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
自信事例名人故事 名人自信的事例(优秀6篇)

自信事例名人故事名人自信的事例(优秀6篇)关于自信事例名人故事篇一浅唱低吟,中华文化化为句句名言,涤荡心灵,增强中国自信。
但当下,韩剧风靡中国,欧美风尚席卷华夏,国人沉醉于纸醉金迷中。
在外来文化的侵入,与中华文化的被漠视的现实惨象下,中国的脊梁骨软了,中国的自信心弱了。
莫不知,何须外国的浅碧深红,因为中华本来就是第一流。
君不见,汉唐边关,金戈铁马,枕戈待旦,多少壮士为国而战。
千里白骨铺,万里热血洒,九天忠魂佑中华,护我国平安。
君不见,欧美风潮席卷下,中华文化独悲哀,环寻海内,却无几人传文明,国亦悲哉。
看当年,丝路贯亚欧,引来马可·波罗笔耕不辍,传我中华文明。
多少外国来朝我中华,多少书画捧赏于外国帝君手,多少陶瓷陈列于桌餐美宴上——甚是自信。
怪不得李清照高吟一调:“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但现状是:提笔确忘頔汉字,张唇谌缺美诗词,学堂遑论状元子,足手不谈武术姿。
由此,鲁迅先生才在歇斯底里地呐喊:“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还好,中国已在正视。
不信?请看新教材上的大比例的古文名篇,请看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中国声音,请再看“一带一路”上的中国自信。
风还在吹,雨仍在落,但中国自信不能被吹走,不能被遗落。
我们都在风吹雨打中砥砺前行,坚守着中华文化的最低底线,这就是中国自信所以不被完全磨灭的原因。
火还在燃,水依旧流,请点燃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接引中华文化之滚滚洪流。
乘千里长风,破万里骇浪,在世界文化云月鏖战中出奇制胜,耀我华夏荣光,增我中国自信!当今新时代,我们是勇敢无畏的弄潮儿,勇敢于激流勇进创世纪,无畏于踏浪乘风惠万民。
中华文化传承之责,毋观他人如何,但在我雄心勃勃少年顶天立地稚肩担,做那中国自信人。
当世界在问,中国为什么还在自信时,我们何不自信答道:“因为中国有我!”当世界之水汩汩向前涌时,我们在海浪上弄潮,自信地振臂高呼:“数风流国度,还看中国!”——这,便是中国自信!关于自信事例名人故事篇二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扬起自信的风帆》。
坚定文化自信的案例

坚定文化自信的案例一、故宫文创的火爆。
1. 故事。
故宫,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超级大宝藏。
以前呢,故宫给人的感觉就是庄严肃穆,高高在上。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啦。
故宫文创横空出世,把故宫文化玩出了新花样。
比如说故宫出的那些小物件,像故宫口红。
那颜色都是从故宫的藏品中汲取灵感的,什么郎窑红啦,豆沙红啦,涂在嘴上感觉就像是把故宫的一抹色彩带在了身上。
还有故宫的胶带,印着各种精美的故宫图案,好多人买回去缠在笔上、本子上,瞬间让这些小物件变得高大上起来。
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还火到了国外。
外国人看到故宫文创,都惊叹不已,觉得中国文化真是太酷了。
故宫文创的成功,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
它没有把故宫文化束之高阁,而是大胆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人们在日常使用这些小物件的时候,感受到故宫文化的魅力,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活力。
2. 逻辑分析。
故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古建筑、文物藏品都是文化的瑰宝。
而文创产品的开发者们坚信这些文化元素是有价值的,是能够被大众接受并且喜爱的。
他们相信故宫文化能够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所以才会大胆地进行创意设计。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大家愿意购买这些文创产品,也是因为对故宫文化有认同感,觉得这些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东西很有意义。
这一整个产业链的成功,都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之上。
二、河南卫视的传统文化节目。
1. 故事。
河南卫视的这些节目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也被大量转发和点赞。
很多外国网友都被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所震撼,他们说原来中国古代的文化这么迷人。
河南卫视通过这些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河南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让中国人自己对传统文化更加自豪,更加自信。
2. 逻辑分析。
河南卫视的节目组肯定是对河南本地的传统文化充满了自信。
他们相信这些古老的文化故事、艺术形式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在制作节目时,他们不怕这种传统文化的东西不被年轻人接受,而是用心去打造。
国家自信自立的例子

