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序列治疗概况 ppt课件(1)
口腔颌面部肿瘤1PPT课件

不同,又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未) 分化。
12
(五)好发部位
良性:多见于牙﹑口腔粘膜﹑颌骨及 颜面部。
恶性:我以舌﹑颊粘膜﹑牙龈﹑口
底﹑腭﹑上颌窦癌为多见,此外还有唇
癌及皮肤癌。
好发部位与人种﹑地区﹑环境﹑生活 习惯﹑嗜好等有关。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口腔颌面部肿瘤
1
第一节 概 论
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 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 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2
肿瘤的特点:
新生物一旦形成,不因 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 它不受机体生理调节, 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 官。
3
一.临床流行病学
4
(一)发病率与患病率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肿瘤发病率差 别很大,目前我国尚无确切的口腔颌面部肿 瘤的发病率资料。 肿瘤是目前死亡常见原因之一。 恶性肿瘤是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第三位主 要死因。 WHO予测21世纪将成为人类的第 一杀手.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8
(四) 分 类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主要分为: 良性:称为“瘤” 恶性:来源于上皮组织称为 “癌”
《口腔颌面部肿瘤》课件

嗜酸细胞肿瘤
这些肿瘤与嗜酸细胞增多症相关,表现为颌面部肿块和疼痛。
常见的颌面部肿瘤类型
颌骨外胚层瘤
这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肿瘤,起 源于颌骨外胚层组织,可导致颌 骨破坏和面部畸形。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
牙源性肿瘤
这种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颌面 部癌症,起源于颌面部涎腺组织, 可能引发颌骨骨质破坏和颌面部 神经损伤。
放疗
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 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肿 瘤生长。
化疗
使用抗癌药物通过体内循环达 到全身治疗效果,控制肿瘤的 生长和扩散。
预防颌面部肿瘤的措施
1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就医检查,早发现颌面部肿瘤的可能风险因素。
2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患病风险。
3 戒烟限酒
《口腔颌面部肿瘤》PPT课件
从定义到症状,从诊断到治疗,全面了解口腔颌面部肿瘤知识。
颌面部肿瘤的定义
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和颌面部的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和病理机制引 起,对患者的口腔和颌面部结构造成损害。
颌面部肿瘤的分类
良性肿瘤
这些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且很少引发严重危害。
恶性肿瘤
避免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习惯会增加颌面部Leabharlann 瘤的风险。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方法
1
临床检查
通过口腔和面部的观察和触诊,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特征。
2
影像学检查
利用X光、CT、MRI等影像技术,了解肿瘤的内部构造和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3
组织学检查
通过活组织检查或细针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序列治疗概况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序列 治疗概念
30年前 综合治疗 10年前 综合序列治疗 手术 放疗 化疗 生物治疗 术前诱导化疗 手术 术后放疗 生物治疗贯穿全疗程
口 腔 的 解 剖 概 念
狭 义 — 牙、牙龈、唇内侧粘膜、
前庭沟、颊粘膜、舌体、口底
广 义 — 还包括唇红粘膜、口咽部
病
例
一
左 舌 原
位
癌
病
例
