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相对论-教案

合集下载

相对论的优秀教案数学高中

相对论的优秀教案数学高中

相对论的优秀教案数学高中授课对象:高中数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理论2. 掌握洛伦兹变换的应用方法3. 能够运用相对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2. 洛伦兹变换的应用方法教学难点:1. 相对论理论的掌握和应用2. 洛伦兹变换的问题解决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相对论相关的教材和问题习题3. 白板、彩色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言:介绍相对论的由来和背景2. 概念解释:讲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和质能关系E=mc^2等3. 洛伦兹变换:讲解洛伦兹变换的推导和应用方法4. 练习:学生进行洛伦兹变换的习题练习5. 总结:概括本节课内容,提出下节课作业和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 深化:讲解相对论中的时空变换和长度收缩等重要理论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演示相对论的应用,如双子悖论等4. 拓展:介绍相对论在物理领域的其他应用,如核能反应等5.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6. 总结:概括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成果课后作业:1. 完成相对论的相关习题2. 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相对论的研究进展3. 思考如何运用相对论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3. 学生对相对论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扩展延伸:1. 可以通过实验或模拟演示相对论的一些理论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探索相对论的新思路和应用方向3.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科学竞赛和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反思:经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洛伦兹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估,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对于洛伦兹变换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需要多做练习和巩固。

在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实例和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相对论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认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认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认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认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中,学生需要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认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对相对论的理解。

第二节:认识相对论的历史背景相对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经典物理学理论。

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之后又发展出了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主要探讨高速运动下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而广义相对论更关注引力和重力场的影响。

第三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成立。

这意味着无论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如何,物理规律都是一致的。

2. 光速不变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个恒定值,并且不受观察者运动状态的影响。

这一原理对于后续推导出的其他相对论规律具有重要影响。

3. 时间的相对性:时间的流逝速度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这被称为时间膨胀效应。

4. 空间的相对性:物体在运动中会发生长度收缩,即相对于静止观察者而言,运动物体的长度会变短。

第四节: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广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引力的概念,并提出了引力场的曲率概念。

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等效原理:无论是受重力作用还是加速度作用,质点运动的轨迹都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质点在弯曲的时空中运动时,它的轨迹受到了引力场的影响。

2. 弯曲时空的概念:质量和能量会产生引力场,引力场会使时空发生弯曲。

其他物体在引力场中受到引力作用时,会按照弯曲时空的几何规则运动。

第五节:相对论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相对论不仅在理论物理研究中应用广泛,也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以下是相对论的一些应用范围和重要性:1. GPS导航系统:由于地球表面的引力场和运动速度的影响,GPS 导航系统需要考虑狭义相对论的修正,以确保定位的准确性。

相对论初步高中物理教案

相对论初步高中物理教案

相对论初步高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相对论对时间、空间和质量的影响;
3. 掌握速度叠加、黄金时刻等相对论现象;
4. 能够运用相对论理论解释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
1.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
2. 相对论对时间、空间和质量的影响;
3. 相对论现象的运用。

教学难点:
1. 相对论的概念理解;
2. 相对论现象的运用方法。

教学内容:
1.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相对论对时间、空间和质量的影响;
3. 相对论现象的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相对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相对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
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讨相对论对时间、空间和质量的影响,让学生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3. 讲解:
讲解相对论的速度叠加、黄金时刻等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相对论现象。

4. 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相对论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相对论在物理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
3. 练习题。

教学评价:
1. 检查学生对相对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对相对论现象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1. 继续深入学习相对论的其他内容;
2. 探究相对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流程,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祝您的教学顺利!。

高中数学中的相对论教案

高中数学中的相对论教案

高中数学中的相对论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3. 能够运用相对论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
2. 相对论的洛伦兹变换;
3. 相对论的质能关系。

教学难点:
1. 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
2. 相对论的时空观念。

教学准备:
1. 讲稿;
2. PowerPoint幻灯片;
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通过谈论相对论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相对论的兴趣。

二、讲授:
1.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介绍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和时空观念;
2. 相对论的洛伦兹变换:讲解洛伦兹变换公式及其意义;
3. 相对论的质能关系:讲解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及其推导过程。

三、实验:
老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测量光速的不变性来验证相对论的质能关系。

四、练习:
老师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相对论的其他知识。

六、作业: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相对论的基本公式,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同时,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增强了对相对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相对论的更多知识。

