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堂PPT)

合集下载

《三峡》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三峡》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详细阐述了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 各个阶段,包括大坝、水电站、船闸等主要 建筑物的设计与建设过程。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 源利用等方面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 施
探讨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采 取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创新文化传承方式
通过影视、文学、艺术等多元化手段,创新三峡文化的传承方式, 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三峡文化。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三峡文化走向世界。
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前景展望
1 2
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
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提升旅游产 品的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三峡》公开课一等奖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三峡工程概述 • 三峡大坝结构与功能 • 三峡水电站设备与运行 •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 • 三峡工程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与目的
让学生了解三峡工程 的历史背景、建设过 程和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素养,学习通 过文学作品了解社会 现实。
课程内容与安排
介绍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 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讲解《三峡》一文的作者、 创作背景、文章结构和写 作特点。
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 义。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 互动交流,加深对三峡工 程和《三峡》一文的理解 和认识。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展示三峡工程的壮观 景象和建设成就。
多元化旅游产品策略
01
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探险等多样化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

第10课《三峡》第二课时课件(共41张PPT)

第10课《三峡》第二课时课件(共41张PPT)
示例一:品鉴自然山水画廊,感悟古今浪漫传奇。 示例二:展现壮美三峡,传承巴渝文化。
分层作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分层作业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隐天蔽日 ”。
分层作业
(4)文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5)文中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
分层作业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哀转久绝. B.每至晴初霜旦. C.飞漱其间. D.素.湍绿潭
滔滔不绝. 旦.辞黄河去 其间.千二百里 可以调素.琴
分层作业
6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7选文中作者在描写三峡春冬之景时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素湍”“回清”是动态,写出
水的明净轻快,“绿潭”“倒影”突出潭水的深沉宁静,动静 结合,相得益彰。
分层作业
8《水经注》中,不同的水有不同的姿态。请你根据《三峡》与 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两文中作者笔下的水各有怎样的特 点。
合作探究
·导学建议·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交流,分组发
言,教师再点拨。
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语言赏析。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 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学习小助手
先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词语,再分析这些词语所描 绘的景物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感情。

《三峡》ppt课件

《三峡》ppt课件
阙:通“缺”,空隙,缺口
略无:完全没有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亭午夜分:正午和半夜。
自:若,如果
曦:太阳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
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冬
素湍:白色的急流 潭:深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第三段,因为三峡的春天和冬天的景色接近,水
流舒缓清澈,为了节省笔墨就加以合并。
秋天的三峡水枯谷空,放在末尾段来写,自然合理。
拓展迁移
郦道元他真是个绝佳的“导游”,仅用150余字就描绘
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他挖掘了三峡众多
“美点”,吸引了无数游客流连忘返。“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为了更加形象地领悟三峡美景特点,请八一班导
整理生词
1

2
(quē)
4
沿溯
绝巘
(yǎn)
3
(xī)
5
(sù)
7

朝 发
(xiānɡ)
6
( zhāo)
8
飞 漱
(shù)
襄 陵
素 湍
(tuān)
9
属 引
(zhǔ)
一、寻山觅水
寻找山水之景
寻山觅水
圈出含有“三点水”和“山字旁”的字。






沿







寻山觅水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观。七百里长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
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
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

《三峡》课件

《三峡》课件
意境深远
作者在描述三峡时,不仅注重景色的描绘,还通过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出了深远的意境,使得读者在欣赏 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03
《三峡》的地理知识
三峡的地形地貌特征
长江三峡
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 长江干流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河
流峡谷之一。
互动式教学
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
课堂互动性。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文章内 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
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掌 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对三峡的描写手法和情 感表达方式,以及文章中涉及的历史 和文化背景。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作业评价
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掌握程度。
测验与考试
通过测验和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05
《三峡》的拓展学习资源
三峡相关的书籍与文献
文献
三峡工程论文集
书籍
《三峡文化研究》
文献
流量调节
三峡大坝的建设使得长江 的流量得到了有效的调节 ,对于防洪、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航 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质保护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 ,三峡的水质面临着严峻 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进行保护。
三峡的生态环境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三峡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 括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如中华 鲟、长江江豚等。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10《三峡》(PPT36张)PPT课件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10《三峡》(PPT36张)PPT课件

