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概况
盘锦是几线城市

盘锦是几线城市
盘锦是四线城市,盘锦市是辽宁省下辖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
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是辽河入海口城市;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辖一
个县、三个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4万人,总面积4102.9平方公里。
盘锦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中
心城市之一。
盘锦是“石化新城”,缘油而建、因油而兴;
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主的红海滩风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辽宁
省优秀旅游景区。
古镇田庄台是中日甲午陆战最后一仗的战场,成为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
大洼县东风镇是张作霖和张学良将军的祖居地。
扩展资料:
四线城市(Four-tier City)多数是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
及交通建设较为普通的中等城市。
四线城市大部分以地级市为主,还包括
个别省、自治区的省会、首府、自治州。
四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往往依托于本地的中小型企业或资源型企业,居民的消费水平处于增长过程中,在大公司和大品牌的区域战略布局中,
四线城市往往要依托于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对中国本土的中小型企业和
二线品牌有一定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
盘锦市情简介概要

市情简介一、历史沿革盘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距今5000年前,境内已有人类居住,属新石器时代。
夏、商、周三代地属幽州,战国时代属燕国,秦国之后历朝均在此建制。
清为牧放官马之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盘山厅。
1913年,改为盘山县,列为三等县,设县知事,隶属辽沈道辖。
1948年,全境解放,盘山县民主政府隶属辽宁省。
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直属辽宁省。
二、地理位置及面积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渤海北岸、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位于北纬40°41′---41°27′,东经121°31′---122°28′。
东与鞍山市相连,南临辽东湾和营口市,西北与锦州市接壤。
区域面积4071平方公里。
三、人口、民族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1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2.7%;乡村人口48.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3%。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6.91‰;死亡率3.57‰;人口自然增长率3.34‰,计划生育率99.54%。
根据盘锦市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统计,全市共有35个民族,域内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5.17%;少数民族占4.83%,其中,满族占3.01%,朝鲜族占0.90%,其他少数民族占0.92%。
四、行政区划盘锦市辖盘山、大洼两县和双台子、兴隆台两区,共辖19个镇、10个乡(含1个民族自治乡)、27个街道办事处。
各镇、乡共辖村民委员会384个;各街道办事处共辖居民委员会183个。
五、自然环境1.地质地貌盘锦地处华北陆台,燕辽沉降带东端、辽河断陷南部。
经多次升降运动,并伴有火山喷发活动,沉积环境为内陆湖泊及湖沼相的陆相砾岩、砂砾岩、砂岩、页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等。
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为典型的退海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米,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以万分之一的坡降倾斜于辽东湾。
域内多水无山,东有千山山脉,西有医巫闾山山脉,北有铁法丘陵,西南濒临辽东湾,有辽河盆地之称。
致我的家乡--盘锦

我的家乡盘锦,地势平坦,景观独特,资源丰富,可谓物华天宝,被称作美丽、富饶的辽河金三角。
这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油气储量占全国已探明的总储量的10%,是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所在地,也是全国最大、世界第四大特种油生产基地。
境内有连片水田、滩涂等资源,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优质大米和水产品基地。
有世界第一大苇田,是重要的造纸、建材原料基地。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
地处北纬40°40′~41°27′,东经121°31′~122°28′之间,东界辽河与鞍山市连接,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北部与锦州市接壤,西南滨渤海。
