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豆新品种对比试验

合集下载

鹰嘴豆的RAPD品种鉴定和聚类分析

鹰嘴豆的RAPD品种鉴定和聚类分析

鹰 嘴豆 的 R D 品种 鉴定和聚 类分析 AP
许 磊 , 希东 , 王 张 桦 , 庆 华 石
805 ) 3 0 2 ( 疆 农 业 大 学 农 学 院农 业 生 物 技 术 实 验 室 , 鲁 木 齐 新 乌

要: 用 C TAB法 提 取 了 6 鹰 嘴 豆 品 种 总 D 种 NA, 用 RA D技 术 对 其 进 行 了 品 种鉴 定 。从 1 3 随机 引物 使 P 1种
t ra a y i sma a e e n l s swa de b s d on RAPD t d me ho .Ou f11 a do prme s。 r e e t d t e e a e s a to 3 r n m i r 7 we e s l c e o g n r t t
中筛 选 出 7种 扩 增 较 稳 定 的引 物 。来 扩 增 6种 嘴 豆 品种 总 DN 共 扩增 出 2 A, 9条 带 , 种 引物 扩 增 出 3 7条 带 ; 每 ~ 多

态 性 条 带 共 1 条 , 态 性 比例 为 5 . 7 。利 用 D S软 件 所 做 的 统 计 分 析 和 聚 类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6个 品 种 间 的 相 6 多 5 1 P 似 系 数 在 04 8 ~0 8 6 , 均 相 似 系 数 为 0 6 1 ; 聚 成 2类 :6 .26 .42平 .46可 1 5号 、 阿克 苏 号 、 瓦 提 号 可 聚 为 A 类 ;81号 、 阿 8— 16号 、8 7 15号 可 聚为 B类 , 同一 类 品 种 间 体 现 了一 定 的 相 关 性 。 关 键词 : 鹰 嘴 豆 ;R D ̄品 种 鉴 定 ;聚类 分 析 AP
维普资讯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云南耐旱鹰嘴豆评价筛选

云南耐旱鹰嘴豆评价筛选

云南耐旱鹰嘴豆评价筛选于海天1 何玉华1 吕梅媛1 杨 峰1 牛文武2张玉荣3 胡朝芹1 杨 新1 王丽萍1(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2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山678000;3云南省玉溪市农业科学院,玉溪653100)摘要:鹰嘴豆是药食同源的优质种质资源,具有丰产耐旱、耐贫瘠、直立抗倒伏和较耐高温等特点,对土壤没有特殊要求,适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以引进的528份鹰嘴豆资源为材料,通过资源圃评价鉴定试验筛选出8份产量表现较好的材料,再通过多点试验,筛选出适宜云南地区种植的鹰嘴豆品系,为推动鹰嘴豆科研及应用推广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云南;鹰嘴豆;评价;筛选鹰嘴豆(Chickpea)为豆科(Leguminosae)鹰嘴豆属作物,又名鸡豌豆、桃豆、脑子豆,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种子外形奇特,形似鹰嘴,故而得名[1-3]。

鹰嘴豆起源于地中海沿岸、西亚和埃塞俄比亚地区,于7000多年前开始种植,栽培历史悠久,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

现在主要分布于暖而较干旱的地区,以亚洲种植面积最大,巴基斯坦和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鹰嘴豆生产国[4-5]。

目前,我国鹰嘴豆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云南、陕西、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山西和河北省曾先后引种种植[3,6],在新疆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7]。

鹰嘴豆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优质植物蛋白、异黄酮、皂苷类、糖类、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锌、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分册》上被誉为“营养之花,豆中之王”[8-9];同时,我国多本药物典籍均对鹰嘴豆在防治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方面的药效有明确的记载[1]。