国家自信自立的例子
中国自信自立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
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今天,中国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空间实验室等重大突破。
这些成就彰显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信自立能力。
2. 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中国高铁不仅在国内运营良好,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青睐。
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和水平。
3. 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也展现出了自信自立的能力。
例如,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全球防灾减灾合作,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4. 在经济领域,中国也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信自立能力。
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此外,中国还在推进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
5. 文化自信也是中国自信自立的重要体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保护文化遗产等方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传承中华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的故事简短

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塑造和增强民族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中华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是对自己文化根基的认同和自信。
传承中华文化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包括语言文字、传统礼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等。
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承,才能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华,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
二、增强民族自信的故事简短1. 《左传》中的“周公谓召公”——周公是春秋时期的大贤人,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着智慧和风采。
在他和召公的对话中,周公不仅展现出了自己的风范,还让召公领悟到了国家治理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能有能力治理国家。
2. 孔子弟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们也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才。
他们的言行和学识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要有自信,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3.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军事事件,也是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以少胜多,充分展现了我国智慧和胆识。
赤壁之战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和智慧,就能化解强大敌人的威胁。
4. 青铜时代的青铜器——青铜时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青铜器是当时人们创造的艺术品。
青铜器传承下来,见证着我国古代文明的璀璨和发展。
这些青铜器的形态和纹饰,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工艺水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民族自信的源泉之一。
5. 水浒传中的英雄义气——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英雄人物。
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正义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这些故事激励着后人要有民族自信,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才能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是每一个我国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中国人自信的故事

有很多中国人在历史上展现出了自信和坚定,以下是其中几个故事:
1.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曾经弃医从文,用文字唤
醒国人。
他的文章大胆而自信,常常直击社会弊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和爱国精神。
2.杨振宁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
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展现出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和智慧,也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
3.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为了国家的核武器研究付出了自己的
全部精力和生命。
他的研究成果使中国成为拥有强大核力量的国家之一,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屠呦呦是一位中国药学家,她发现了青蒿素,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一种新
型抗疟药物。
她的研究成果拯救了全球特别是中国数百万人的生命,展现出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和智慧,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5.莫言是一位中国作家,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的
作品充满了对乡土气息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自信。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和坚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以文化自信为题人物事迹

以文化自信为题人物事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有弟子规,干字文中的曾巩考科举是可以提高小学生文化自信的小故事。
曾巩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父母早亡,他和弟弟妹妹相依为命,生活贫困他们立去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曾巩是家中的老大,长兄如父,他要理料家中一切事情,因此,学习时间很少,但他只要一有时间就拿起书,专心致志地看起来,他的好学为兄弟们树立了榜样,其它兄弟们学习都很用功。
但是,他们参加几次科举考试都失败,曾巩非常乐观毫不气馁,带着弟弟们继续努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看书,夜很深才上床睡觉,抓紧一切时间读书。
正因为这种顽强的毅力,后来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他们都榜上有名。
曾巩后来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搜索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曾巩千古名句秋夜40个逆向思维小故事唐宋八大家关系图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100个真实民间故事。
1、拿破仑给士兵鼓舞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者,他是法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佩。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
由于情况紧急,战马长途奔跑,且速度过快,所以到达拿破仑军营后就倒地而死了。
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即写了一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要求他骑上自己的战马,火速把信送回原地。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战马,身上的装饰出奇的华贵,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这只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强壮的战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2、毛遂自荐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
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
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