二
右
舌
缘
鳞
癌
病
例
三
左
舌
癌
病
例
四
右 舌
背
癌
病
例
五
右 舌 癌 伴 淋 巴 转 移
病
例
六
右
舌
根
癌
颊
2.82 1.39
1 50年代1Biblioteka 80年代美国
6:1
2:1
中国
2.82:1
1.39:1
年 龄 呈 老 龄 化 趋 势
中 国 西 方 40~ 60岁 50~ 70岁 >60岁 >65岁 29.68% 50%
口 腔 癌 好 发 部 位
60年代统计 80年代统计 报 告 者 Cunningham 赵福运 等 好 (1986) 舌 (1990) 舌 发 口底 下龈 顺 下龈 颊 序 颊 上龈 上龈 硬腭 硬腭 口底 牙龈 舌 颊
实验和临床研究阶段
口 腔 癌 综 合 序 贯 疗 法
化疗 + 手 术 + 放疗 + 免疫
100
80
60 40 20 0 3年 5年 10年 64 61 56
口腔恶性肿瘤-PPT文档资料

治 疗
多数病例采用综合治疗以取得较 好的疗效。手术切除的目的仍是 口腔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局部病灶采用根治性节除,必要 时尚需作颌下淋巴结清扫术或颈 淋巴清扫术。
临床表现
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型、浸润型和乳头型三种。 初起时常为局部溃疡、硬结或小结节。 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随着癌肿迅速生长并向周 围及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疼痛。硬结扩大、肿物外 突、表面溃疡、或边缘隆起呈菜花状,基底硬,中心 可有坏死,有恶臭。 常伴有感染,表面易出血。不同部位的癌肿因破坏邻 近组织、器官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功能障碍。 如舌癌有明显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舌运动受限、影响 吞咽、说话等功能,恶性程度较高,发展快,早期即 可有淋巴结转移。龈癌常波及牙槽骨,易使牙齿松动 或脱落,继续扩展可侵犯颌骨,在上颌骨可侵入上颌 窦,在下颌骨可累及下牙槽神经,引起疼痛或麻木。
临床表现
口腔癌的转移,主要是循淋巴引 流至区域淋巴结,最常见的是颌 下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 少数可循血行转移。 晚期可有远处转移,常见的是肺, 并可出现恶病质。
唇癌(Carcinoma of lip)
龈癌(左上牙龈)
腭癌(左)舌及口底癌(来自)治 疗
根据癌肿病变情况(组织来源、 分化程度、生长部位、病变大小、 淋巴结转移等)和病员的全身状 况来决定治疗方案。 治疗措施:手术切除、放疗、化 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冷冻外 科、激光及中药治疗等。
临床表现
口腔癌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龈癌 (Carcinoma of gingivae)、唇癌 (Carcinoma of lip)、颊癌 (Carcinoma of buccal mucosa)、 舌癌(Carcinoma of tongue)、口底 癌(Carcinoma of floor of the mouth)、腭癌(carcinoma of palate)、上颌窦癌(Carcinoma of the maxillary sinus)等。一般认为口 腔前部癌肿分化程度较高,口腔后部 的癌肿分化程度较低。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讲稿)温医《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概论一、临床流行病学(一)发病率与构成比:长江以北,口腔Ca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
不同的国家发病率相差甚大,象印度,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0%以上(嚼烟)。
(二)性别、年龄:男:女=2:1。
血管瘤、囊肿、牙源性肿瘤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肉瘤亦多见于15~20岁青少年,癌多见50左右老人。
(三)组织来源: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组织肿瘤为多见。
如造釉C瘤,混合瘤。
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多见,尤其是鳞癌占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
二、临床分类和命名: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组织来源、生物学特性来命名:命名公式:发病部位+组织来源瘤(良):舌部血管瘤,颊部乳头状瘤。
癌或肉瘤(恶):上唇鳞癌,下颌骨骨肉瘤。
有些良性肿瘤也具有恶性倾向,可能会转变为恶性肿瘤,临床上称此类肿瘤为“临界瘤”如混合瘤、造釉C瘤。
三、病因与发病条件(一)外来因素:1、物理性:长期慢性刺激(如残根、残冠刺激软组织可引起颊、舌癌),损伤、紫外线、X线。
