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脱贫先进典型材料
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

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范文(精选1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
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范文(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1xxx,梨树区双合村五组村民。
小时候因为身体残疾,经常被同学嘲笑,小学没念完就辍学回家帮父母干农活。
随着年龄增长,看到同龄人外出打工赚钱,也曾尝试过,但薄弱的文化基础和身体上的残疾,在打工的路上处处碰壁,不得已只能回到家乡继续守着几亩地生活。
平淡的生活让曾经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渐行渐远,随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种地卖粮的收入根本应付不了家中的开销,即便和妻子每天辛苦劳作,但家里的日子仍然捉襟见肘。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参加梨树区残联组织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时,认真学习并不断提问的xxx引起残联姜正秋理事长的注意。
第二天,姜理事长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唠起家常,在了解到他前几年帮别人喂过牛,鼓励他自己创业发展肉牛养殖。
xxx说没有钱买牛,想也是白想。
理事长告诉他如果想干,资金、技术都可以帮他想办法解决,让他回去好好考虑。
残联领导的鼓励,点燃了xxx埋在心里十几年的创业致富梦想。
面临十几万启动资金的缺口,生性要强的xxx想自己筹钱解决。
他和妻子分头向亲戚借钱,但由于亲属大都是普通农民,虽然手头有点存款,但听说他要养牛,觉得风险大,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借钱。
没想到创业的路这么难,他想到放弃。
没想到等了几天没得到回音的理事长主动打来电话,在得知是因为资金的原因,理事长马上联系区就业局负责人详细了解申请贷款的流程。
由于正赶上农忙,残联理事长亲自到银行、担保公司问清楚需要提供的材料,让xxx安心忙地里的活,把材料准备齐全少跑腿。
脱贫致富先锋事迹(残障人士)三篇-

脱贫致富先锋事迹(残障人士)三篇|【篇一】7月9日,某某区某某镇某某村出太阳了。
8组村民某某,一早就忙活开了。
扫院子、擦桌子、沏茶……9点半左右,一阵人语声从屋子右侧隐隐传过来。
老唐连忙起身去迎,他等的人来了。
老唐沿着门前的“机耕道”迎出去,远远看见一行人,正从崖上沿s型台阶往下走。
连日阴雨,台阶湿滑,一行人走得小心翼翼。
下到崖底,老唐跟大家熟络地打过招呼后,便引着大家往前走。
走出不远,被草木遮挡住的一栋房屋便显现了出来。
这就是老唐的家——四间砖混房,建在一处缓坡上,附近没有其他人家,站在院子里,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农舍的院子里有人在活动。
老唐今年53岁(肢体残疾),与儿子唐波一起过日子。
儿子没在家,重病欠下一大笔费用,初愈没多久,便去成都打工了。
老唐的4间房,3间是某某年某某区实施危旧房改造时而建。
另外1间,今年5月才竣工。
这间15㎡的房子,与先前的3间房实现了“完美”地拼接,无人指点,根本看不出是“接”出来的。
这间房,厨厕一体。
厨房在前(兼当餐厅),一墙之隔是卫生间和洗澡间,地上铺着色彩明快的地板砖,墙上贴着明亮的瓷砖,还挂着热水器。
“有了这间房,就可以接儿媳妇过门了。
”老唐说,之前他家的厨房就在院子里,夏天做饭一身汗,雨天做饭一身泥。
雨水下得大,要么把锅灶搬到屋檐下,要么干脆不做。
“儿子的女朋友来了,还要去邻居家洗澡。
”老唐有些惭愧地说,“亲家”一直想来家里看看,但他一直找理由搪塞,“厨房和厕所都没有,不敢邀请他们”。
“最大的盼头就是,尽快把儿媳妇娶进门。
”现在老唐有底气了,敢邀请“亲家”到家里做客了。
“老唐,你也可以把女朋友领到家里做客了。
”来访的一行人跟老唐开玩笑,老唐笑着摆手说,“我哪里有女朋友哟”。
老唐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跟来访的一行人有莫大的关系。
把时间拉回到今年3月。
今年3月,某某区残联“兵分四路”,历时近两个月,对全区经济欠发达的某某镇等(今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覆盖全区27个镇街)1443户“一户一残”“一户两残”低保家庭及“一户一残”建档立卡家庭,进行精准走访、调查、帮扶。
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事迹材料

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事迹材料**,来自**市**镇**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由于意外导致先天畸形,医生当时断言她活不过15岁。
因为身体原因她没能进入学校学习,天天跟着电视广播节目学习普通话。
15岁到了,她奇迹般地活下来了! 是**电台的《**直播室》节目,打开了**心里的一扇窗,通过节目她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并且结交了许多朋友。
在朋友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重新点燃了自己的梦想之火,决定离开生她养她的**,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带上自己的电动代步车,来到**。
白天四处找工作,饿了就在路边摊草草吃一点,可晚上她只能在店铺门前或者大桥下面度过漫漫的长夜。