1990年,境域南北端最长87千米,东西最宽105千米,总面积3 959平方千米。
总人口125万人(2004年)。
千里辽河在这里入海,美丽的中国北方生态名城——盘锦在这里崛起,这里有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有世界第一大苇田,有百万亩水田和丰富的渔业、滩涂资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北方生态名城的迷人风采,吸引着海内外有识之士热切的目光。
素有鹤乡油城之称的盘锦,既是生态旅游的胜地,又是可投资兴业的生态宝地。
盘锦自然景观比较优美,可谓特色天成。
平原地貌、稻田、苇海、草原、井架、红海滩、珍稀鸟类与河流交织成美丽壮观的图画,有着美丽的鹤乡之称,使这里成为旅游观光、回归大自然的理想之地。
在我们美丽的盘锦最著名的就要数红海滩了,红海滩风景区坐落在盘锦市大洼县赵圈河乡100平方公里的苇田湿地内。
它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依托,以举世罕见的红海滩、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背景,是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系统。
红海滩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观。
海的涤荡与滩的积沉,是红海滩得以存在的前提;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是红海滩得以红似朝霞的条件。
天高云淡,碧苇红滩。
大海孕育了这娇美的景象,也孕育了盘锦儿女世世代代坚韧勤劳的品质。
盘锦市情简介

市情简介一、历史沿革盘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距今5000年前,境内已有人类居住,属新石器时代。
夏、商、周三代地属幽州,战国时代属燕国,秦国之后历朝均在此建制。
清为牧放官马之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盘山厅。
1913年,改为盘山县,列为三等县,设县知事,隶属辽沈道辖。
1948年,全境解放,盘山县民主政府隶属辽宁省。
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直属辽宁省。
二、地理位置及面积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渤海北岸、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位于北纬40°41′---41°27′,东经121°31′---122°28′。
东与鞍山市相连,南临辽东湾和营口市,西北与锦州市接壤。
区域面积4071平方公里。
三、人口、民族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1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2.7%;乡村人口48.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3%。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6.91‰;死亡率3.57‰;人口自然增长率3.34‰,计划生育率99.54%。
根据盘锦市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统计,全市共有35个民族,域内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5.17%;少数民族占4.83%,其中,满族占3.01%,朝鲜族占0.90%,其他少数民族占0.92%。
四、行政区划盘锦市辖盘山、大洼两县和双台子、兴隆台两区,共辖19个镇、10个乡(含1个民族自治乡)、27个街道办事处。
各镇、乡共辖村民委员会384个;各街道办事处共辖居民委员会183个。
五、自然环境1.地质地貌盘锦地处华北陆台,燕辽沉降带东端、辽河断陷南部。
经多次升降运动,并伴有火山喷发活动,沉积环境为内陆湖泊及湖沼相的陆相砾岩、砂砾岩、砂岩、页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等。
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为典型的退海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米,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以万分之一的坡降倾斜于辽东湾。
域内多水无山,东有千山山脉,西有医巫闾山山脉,北有铁法丘陵,西南濒临辽东湾,有辽河盆地之称。
盘锦市简介

油城盘锦盘锦市是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北岸、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
辖两县两区(盘山县、大洼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区域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30万。
盘锦地势低洼平坦,土地肥沃,水系密布,21条大小河流在此交汇入海,海岸线118公里。
盘锦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主产区,盘锦大米享誉国内外,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盘锦是中国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和著名的文蛤、海蜇生产基地,并拥有丰富的井盐、地下温泉等资源。
盘锦市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现已累计探明可采石油储量21.4亿吨,天然气储量1848.5亿立方米,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