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自2008年以来,每年的9月1日,都会有一档节目叫“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用生动鲜活的讲故事形式追根溯源中华传统文化,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堂饱含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骄傲的文化课,也向世界讲述了一个我们在发展新时期对自有文化表现出的高度自信的中国故事。
01汉字:居高声自远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泉,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世界里蕴含着中国人的乾坤大世界。
正如王宁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
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
汉字造字的意图告诉我们:看清道路,奔向目标。
这是古人的思想,也完全符合我们今天的精神。
汉字独有的魅力与演变历史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地热爱汉字的人们。
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理查德用了半辈子在研究汉字,为了研究汉字花光积蓄,差点被驱逐出境,他用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网上,只为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汉字,认识汉字,传播推广汉字。
他说:“我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
”站在台上的他虽然金发碧眼,虽然语言表达磕磕绊绊,但心中的执着,眼里的光亮,儒雅的举止,就是汉字传承的精神,就是传统文化意境中的谦谦君子走向世界的形象。
02武术:自强民族魂武以镇魂,无论是舞台上螳螂拳名家于海、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八极拳名家王世泉对武术博大精深的演绎,还是视频中最近爆火的《战狼2》导演吴京对武术的诠释,都精准的阐释了武术的精髓:美,绝,幻,悠。
一华武术,意贯千秋,直冲四海。
它是艺术的高标,是美的雅号,是中华的骄傲。
正如吴京所言:武力存在的意义是维护和平;真正的英雄不是侵犯别人,而是用一身功夫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人民、保卫祖国。
吴京数十年磨一剑,用全力甚至生命来拍一部戏,也正是对民族魂、骨气、担当这些武术精髓的最好诠释。
03文学:意蕴传千古文学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如董卿所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中国人的风骨,永远是我们的中华骄傲。
文化自信的人物事例

