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2017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2017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2017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1(四选一题)

答题时请注意根据参考答案作一些删减

第一章问题讨论小组讨论

【探讨题目】

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低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1、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翻身解放;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认五十六个民族成份,实现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密切了党同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风险和考验,我国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党的民族政策,既全面考虑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全面考虑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上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本事实;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也积极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既保持基本原则、基本理念的稳定性、一贯性,又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因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我

们党的民族政策,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心血,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民族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历史经验证明,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只有在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真正搞好和切实加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只有在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就不断巩固;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不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遭遇波折,民族团结就受到破坏。

第二章问题讨论

【探讨题目】

1.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同斯大林的理论的同异。

2.联系我国某一民族的实践说明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1、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的有何不同?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由此可知,斯大林主张的是民族四特征说,即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

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它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与斯大林的四特征理论相比,更强调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视野更加宽阔,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上要点须联系实际)。

第三章案例分析

【案例呈现】

观看视频:《中国回族》第一集“华夏一脉”。

【问题提出】

1.中国回族属于哪种形态的民族?其形成属于民族形成规律中的哪种类型?请说明你所做判断的理由。

2.从中国回族的形成看,它属于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还是民族融合?请做出选择并说明选择理由。

【分析步骤】

1、答:民族在形成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次生形态民族的天成过程为“同源异流”、“民源同流”等具体形式。中国的回族就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的多个时期(唐、宋、元、明),从某些外来民族中分离出来,融合了汉族的民族因素,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理由如下: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自称。

根据现有史料,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陆续由海路来华,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及长安等城市定居。被视为回回民族的先民。宋代东来的犹太人,由于宗教上的亲近关系,后来也成为回族一部分。

13世纪初叶,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被签发到中国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布在全国各地,成为形成回族的主体人群。在历史发展中,元代被称为“啰哩回回”、“绿睛回回”、以及被改宗

伊斯兰教的基督教徒、祆教徒等,均成了今天回族先民。另外,由于通婚和政治等原因,以及接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原因,回回中不断吸收了一些汉族的成分。同时,也由于每到一地就建立清真寺,并围寺而居,也就显露出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有元一代,回回人已遍及全国,伊斯兰教因之也传播到各地。

明代仍有大量的人群融入回族。如原籍为阿拉伯、波斯、西域突厥诸种和东南亚的“归附回回”,还有侨居的“寄住回回”,他们往往以“贡使”形式进入中国,使团成员多达数百,贡事完毕,有的返归本国,有的则侨居或定居中国。

第四章问题讨论

【探讨题目】

怎样识别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民族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主要有何特点?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

4、怎样识别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民族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主要有何特点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和途径相联系着的。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各有特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我国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共同缔造的。在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亲密感情不断深化,相互团结不断加强,为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也是这样。我国各民族的民族特点和互相之间的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各民族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形成的差距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冷战结束以来,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在国际环境中的影响明显上升,一些地区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日趋活跃,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使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民族矛盾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历史和现实、国外和国内的大量事实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没有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就没有社会安定团结、国家繁荣昌盛。为此,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民族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关系。能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实现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保卫领土完整,必须始终全面把握并正确加以处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一是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各民族只有一律平等,才能共同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更好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管理。二是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形成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牢固向心力。三是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各民族只有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四是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各民族只有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才能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整体优势和创造活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

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问题是现阶段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首要问题。只有发展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二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之策。三是要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持全国安定和谐的重要条件,必须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15春国际礼仪概论形考作业3答案

15春国际礼仪概论形考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埃及的国花是(),将其称作“埃及之花”, A. 茉莉花 B. 郁金香 C. 莲花 D. 菊花 满分:2 分 2. 在世界上,有“稻米之国”、“森林之国”“佛塔之国”等称呼的国家是()。 A. 朝鲜 B. 蒙古 C. 韩国 D. 缅甸 满分:2 分 3. 世界上有“微笑之国”、“佛教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等称呼的国家是 ()。 A. 菲律宾 B. 新加坡 C. 马来西亚 D. 泰国 满分:2 分 4. 阿富汗人有以茶待客的习惯,他们讲究敬客要敬()杯茶。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满分:2 分

5. 坦桑尼亚人最高级别的迎宾礼是()。 A. 鼓掌礼 B. 举拳礼 C. 屈膝礼 D. 尖叫礼 满分:2 分 6. 日本的国花是(),日本人对她无比厚爱。 A. 菊花 B. 樱花 C. 桃花 D. 荷花 满分:2 分 7. 在与巴基斯坦人打交道时,切勿穿( )的服装。他们认为,那种色彩为僧侣所专用。 A. 蓝色 B. 灰色 C. 黄色 D. 咖啡色 满分:2 分 8. 泰国行双手举过头顶的合十礼,它只适用于()。 A. 长辈向晚辈还礼 B. 平辈相见 C. 晚辈向长辈行礼 D. 平民拜见泰王 满分:2 分 9. 阿富汗人一般不与他人握手为礼,而是采用自己民族的传统礼节()。 A. 鞠躬礼 B. 拱手礼