辽河油田已是全国最大的稠油与高凝油生产加工基地、最大的高等级道路沥青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防水材料生产基地。
不久,将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石油炼化基地。
盘锦人文资源丰富。
古镇田庄台是中日甲午陆战最后一仗的战场,以清军骨墓、古战场遗址、古炮台为代表的甲午陆战遗址群,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洼县东风镇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和著名将领张学良的祖居地;“辽河碑林”以全国唯一通代碑林而闻名。
作为移民城市的盘锦,她集包容性、开放性、现代性于一身,以其厚重的农垦文化、石油文化、渔雁文化、生态文化等地域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同时盘锦拥有“湿地之都” 的美称,位于双台子河口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面积达3149平方公里,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天下奇观红海滩,有世界上植被类型保持完好的最大芦苇沼泽地,栖息着珍稀鸟类丹顶鹤、濒危物种黑嘴鸥等各类珍稀鸟类260多种,被誉为“鹤乡”、“黑嘴鸥之乡”,同时也是辽河口斑海豹重要的繁殖基地。
盘锦是北京至沈阳、北京至大连、沈阳至大连的节点城市,也是国家经济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轴城市,具备了海陆空全方位的交通网络。
京沈、京大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横贯其中,沈阳、大连国际机场向其辐射,距北京3小时车程。
辽宁盘锦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3 城市建设及发展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7.3亿元,比上年增长 比上年增长40.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7.5亿元,增长
57.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7.4亿元,增长68.2% 68.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98.6万平方米,比上
年增长18.6%;竣工面积149.5万平方米,增长 增长43.3%;销售面积153.9万平方米,增长55.4%, 其中,现房销售面积70.2万平方米,增长28.8% 70.2 28.8%;商品房销售额50.5亿元,比上年增长70%, 28.8% 50.5 70% 其中,住宅销售额47亿元,所占比重为93.1%, ,其中,现房销售额23.8亿元,增长35.2%。年 末商品房空置面积4.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 比上年末下降58.6%。
全市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09 509个,完成投资427亿元;超亿元以上建设项目55 个,完成投资320.2亿元。域内被列入省四个一百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 域内被列入省四个一百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04.8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状况 2009 年盘锦市生产总值实现 685.3亿元,增长 10%,年人均生产总值 51701 元,按可比 增长 价格计算,比 上年增长 8.8%。 2009 盘锦去年全市人均收入 18563万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13486万元,农村人均可支 配收入 8479元。 由此可见,随着盘锦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盘锦市居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盘锦市居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居民消费状况
盘锦市 2009 年前三季度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走势 年前三季度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走势,特别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快 速增长、商业和餐饮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法定假日的调整,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健康 活跃发展。前三季度,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56.9亿元,同 比增长 18.4%。居民消费趋于追求品质、理性消费的理念基本形成 理性消费的理念基本形成。 产业结构状况 盘锦的支柱型产业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 天然气生产加工、大米种植和河蟹养殖。有中国第三大油 田――辽河油田,年产原油 1200 万吨,天然气 9 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 天然气 产基地和重要石化工业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道路沥青 也是全国最大的道路沥青、防水材料生产基地、重要的化肥与 合成树脂生产基地;有全国集中连片最大面积的水稻田 10.5 万公顷,年产水稻 98 万吨,是 有全国集中连片最大面积的水稻田 全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稻米集散地;有 118 公里 海岸线,20 万公顷滩涂湿地,以及 16 万公顷淡水水面 万公顷淡水水面,年产鱼、蟹等水产品 25 万吨,是 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目前三种产业均发展良好 目前三种产业均发展良好,前景广阔。