**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她终于在**找到了一家福利电子厂,开始了生平第一次的工作生涯。
工作很辛苦,为了白天不上厕所,**就不喝水,结果嘴上起满了水泡。
在她的努力下,几天时间里就可以熟练操作,做的工作量是小组最多的。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我价值! 半年后,**决定回到**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20**年**月份她的内衣店开业了!从此,**每天奔波于**、**和**之间,经常去进货,还要回来打理店面,集采购、销售、管理于一身。
到了晚上,头一碰到枕头就会睡过去。
就这样,度过了两年忙碌的生活,让**积累了许多人生阅历,不过这样单调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于是她毅然关掉小店,决定再出去闯一下,追逐新的梦想! **又回到**租了房子,然后经过朋友的介绍,来到了一家服装厂,但是电动缝纫机的操作对于她真的很困难,一踩就像要起飞的飞机一样,吓得**双手抱头,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可以熟练的控制电动缝纫机做出许多漂亮的衣服。
**大学的许多同学,知道**没有进入过学校的大门,他们便想圆她的上学梦。
经过一番准备,****年**月**终于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校园,在**大学参观体验了一下做学生的感觉。
她和大学生们一起进入课堂、走进图书馆。
这时**意识到,必须要会电脑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于是她就开始学习电脑。
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材料一:马玉亭的事迹马玉亭,男,现年45岁,是河南省某市残联工作人员。
自从1998年加入残联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残疾人扶贫工作,为残疾人群体争取权益,推动他们脱贫致富。
以下是马玉亭的一些先进个人事迹。
一、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马玉亭始终坚持走进农村,与残疾人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他经常组织调研活动,了解残疾人家庭的贫困原因,并与相关部门沟通,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他的帮助下,许多残疾人家庭申请到了低保、医疗援助等政策,有效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二、开展就业培训,帮助残疾人脱贫为了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马玉亭持续开展就业培训工作。
他多次组织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班,学习手工艺制作、农业种植等就业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同时,他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
他为残疾人搭建了一个融入社会的平台,使他们过上了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组织精准扶贫活动,推动残疾人脱贫攻坚马玉亭知道残疾人群体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因此他积极参与并组织精准扶贫活动。
他带领工作团队逐户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并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
他们通过发放种子、小额贷款等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农业种植、养殖等产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许多残疾人家庭成功脱贫,实现了自给自足。
四、关心心理健康,开展康复服务马玉亭深知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他还积极开展心理康复工作。
他组织了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克服困难。
同时,他还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扶贫事业发展马玉亭认识到政策的支持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他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建议与意见,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残疾人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
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简介】本文档是关于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旨在充分展示该先进个人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和杰出成绩,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个人事迹材料主要包含个人背景信息、工作经历、具体工作成就以及个人荣誉等多个方面。
【个人背景信息】该先进个人的基本信息如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历:所在单位:职务:【工作经历】该先进个人在残疾人扶贫工作领域中经历了以下阶段:1.年-年:担任某残疾人组织负责人,负责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牵头协调和组织推进。