C. 抚胸礼 D. 合十礼 满分:2 分 10. 阿尔及利亚人待客上等佳品是()。 A. 烤乳猪 B. 烤全羊 C. 炸鸡排 D. 手扒 二、多项选择题(共 6 道试题,共 18 分。) 1. 目前,泰国人所行的合十礼其规格有()。 A. 双手举于胸前,它多用于长辈向晚辈还礼 B. 双手举到鼻下,它一般在平辈相见时使用 C. 双手举到前额之下,它仅用于晚辈向长辈行礼 D. 双手举过头顶,它只用于平民拜见泰王 满分:3 分 2. 南非的三宝是指()。 A. 钻石 B. 黄金 C. 如宝茶 D. 风车 满分:3 分 3. 老挝人普遍信奉佛教,因此跟老挝人打交道时应注意()。 A. 不要对佛教进行非议 B. 不要对佛像有所不恭 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

第一章绪论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 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民族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第三章民族发展 四、辨析题 1.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民族分化, 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 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中国民族报--介绍金炳镐20150213

中国民族报2015年2月13日第8版 金炳镐:相伴中国民族理论40年 □ 本报记者李翠 金炳镐给学生们授课。 2003年,金炳镐被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民族院校首位获此殊荣的教师。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伴随着诸多“第一”:见证并参与全国第一个民族理论本科专业的诞生,牵头申报并获得全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点,成为全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博士生导师。 在中央民族大学从教40年,他著作等身:在国内外出版学术著作83部,发表学术论文550多篇,编写全国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材20多部。 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研究领域,他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的观点和概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开拓了民族理论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 他就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的代表性人物—— 熟读经典著书立说 1974年夏天,24岁的朝鲜族大学生金炳镐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系毕业,被分配留在母校工作。考虑到他学习的是政治理论专业,学校将他安排在政治系民族理论教研组做助教。 留校的头3年,金炳镐受到了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学家施正一的悉心教导。3年后,学院干训部民族理论政策教研室和政治系民族理论教研组共同组建了研究部民族理论政策教研室,金炳镐转入该教研室,又得到了教研室主任白静沅和刘锷、何润等教授的指导。这一时期在协助编纂《民族问题语录》、《民族问题著作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毛主席关于民族问题的部分论述》、《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的过程中,金炳镐埋头苦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的经典著作,做了大量的积累。 1980年至1981年、1985年至1987年,金炳镐先后在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理论教师进修班、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理论助教进修班在职学习,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民族理论工作者的当面教授。 这段时间,金炳镐在认真教学的同时,还刻苦钻研、勤奋写作,试图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领域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在前人的基础上,金炳镐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得到了我国著名民族理论家牙含章等专家学者的肯定,并被推荐至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兼职。 担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副会长等职务的30多年间,金炳镐参与组织了近40次全国性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和青年民族理论工作者学术座谈会,连续16年编辑学会季刊《民族理论研究》。1989年,此刊物被评为全国17种民族研究核心期刊之一。 “做编辑的16年使我收获颇丰。我从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大量文章中吸取了不少养分。”在金炳镐看来,如饥似渴地阅读理论大家的著作和文章为他奠定了理论的根基,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擦出他思想的火花,点燃他研究的激情。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

最新最新电大《教育学》形考作业答案()

教育学第一次作业 一、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对) 3.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错) 4.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对) 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错)6.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错) 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与著作,请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标志是马克思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 (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代表人物有杜威、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 2、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阐述一下。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3、结合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照教师素质现代化,谈谈你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答: 1、教师思想现代化,即处在现代教育总体时代背景中的教师,应具有符合时代需要和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教育观,如全面质量观和评价观、学生主体观、和谐发展观、整体优化观、终身教育观等。

2016秋国际礼仪网上形考二答案

(1/20)、在社交场合,下列一般介绍顺序,哪个是错误的 ( ) (2分) ?A、将男性介绍给女性 ?B、将先到的客人介绍给晚到的客人 ?C、先将外人介绍给自家人 ?D、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 (2/20)、邀请客户参加公司会议时,如果总经理坐在会议桌的末端,客户应该坐在哪里?()(2分) ?A、客户应该坐在经理的左边 ?B、客户应该坐在经理的对面 ?C、客户应该坐在经理的右边 (3/20)、在接待工作中,一切具体的接待事务均应依据()原则来依次确定。 (2分) ?A、身份对等 ?B、礼宾秩序 ?C、热情接待 ?D、宾主双方关系 (4/20)、签字时各方代表的座次合乎礼仪的安排是()。 (2分)