近年来,因放射治疗而引起继发性放射性癌也日益增多。
2、化学性:煤焦油、吸烟。
3、生物性:霉菌、病毒(实验已证明,有些恶性肿瘤可由V引起)。
(二)内在因素:1、神经精神因素:如高度紧张,可造成人体功能失调;2、内分泌紊乱;3、机体免疫状态:免疫缺陷,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反证:口恶肿病人,其免疫功能都↓,以此可说明二者关系。
(三)临床表现:复习(外科已上)。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大多为膨胀性生长(即体积不断增大,挤开或压迫邻近组织),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境界清楚,一般多能移动,质地中等;恶性肿瘤生长较快有溃疡型:外生型及浸润性三种生长方式。
溃疡型: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的浅部,表面坏死脱落并向周围扩展,形成中间凹陷,边缘隆起的火山口状溃疡。
外生型:肿瘤迅速向表面增生,形成菜花样,常合併感染、坏死。
浸润型:肿瘤向深层在周围组织扩展,侵入粘膜下层和肌肉,表面有微凸起,并可扪到不易移动的硬块。
口腔颌面部肿瘤PPT课件

一、癌
(八)皮肤癌
颜面部皮肤癌多发生于鼻部、鼻唇皱折、眼险、 上下唇、颊、耳及额部皮肤。颜面部皮肤癌主 要有鳞状细胞部及基底细胞癌,其中又以基底 细胞癌较为多见。
鳞状细胞癌初起时为一疣状浸润区域,表面有 完整的正常上皮覆盖,生长速度较基底细胞癌 快,常向深层及邻近组织浸润。如表面皮肤组 织破溃,则形成如火山口样的溃疡,溃疡的基 底常覆盖有坏死组织,表面呈菜花样,边缘及 底部都较硬,经久不愈合,常流出有特殊臭味 的液体或出血。
治疗同前。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0
一、癌
(四)腭癌
软腭癌应列入口咽癌范围。硬腭癌以来自唾液 腺者为多,鳞癌少见。发生于硬腭的鳞癌,细 胞多高度分化,发展一般比较缓慢,常侵犯腭 部骨质,引起腭穿孔。向上蔓延至鼻腔及上颌 窦,向两侧发展可侵蚀牙龈。硬腭癌的转移主 要是向颈深上淋巴结,有时双侧颈淋巴结均可 累及。
一、癌
(八)皮肤癌
基底细胞癌较鳞状细胞癌生长缓慢,长时期内 无自觉症状。初起时出现灰黑色或棕黄色斑, 伴有毛细管扩张。以后在病变的中央部分发生 潮湿、糜烂、表面结痂或出血。痂皮剥脱后形 成溃疡,边缘高起外翻,表面凹凸不平,略呈 水珠状;有的呈匍行状,向周围皮肤呈浅表性 扩散,原来的部位则自行愈合,留下瘢痕;有 的则形成腐蚀性溃疡,边缘如鼠咬状,常侵犯 并破坏深部的软骨和骨质。
[治疗]适宜于手术切除或低温治疗,组织缺损 可用赝复体修复。颈淋巴结一般行选择性手术, 有转移时才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
精选2021最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
12
一、癌
(五)口底癌
口底癌系指原发于口底黏膜的癌,中分化鳞癌, 叫少见,溃疡型多见,舌活动受限,语言吞咽 困难和疼痛,常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
口腔颌面肿瘤ppt课件

3.2~3.6
口腔及咽部(恶性)
发病率 8.7/10万(男) 6.0/10万(女)
患病率 13.3~13.9/10万(男) 7.7~10.6/10万(女)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
构成比(proportion) 居全身肿瘤第10位,占8.2% 全身肿瘤良恶性比为1: 1,口腔颌面部良性
口腔颌面部肿瘤学
综合治疗不是一些单一手段的随意叠加 而是一些特定治疗方法的有机组合 早期 远位转移罕见,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低 中、晚期 手术为主的放、化疗三联方案;化疗:
缩小肿瘤、杀死微转移灶 ;手术:联合根治、修 复缺损 ;放疗:消除局部亚临床病灶或残留病灶 化疗或生物疗法:巩固疗效、争取长期治愈 治疗重点在原发病灶 手术或放疗辅以化疗、生物治疗
概论
introduction
概念:内外因素→细胞DNA突变→生长分裂
失控 →增生、 分化功能障碍
是一
种基因病、系统病
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无限生长趋势 浸润 转移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 口腔癌瘤 /10万(男) 2.5~3.4/10万(女)
特征 根据部位不同而不
同,可癌变
囊内容 黄色或棕色、清亮
含或不含胆固醇液 体
甲状舌管囊肿
病因 甲状腺始基的残余上皮分泌物聚集
症状 1-10岁儿童,颈中线,以舌骨水平常见, 生长缓慢,质软,界限清,与舌骨间可扪 及条索状物,随吞咽活动。可感染。
年龄 1~10岁多见,也见成年
人
部位 舌盲孔到胸骨切迹
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治 疗
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演示课件

PET-CT可准确判断淋巴瘤的分期,包括肿瘤的大小、数量、分布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