盘锦市简介08.08

盘锦市简介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之滨、辽河冲积平原最南端,地处北纬40°40′~41°27′,东经121°31′~122°28′之间,是环渤海经济圈城市之一。
盘锦于1984年建市,辖兴隆台、双台子区和盘山、大洼县。
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
总人口128.2万,其中城镇人口79.2万,占总人口的61.8%。
盘锦资源富集,生态良好。
辽河油田坐落境内,2007年原油产量1206万吨,天然气产量8.7亿立方米。
盘锦探明有储量丰富的盐卤水和地热水资源。
盘锦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拥有耕地面积13.7万公顷,粮食产量超百万吨,“盘锦大米”以其品质上乘而享誉国内外,获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
盘锦境内河网纵横、海河交汇,浅海水域辽阔,海岸线118公里,沿海滩涂近6万公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文蛤、海蜇、对虾等,中华绒鳌蟹产量居全国首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孵化和养殖基地。
盘锦自然禀赋优越。
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多水无山。
千里辽河经盘锦入海,盘锦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盘锦拥有苇田8万公顷,面积居世界首位,年产芦苇50万吨。
苇田和广袤的滨海湿地吸引了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使盘锦享有“鹤乡”和“黑嘴鸥之乡”的美誉。
这里以“红海滩”为代表的湿地生态旅游特色天成。
盘锦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京沈、沈大、盘海营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京沈高速铁路、沟海电气化铁路在此交汇。
盘锦距北京500公里,距沈阳120公里。
盘锦港距大连港300公里、距鲅鱼圈和锦州港不足百公里车程。
盘锦是全国首批小康城市,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是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石化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道路沥青、防水材料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主题,认真实施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的家乡——盘锦-精选文档

河
蟹
河蟹官名中华绒螯蟹,又名螃蟹、毛蟹。中华绒螯蟹个体较大,经济价值较 高。河蟹是一项重要的水产资源。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为水产中的上品。 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消费量十年来剧增,每逢秋高气爽、菊花盛开之际, 人们总是以能持蟹品酒对菊赏月为幸事。目前流行的各菜系中,河蟹是不可少 的一景。河蟹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增加了一个亮点。 据分析,每100克可食部分中,蛋白质含量 为16%,脂肪5.5%,碳水化合 物7%,维生 素A600国际单位。均高于一般水产品。河蟹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 每年有数百吨空运港澳。 河蟹为洄游性的甲壳类动物。秋季性成熟的河蟹自内河湖泊爬向大海,在 咸淡水交界处交配产卵,至翌年春末夏初卵孵化发育成大眼幼体 (俗称蟹 苗),再溯江、河而上,进入湖泊、草荡等水域生长育肥,从而形成了一年一 度的夏季蟹苗汛和秋季成蟹捕捞汛。 辽宁省盘锦市位于九河下稍,河海交界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养殖河蟹。 今年养殖河蟹面积达30万亩,其中成蟹养殖面积20万亩,扣蟹养殖面积10万 亩。
盘锦红海滩风景区
红海滩风景区坐落在赵圈河乡100平方公里的苇田湿 地内。它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 为依托,以举世罕见的红海滩、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背 景,是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 旅游系统。 红海滩风景区现已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完成了初期开 发项目,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及红海滩码头。游客接待中 心有宾馆、餐厅、温泉洗浴、会议室、多功能厅、酒 吧等设施,为现代三星级标准。红海滩码头距游客接待 中心18千米,是全国惟一一处在泥滩上建起的承台式仿 古建筑群及纯木制旅游景点。码头现有游船和快艇5 艘,一次町载客百余人。船行海上,不仅可以观赏无数 只海鸟穿梭于云间天际的妙曼身影,亦可欣赏到燃透天 涯的红海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东、东北邻鞍山市辖区。
东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西北邻锦州市辖区,南临渤海辽东湾。
市区距省城沈阳市155公里;西距锦州市102公里;南距营口市65公里,鲅鱼圈港146公里,大连港302公里;东距鞍山市98公里。
