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动手操作 探究实践_数学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2篇)

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2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数学概念和掌握数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动手实践”的教学理念。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概念,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动手实践则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倾听、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实施策略1. 设计丰富的动手实践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动手实践内容。

例如,在教授“面积”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的物体面积,比较大小。

2. 创设真实的动手实践情境教师应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动手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数学。

例如,在教授“货币”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体验货币的使用。

3. 采用多种动手实践形式动手实践形式多样,如实验、游戏、竞赛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动手实践形式。

例如,在教授“分数”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分数蛋糕,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实践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以小学四年级数学实践课《测量长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能够熟练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的方法。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课桌长度、测量书本厚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环节(1)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讲解直尺、卷尺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强调测量时要注意的事项,如对齐起点、观察刻度、记录数据等。

(2)学生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把直尺和一把卷尺。

教师提出实践任务:测量教室门口的宽度、课桌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并记录数据。

(3)小组讨论与分享各小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借鉴。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实践成果,展示测量数据。

3. 巩固练习(1)教师提出新的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周长、教室的高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与同学交流测量结果。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课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究(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小学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发挥学生的潜能。

2. 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等原因,不敢发言,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

3.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4.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对教材、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改进策略1. 创新教学方式(1)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提高学生参与度(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探讨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刚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往往有很大的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实践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 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到激发的。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具体的数学器材,他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通过让学生们使用尺规作图工具进行几何绘图,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其中。

2. 加深概念理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们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通过让学生们使用色块或其他实物进行分数的比较、加减操作,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3. 培养动手能力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手工操作、拼装等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选择合适的动手教具在进行动手操作教学时,选择合适的动手教具非常重要。

动手教具应当与学生的年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相适应。

在学习数字的认知和运算时,可以选择数字拼图、算盘等教具;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选择几何模型、图形积木等教具。

教具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过于复杂,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2.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应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相应的动手操作任务。

在进行动手操作教学前,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动手操作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的动手实践(3篇)

小学数学教学的动手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动手实践。

二、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实践是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面积、体积等概念时,学生可以通过测量、计算等活动,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归纳总结,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践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分蛋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测量活动:在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等。

(2)操作活动: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

(3)计算活动:在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计算,如计算购物、烹饪等。

3. 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动手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3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操作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教学策略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实践操作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动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这些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动手操作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操作方案,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5.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存在的问题1.实践操作环节缺失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

2.实践操作内容单一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环节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实践操作内容单一。

3.实践操作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且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其优点和方法。

一、动手操作的优点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生就对动手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实践和操作来探索事物。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欲望。

2.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并且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抽象概念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动手操作需要学生运用手部技能和空间思维能力,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手部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的应用方法1.使用教具进行示范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学工具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使用算盘来教学加减法,使用几何模型来教学图形知识等。

2.设计实验性学习活动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用实物来表示分数,通过分割和组合的方式来理解和比较分数的大小。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数学规律。

在教学计算周长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测量实物的周长来理解周长的概念。

三、动手操作的案例分析1.教学加减法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算盘来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们动手操作算盘进行练习。

通过算盘的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3.教学时间概念在教学时间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时间的流逝和计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动手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对于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策略。

通过分析现状、探讨方法和策略,以及研究动手实践操作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可以验证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必要性,为教育者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奠定基础。

最终目的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欠缺深度。

部分教师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增强理解。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足,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亟需改进,需要引入更多的动手实践操作,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动手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

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操作方法要恰当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时,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有的教师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我认为以上这些操作方法不够妥当,因为无论是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还是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都必须凭借三维空间才能实现。

在分析探索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的方法时,必须凭借“体”的形象或“体”的表象进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求这4个面的面积是用“长×宽× 2”和“宽×高×2”。

但如果离开“体”的形象,把两组对面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研究,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眩感--求这两组对面的面积似乎是“长×宽×2”。

