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训练教案1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开头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开头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开头训练教案
教案标题:高考作文开头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要求
2. 掌握高考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开头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要求
2. 不同类型的高考作文开头写作技巧
3. 开头写作的实战训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高考作文的优秀开头,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好的开头应该具备哪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
讲解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要求,包括内容要点、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介绍不同类型作文的开头写作技巧,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3. 案例分析
选择一些经典的高考作文题目,分析其开头部分的写作特点和技巧,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和掌握开头写作的方法。

4. 实战训练
让学生进行开头写作的实战训练,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高考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开头写作技巧进行实际操作,并相互交流、讨论、修改。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开头写作的重要性和技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四、作业布置
布置作文练习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开头写作技巧,完成一篇高考作文的开头部分,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互评和修改。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
高考作文题目、优秀作文开头案例、教学PPT、写作练习题等。

七、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以及实际写作水平的提高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第一章:高考作文概述1.1 高考作文的重要性1.2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1.3 高考作文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第二章: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2.1 素材积累的方法与途径2.2 素材运用的原则与技巧2.3 高考作文常见素材分析第三章:作文结构与布局3.1 作文结构的基本框架3.2 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3.3 过渡句、段在作文中的运用第四章: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4.1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4.2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4.3 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技巧第五章: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5.1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5.2 词汇、成语、俗语的运用5.3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分析第六章:情感表达与心理描写6.1 情感表达的重要性6.2 情感表达的方法与技巧6.3 心理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与方法第七章:思维拓展与创新7.1 思维拓展的意义7.2 思维拓展的方法与技巧7.3 作文创新的要求与方法第八章:典型作文类型与范文解析8.1 记叙文类型的特点与范文解析8.2 议论文类型的特点与范文解析8.3 说明文、应用文类型的特点与范文解析第九章:模拟训练与修改提升9.1 模拟训练的重要性9.2 模拟训练的方法与步骤9.3 作文修改的提升与技巧第十章:高考作文冲刺策略10.1 冲刺阶段的时间安排与任务10.2 作文复习的方法与技巧10.3 心理调适与考试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高考作文概述难点解析:理解高考作文在考试中的分值比重,掌握评分标准,针对常见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难点解析:如何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丰富多样的素材,并将素材灵活运用于作文中,提高作文的深度和广度。

三、作文结构与布局难点解析:如何构建合理的作文结构,运用写作技巧写出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结尾,以及过渡句、段的巧妙运用。

四、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难点解析:根据不同文种的特点,运用相应的写作技巧,使表达方式更加得体、生动。

五、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难点解析: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恰当的语言,选用合适的词汇和成语,以及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高考作文教案

高考作文教案

高考作文教案教案标题:高考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教学准备: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和范文。

2. 各类作文题目和素材。

3. 学生的作文练习册和纸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5分钟)1. 介绍高考作文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2. 引发学生对高考作文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步:讲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10分钟)1. 分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各个要素,如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

2. 讲解每个要素的具体要求和评分细则。

3. 通过范文展示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评分标准的应用。

第三步:讲解写作技巧(15分钟)1. 分析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2. 介绍每种作文类型的写作结构和特点。

3. 提供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展开论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第四步:练习写作(20分钟)1. 提供一道高考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注重时间管理。

3. 收集学生的作文并进行互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第五步:讲解范文和修改意见(15分钟)1. 展示一篇范文,分析其优点和写作技巧。

2. 指出范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 根据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修改意见和建议。

第六步:总结和反馈(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高考作文,并在下节课前交给老师。

2. 鼓励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或写作培训班,提高写作能力。

3. 提供更多的范文和练习题目,供学生继续练习和提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收集学生的作文练习,并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和指导。

3. 定期组织模拟高考作文考试,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进步情况。

高考作文开头练训教案

高考作文开头练训教案

高考作文开头练训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1. 介绍高考作文开头的重要性2. 分析常见作文开头类型及优点4. 练习编写开头5. 互相评改,总结提高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高考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