白有帝时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描 写 三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飞奔的马 认为 快
峡 的
译: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 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 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
夏 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
水 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郦道元
三峡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水经注》。
2、我会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疏通、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本文,我会热爱并建设 我的家乡、我的美丽祖国。
作者及作品
1、《三峡》选自《水经注》。本文作 者是郦道元,他是北魏地理学家、 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 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 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第三段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白色急流
献 回清倒影。绝山 多生怪柏,
回悬旋泉清瀑波布,极飞高的漱山其峰 间。清
描 写
荣 峻 茂,急良流多冲荡趣味。水清
三 树荣山高 草盛 确实,实在

的 春
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 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 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
冬 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
景 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第四段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天刚晴 早晨
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寂静
长声鸣叫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延长
写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消失
峡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第10课《三峡》说课课件(共4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说课课件(共4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译文: 1.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2.除非正午和半夜,其他时间都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3.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 泉瀑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5.解题: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先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再分写三峡的四季景色。 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guǐ jué)的美景,描写了大自然的 无比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出示“三峡”的风景图片: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 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三峡)。同学们,(欣赏图片)请看这就是余秋雨所说的三峡,到 底三峡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看看古人郦道元眼中的三峡是如何的无限风光吧。 (揭示课题)
三、说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能力。 2.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3.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词汇,体会三峡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 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3、三峡的知识链接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它西 起它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 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长二百零四公里,是中国古文化发 源地之一。三峡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古朴与自然美妙结合,使 三峡景色更加美丽。
板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 (1)根据范读标出自己误读或不会读的字音。 (2)根据范读划出朗读节奏。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优秀课件 (共16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优秀课件 (共16张PPT)
作者对祖国的雄伟江山、秀 丽风光作了形象的描绘,记述了 不少生动的故事,抒发了爱国胸 怀,文笔简洁精美,对后代山水 游记文学起了先导作用。
文本介绍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魏晋时代 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 的注释。 它记叙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 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 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 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和文学价值。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
沿:顺流而下。 升到高处 溯:逆流而上。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里指飞奔的马 没有这么快
【译文】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 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清早坐 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其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 着骏马,驾着疾风,没有这么快。
字词积累
阙 quē 溯 sù 啸 xiào
叠嶂 dié zhàng 湍 tuān 属 zhǔ
曦 xī 漱 shù
疏通文意
同“缺”,空隙、缺口。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 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正午。 日光。 这里指太阳。
【译文】在七百里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 的地方。层层的悬崖,重重的峭壁,遮天蔽日。若不是在正午 或者半夜,看不见日月。
课堂检测
1.背诵全文。 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
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 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 变化。
极高的山峰。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
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