由此可见,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可取的。

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活动前,应制作活动教具(可逐次展开相对的两个面,且可马上复原),操作时,凭借“体”的形象,用功态演示,突出感知对象,把一组对面先展开,展开时这组对面仍不离开“体”,学生看清楚后,马上把这组对面复合“体”上。

这样通过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二、操作过程要有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

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

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

案例: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十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三、感知对象要突出心理学研究表明,加大感知对象与背景材料的差异,突出感知对象,对提高知觉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操作活动中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一般可通过颜色、形状、动态、声音和强度等方面来实现。

例如: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比较的操作活动。

①制作等底等高的无色透明圆柱、圆锥教具备一个。

然后用红色圈把圆柱等分成三截;②在圆柱中盛满蓝颜色水;③将水分三次倒进圆柱,第一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到第一道红色圈;第二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倒满。

这样操作,由于红、蓝的对比明显、感知对象突出,学生就能直观、清楚地看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四、注意发挥语言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直观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

案例:讲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分三步进行:①操作: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将其中一半画上斜线。

口述:阴影部分是正方形的 1/2问:阴影部分的1/3相当于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后口述折的过程及结果,把1/2张纸平均分成3份,其中1份是原正方形的1/6,②操作: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2/3,涂上颜色,再折出涂色部分的1/5,口述:把2/3张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原长方形的2/15,推出4份是原长方形的 8/15,③观察“折”的结果,1/6=1×1/2×3,2/15=2×1/3×5,8/15=2×4/3×15,师生共同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的外部语言,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促进外部活动的内化。

五、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观,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几何形体时,指导学生用铁丝、编织条等材料,围成几种常见的框架形体,让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丰富的表象,提高空间的想象力。

如用两个圆圈和3根等长的铁丝制成框架式的形体,展开后经过观察与讨论,学生思路打开,想象丰富。

他们把这个框架式的形体既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油桶,又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水桶,还可以看作无底无盖的烟囱,还可以看作是一个与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除此而外,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还要做到适时,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进行,操作活动可以引起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初一到初三全英语单词表注:n 名词 v 动词 ad形容词 adv 副词 prep介词 conj连词 phr.短语num数词第一册 1----8331 what porn 什么2 is v 是3 what's what is的缩写形式4 your porn 你的,你们的5 name n 名字6 my porn 我的7 I porn 我8 am v 是9 I'm I am的缩写形式10 in prep 在...里(内,上)11 row n (一)排,(一)行12 one num 一13 number n 数字,号码14 two num 二15 too adv 也16 three num 三17 are v 是18 you porn 你,你们19 yes adv 是20 four num 四21 five num 五22 no adv & ad 不,不是23 not adv 不24 hi interj 喂(问候或唤起注意)25 class n (学校里的)班级,年级26 grade n 年级27 six num 六28 seven num 七29 eight num 八30 nine num 九31 ten num 十32 zero num & n 零33 plus prep 加,加上34 it porn 它35 it's it is的缩写形式36 how adv (指程度)多少,怎样37 old ad ...岁的,老的38 eleven num 十一39 twelve num 十二40 minus prep 减,减去41 thirteen num 十三42 fourteen num 十四43 fifteen num 十五44 hello interj 喂(问候或唤起注意)45 please interj 请46 can v.aux 能,可以,会47 spell v 拼写48 that porn 那,那个49 secret n 秘密50 this porn 这,这个51 in prep 用...(表达)52 English n & ad 英语,英国人英国的,英国人的53 in English phr. 用英语(表达)54 a art 一(个,件...)55 clock n 钟56 and conj 和,又,而57 pencil-box n 铅笔盒58 an art 一(个;件.)(用于元音开头的词前)59 pencil n 铅笔60 ruler n 尺子61 pen n 钢笔62 sharpener n 卷笔刀63 eraser n 橡皮擦64 room n 房间65 book n 书66 map n 地图67 desk n 书桌68 cup n 杯子69 bag n 书包70 computer n 电脑,电子计算机71 mouse n 鼠,耗子,鼠标72 bed n 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