?A、客方签字人在签字桌右侧就座 ?B、助签人应站立于签字人的身后 ?C、助签人应站立于签字人的右侧 ?D、客方签字人在签字桌左侧就座 (5/20)、接受别人递给你名片之后,你应把它放在哪里?( ) (2分) ?A、名片夹里或者上衣口袋 ?B、裤袋里面 ?C、夹在书本里 ?D、西装内侧的口袋里 (6/20)、双边会谈中,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应坐在哪一侧:() (2分) ?A、面门一侧 ?B、均可 ?C、背门一侧 (7/20)、下列关于交换名片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 (2分) ?A、名片上的字体应该朝向对方

?B、收到名片后,应该仔细审视一下,最好读出来 ?C、陌生的姓氏要主动问询 ?D、交换名片时一定要双手 (8/20)、下列关于语言礼仪不正确的是() (2分) ?A、商务交往中应该遵循真诚坦率,畅所欲言 ?B、商务语言的特点:“少说多听” ?C、双方初次见面无话可说时,可以“聊天”——谈天气?D、语言要正规标准 (9/20)、与人交谈时,应注视对方哪个位置最合适 ( )。 (2分) ?A、衣领 ?B、双眉到鼻尖构成的三角区 ?C、鼻尖到胸前 ?D、额头 (10/20)、商务庆典活动可不安排的程序是()。 (2分) ?A、宣布庆典开始 ?B、邀请嘉宾讲话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A.民族特征 D.民族意愿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E.跳跃式发展 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 3.民族发展包括 ( BCD )等。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感性 2.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3.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地域B.民族D.经济E.文化 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标准(2014修订)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标准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代码204005 课程类型 A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16 学分1学分 实践学时实践学时比例 适用专业所有在校各专业专科学生 备注信息 二、课程定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最近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从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出发,不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不断加强现实民族问题和党的民族政策研究,对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有着极端重要性。我校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必须全面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充分发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优势,继续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与研究。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使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自觉地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在我们这样的一所民族地区的高职高校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就是出于这一教学目的而专门开列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导向性很强。 本课程内容大体按照“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逻辑顺序展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关于中国和世界民族及民族关系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学形考作业一

教育学形考作业一 单项题: 1.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这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2.( 1986年)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自己”。这句话出自(《学会生存》)书。 4.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杜威)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5.卢梭在教育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儿童论)。 6.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生物起源说)。 7.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军事体育)。 8.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 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10.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11.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12.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13.教育的特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15.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 16.(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17.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效益)。 18.“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19.我国在建国后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而废除了旧学制,实行新学制,其时间是( 1951年10月1日)。 20.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是(凯洛夫的《教育学》)。判断题: 2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有的一种现象。“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梳理

一、填充题 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 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原生形态)民族。 14.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 )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15. 民族(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6.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7.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 自然的 )、( 自由的) 、( 自愿的)发生发展的。 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20.2005年5月27日,胡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

2016秋国际礼仪网上形考三答案

(1/20)、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是:()(2分) ?A、女士优先 ?B、尊重原则 ?C、宽容原则 (2/20)、当你的同事不在,你代他接听电话时,应该()(2分) ?A、先问清对方是谁 ?B、先记录下对方的重要内容,待同事回来后告诉他处理 ?C、先告诉对方他找的人不在 ?D、先问对方有什么事 (3/20)、当受到外宾的赞扬时,最不恰当的回答为()(2分) ?A、Thank you.(谢谢) ?B、I am flattered.(这使我很高兴) ?C、No, I am far from that.(不,差得远呢) (4/20)、在女士需要的时候,男子应帮助女士提包或者其他物品东西。但下列哪样物品不适合长时间帮助女士提()(2分) ?A、行李 ?B、背包 ?C、坤包 (5/20)、在商务礼仪中,什么时候不要因公事打对方电话?()(2分) ?A、星期一早上10:00以后的时段 ?B、周末的16:00以前时段 ?C、对方休假时段 (6/20)、给来访客人放置水杯时,应该放在客人的哪一侧?( ) (2分) ?A、左侧 ?B、右侧 ?C、正前方 (7/20)、男女一起进入舞厅时,应( )(2分) ?A、女子在前 ?B、男子在前 ?C、双双挽臂而行 (8/20)、客户来访时,如果乘坐专职司机驾驶的轿车,应安排客户坐在什么位置()(2分) ?A、后排右边 ?B、司机旁边 ?C、后排左面 (9/20)、如果主人亲自驾驶小轿车,哪个座位应为首位( ) (2分)

