唐朝时期颇受推崇,曾被封为晋国公。
他的才华也受到了贞元年间的中宗和元和年间的玄宗的赏识。
然而,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
他被贬谪到剑南道、黔中道等地,与家人难以团聚,而他最后的日子更是在病榻上度过。
杜甫的诗歌优美典雅、生动形象,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受后世诗人的影响。
他提倡诗歌表现社会生活,关注民间疾苦,为后来的文学艺术探索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托马斯·艾略特曾称赞他是“诗歌的大师和马蒂尼(医生)一样无法替代的人物”。
总的来说,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瑰宝之一。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中,不可多得的人物”。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表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事迹、诗歌作品、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一、生平事迹杜甫生于唐代贞元二年(712年),首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他的父亲杜审言也是一位文人。
杜甫自幼聪慧多才,善于诗词歌赋,十五岁时便已经娴熟于文。
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
他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唐玄宗李隆基迁都成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生活经历十分丰富。
他曾经历贫困、疾病和被贬谪等遭遇,但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成为了诗歌世界中的大家。
杜甫的文学成就在他的晚年显得尤为突出,他曾任梓州司功参军、检校太傅左庶子、成都郡丞等职,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他在唐代晚期因赋诗寄托怀抱而受到资政殿翰林孔融的赞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学巨匠。
唐代末年,杜甫病逝于成都市,享年61岁。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激情,他的诗歌创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文学遗产。
二、诗歌作品杜甫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接地气,描绘手法独特,饱含情感和思想深刻。
诗歌作品数量达到了1500余首,代表作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夜喜雨》等。
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杜甫生平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态度。
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概括了他对人生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抓住自己的时机,勇敢面对现实。
三、思想体系杜甫的思想体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对于社会和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是他的创作核心。
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可侵犯的,认为只有社会公正才能保证人的尊严得以实现。
他的思想主张中也反映了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重视,他批评了一些士人对待文化传统的不负责任态度,并对国家文化繁荣的期许渗透在了他的作品内。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诗人。
杜甫出生在陕西成纪(今河南省偃师市)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写诗。
然而,他的家境并不富裕,贫困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各个方面,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才华横溢的表达能力,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杜甫的诗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时事政治的反思,也有对人文情感的表达。
他的诗擅长于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悲苦,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困境。
然而,杜甫的一生并不顺利。
在他的生活中,饥荒、动乱和个人困境屡次降临。
他多次遭受贬官和流放之苦,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文学的追求。
相反,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坚定地把握现实,用诗歌来反映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有浑厚豪放的气势,又不失细腻和感人。
他善于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和读者的喜爱,广为流传,被誉为“诗史一代”的诗仙。
杜甫的诗歌创作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化和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力图探索人性与社会的冲突,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总结起来,杜甫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经久不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艰辛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杜甫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歌永远照亮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被称为“白体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色。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情感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爱情亲情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下面是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他于772年出生在陕西渭南,他的父亲是官员,家世显赫。
白居易的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在他18岁的时候,就因才华横溢而被选为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概括1.担任官员早年间,他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终于有机会进入皇宫为官。
他在官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多次升迁。
但是,他在唐朝官僚体制中,不同于大部分的官员,他更注重生活情趣和文学创作,所以,他在仕途上并没有长久的发展。
之后,他辞官回家,过起了自由舒适的生活,全心投入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与诗歌创作。
2.文学成就白居易擅写散文、诗歌,是唐代最出色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性、自然、真实、细致入微、给人以启示,以及含义深远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千秋岁》、《赋得古原草送别》、《汉江临泛》等。
3.感情生活白居易对于女性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写了很多诗歌来赞美女性,也经历了几段作者身边女性人物的痴情之感。
比如他曾经迷恋过的敬史女(《敬史篇》),程氏三女儿(《长恨歌》),还有被写入《琵琶行》中的女琵琶师等等。
4.晚年生活白居易虽然曾经是唐朝高官显爵,但他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充满了失望和厌恶。
后来,他开始了更加随心所欲的写作生涯,创作了更多的诗歌和散文,并通过这些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生道理和人类命运,写作更多关于人生、世态悲欢和天地事物的诗歌。
他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尤其是在晚年,顿悟了很多道理和真谛,成为“道家诗派”的代表先驱,为后来的一些类似思想的诗人树立了学者和导师的形象。
杜甫的简介生平事迹

杜甫的简介生平事迹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承袭了汉乐府的传统,强烈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深受后人推崇,被誉为“诗圣”。
杜甫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家境贫寒。
早年家道中落,他曾经流落四方,历经战乱,甚至亲眼见到了当时社会上的贫困和苦难。
这些经历影响了他的创作,他的诗歌充满了悲愤和对社会现实的呼吁。
杜甫年少时曾入学,但因家庭贫困而不得不辍学。
他一直酷爱文学,自学成才,在唐代文学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内容广泛,主要包括抒情、咏史、议论等,其中以咏史最为著名。
由于他的作品暴露了唐朝官吏的贪污腐败,被认为是反唐的,所以多次被贬谪,深受流放所带来的孤苦与磨难。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创作,仍然坚持写作,不断谱写了一部唐代文学中声名独特的佳作。
杜甫曾多次被收录到了唐官方的文集,也被赵光义、李白等的文集所收录。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被喻为“旷古未有之才”。
杜甫离世后,其名声不断壮大。
唐朝中后期的文学界,自杨炯、司空图以来,文风庸陋,丧失了唐代前期的那股浩然之气。
直到唐末五代,诗歌才能重新兴起,彰显出杜甫的文化地位深远。
如今,杜甫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之朴茂的象征,人们视其为中国文化中最具备时代元素和革命意义的文学巨匠之一。
在现代的中国文学艺术中,杜甫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高峰之一,他的作品永远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成为文学艺术的不可替代的瑰宝。
总之,杜甫的诗歌承载了他对社会的热爱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的一生充满了艰难与挫折。
然而,他的创作却是一直在探究着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尊、自立和自爱,这与中国古代文化形成了深刻的联系。
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他的作品,从中汲取正能量,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共阅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称“李杜”2俗淳”我牺牲。
3年(800815),(846
4和初,应制策第一。
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
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
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
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
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
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
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
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
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
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
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
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5、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
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
,称为“
月,
会昌元年,世称“刘白”
唐书·卷,但
《刘
”。
明文集》,
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6、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7、温庭筠:(约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宰相温彦博后代。
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
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
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8、李煜生平。
五代词人。
南唐国君。
字重光,初名从嘉。
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
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
38岁时,宋师长驱渡江,迫围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南唐在中主后期,已称臣于宋。
李煜在位时,一直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
但他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