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一、三北防护林工程简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该工程于1979年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
工程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
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
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实施年度为1979年到2050年,历时71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5.05%提高到15.95%。
1979-1999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9-1984年为一期工程,1985-1994年为二期工程,1995-1999年为三期工程;2000-2019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0-2009年为四期工程,2010-2019年为五期工程;2020-2049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2020-2029年为六期工程,2030-2039年为七期工程,2040-2049年为八期工程。
二、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乌兰浩特市2006年至今,三北防护林工程总造林面积9.75万亩。
分别为:2006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总投资62.5万元,国家投资50万元;200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总投资62.5万元,国家投资50万元;200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2万亩,总投资250万元,国家投资200万元;201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4万亩,国家投资325万元;2011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05万亩,总投资18.75万元,国家投资15万元;2013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4万亩,总投资525万元,国家投资420万元;2014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2万亩,国家投资600万元;2015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万亩,国家投资300万元;2016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9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4万亩,国家投资200万元。
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体系工程(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并作为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措施,列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拉开了我国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的序幕,成为我国林业建设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
新疆作为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省(区)之一。
工程实施范围随着“三北”工程的推进而不断扩大,一期工程建设范围为54个县(市);二期工程建设范围扩大为到84个县(市);三期工程建设范围扩大为到87个县(市);四期工程建设范围扩大为到94个县(市)。
工程实施30年来,特别是“三北”四期工程实施以来,新疆林业建设步伐逐年加快,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在国家林业局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关心、支持下,自治区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林业方针、政策,带领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克服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因素,大力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78-1985年,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一期工程,重点布局在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54个县市。
工程建设区面积占全疆总面积的76%。
工程规划8年人工造林180万亩,实际完成人工造林270万亩,封山(沙)育林366万亩。
期间有6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全疆森林覆盖率由1.03%提高到1.15%。
1986-1995年,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30个县。
除沙漠外,还将戈壁、荒漠区绿洲列入到工程建设范围中来。
工程规划10年人工造林327.3万亩,实际完成人工造林678.05万亩,封山(沙)育林945万亩。
期间有53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20个县市实现平原绿化,全疆森林覆盖率由1.15%提高到1.68%。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

2.投资严重不足,制约着工程建设的质量。三北工程建设 长期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投劳的投入机制,国家专项 资金的投入水平很低。加之,地方经济困难,配套能力弱,大部 分项目县很难达到规划要求的配套标准,低水平的投入制约、影
-8-
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3.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难度加大。目前,三北地区尚未建
-5-
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建设区的森林蓄积 量已达 1.8 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的蓄积量 6446.5 万立方米, 是建国初期的 2.5 倍,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牧民的生活和生产用 材。
——三北地区已发展经济林 360 多万公顷,建设了一批名、 特、优、新果品基地,年产干鲜果品 1255 万吨,总产值达 170 亿元,使我国果品生产基地发生了明显转移。经济林的发展已成 为部分县的重要经济支柱,培育了地方财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 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辽宁省三北 防护林建设区现有干、鲜果品基地 25 万公顷,年产量 202 万吨, 建设区已有 20%的农户靠经济林脱了贫;陕西省经济林面积已达 百万公顷,建成了八大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年产量 40 亿公斤,每年为财政增加农林特产税达 3 亿元。
250.0
38.1
307.8 369.2 91.2
9.2
计
一 543.7
459.1
71.8
3.8
360.0 105.6
164.6 18.9
61.1
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三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主要包括三个工程项目,即“北方防护林工程”、“西北防护林工程”和“西南防护林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设技术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土地治理、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内容。
首先,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涉及土地治理方面。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建设技术标准需要考虑土壤改良、水分管理、植被恢复等问题,以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
其次,植树造林是三北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设技术标准涉及到树种选择、苗木培育、种植密度、抚育管理等方面。
树种选择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分状况等因素,以确保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另外,水土保持是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防护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这涉及到坡地治理、沟渠整治、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
此外,生态保护也是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需要考虑的重要内
容之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当地植被、野生动物
等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工程建设不会对当
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的来说,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涉及到土地治理、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
生态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
取得预期的生态效果。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