鹰嘴豆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较为珍贵的药食同源作物资源。

鹰嘴豆根系发达,入土较深,适应性强,具有耐旱、耐贫瘠和耐高温等特点。

因而,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作为冷季作物栽培,温带地区则作为春播作物栽培。

大豆新品种对比试验

大豆新品种对比试验

为进 一步 提 高塔 城地 区大 豆产 量 ,提 高 种植 大
豆 的经 济 效益 。塔 城 地 区农 业科 学 研究 所 设 置 了大 豆 新 品种对 比试 验 。 通 过 比较 3个 大豆 品种 生育 期 、
4 . 田间 管理 ①施肥来自4月 2 7 E l ,试验地 6 6 7 米 施尿素 2 5
由 表 2可 知 :大 豆 品 种 石 河 子 4号 单 株 粒
数、 单 株 荚 数都 较 多 , 籽 粒 大 小 虽 是 3个 品 种 中
最小 的 , 但其百粒 重却 最重 。 分 析其原 因 , 该 品种
籽粒 饱 满 , 种皮 较 紧 实 , 更 有 利 于 保 持 籽 粒 水 分
农 村科 技 2 0 1 5 ( 9 )1 5

材 料 与 方 法
1 . 供 试 品 种
③间苗 中耕
5 月2 5日、 5月 3 0日间 、定苗 ; 5
供试 品 种 3个 , 分别 为绥 农 1 4号 、 石河 子 4号 、 中黄 1 号, 以 中黄 1 号 为对 照 。
2 . 试 验 设 计
月 2 5日、 5月 3 0 日、 6月 1 0日人 工 中耕 除 草 3次 ; 6
生 荒重 度盐 碱 土壤 , 半 净化 中度 盐 碱地 , 已改 良
轻度 盐碱 地 。
3 . 配套 施 用肥料 性 能
① 有 机腐 植 酸钾 其主要 功 能是 固氮 、解 磷 、 活
化钾 , 调 节 土壤 养 分 平 衡 , 络合 土 壤 中重 金 属离 子 ,
降碱 、 培肥 地力 , 增 产增收 的效果显 著 ; 微量 元 素 9 9 %
成功经验及 其配套滴 灌盐碱土壤 改 良技术 。

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

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

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周生坛1,2 陆艳鹏1 郭瑞军1 杨 涛1 刘 荣1 李 冠1王 栋1 季一山1 王晨瑜1 黄宇宁1 宗绪晓1(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东810500)摘要: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资源库提供的251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数码考种仪获得的11个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深入了解鹰嘴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

结果显示:供试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百粒重变异系数高于其余性状;直径、周长、粒长、粒宽、投影面积与百粒重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5,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64.14%、22.17%、7.70%,表明3个主成分几乎包含供试鹰嘴豆材料11个种子表型相关性状的全部信息,直径、周长、粒长、粒宽、投影面积及百粒重等6个表型性状对主成分Ⅰ的贡献较大,且描述籽粒大小性状;在遗传距离9.11处,将所有参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Ⅳ类群6个表型性状均值均高于其他类群。

为鹰嘴豆优异基因发掘、育种改良以及种质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染色体2n=16,隶属于蝶形花亚科野豌豆族鹰嘴豆属,有桃豆、鸡豌豆、鸡头豆、羊头豆等中文别称[1]。

鹰嘴豆种植历史悠久,起源于亚洲西部及近东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用豆种类之一。

据FAO统计表明,全世界鹰嘴豆种植面积达1480.2万hm2,总生产量达1424万t。

过去10年间,鹰嘴豆总种植面积上升22%,总产量增加42%,单产增加16%,在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种植面积逐年扩增。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从ICRISAT、ICARDA引进数百份鹰嘴豆种质资源,已在新疆、青海、云南等地试种[2]。

奇台县旱地鹰嘴豆种植调研报告

奇台县旱地鹰嘴豆种植调研报告

奇台县旱地鹰嘴豆种植调研报告作者:麦丽凯姆·伊卜拉伊木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6期麦丽凯姆·伊卜拉伊木(新疆奇台县半截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奇台 831800)作者简介:麦丽凯姆·伊卜拉伊木(1975—),女,维吾尔族,新疆奇台人,大学本科学历,农艺师。

研究方向: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作物栽培、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鹰嘴豆为豆科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西部和近东地区。

鹰嘴豆可以做成各种点心和油炸豆。

籽粒可做利尿剂、摧奶剂、可治疗失眠,预防皮肤病和防治胆病。

淀粉广泛用于造纸工业和纺织工业。

奇台县上山隔壁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5%左右,旱地非常适合种植鹰嘴豆。

关键词:旱地;鹰嘴豆;栽培技术;奇台1 概述奇台县城南38~50km处半截沟镇,碧流河乡、吉布库镇、东湾镇、七户乡等沿天山隔壁旱地,耕地面积3.25万hm2,其中水浇地9 133.33hm2,山旱地2.34万hm2。