2024年中学物理《相对论简介》教案

2024年中学物理《相对论简介》教案

2024年中学物理《相对论简介》教案【2024年中学物理《相对论简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相对论的主要原理,理解质能等价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3. 能够应用相对论解释相关物理现象;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相对论的起源与发展;2. 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3. 质能等价原理;4. 光速不变原理;5. 相对论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引入相对论的概念,与学生一起探讨“相对”这个词的含义,了解牛顿力学在大速度、大质量、强引力场下的局限性。

二、相对论的起源与发展(约15分钟)1. 简要介绍相对论的起源,包括爱因斯坦的专业背景和时代背景;2. 通过图片和简短视频展示爱因斯坦的生平和科研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兴趣和敬仰之情;3. 引导学生思考相对论的提出对传统物理观念的冲击和改变。

三、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约30分钟)1. 介绍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的区别与联系,突出两者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2. 结合实例和图表,让学生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和相对性原理;3. 通过物体的长度收缩和时间的膨胀,向学生展示相对论中的“怪异现象”。

四、质能等价原理(约20分钟)1. 介绍质能等价原理的提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质能与能量的关系;2. 通过公式推导和实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质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之间的关联;3. 引导学生讨论质能等价原理在核能、太阳能等领域的应用。

五、光速不变原理(约20分钟)1. 介绍光速不变原理的实验发现和具体内容,与学生分享历史上的著名实验和科学家;2. 结合实例和动态图像,讲解相对论对光速和时间的奇特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光速不变原理与狭义相对论的内在联系。

六、相对论的应用(约25分钟)1. 归纳总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和原理,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重点;2.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论解释“双子星”悖论、GPS定位原理等实际问题;3. 鼓励学生思考并展示相对论在科技发展、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5.1初始相对论课件(共12张PPT)

5.1初始相对论课件(共12张PPT)

1. 简述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的两个 基本假设
2. 查阅资料,比较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性原理 与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有什么不同。




今天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课下你还想了解什么?
谢谢观看!
爱因斯坦认为,绝对的时间和绝对的空间是 不存在 的,时间、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都 有着密切的联系;同 时,时间和空间之间 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 思考交流:
黑体辐射
1900 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踌躇满志地宣告: 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 物理学家只
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但是在这尽善 尽美之中,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用开尔文的话 说,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 令人不安的“乌云”
比如,已知小狗在匀速运动的列车上正在加速前进,那 么地面上的人观测到小狗也是相对地面加速前进。
光速不变原理表明:在一切惯性系中观测真空中传播的光, 其传播速度均为 c,与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例如:在真空环境中,静止在匀速运行列车中的观测者与 静立于地面的观测者,测得手电筒发出的光的速度大小都 是c
鲁科版2019选择性 必修二
• 第五章科学进步无 止境
• 第1节初顿认为,绝对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因其 本性而 在均匀地、与任何外界无关地流逝 着;绝对的空间,就 其本性而言,是与外 界任何事物无关的,永远是相同和 不动的。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并且时间 和 空间是完全独立的。
以太之谜
经典时空观的运动合成原理
V=V1+V2
V=V1-V2
假设光相对“以太”的传播速度为 c,地球相对“以太”的运 行速度为 v。
按照经典力学,当光速 c与地球速度 v 的方向相同时,则静止在 地球上的人观测到该光的速度为 c' = c - v; 当光速 c 与地球速度 v 的方向相反时,则此人观测到该光的速度 为 c' = c + v。

从小学物理开始了解相对论的基础知识

从小学物理开始了解相对论的基础知识

从小学物理开始了解相对论的基础知识
实验目的: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对相对论的基础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实验材料:
- 两个小球(如乒乓球或弹珠)
- 一条长绳子
- 计时器或秒表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小球用绳子连接起来,确保绳子的长度相等。

2. 让一个学生站在一端拿着一个小球,另一个学生站在另一端拿着另一个小球。

3. 让拿着球的学生同时将球沿着绳子抛出,观察两个球的运动情况。

4. 用计时器或秒表记录两个球到达另一端的时间。

实验结果:
1. 两个球同时抛出后,它们会沿着绳子同时到达另一端。

2. 通过计时器或秒表可以发现,两个球到达另一端的时间是相同的。

实验分析: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两个球的运动情况,了解了相对性原理的基础概念。