2.年-年:参与相关部门的残疾人扶贫政策制定与实施,积极推动扶贫工作的落地和推广。
3.年至今:在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扶贫模式和方法。
【具体工作成就】该先进个人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以下具体工作成就:1.项目:通过推动某项残疾人扶贫项目的实施,成功帮助人摆脱贫困,实现自我发展。
2.计划:领导并参与制定某残疾人扶贫计划,确保计划的顺利落地和实施效果的评估。
3.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社会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4.研究成果:通过自身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残疾人扶贫理论和方法,为推动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个人荣誉】该先进个人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荣获以下荣誉和奖项:1.奖:因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某项殊荣。
2.荣誉:作为残疾人扶贫工作领域的优秀代表,得到某个组织或机构的特别表彰。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相关证明材料、工作报告、研究成果、获奖证书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为了更好理解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以下提供相关注释:1.扶贫工作:指在的引导和社会的支持下,通过推动经济发展、教育扶持、社会关怀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工作。
2.残疾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指因为具有长期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及精神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并参加社会活动困难的人。
残疾人先进事迹8篇

残疾人先进事迹8篇残疾人先进事迹篇1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部黄立温,他怀着报党恩为民谋的情怀,主动请缨奔赴深度贫困村;他咬定目标加油干,全村没有摘帽不回撤。
他用一种敢于挑战自我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村里的群众,用一名基层党员的实干担当帮扶村里的困难家庭,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黄立温获得20__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残疾干部请缨去驻村能行?请给我机会!“一个没有双手的干部到咱村搞扶贫,能行吗?”村支书韦俊勤心里暗自嘀咕。
这位干部就是黄立温,广西上林县残联办公室主任,自幼因事故失去双手,二级双上肢残疾。
20__年上半年,全国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开场,黄立温主动请缨,要到脱贫攻坚一线做扶贫专干。
“你有这股干劲,组织看到了。
可贫困村条件艰苦,你身体不便……”县委组织部派人特别找他谈话。
“我有两点优势:一是自己到残联工作18年,积累了一些帮扶经验;二是要帮群众脱贫,除了产业、项目,更要扶志气,而我自身条件和经历应派上用场。
恳请组织给机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科级干部,他曾荣获自治区自强先进个人、全区残联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他一直铭记这一份党情、国家情,时时怀着一颗尽己所能帮助服务基层群众为党争光为国分忧的心。
黄立温被派驻到深度贫困村古春村。
由于道路不通,有几个庄子得走最窄最崎岖的山路,黄立温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白天用手腕夹笔登记,晚上用手腕敲键录入。
连续一个多月,他走遍古春村所有10个自然屯,对295户人家进行了识别登记,摸清了底数:建档立卡89户369人,贫困发生率36%,其中残疾贫困户多达34户。
他积极争取后盾单位支持。
除了给补助资金,发放鸡苗,还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新建卫生间、厨房。
过去有的残疾户用石棉瓦围着石缝当厕所,改造后全然一新。
几年下来,让15户残疾人用上崭新的卫生间,帮助并资助1户修缮房子。
他饱含服务热情,急群众所急。
南宁春暖家人协会、县红十会、市县文联、团县委、上林网、武装部、福州商会、当地老板等纷纷前来慰问并资助留守学生和老人。
XX年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经验交流材料5篇

XX年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经验交流材料5篇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经验交流材料1刘xx,男,汉族,1964年7月生,现年54岁,xx庄村村民,肢体三级残疾,村里人都叫他老刘。
刘xx2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当时山区医疗条件差,治疗不及时,造成左腿残疾。
1980年,16岁的刘xx初中毕业了,生产队干部为了照顾他,让他在村上当记工员,同时照看生产队的苜蓿地挣点工分。