地理坐标为北纬40°39′~41°27′、东经121°25′~122°31′之间。
总面积4 071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2.75%。
【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盘锦市土地面积407100公顷。
2011年,盘锦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3万公顷,其中,水稻10.84万公顷,玉米1.46万公顷,大豆0.52万公顷。
水稻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
粮食总产量114.6万吨,比2010年105.1万吨增加9.5万吨,实现了历史新高。
大洼和盘山两县均成为粮食总产超10亿斤大县。
盘锦大米闻名于国内外,是盘锦市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盘锦市尚有2万余公顷土地可以开垦利用,沿海滩涂逐年伸延,土地面积仍增加。
二、矿产资源:盘锦市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井盐、煤、硫等矿藏。
2010年底,辽河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1亿吨,天然气1784亿立方米。
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已开发建设32个油气田,已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等12个油气生产单位。
原油稳定装置处理能力600万吨/年。
2011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46万吨,生产原油1019万吨,生产工业气7.36亿立方米。
原油品类有稀油、稠油和高凝油。
在盘山县的胡家西部、甜水南部、羊圈子、东郭,地下埋藏着盐卤资源。
深度60米~100米,盐卤水厚度47米~77米,按年开采360万立方米计算,可开采数百年。
在晒制的原盐中,氯化钠含量在95.5%以上,质量达到海盐特级品标准。
三、芦苇资源:2011年,全市苇田收割面积56770公顷,芦苇产量40万吨万吨,列世界之先。
主要分布于大辽河口至大凌河口海岸线以北地段的辽滨、赵圈河、羊圈子、东郭4个苇场和新生农场苇田大队。
主要用于造纸原料,占辽宁省芦苇总产量的50%以上。
自1960年始,加强对芦苇生产的管理,变芦苇的自然生长为人工科学培育。
仍有近万公顷的沼泽荒滩可开垦成苇田。
四、水产资源:盘锦市南部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水域约20万公顷,鱼、虾、蟹资源蕴藏量约4万吨~5万吨,占辽东湾蕴藏总量的70%。
其中3米等深线以内沿岸浅海水域约1.9万公顷,海贝类蕴藏量约2.7万吨。
滩涂面积3.92万公顷,天然饵料丰富,适宜发展对虾、贝类。
其中,可用于养殖对虾的面积1.34万公顷,可用于贝类养殖的面积1万余公顷。
素有“盘锦文蛤库”、“渤海金滩”之誉的大洼县二界沟蛤蜊岗资源面积0.77万公顷,号称“天下第一鲜”——文蛤的产量在1.5万吨以上,是辽宁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
淡水水域15.3万公顷,水中浮生物、水生植物丰富,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近年稻田养殖独具特色。
五、草原资源:盘锦市有优质草场0.4万公顷,分布于石山种畜场和盘山县大荒农场。
主要饲用植物40余种,载畜能力可达2.7万头混合牛。
在0.8万公顷河滩地中,大部分可改造成季节性草场,另有0.47万公顷水面可放养水生植物,大量的稻草和农副产物可供牲畜饲用。
【行政区划】盘锦市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隶属辽宁省。
辖2个区、2个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盘锦市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和盘山县行政区划的批复》(辽政[2011]31号),将双台子区双盛街道办事处太平河以北的宋家村划归盘山县太平镇管辖;将盘山县陆家乡及所属东洼村、赵家村、新农村、友谊村、任家村、陆家村划归双台子区管辖,乡的建制和政府驻地不变;将盘山县陈家镇的东地村、前腰村、两种场及后腰村、统一村、鸭子厂村、大板村西绕总干西侧的区域,划归双台子区铁东街道办事处管辖;将盘山县东郭镇划入兴隆台区,并撤销东郭镇,设立东郭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人口】2011年,全市总户数47.5万户,户籍总人口131.2万人,与上年持平。
其中城镇人口87.7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66.8%,乡村人口43.5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33.2%。
男性人口66.1万人,女性人口65.1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8 408人,出生率6.10‰;死亡人口4 530人,死亡率3.29‰;自然增长率2.81‰;计划生育率98.5%。
【民族】域内人口以汉族为主。
共有35个民族,汉族占95.17%,少数民族占4.83%。
其中,满族占3.01%,朝鲜族占0.90%,其他少数民族占0.92%。
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依次是: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
【历史沿革】1982年,由辽宁省、营口市联合组成的文物普查队在本域内的盘山县沙岭镇、高升镇及双台子区城效乡的梁屯等地发现7处新石器时期遗址。
先后出土石斧、细石器及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彩陶片等文物。
经1983年复查及碳十四测定,5000年前境内就有人类在此刀耕火种。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内设置房县,西晋撤销。