余映潮名师公开课课件《三峡》ppt

余映潮名师公开课课件《三峡》ppt

01
余映潮老师介绍
余映潮老师的背景和经历
语文特级教师 现任教于广东深圳中学 多部教学专著出版 在报刊上发表了10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领域的贡献
创立了“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 提出“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果”阅读教学理念 创新了“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评说精要”的阅读教学设计技法 构建了“思路鲜明、提问精粹、品读细腻、妙用多端”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读法:通过朗读、默读、跳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品读法:通过用多种活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课堂表演、拓展延伸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教学生学: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 养
个人反思和总结
收获:了解余映潮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习到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不足:自身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实践
改进方向:汲取余映潮老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
总结: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需要不断地学 习和实践。
教学风格和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提倡“读写并重”的教学理念 提倡“学用结合”的教学方式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02
余映潮老师公开课《三峡》 课件内容
课件概述
课件背景:余映潮 老师在三峡地区进 行公开课教学
课件内容:对《三 峡》这篇文章进行 深入解读和赏析
课件亮点:运用多 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课程内 容
比例
互动素材:学生 朗读、小组讨论 等互动环节,增 强学生的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阙,同“缺”中断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9
疑难句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 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10
疑难句式: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 分,不见月;
• 如果不是(除非)正午,看 不见太阳;如果不是(除非) 半夜,看不见月亮。
沾者长 峻绝 里宣 月岩自
裳歌啸 茂巘 虽有
叠三
曰属每 良多春 乘时至 障峡
巴引至 多生冬 奔朝于 隐七
东凄晴 趣怪之 御发夏 天百
——
三凉初 味柏时 风白水 蔽里
峡空霜 悬则 不帝襄 日中
郦 巫谷旦 泉素 以暮陵 自两
道 峡传林 瀑湍 疾到沿 非岸
元 长响寒 布绿 也江溯 亭连
,哀涧 飞潭 陵阻 午山
1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2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
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 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 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 盖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 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 半夜,看不见月亮。
13
第一层 : 三峡两岸山势连绵高峻
•连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实在是趣味无穷。
19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
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
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
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
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
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
是趣味无穷。
20
第三层: 春冬季节三峡美丽景色。
21
春冬之时 俯 素湍 回清 浅 急 动 视 绿潭 倒影 深 缓 静
• 不见曦月:日;月;
38
•至于夏水襄陵:到;上;山陵 •沿溯阻绝:
•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 •或王命急宣:有;宣布; •有时朝发白帝:早晨 •虽乘奔御风: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则使人感到哀伤、悲
凉、寒气透骨;
35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36
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断 •绝巘: 极 •哀转久绝:消失
37
解释重点字词:
•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 略无阙处:完全;同“缺”
• 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 自非亭午夜分:
• 如果;正午;半夜;
22
仰 绝巘 视 悬泉
怪柏 静 瀑布 动
23
水清
树荣
山峻

草茂


味 24
疑难句式:
•林寒涧肃 •林涧寒肃
• 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
25Leabharlann 每到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 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 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 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 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 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 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关于作者及《水经注》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散文家。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
河流水道的专著,是记述
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
书,作者不详,内容也非
常简略。
4
•郦道元搜集了有关全国 水道的记载和他自己游 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 闻为《水经》做注,成 为一部地理巨著,《水 经注》具有一定的文学 价值。
• 本文是怎样动静结合描写三峡之 景的?
• 从全文看,写山为静,写夏水为 动,春冬则动静结合
• “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 是静;“绝巘多生怪柏”为静,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33
这里(三峡)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 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对此(三峡的山),1500年前的郦 道元说得最好;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 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 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 动描述的词章。
5
三峡
郦道元
6
郦道元lì 阙处quē同“缺 重岩chóng叠嶂diézhàng 曦月:xī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引:zhǔ
7
问题: 作者描写了三峡哪些景观?
• 1、两岸的山 • 2、夏季的水 • 3、春冬的景色 •4、秋天的景象
8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略无阙处:略,完全;
第二层 : 夏季三峡水流迅猛湍急。
问题: 三峡水流湍急表现在哪儿?
17
疑难句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
• 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 石林木的)倒影。
18
疑难句式: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 •(山)峻(草)茂 •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14
沿溯: 顺流而下。
沿溯:逆流而上。 阻绝:断 或: 有
虽:即使 乘奔御风:骑着;驾着 不以疾也:快
15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
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 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 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 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 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 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16
猿转肃 漱回 其绝 夜略
鸣久常 其请 间或 分无
三绝有 间清 千王 不阕
声故高 清倒 二命 见处
泪 渔 猿 荣 影 百 急 曦 重1
三峡
郦道元(北魏)
2
关于三峡:
•长江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 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西 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 止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因 其在四川巴岭以东,故文 中又称“巴东三峡” 。
26
每至晴初霜旦
高 猿 长 啸
林 寒 涧 肃
27
第四层: 秋季三峡凄清寒凉的景象。
28
3、从全文看,文末引用渔者歌谣的 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 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 清的气氛。
29
第一层 山高 山势
总 第二层 水急 夏水 结 第三层 多趣 春冬美景
第四层 凄清 寒秋肃杀
—— 余秋雨《文化苦旅》
34
问题三:本文语言的特点
•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全文155个 字,却写出了三峡四季的特点;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山的高峻;
•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了江水的迅疾;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 的山水图;
• 清荣峻茂四字写出了江水清澈、树木繁茂、 群山峻峭、花草茂盛的景象;
30
问题一: •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 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 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1
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 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 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的水,是 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 最具特点。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景象。
32
问题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