两年后,国家实行包产到户,农业社解体了。
包产到户后,胡家庄村群众依靠当地特殊地貌和气候优势,将种植烤烟作为致富路子。
刘xx 腿有残疾,翻山越岭下地干活会遇到很大困难,他只好扬长避短,向技术人员学习烤烟烘烤技术,凭着一股子韧劲,他很快就掌握了烤烟烘烤的窍门,成为全镇有名的烤烟烘烤专家。
尽管有了一技之长,但烤烟烘烤有很强的季节性。
在农闲的时候,刘xx就失去了生活。
为了维持生活,刘xx不得不开拓新的收入渠道。
他向村里的老人请教养蜂技术,在院子里养起了土蜂,又在后院的窑洞里养了几只奶山羊,就这样一直坚持到1985年,终于有了一点积蓄,这一年,刘xx 结婚了。
虽然妻子也是轻度残疾,但有了帮手,刘xx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希望了。
两口子一边种烤烟,一边侍弄家里的土蜂和奶山羊。
1999年秋天,刘xx在卖烤烟的路上,三轮车翻车,导致他右腿粉碎性骨折,这对左腿已经残疾的他,真的是雪上加霜,好在有妻子和女儿的照顾,刘xx硬是挺过来了。
常言说,屋漏偏逢连阴雨。
20XX年的夏天,刚从伤痛的阴影里走出来的刘xx,几乎再一次被命运击倒。
这一年,他9岁的儿子在放牛时一不小心掉进家门前的水库里,不幸丧生。
孩子意外离去,让悲痛欲绝的刘xx再次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在村干部和亲戚朋友的开导下,他再次打起精神,继续坚强的面对惨淡的人生。
20XX年,小儿子出生了,刘xx 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一年他37岁。
尽管生活中总有许多不如意纷至沓来,但刘xx越挫越勇,他不仅战胜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还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各种创业致富路子。
3篇残疾人自强不息脱贫先锋事迹

3篇残疾人自强不息脱贫先锋事迹“我是残疾人,但从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自信来自于一把小剪刀。
1993年,20岁的**用一把小剪刀创业。
27年来,这把剪刀不仅让**实现了自立,更让他充分体会到了自信的滋味。
1973年,**刚出生9个月时,一场高烧让他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成了腿脚不便的残疾人。
“小伟腿脚不方便,等我们老了,走不动了,你们姐弟5个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从记事起,**就常听父母说起这句话。
尽管有父母和姐弟的照顾,但**依然有着一颗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心。
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先后守过磨坊,进过纸箱厂打工。
不管工作有多苦多累,**总是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干好,从来不把身体的不便当作工作无法完成的借口。
1991年,在区残联的安排下,**接受了矫正手术。
在康复治疗期间,**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
1993年,刚满20岁的**在好心人的引导下开始学习理发。
同年11月,**便开了第一家理发店,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理发店开业后,遇到了不少困难。
**靠两份兼职勉强维系着理发店的运转。
**年,理发店的生意已走上正轨,但**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关闭了月盈利三四千元的理发店,来到了**当地最好的美发机构新潮美发,当起了月薪不到600元的发型师。
**年,**接管了新潮美发中心,当起了“小老板”,更名为四季风发艺。
靠着辛勤与汗水,**逐渐把理发店做大做强。
**年,四季风发艺更名为亿迪美业。
如今,亿迪美业在**有连锁店9家,门店面积500多平方米,实现就业93人,年营业额达到560万元,一跃成为了**美容美发行业的“领头羊”。
事业发展壮大了,**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我现在有能力了,就要帮助和我一样处于困境中的人。
”**年,傅雪光(小儿麻痹症)大专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找到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并免费传授他手艺,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现今,傅雪光从事美发十多年,一直跟随**,不仅成长为了店长和股东,也有了家庭,生活忙碌而安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脱贫先进典型材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旦增欧珠用它的“慧眼”,也用他的胆识,为自己的别样人生做出了新的定义。
xx年,旦增欧珠出资组织领导7名有技能的残疾人,在定日县岗嘎镇成立关帝庙旅游手工品销售点,利用有裁缝手艺的残疾人自行加工有定日特色的旅游手工品,同时组织两名有技能的残疾人开设摩托车专卖及维修店。
一人富不算富,一人强不算强。
旦增欧珠经常这样说,他的成功不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大环境好,党的政策好,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
虽然现在他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想想同样身带残疾的人现在还在人生字路口徘徊,他感同身受,他认为有责任帮他们一把。