相对性原理指出,物理规律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相同的。

在这个实验中,无论从哪个学生的角度观察,两个球都是同时抛出并同时到达另一端的,这说明物理规律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相同的。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选择平坦的地面,避免绳子受到阻碍。

2. 可以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以加深对相对性原理的理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相对论基础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相对论基础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相对论基础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理解并应用洛伦兹变换;3. 了解相对论对宇宙观念的影响和实践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洛伦兹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相对论的实验验证与哲学思考;2. 相对论对宇宙观念的影响和实践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相对论概念的理解和认识;2.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相对论,在实践中理解相对论的实际应用;3. 讨论法:通过组织讨论,探讨相对论的哲学思考和对宇宙观念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相对论概述1. 概念解释:相对论的定义,相对运动的概念;2. 相对运动实验:讲解互相追逐的两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状态;3. 相对性原理:讨论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区别。

第二课时:相对论的实验验证1. 米氏干涉仪实验:通过讲解米氏干涉仪实验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速不变原理;2. 同步钟实验:通过同步钟实验,讲解时间的相对性和相对论的时空观。

第三课时:洛伦兹变换1. 洛伦兹变换的定义和概念解释;2. 计算示例:讲解洛伦兹变换的计算公式,用计算示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第四课时:相对论的实践应用1. 相对论在电子学中的应用:介绍同步加速器和碰撞机的原理和应用;2. 相对论在宇宙学中的应用:讲解相对论对黑洞、宇宙膨胀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解释。

第五课时:相对论思考与哲学意义1. 静止和运动的区别:从哲学角度探讨静止和运动的本质区别;2. 相对论对宇宙观念的影响:分析相对论对人类宇宙观念的深刻影响。

六、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报告、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从而确保学生掌握了相对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相对论是一门抽象、难以直观理解的学科,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相对论的背景和历史背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研究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识相对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2.认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了解狭义相对论的其他两个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学习正确的认识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2.能辨析清楚在哪些情况下考虑相对论效应,哪些情况下不必考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世纪后半叶,关于电磁场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了光的电磁本质。

我们已经知道,电磁波是以巨大且有限的速度传播的,因此在电磁场的研究中不断遇到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了相对论的出现。

相对论不仅给出了物体在高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而且改变了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它的建立在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二、新课教学
(一)经典的相对性原理
教师:生活中的相对性随处可见
教师举例:物体甲以3m/s向右运动,物体乙以2m/s向右运动,实际我们选什么做参考系的?
学生:地面。

教师:分别选地面和甲做参考系说出乙的运动情况?
学生:以地面为参考系,乙的速度大小为2m/s,方向向右,以甲为参考系,乙的速度大小为1m/s,方向向左。

教师:由以上实例我们归纳出两点内容:
(1)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参考系。

(2)同一运动选不同参考系速度不一定相同。

教师:要研究物体运到必须涉及到参考系概念,我们已经掌握了惯性系概念。

学生: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相对于一个惯性参考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在不同惯性系中研究物体运动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问题1.两种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有变化吗?所遵守的力学规律都相同吗?
问题2.在一个惯性参考系内进行的任何力学实验能不能判断这个惯性系相对于另一个惯性参考系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提问: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有两种表述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1.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2.在一个惯性参考系内进行的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判断这个惯性系是否相对于另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说,任何惯性系都是平权的。

(二)相对性原理与电磁规律
教师:相对性原理简单自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与生活经验一致。

因此很长时间没有人怀疑,甚至思考过相对性原理。

然而相对性原理在电磁学领域,研究光速问题遇到了麻烦。

教师问题:相对性原理和电磁理论的矛盾是什么?
学生回答: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光速恒定,并不涉及参考系问题,相对性原理得出光速并不是对任何惯性系都一样。

教师提问:光相对参考系s和s’的速度分别多少?
学生回答:光相对参考系s的速度是v,光相对参考系s’的速度是c-v。

教师:光速相对不同惯性系并不一定相同。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深化经典相对性原理对光速问题解释。

教师提问: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对光速问题的解释是什么?
学生回答: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光速恒定,并不涉及参考系问题。