全县六个乡镇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打瓜、油葵、甜菜、番茄、土豆、红花、鹰嘴豆等。

分为上山丘陵河灌区和戈壁井河混灌区。

上山丘陵河灌区又分为山旱地和水浇地。

奇台县上山地区往年山旱地主要种植大麦、小麦、红花等。

今年通过合作社签订鹰嘴豆种植合同,全县共种植鹰嘴豆1 243.33hm2。

其中碧流河乡皇宫村集中连片种植。

皇宫村有耕地1 191.33hm2,其中山旱地354.67hm2,每年种植鹰嘴豆面积100hm2。

皇宫村山旱地海拔1 450~1 500m,光照充足,地力中上。

鹰嘴豆(学名:Cicer arietinum Linn.)为豆科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西部和近东地区。

是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大的豆类植物,约一亿五千万亩,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80%以上,中国只有零星分布。

因其面形奇特,尖如鹰嘴,故称此名。

鹰嘴豆的淀粉具有板栗香味。

鹰嘴豆粉加上奶粉制成豆乳粉,易于吸收消化,是婴儿和老年人的营养食品。

密度对鹰嘴豆主要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密度对鹰嘴豆主要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鹰 嘴 豆籽粒 既 可作 主食 或 甜 食 ,也 可 炒 熟 作 为休 闲食 品食用 ,还 可制 作罐 头或 蜜饯 等风 味小 吃 ,鲜 豆亦
收 稿 日期 :2017-08—14 基 金 项 目 :宁 夏 自治 区一 二 三 产 业 融 合 发 展农 业 科 技 创 新 示 范 项 目资
助 (YES-16-08)。 作 者 简 介 :关 耀 兵 (1968一 ),男 ,宁 夏 固 原 人 ;农 艺 师 ,主 要 从 事 农 作 物
l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供试 材料 供 试 材料 为科鹰 1号鹰 嘴豆 。
1.2 试 验 地 概 况 试 验 设在 原州 区头 营镇 徐河村 宁 夏农林 科 学 院固
原分 院科 研基 地 ,北 纬 36。16 ,东经 106。44 ,海 拔 1 550 m,年 降雨量 420 mm,≥10℃积 温 2 691.9℃ ,年平 均 气 温 7.6℃ ,年 151照 时数 2 200~3 000 h,生 育 期 日照 1 O3O~1 120 h。川 旱地 ,地 势平 坦 ,土 质缃 黄 土 ,前 茬 谷 子 ,茬 口一致 ,播 前基 施腐 熟 羊粪 1 000 kg/667 m , 磷 酸二铵 12.5 kg/667 m 。 1.3 试 验 设 计
的 生 育 进 程 和 百 粒 重 未产 生影 响 ,对 种 子 产 量 的 影 响 由 高到 低
依 次 为 M 3> M 2> M 4> M 5> M 6> M 7> M 1,以 密 度 52.5
万 株 /hm。的种 子 产 量 最 高 ,达 到 4 032.06 kg/hm。,较 密 度 46.5
第 37卷 第 1期 2018年 1月
种 子 (Seed)

8个鹰嘴豆品种比较试验

8个鹰嘴豆品种比较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1期农艺学8个鹰嘴豆品种比较试验丰国福1周丽蕾2**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示范项目(NGSB-2021-6);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项目计划(2018BBF02005)。

作者简介丰国福(1966—),男,宁夏彭阳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0-12-17(1彭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彭阳756500 ;2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宁夏固原756000)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固原市种植的鹰嘴豆品种,对8个鹰嘴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Ypb15-02、Ypb15-04、Ypb15-03等3个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2 186.67,2 086.67,2 010.00 kg/hm 2,分别较对照科鹰1号(CK )增产25.7%、19.9%,15.5%,综合表现好,可以在当地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鹰嘴豆;品种;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 S529.0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1)11-0041-03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11.018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又名回鹘豆、桃尔豆、鸡 豆、鸡心豆、诺胡提、羊角状鹰嘴豆等[1]。