疗效评估
治疗后定期复查PET-CT,可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变化,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同时 ,PET-CT还可发现潜在的复发或转移病灶,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治疗依据。
03
实验室检查与病理学诊断
血液学相关指标检测
营养支持与心理康复辅导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及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饮 食方案;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食物;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 ,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VS
心理康复辅导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 ;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信心;引 导患者参加康复活动,如康复锻炼、音乐 欣赏等,促进其身心康复。
巴瘤。
特殊染色技术
03
如银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等,有助于观察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和
结构特点。
分子遗传学在诊断中应用
染色体核型分析
检测淋巴瘤细胞是否存在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有助于疾病的 诊断和预后评估。
基因突变检测
检测淋巴瘤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为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PCR、FISH等,可在分子水平上对淋巴瘤进行诊断和分型。
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
汇报人:XXX 2024-02-02
目录
• 疾病概述 • 影像学检查 • 实验室检查与病理学诊断 • 治疗方案及适应证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规范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 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 、瘙痒等全身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唇
74例 占 5.6% 其它 174例 占13.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见的病理类型
• 上皮源性(70~80%) Ǭ 鳞状细胞癌最多(68%)
• 间叶组织来源
Ɲ 软组织 纤维肉瘤首位 Ɲ 骨组织 骨肉瘤 软骨肉瘤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条件
外因:①物理因素 内因:①精神因素
②化学因素
②内分泌因素
③生物因
(舌根、 扁桃体、 咽侧、 咽后 壁区. 软腭)
患病率
头 颈 部 癌 瘤 的 患 病 率(上海市1984~1986)
年
全身
头颈部癌瘤
口腔颌面部癌瘤
舌癌
份
男女
男女 男 女
男女
1984 275.6 197.6 1985 211.3 196.6
13.9 10.6 3.5 13.5 7.7 3.2
3.4 0.5 0.4 2.5 0.6 0.5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营 养 因 素 (vitA vitB 硒Se 锗Ge) 机 体 免 疫 状 态(免疫监测、预后) 遗 传 因 素(癌基因与抗癌基因) 精 神 因 素(人体功能失调) 医 源 性 致 癌(放射性癌)
口腔癌的临床病理表现
(1)浸润型
(2)外生型 + 浸润型 (3)溃疡型 + 浸润型
快、出 血、疼 痛、麻 木、麻 痹、张 口 受 限
1986 265.6 200.1 13.3 8.9 3.6 3.1 0.6 0.5
* 居 第10位 以后
口腔癌的发病率
印 度 40%-70% 斯里兰卡 39.5% 美 国 男 4% 女 2% 中 国 长江以北 1.45%~ 5.6%
长江以南 1.75%~ 5.18%
性别与年龄
女性呈上升趋势
6
6
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综合序列治疗概况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序列 治疗概念
30年前 综合治疗 10年前 综合序列治疗 手术 放疗 化疗 生物治疗
术前诱导化疗 手术 术后放疗 生物治疗贯穿全疗程
口腔的解剖概念
狭 义 — 牙、牙龈、唇内侧粘膜、