文化自信的人物事例
1.习近平:作为中国的国家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习近平一直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世界认识中国”这一口号。
他在多个场合都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自信的基础上,中国文化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2.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危机。
鲁迅主张文化自信,认为文化需要自强不息,才能在国际上赢得尊重。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3. 李小龙: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和功夫技艺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他一直将中国功夫视为自己的文化根源,并强调了中国功夫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和价值。
他的体育精神和文化自信也影响了无数的年轻人。
4. 陈凯歌:陈凯歌是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在世界电影界中备受认可。
他一直注重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电影中,并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在中国受到欢迎,也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
5. 赵薇:赵薇是中国著名演员和导演,她的电影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在国际电影界中受到赞誉。
她一直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电影中,并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她的成功也证明了文化自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
自2008年以来,每年的9月1日,都会有一档节目叫“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用生动鲜活的讲故事形式追根溯源中华传统文化,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堂饱含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骄傲的文化课,也向世界讲述了一个我们在发展新时期对自有文化表现出的高度自信的中国故事。
01汉字:居高声自远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泉,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世界里蕴含着中国人的乾坤大世界。
正如王宁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
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
汉字造字的意图告诉我们:看清道路,奔向目标。
这是古人的思想,也完全符合我们今天的精神。
汉字独有的魅力与演变历史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地热爱汉字的人们。
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理查德用了半辈子在研究汉字,为了研究汉字花光积蓄,差点被驱逐出境,他用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网上,只为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汉字,认识汉字,传播推广汉字。
他说:“我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
”站在台上的他虽然金发碧眼,虽然语言表达磕磕绊绊,但心中的执着,眼里的光亮,儒雅的举止,就是汉字传承的精神,就是传统文化意境中的谦谦君子走向世界的形象。
02武术:自强民族魂
武以镇魂,无论是舞台上螳螂拳名家于海、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八极拳名家王世泉对武术博大精深的演绎,还是视频中最近爆火的《战狼2》导演吴京对武术的诠释,都精准的阐释了武术的精髓:美,绝,幻,悠。
一华武术,意贯千秋,直冲四海。
它是艺术的高标,是美的雅号,是中华的骄傲。
正如吴京所言:武力存在的意义是维护和平;真正的英雄不是侵犯别人,而是用一身功夫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人民、保卫祖国。
吴京数十年磨一剑,用全力甚至生命来拍一部戏,也正是对民族魂、骨气、担当这些武术精髓的最好诠释。
03文学:意蕴传千古
文学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如董卿所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中国人的风骨,永远是我们的中华骄傲。
这一节里最感人的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九十六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每天翻译一页书稿,工作到凌晨几点。
他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中国诗词美的热爱:“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喜欢
的在一起,做喜欢的事。
”源于内心深处对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挚爱:“诗词有千百种,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演化,唯独不变的是中华儿女情。
”
04琴棋:挑战与思考
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琴棋书画”这一国粹文化遭遇人工智能,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挑战,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曾与“阿尔法狗”进行围棋对战的青年棋手柯洁用真挚的演说,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已经来临的人工智能时代,柯洁说对战机器人是在挑战自我,因为“职业棋手一辈子可能就只能练一两千盘棋,但人工智能一天就能练一两千盘棋,进化的效率是指数级别的。
”柯洁说不管是自己赢还是机器人赢,都是人类的胜利。
机器是人发明的,人下围棋带着思考、感悟和情绪,机器不会,只是枯燥的计算。
柯洁坦然面对结果,他说:“就算是输,也要输得精神。
”人类相比机器,最宝贵的是鲜活的感情和灵动的思想。
”
而钢琴大师郎朗和他的两位爱徒,与机器人TEO一起弹奏了《幻想即兴曲》、《野蜂飞舞》、《彩云追月》,也无疑在说明,机器所做的一切会无懈可击的准确,却永远不会拥有那些小瑕疵背后人的温热情感和灵动思想,所以,智能时代,还是人的智能时代,文化的绵延向前,还是人的情感思想、智慧密码的传递。
05丝路:持久的光芒
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现场讲述了她和汉语、和中国的故事。
这位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的老师。
她是巴基斯坦第一个本土汉语教师,在巴基斯坦99%会说汉语的人都是她的学生。
她的故事中有感人的跨国师生情谊,有中国驻外汉语教师的努力、奉献……那些随着讲述缓缓流淌的感人情愫源于汉语,源于汉语走出去和别的文化交流中焕发出持久的光芒。
米斯巴说:“到我最后一口气时,我也要教汉语,到我生命中最后一刻为止。
中国是我可爱的第二故乡,中国是我的呼吸,中国给了我慈爱和人力量,中国给了我希望,我很愿意化一道彩虹,架起(中巴)友谊的桥梁。
“开学第一课”用鲜活的事例,用鲜活的本身就是故事的人娓娓道来,讲述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带领我们穿越五千年时光,走进中华文明的古老源头,领略民族自强之魂的风采,品味字里行间的家国理想,开启黑白二子间蕴含的智慧。
追根溯源,鉴古知今……此种深意,就是中华骄傲!此种深意,值得自豪。
如许渊冲老人家所言:“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中国武术、诗词、语言、文字、书法、京剧、旗袍、美食……正用自己特有的形式讲述中国
故事,吸引世界各国人的目光。
这些故事有意境、有韵味、有风骨,回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彰显了这个东方大国的文化自信。
而且,这些故事的演绎也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就在我们俯身可拾的地方,是吴京用自身行动表达对武术的理解,是许渊冲老人家化爱国爱文化之心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行动,更是主持人董卿以跪地的身姿附耳提问,专注倾听这一幕,这一幕就是对尊敬师长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最生动鲜活的言传身教。
“开学第一课”传递给教育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传统”。
学期初,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部编教材出台,教育部将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2017年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
书法教学被提上新高度……这种种变化,都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
同时,也为我们提出解读方向:注重让传统文化和当下发生关联,而不是放在博物馆里成为仅仅能欣赏、背诵的对象。
带着情感、情绪、感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髓,内化为生活中的点滴行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自信,助推实现自己的人生梦,助推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