2. 分析:分析常见作文开头类型及优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开头风格。

4. 练习:让学生动手编写开头,可以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进行练习。

5. 评改:学生之间互相评改开头,给出建议和意见。

6.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要点,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掌握高考作文开头的基本技巧,提高作文的开头质量。

五、教学资源:1. 相关作文开头案例2. 作文开头练习素材3. 互评表格教学延伸:在学生掌握基本开头技巧后,可以进一步教学如何写出精彩的开头,如运用修辞手法、引用名句等。

也可以结合其他作文部分的教学,如中间段落、结尾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六、教学案例分析: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作文开头,来深入了解高考作文对开头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我们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开头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开头的写作技巧。

七、开头类型与优点分析:1. 悬念式开头:通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2. 引言式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名篇、歌词等,展示作者的文化素养,为文章增色。

3. 描写式开头:通过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营造氛围,引出主题。

4. 设问式开头: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主题。

5. 对比式开头: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主题,引发读者关注。

1. 简洁明了:开头要简洁明了,不宜过长,避免拖沓。

2. 抓住主题:开头要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主题,不要离题。

3. 引人入胜:开头要有趣味性,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 语言优美: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表现力。

九、开头练习与编写: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编写一个开头。

可以尝试不同的开头类型,看哪种类型更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符合高考要求的作文。

3. 通过训练,使学生的作文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二、教学内容: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2. 作文结构布局技巧3. 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4. 语言表达提升策略5. 作文修改与润色技巧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讲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作文评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 第二课时:讲解作文结构布局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安排作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3. 第三课时:讲解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作文并要求。

4. 第四课时:讲解语言表达提升策略,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词汇。

5. 第五课时:讲解作文修改与润色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检查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课后作业:1. 对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析一篇范文,了解自己目前的写作水平。

2. 练习写作一篇作文,注意结构的布局和内容的充实。

3. 收集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词汇,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 完成一篇作文后,对照修改与润色技巧,对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的进步。

2. 定期组织作文比赛或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互相评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自我修改能力。

4. 结合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课堂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使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和技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3. 练习写作:定期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写作能力。

4. 反馈与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学生作文评价和指导,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资源: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相关资料2. 优秀高考作文范文3. 作文素材库:提供各类作文素材,如人物、事件、观点等4. 修辞手法和词汇资料:提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词汇,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作文评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高考作文教学教案

高考作文教学教案

高考作文教学教案导语: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高考作文教学教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考作文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1、“习作”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2、围绕“秋天的景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注重训练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注意用好平时积累的语言和有新意的词句。

因此,在设计这节“习作”课的时候,我注重从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入手,在学生把握了“秋天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尽情地表达;并提醒学生用好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愉快地写作文。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从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切身感受出发,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意境,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的关注,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关注。

课前准备:组织一次秋游或课外观察活动;准备好“秋天的景色”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的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一、观察体会,感受秋天的特点。

1、导入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同学们,老师刚才朗诵的这句诗,大家知道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好!有的同学说是春天,有的同学说是秋天。

有“好景”、又有“黄”、“绿”这些色彩,到底是什么季节呢?老师请大家注意,诗里写的是“橙黄橘绿”——水果成熟了!对,秋天。

看来我们还得逐字逐句地仔细观察和体会,才能弄懂诗句的意思。

2、感受秋天。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反映秋天的景物的影片。

从影片中大家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

除了影片中反映的“秋天景物”之外,根据大家的观察,你自己觉得秋天是什么样的呢?3、把握秋天的特点好!下面大家各抒已见,谈谈你见到的“秋天”的“模样”吧。

各组都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觉得秋天有哪些特点?二、激发想象,描绘心中的秋天。

高中作文训练教案

高中作文训练教案

高中作文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注重作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介绍、阐述、论证、总结。

2. 常用词汇和句式的运用:词汇的准确性和句式的多样性。

3. 作文题目的理解与分析:审题、立意、构思。

4. 作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段落之间的过渡、论点的支持与反驳。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词汇句式。