教师设问: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真空中电磁波速是光速c是指在那个参考系中来说呢?有无这样的特殊的参考系呢?实验过程及事实是怎样的呢?
教师引出麦克尔逊—莫雷实验。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光源、分光镜、反射镜M1、反射镜M2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介绍实验背景和实验过程:19世纪流行着一种“以太”学说,物理学家们曾经猜想,有一种叫做以太的介质,弥漫在宇宙中,并把“以太”看作绝对惯性系,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相对以太速度也应该是每秒30公里,同时,它也必须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

假设以太相对太阳静止,仪器在实验坐标系中相对于以太以公转轨道速度v向右运动。

由经典相对性原理光源发光经分光镜分成两束光,光束1自左向右的速度为c+v,光束1经反射镜M1反射速度为c-v,再经分光镜投射到观测屏。

光束2自下向上与经反光镜M2反射自上向下的速度应该都为√c2−v2,再经分光镜投射到观测屏。

由于两束光光程相同,两个方向合速度不同,经典相对性原理得出两束光到达观测屏时间应该不同。

教师提供视频演示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并进一步介绍两束光在观测屏形成干涉条纹。

通过分析干涉条纹,得出两个方向光速相同。

实验结果:证明了光速与光源和测量者的相对运动无关,亦即与参照系无关。

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学生讨论:当实验事实和现有理论出现矛盾的时候物理学家有几种选择。

一是修改现有理论以迎合新的客观事实;二是创新全新的理论。

(三)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教师提问: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什么?
学生回答:
1.相对性原理
所有物理规律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2.光速不变原理
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c都一样(c=3×108m/s)。

教师介绍:就现在看来如此简单且最一般的两个假设的基础上爱因斯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狭义相对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讨论:对狭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

①自然规律不仅包括力学规律,还包括电磁学规律等其他所有的物理学规律;
②强调真空中的光速不变指大小既不依赖于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也不依赖于光的传播方向。

③几十年来科学家采用各种先进的物理技术测量光速,结果都不违背光速不变原理。

物理规律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教师问题: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都有实验证实,为什么还要做假设?
学生回答:有限的几个实验,不能做出概括性的结论,只有再从这两个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导)所得出的大量结论都与事实相符,那时它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理。

就类似于数学中科学归纳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对论的时空观念与人们固有的时空观念差别很大,很难被普通人所理解。

人们都称赞爱因斯坦伟大,但又常常弄不懂这伟大的内容。

这使人们想起英国诗人波谱歌颂牛顿的诗句:
自然界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后人续写道: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
魔鬼说:“让爱因斯坦去吧,”
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

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对论入门书目:
《从零学相对论》梁灿斌
《时间简史》斯蒂芬·霍金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爱因斯坦
三、课堂交流讨论
1.在封闭汽车的内部,请你设计一个力学实验,来判断汽车是加速还是匀速?这与狭义相对性原理冲突吗?
2.教室日光灯同时向同方向放出两个光子,相对教室学生光子速度?一个光子相对另一光子速度?
【练习巩固】
1.有甲、乙两人,甲以2m/s的速度向东直线行走,乙以1.5m/s的速度向西直线行走,则甲相对于乙的速度大小为()
A.2m/s
B.1.5m/s
C.3.5m/s
D.0.5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的基本规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是等价的
B.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都无关
C.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意方向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一根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直杆,其长度比静止时()
A.长
B.短
C.相等
D.不能确定
4.一米长的标尺以相对论速度穿过一根几米长的管子,它们的长度都是在静止状态下测量的。

则以下能最恰当地描述标尺穿过管子时的情形的是()A.标尺收缩变短,因此在某些位置上,管子能完全遮住标尺
B.标尺伸展变长,因此在某些位置上,标尺从管子的两端伸出来
C.两者都收缩变短,且收缩量相等,因此在某个位置上,管子能恰好遮住标尺D.所有情形都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有关
5.原长为15m的飞船以9km/s的速率相对地面匀速飞行时,从地面上测量,它的长度为多少?假设飞船以0.9c的速率飞行,则从地面上测量,它的长度又为多少?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6.一固定长度为90m的飞船,沿船身方向相对地球以0.8c的速度从一观测站的上空飞过,该观测站测得的飞船的长度为多少?船身全部通过观测站所用的时间为多少?船中宇航员测得的时间又为多少?(观测站视为质点)
7.一列火车以某一速度相对于地面运动,若地面上的人测量某光源发出的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壁和后壁,则按照火车上的人测量,光先到达前壁还是后壁?火车上的人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