?A、副驾驶座 ?B、后排右侧 ?C、后排左侧 (10/20)、在社交活动中,非正式的邀约形式不包括()。(2分) ?A、便条邀约 ?B、托人邀约 ?C、当面邀约 ?D、电话邀约 (11/20)、听音乐会不应迟到,如万一迟到,应何时坐到座位上:( ) (2分) ?A、随到随坐 ?B、两首曲子中间 ?C、中间休息时 (12/20)、在社交活动中,正式的邀约形式不包括()。(2分) ?A、书信邀约 ?B、当面邀约 ?C、请柬邀约 ?D、便条邀约 (13/20)、用来邀请的书信,它的基本要求是()。(2分) ?A、内容以邀约为主 ?B、必须由邀请人亲笔书写 ?C、措辞严谨 ?D、包括邀请人签名都可打印 (14/20)、寄往海外的书信的信封书写顺序要求是( ) (2分) ?A、姓名、街道、城市、国家 ?B、国家、城市、街道、姓名 ?C、国家、姓名、街道、城市 (15/20)、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的请柬应采用英文书写,行文要求不正确的表书一项是()。 (2分) ?A、全部字母均应大写 ?B、采用第三人称 ?C、分段 ?D、不用标点符号 (16/20)、对于座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分) ?A、前排高于后排 ?B、内侧高于外侧 ?C、两侧高于中央

2019春国际礼仪概论形考作业

2013春国际礼仪概论形考作业5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得分:14 1.著名的“探戈舞”起源于(),是他们引为骄傲的“牛仔文化”。 A.美国 B.阿根廷 C.希腊 D.瑞典 2.澳大利亚当地土著居民所行的极具特色的见面礼是() A.拱手礼 B.点头礼 C.握手礼 D.勾指礼 3. 礼仪的重点与核心是() A.真诚 B.敬人 C.自律 D.平等 4.中国菜肴品种繁多,风味各异,民间有()之说。 5.汤加人招待宾客最高贵的菜肴是( A.烤全羊

A.“南咸、北甜、东酸、西辣” B.“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C.“南辣、北酸、东甜、西咸” D.“南酸、北辣、东咸、西甜” )0 10.印度礼遇极高的见面礼是()礼。

B. 烤全猪 C. 烤全鸭 D.烤整鸡 6. 日本皇室的专用花卉是() 心A.菊花 B. 樱花 C. 杜鹃花 D. 茉莉花 7. 根据握手的基本规则,握手双方之中应由(A )先伸手 A. 职务高者、女士、长辈 B. 职务低者、男士、晚辈 C. 职务高者、男士、长辈 D. 职务高者、女士、晚辈 8.在国外,美容美发时,通常应以本人消费总额的()作为小费付给服务人员 A. 5%~10% B. 10%~15% C. 10%~20% D. 20%~25% 9.如无特殊原因,一场正规的交谊舞会不宜长于( A. 两个小时 B. 两个半小时 C. 三个小时 D. 三个半小时

A.亲吻 * B.摸脚 刁0抚胸 D.鞠躬 二、多项选择题(共 6 道试题,共18 分。) 1. 个人 形象在国际交往中深受人们重视,构成个人形象的要素有()“ A.仪容、表情 / B.举止、服饰 / C.谈吐、接人待物 ’ D.站姿、坐姿 2. 一般而言,涉外人员在媒体面前的表现,主要应当做到()等。 J A.泰然自若 “ B.谨言慎行 / C.善待记者 “ D.弥补失误 3. 涉外交往中,适宜宴请外国友人的菜肴是() / A.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 ‘ B.是具有本地风味的菜肴 'C.是自己比较拿手的菜肴 “ D.是外宾本人喜欢的菜肴 4. 网络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型媒体,它的主要缺点是() / A.内容真假难辨 ’ B.需要专用设备 10.印度礼遇极高的见面礼是()礼。

2019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2017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 )渊源和(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 相同点: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不同点: (1)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数民族。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常考点