2.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样本,讲解作文题目的理解和分析方法。

3. 练习写作:根据题目进行模拟写作,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

4.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评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四、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篇作文。

2. 作文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结构、词汇、逻辑等方面。

3. 进步评估: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进步,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教案教材:高中作文训练教材。

2. 教学辅助材料:优秀作文样本、作文题目库。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电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常用词汇句式,以及作文题目的理解和分析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模拟写作,学生能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小组讨论和互相评改的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在作业与评估环节,通过课后作文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如增加更多的实例分析和练习机会,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作文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2. 模仿练习:让学生模仿经典案例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高考作文训练教案张广祥作于2003年4月13日一、【考纲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④结构完整,语句通顺;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①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③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③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④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二、复习指导思想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

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

那么,以后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能肯定。

我们只能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上策。

1 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

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一)、1999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2000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查。

估计高考命题组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

只要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

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

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理由有二: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

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

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

二)。

学生进人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

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

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

因此,我们上学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本套路与审题训练,力图通过训练让学生作文达到基础等级。

下学期是不限文体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

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三、具体实施方案①、高三上学期(2000年下半年)着重审题能力(分记叙文和议论文)和写作基本套路的训练(分记叙文的物联式、领悟式、高潮式、镜头式和直抒式)。

②、下学期(2001年上半年)着重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训练,具体分为:①、深刻透彻。

②、生动形象③、有文采④、创新。

第一课时【议论文审题训练】一、审题立论的要求首先,根据题目确立论点要准确。

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第三,确立的论点要新颖。

即立论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求异思维。

二、根据命题立论写命题议论文要注意区别题目与论点,凡题目是疑问句的,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

凡题目是修饰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饰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

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

比如《漫话入迷》可以补充为“在事业上入迷,才活得更有意义”;《谈友谊》可以补充为“友谊要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上”。

其中多概念型命题首先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补充为完整的判断作为论点。

例如《汗水和灵感》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可以补充为“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灵感”。

三、根据材料立论根据材料作文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议论的角度”一节中所说的“准、实、新”之外,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

下面举例说明:。

1、要“全”不要“漏”作文题:情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

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

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

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

这是文章的观点。

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作文题:后汉时期,有人曾怀着十斤金子,向杨震行贿,说:“暮夜无知者。

”杨保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所知?”使行贿者碰了一鼻子灰。

山东省曾有座“四知庙”,就是纪念这个杨震的。

请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涉及两个人物,我们应根据主要人物立论可拟题为《要发扬“四知”精神》,观点为“有职权者要清正廉洁”、如果根据次要人物行贿者立论,以《行贿者戒》为题,确立“行贿者必碰壁”为观点,则偏了题。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贿者不一定“必碰壁”。

3.要“深”不要“浅”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材料,认识问题,往往会高屋建瓴,洞若观火。

一、命题作文:《说说“眼见为实”》、《说“争”》、《发光与沾光》《小议“代沟”》、《说“风度”》《谈嫉妒》、《谈韧》、《“热”论》、《得与失》、《压力与动力》、《压力与潜力》、《荣与辱》、《红灯与绿灯》、《自卑、自负、自强》、《自责、自励、自强》、《小溪、大河、大海》、《护短、避短、补短》、《河、船、桥》要求:l、给以上题目各确立一个论点,要求联系实际进行立论且立论新颖。

2、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作文: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

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

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塑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

记住。

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根据以上文字,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800字。

第二课时【记叙文审题训练】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一、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二、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

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

《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

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

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

《珍贵的礼物》。

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三、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四、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五、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

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六、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迁移训练】作文题:《灯光》、《_的憾事》、《心灵深处》、《不能没有你》、《掌声》、《新生》《考验》、《桥》、《理想》、《心愿》。

要求:1.选择恰当的角度,给以上题目拟出简明的提纲。

2.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第三课时【议论文的总分式、递进式】议论文的基本套路实际上就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纵向开拓的思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解释,不一定是下定义,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对比说明。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

‘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

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