南北朝时期,属北魏的营州,后为高句骊侵占。
唐平定高句骊后,归渤海国显德府。
辽代,本境属显州奉先军。
金、元、明、清各朝代,本境分别属广宁府、路、卫、县。
其中,清顺治元年(1644年),设海城县,境内的南部区域归海城县辖;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设置新民厅,现境内的东北部分地域归新民厅管辖。
清开国后,在域内北部设放牧官马场,后在盘蛇驿设总管衙门。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对牧场进行勘丈,划恭、宽、信、敏、惠五段。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境内设置盘山厅。
1913年设盘山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盘山县民主政府成立,先后隶属辽宁省第五专区、第二专区管辖。
同年8月,盘山县划归辽宁省直接领导。
1949年4月盘山县隶属辽西省。
同年在大洼县境内成立盘山农场,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部。
1950年盘山农场改为辽西省盘山第一稻田农场。
1953年2月,盘山第一稻田农场改为盘山机械农场。
1955年改为辽宁省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
1956年2月,盘山县划归辽阳专署领导。
1956年11月,盘锦地区国营农场管理局改为盘锦农垦局,直属农垦部。
1961年4月,在盘锦农垦局管辖地区设置盘锦区人民委员会,归营口市领导。
1962年4月,辽滨苇场所属的大辽河东岸苇田划给营口县和海城县。
1966年1月,盘山县与盘锦农垦局合并为盘锦垦区,试行政场合一制,直属辽宁省。
1968年8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营口市曙光人民公社(营口市河北街)划归盘锦垦区;将辽宁省石山种畜场划归盘锦垦区。
10月,东郭、羊圈子苇场划归盘锦垦区。
12月,将台安县划归盘锦垦区。
同月,盘锦垦区辽滨苇场所属西炮台苇田作业区(包括海水养殖)划给营口市;营口市西市区所属曙光人民公社、河北小学、河北苇席厂、西市苇席社河北生产点、河北苗圃划归盘锦垦区;营口市的公司(总厂)所属的田庄台造纸厂、田庄台煤炭经理部、河北商店、河北粮店、河北旅社、河北大车店、河北饭店、中医院河北门诊部、河北渡口划归盘锦垦区。
1970年1月,在盘锦垦区内分设盘山区和大洼区(县级)。
同年7月15日,将盘锦垦区改为盘锦地区,辖盘山区和大洼区,直属辽宁省。
1975年11月,盘锦地区与营口市合并。
原地区所辖盘山区、大洼区改为盘山县、大洼县,均属营口市辖。
同时将台安县划归鞍山市。
1978年,将原营口市河北街从辽滨苇场划出,归营口市西市区管辖。
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直属辽宁省。
1984年7月2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以辽政发[1984]116号文件,向营口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辽宁省设立盘锦市的批复》的通知,委托营口市人民政府协助筹建盘锦市。
同年9月,成立盘锦市筹备领导小组。
1985年3月,石山种畜场划归盘锦市。
1986年11月,以辽政发[1986]120号文件批示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恢复盘山县建制和盘山区更名的请示:(一)撤销盘锦市郊区,恢复盘山县,以原盘锦市郊区的行政区域为盘山县的行政区域。
(二)将盘锦市盘山区更名为双台子区。
至此,盘锦市辖两个区、两个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
2012年现今盘锦市构成由四区两县,新增盘锦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经济区。
【地势地貌】盘锦属华北陆台东北部从“燕山运动”开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河流冲积、洪积、海积和风积作用,不断覆盖着深厚的四系松散沉积物。
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比降为万分之一,坡度在2°以内;地面海拔平均高度4米左右,最高18.2米,最低0.3米,地面平坦,多水无山。
【河流水系】盘锦市境内有大、中、小河流21条,总流域面积3 570平方公里。
其中,大型河流4条: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中小河流17条:锦盘河、沙子河、月牙河、南屁岗河、鸭子河、丰屯河、旧绕阳河、大羊河、外辽河、新开河、张家沟、东鸭子河、西鸭子河、潮沟、小柳河、太平河、一统河。
其中,外辽河与新开河是辽河与大辽河的连通河道。
【气候】盘锦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裕。
本年度平均气温9.3℃,比历年平均值偏高0.1℃,较上年偏高0.6℃。
年总降水量564.5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86.5毫米,较2010年偏少517.2毫米。
年总日照时数为2780.5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多54.6小时,较2010年偏多215.5小时。
2011年度极端最高气温32.0℃,极端最低气温-22.6℃。
土壤在11月中旬开始冻结,下旬封冰;解冰期在3月上旬,4月上旬化通。
年内盘山站冻土深度最大值为88厘米(2月18~21日),大洼站冻土深度最大值为73厘米(2月9~11日);冻土化通时间为大洼站4月7日;盘山站4月10日。
年度降雪日数较常年偏少,大雾、雷暴日数接近常年,大风日数较常年明显减少。
全年无霜期182天。
终霜为4月上旬,初霜为10月中旬。
全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
年度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大雾、大风、雷暴、暴雨、冻雨、寒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