1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民族经济不同的发展形态,(1)汉族地区生产发展水平较高资本主义产业活动也比较活跃(2)在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杂居,或同汉族聚居的地区相互连接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或接近当地汉族水平,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侧相对落后。 3民族的概念: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4构成民族的六大特征:(1)共同的历史渊源(2)共同的生产方式(3)共同的语言(4)共同的文化(5)共同的枫树习惯(6)共同的心理认识 5民族识别的必要性:第一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是个少数民族真正成为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第二:民族识别时确定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第三:是试试民族区域自治的需要。第四:是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6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内部条件,(2)战争,暴力冲突等是民族发展的外部条件, 7民族是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出现。 8民族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9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在民族形成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也称作此生形态民族,他表现为“同源异流,同源同流”。 10民族的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的发展和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11民族同化的类型有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 12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13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14全世界各民族将经过一定的发展,最终走向融合消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15民族问题的内涵:(1)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2)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3)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4)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16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利益问题。 17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18民族问题的特征:(1)民族问题的普遍性(2)民族问题的长期性(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4)民族问题的国际性。(5)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9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2)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 20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1)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有任何的特权。(2)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更对少数民族的权力上给予更多的保护。(3)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产出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4)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5)主张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有机的统一。 21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发》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2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本事务的权利。 23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1}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形势和一般原

教育学形考作业答案[1]

《教育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学作业1 一、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答: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智力因素,表现在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兴趣的培养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多方的兴趣。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接着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具有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能腐蚀学生的心灵的意志。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2)良好情感的培养 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及其反作用。成人的情感对儿童影响极大,成人要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儿童,要消除消极情感对幼儿的腐蚀。 (3)意志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 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我锻炼意志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 (4)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 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国际礼仪概论形考任务1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 第1题(已答). 关于女士优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根据惯例.只有在社交场合中讲究女士优先.才是最为得体的. B. 在一些男尊女卑观念严重的国家.女士优先法则也普遍适用. C. 在公务场合中.人们普遍强调男女平等.因此没有必要讲究女士优先. D. 在休闲场合中.可以讲究女士优先.也可以不讲究. 第2题(已答). 对涉外人员而言,要不浪费外方人士的时间,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要对双方进行交往() A. 具体时间做到有约在先 B. 热情有度 C. 距离有度 D. 尊重隐私 第3题(已答). 关于以人为本,以下描述不正确的()。 A. 国际交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爱护人.保护人.发展人. B. 在国际交往中.任何行为均应有意识地尊重并保障人权. C. 一切涉外交往活动就本质而言.都是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以人为本是国际交往的基本法则. 第4题(已答). 涉外人员乘坐飞机期间,以下合乎礼仪行为表现的是()。 A. 将行李放置在他人的座位底下. B. 带走阅读用的书刊. C. 脱去鞋袜.放松通气. D. 回应乘务人员的问候. 第5题(已答). 在国际交往中,对涉外人员个人仪容基本要求()。

A. 礼貌友好.客气待人 B. 表情和蔼.态度温和 C. 干净整洁.略加修饰 D. 举止文雅.稳重成熟 第6题(已答). 对外方人士的批评()。 A. 绝对不能发生 B. 最好是在公开场合进行 C. 要采用平等式的形式进行 D. 要采用距离有度的方式 第7题(已答). 涉外人员对自身表情关注重点是() A. 眼神与语气 B. 笑容与语气 C. 语气与神态 D. 眼神与笑容 第8题(已答). 涉外人员的个人形象一般是指()。 A. 个人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公众形象. B. 个人在社会上所形成的代表形象. C. 个人在国际上所形成的公众形象. D. 个人在国际上所形成的代表形象. 第9题(已答). 在国际交往中,涉外人员在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千差万别的风俗习惯时,必须坚持()。 A. 以人为本 B. 忠于祖国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11.6)--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参考书目: 1.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金炳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金炳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 [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5.彭英明.民族新论 [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 6. 6.彭英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7.彭英明,王奎正.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8.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9.龚永辉著.民族意识调控说 [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10.王希恩主编.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1.金炳镐主编.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二十年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12.陈国新主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13.金炳镐主编.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 [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4.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15.彭谦著.中国民族政策法律化研究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6.图道多吉.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 [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17.金炳镐,王铁志主编.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 [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8.金炳镐,青觉著.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电大教育学形考作业答案2018

教育学第一次作业 一、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对) 3?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错) 4?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对) 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错) 6.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 “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 衡性。(错) 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与著作,请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 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 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标志是马克思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 (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 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代表人物有杜威、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 2、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阐述一下。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 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 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 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3、结合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照教师素质现代化,谈谈你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答: 1、教师思想现代化,即处在现代教育总体时代背景中的教师,应具有符合时代需要和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教育观,如全面质量观和评价观、学生主体观、和谐发展观、整体优化观、终身教育观等。 2、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即包括继承历史上的优秀职业道德,如传道授业上的无私奉献、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