鹰嘴豆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适宜在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云南等省(区)种植[2]。

宁夏南部山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常适宜种植鹰嘴豆[3] , 2015年引种成功,但生产上由于品种单一、单产较低,严重影响产量[2]。

为了丰富鹰嘴豆生产用种 改变品种单一、单产较低的现状,笔者于2015年从全国鹰嘴豆资源库引进156份鹰嘴豆种质资源材料[3],通过系选,选出8个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 以期筛选出适合固原市种植的鹰嘴豆新品种,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品种保障。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安排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头营科研基 地实施,位于东经106。

鹰嘴豆品质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鹰嘴豆品质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鹰嘴豆品质指标的检测与分析作者:杨美娟马宏来源:《农产品加工·下》2019年第10期摘要:鹰嘴豆是世界第二大消费豆类,产量居世界豆类第3位,耐干旱、耐贫瘠,非常适合我国西北地区种植。

鹰嘴豆含有人类所需六大营养素,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钙、镁、铁等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疗价值,可用于日常食品及营养强化剂。

选取了新疆、青海、甘肃等主产区的21份鹰嘴豆样品,对其色泽气味、杂质、水分、蛋白质、含油率、亚油酸等理化指标进行了试验论证及研究。

关键词:鹰嘴豆;质量指标;蛋白质;脂肪酸成分中图分类号:S529 ; ; ; 文献标志码:A ; ; doi:10.16693/ki.1671-9646(X).2019.10.052Abstract:Chickpea is the second largest consumed bean in the world,and its output ranks third in the world. It is drought-tolerant and barren-tolerant,which is very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Chickpea contains six major nutrients needed by human beings. It is rich in a variety of plant proteins and amino acids,vitamins,crude fibers,calcium,magnesium,iron and other components. It has high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 and can be used in daily food and nutritional fortifiers. In this paper,21 samples of chickpea from Xinjiang,Qinghai and Gansu provinces were select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such as color,odor,pure grain rate,impurities,moisture,protein,oil content and linoleic acid were tested and studied.Key words:chickpeat;quality index;protein;fatty acid composition鹰嘴豆(Cicer arietinum),鹰嘴豆为豆科草本植物,适宜生长于海拔约2 000~2 700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鹰嘴豆新品种对比试验
1、试验目的
木垒县是全国最大的鹰嘴豆生产基地,因长期种植,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种源储备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发展。

本试验通过引种筛选出适合木垒县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良品种。

2、试验
2.1试验材料
参试6个品种由申科院提供,分别为BL4527、BC4533、BC4112、BC4042、BC4028,对照为本地卡不里型品种(A-1)。

2.2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海拔1200 m丘陵地上,土壤为栗钙土、肥力中等,前茬为冬小麦,年前深秋翻,播前耙耱整地。

2.3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4 m2,长6 m、宽4m,行距30 cm、株距11 cm,保苗2万株/667m2。

3、播种及田间管理
4月4日播种,人工开沟点播,每穴1粒,播深5 cm,带种肥磷酸二铵6 kg/667m2,4月15日出苗,全育期人工中耕除草2次,每个小区定10株,调查生长情况及室内考种,7月5日收获,按小区单收单打,计算平均值。

4、试验结果
5、结果分析
在参试的5个品种中有2个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主要表现在对褐斑病有较强抗性,对照抗病性较弱,其余品种不抗褐斑病,在现蕾初期就开始死亡。

(1)4533产量居第一位,折合产量138 kg/667m2,产量比对照高60%,千粒重350 g,无病比对照千粒重高80 g,生育期109 d,属中熟品种,出苗整齐,生长快,株高在50-60 cm,籽粒乳白色,整个生长期高抗褐斑病,商品性好。

具有推广价值。

(2)4527折合产量106 kg/667m2,千粒重450 g,属大粒型品种,籽粒白色,生育期109 d,属中熟品种,株高在50-60 cm,苗期抗褐斑病,后期中抗褐斑病,属高档品种,在水肥条件相对较高的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3)其余品种不抗褐斑病,在现蕾期感病后整株死亡,对照感病后顶端死亡,分枝生长开花结果,后期不抗病整株死亡,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