年,在市残联、县民政局、第六批上海援藏小组的帮助下,残疾人民族手工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旦增欧珠作为负责人,组织7名残疾人,在关帝庙旅游手工品销售点的经验基础上,从事民族服饰制作销售、摩托车售卖、农机具修理等工作,带领、鼓励残疾人朋友,不等不靠,用自己双手自食其力。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旦增欧珠每每这样说,出于对自己儿时未能上学的遗憾,每年“6、1儿童节”,旦增欧珠都会去岗嘎镇三所学校慰问,送去一定数量的学习用具、课外书本。
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他每年都以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为他
们送去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品。
年旦增欧珠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
4、25尼泊尔地震期间旦增欧珠利用个人旅馆为救灾及受灾人员提供了免费食宿,并个人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物资用于救灾。
目前,由旦增欧珠培养出来的残疾人已达37人。
全部已自力更生,不仅不用靠家庭、社会,还将在未来带领更多的残疾人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
”这是旦增欧珠常提的一句话。
命运关闭了一扇窗,也必将为你打开一道门。
年轻的旦增欧珠头脑灵活、勤劳肯干。
在珠峰脚下,观察到,每年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常常因买不到中意的旅游纪念品而苦恼。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生产一些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手工艺品卖给游客呢?”xx年,旦增欧珠组织起村里7名具有缝纫技能的残疾人,经营起了一家“关帝庙旅游手工艺品销售店”。
“刚开始就生产一些洗漱包、男女背包、钱包,没想到还挺受欢迎。
”旦增欧珠说。
近年来,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岗嘎镇党委政府直接帮助下,“岗嘎镇残障人士民族手工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旦增欧珠凭着几年来的经验,事业日见起色。
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旦增欧珠拓宽产品种类,各色民族服装、手工包和藏式藏巴娃娃……他尝试着打开销路。
凭着纯羊毛编织、天然色彩的优势,浓厚的民族特色,旦增欧珠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
青睐。
年11月,合作社生产的“藏巴娃娃”还斩获了“珠峰巧手文化旅游纪念品”一等奖。
为了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同时更好地学习交流,旦增欧珠带领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博览会。
合作社的产品相继在西藏共青团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成果展、日喀则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成果展、第四届珠峰文化旅游节、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博览会上亮相。
就这样,订单像雪片一样纷至沓
来。
随着社会对合作社的评价越来越高,也吸引了定日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前来就业。
近几年,合作社员工由最初的7名增加到15名,由15名增加到32名,由32名增加到52
名。
“合作社目前在职员工有52名,其中36名是附近的残障人士及贫困家庭的子女。
”xx年前,家里没有多少收入来源。
自从加入了合作社,经过三年多的培训,格旦的缝纫技术很快就上手了。
“现在每个月都可以领到2000多块钱的工资。
”格旦说,“我还在参与“藏巴娃娃”的设计呢!”旦增欧珠介绍道合作社都要组织1—2个月的缝纫技能培训。
“这样不仅让员工缝纫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有些还掌握了产品的配色技术和设计。
”xx年总收入达186万元,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96人,人均增收1500元,解决就业52人。
在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役的良好政策下,合作社在xx年得到了扶贫贷款产业项目,总投资1617万元,新建项目包括宾馆、展示厅、农机维修、农副产品加工、手工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厂房,占地面积8118平方米,建设面积4800平方米。
该项目建成后将为更多的贫困户和
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和技能培训平台。
“将来我还计划开办糌粑加工厂和氆氇编织厂,争取能让更多的残障人士和贫困家庭子女就业。
”旦增欧珠说。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
身残志坚的旦增欧珠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强自立,敢于面对现实。
他说,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虽然不能为社会做重大贡献,但我要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念,去奋斗,去争取,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