前庭沟、颊粘膜、舌体、口底
广 义 — 还包括唇红粘膜、口咽部
• 采集病史 (不要忽视任何主诉) • 临床检查 (不要忽略任何一个体征) • 影像学检查 (X CT MRI SPECT) • 细胞学检查 (细针吸取活检) • 组织学检查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原则
➢ “无瘤”操作技术 ➢ 个性化治疗 ➢ 综合序列治疗 ➢ 根治外科与功能外科
治疗原则
• 组织来源 (鳞癌,肉瘤,恶性淋巴瘤) • 细胞分化程度 (低、高) • 生长部位 (口咽部、舌、唇) • 临床分期 (I II - III IV) • 病员机体状况 (手段、保守)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好发顺序
Cunningham (1986) 舌 口底 下龈 颊 上龈 硬腭
赵福运 等 (1990) 舌 下龈 颊 上龈 硬腭 口底
张陈平、邱蔚六 (1990) 舌 颊 下龈 硬腭 上龈 口底
张志愿 等 (1999) 舌 颊 下龈 硬腭 上龈 口底 唇
口腔癌好发部位
600 507 500
400
300
200 100
174
174
108 107 92
86
74
0
舌
颊 下龈 硬腭 上龈 口底 唇 其它
1986 年-1996 年 在1322例口腔癌中
舌 507例 占38.4%
颊 174例 占13.2%
下龈 108例 占 8.1%
硬腭 107例 占 8.0%
上龈 92例 占 7.0%
口底 86例 占 6.5%
头颈部癌瘤 UICC 分类、临床分期
唇、口腔、上颌窦、咽、涎腺、 喉和甲状腺
口腔癌
舌癌、 颊癌、 牙龈癌、 腭癌、 口底癌、 唇癌 (舌根、软腭)
唇和口腔癌的TNM分类、临床分期
解剖分区
唇 1. 上唇 唇红表面 2. 下唇 唇红表面 3. 口角
口腔 1. 颊粘膜 上下唇粘膜表面 颊粘膜表面 上下龈颊沟 磨牙后区
2. 上牙槽牙龈 3. 下牙槽牙龈 4. 硬腭 5. 舌 轮廓状乳头前的舌背部和舌侧缘
舌腹部 6. 口底
TNM 临 床 分 类
Tx - 原 发 肿 瘤 不 能 评 估
To - 原 发 灶 隐 匿
Tis - 原 位 癌
T1 - 肿瘤最大直径 =< 2cm
T2 - 肿瘤最大直径 >2cm, <4cm
T3 - 肿瘤最大直径 >4cm
③免疫因素
④营养因素
④遗传因素 ⑤基因突变
癌瘤病因的综合作用
化学致癌物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吸 烟 苯芘、N-亚硝基呱啶、砷 干扰DNA 饮 酒 化学烧伤+细胞膜通透性+溶于酒精中
致癌物质吸收
15
危
10
险
度5
01 0支
12.4 7.67 6
10-20支 20-30支 >40支
20
15
10
吸烟量/天 5 0
Mx - 不能评估有无远处转移 Mo - 无远处转移 M1 - 有远处转移
TNM 临 床 分 期
O期 I期 II 期 III期
IV 期
Tis T1 T2 T3 T1 T2 T3 T4 任何T 任何T
N0
M0
N0
M0
N0
M0
N0
M0
N1
M0
N1
M0
N1
M0
N0N1
M0
N2N3
的诊断
2
1
0 50年代
2 1
80年代
男性 女性
美国 6:1 2:1
3 2.82
2
1.39
1
1
1
0 50年代
80年代
中国 2.82:1 1.39:1
年龄呈老龄化趋势
中国 西方
40~ 60岁 >60岁 29.68% 50~ 70岁 >65岁 50%
口腔癌好发部位
60年代统计 牙龈 舌 颊
80年代统计
报告者
2 0g
15.2 10.16
3
170g (60Z)
255.15g 283.5g (90Z) (100Z)
饮酒量/天
物理因素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光辐射 紫外线 白人种、户外作业者 易患唇癌
刺激与损伤
残根、残冠, 口腔卫生差 易患颊癌、舌癌
叼烟头 易患唇癌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生物因素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鼻咽癌 恶淋-EB病毒
T4 - 唇
肿瘤侵犯邻近区域,穿破骨密质
侵犯舌、颈部皮肤
口腔 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穿破骨密质
侵犯舌深部及舌外肌、上颌窦、皮肤
TNM 临 床 分 类
Nx - 不能评估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No - 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N1 -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3cm N2 分 以 下 3 种 情 况
N2a -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3cm≤6cm N2b - 多个单侧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直径≤6cm N2c -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直径≤6cm N3 - 转移淋巴结之最大直径 > 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