巍巍绿色长城铸起历史丰碑——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中国绿色时报11月17日报道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的战略决策,由此三北工程迈上了建设巍巍绿色长城、铸起历史丰碑的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广,包括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面积大,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规划期限长,从1978年~2050年共计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建设任务重,规划总造林3508万公顷,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并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北工程建设。
1979年,国务院成立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程建设重大问题,为推动工程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988年,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亲笔题词“绿色长城”。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
大力植树种草,推进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继续推进‘三北’、长江等重点地区的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入到三北地区考察生态建设,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努力实现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进一步强调:“继续推进以三北防护林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建设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稳产高产,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强化了全社会的生态绿化意识,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生态环保领域的地位,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三北是指中国北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常年风沙肆虐,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中国政府提出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旨在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工程来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气候和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总体目标。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2030年前,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5%,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35%,使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实施步骤。
1. 科学选址,根据三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科学确定各地的造林选址,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2. 种植树种,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在东北地区,可以选择杨树、松树等耐寒树种;在华北地区,可以选择柏树、柳树等适应干旱的树种;在西北地区,可以选择胡杨、沙柳等耐旱树种。
3. 技术支持,加强对三北地区的造林技术支持,包括土壤改良、水源保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支持,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成活率。
4. 生态保护,在进行造林工程的同时,加强对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源地,保护湿地等生态系统。
5. 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造林工程中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保障措施。
1. 资金投入,加大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资金投入,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2.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三北地区的造林工程中来,提供相关的补贴和支持。
3. 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四、效果评估。
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确保造林工程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结语。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的实施,对于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气候和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做法、问题及发展建议

对策建议
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对“三北”工程的资金 投入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 顺利进行和后期管护工作的 落实。
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 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工 程建设的监管和考核。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和智能化 管理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 高防护林建设的科技含量和 效益。
“三北”四期工程防 护林建设的做法、问 题及发展建议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录
• 引言 •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现状 • 面临的主要问题 • 发展建议 • 案例分析 • 与意义
背景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人 工林业生态工程。四期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旨在巩固和扩大前三期工程建设成果,构建更加 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沙漠地区通过营造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保护农田和村庄,显著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问题案例剖析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防护林建设
由于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密度过大、抚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防护林生长不良,未 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防护林建设
同样存在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加上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防护林 成活率较低。
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导致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04
发展建议
加强资金筹措和监管力度
01
02
03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加大对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 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工 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防护林建设,通过 PPP模式、绿色金融等方 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北防护林规划区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事记
1978年,我国政府作出了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工程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先河。 1979年,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成立,地址设在宁夏银川。 国务院建设二期工程启动。 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全球500佳”称号。 1988年,林业部组织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题词——“绿色长城”。 1996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启动。 2001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启动。 2003年,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工程颁发“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纪录证书。 200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 2012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启动。
防沙固沙的人工草甸
2012年8月,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正式启动…………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期限10年,规划确定, 到2020年,完成造林1647.3万公顷,三北地区新增森 林面积9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2.27个百分点, 规划投入逾900亿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生态保 护与建设的形势变化,许多困难和新的问题浮出水面, 三北五期工程建设进入了啃“硬骨头”阶段。
四期工程主攻防沙治沙,在重点风沙区营造防 风固沙林158万公顷。与上世纪末相比,工程区沙化 土地面积首次出现净减少。据最新监测结果表明, 工程区有陕、甘、宁、青、蒙、晋、冀、黑等8省 (区)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少1500平方 公里,缩减面积占全国的85.3%。重点治理的毛乌 素、科尔沁两大沙地已实现了根本性逆转,已进入 改造利用的新阶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GXU—STX12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1,我们的现状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由来 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事记 4,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成果 5,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不足
至今为止环境问题仍然是我国的根本问 题,然而在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是环境的一大杀 手!
任何事情在前进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北防护林在整治过程中也遇到 各式各样的困难……
2013年10月05日,大片无人看护的防护林
受灾防护林场
沙漠的侵蚀
假如说前面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和力量不到位, 那么接下来呢???
防护林区的树木遭人砍伐倒卖…………
三北防护林需要做 的还有很多,我们要努 力学习本专业知识技能, 用我们所能做的去保护 我们共同的地球!!!
第三期于1996年启动,总投资78.57亿元,是 前十五年总投资的2倍多,奋斗目标是在造林4万 平方公里。到20世纪末,从东北西部和内蒙东部 京津与河北东北部、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等地区 建成了一批不同等级的区域性防护体系,使三北 地区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
成 果 展 示
整片防护林
防护林带
三北防护林第四期工程从2001年开始实施,到 2010年结束,10年创下了年均造林面积、年均中央 投资、年均增长森林覆盖率“三个第一”。10年完 成造林面积790.9万公顷,完成中央投资84亿元,森 林覆盖率净增近4个百分点。通过前4期工程的持续 建设,生态效应累积发挥,综合效益逐步凸显,工 程区生态状况出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态势。
沙漠正向我推进着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1978年11月启动的,建设范围主要 是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工程规划期限 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总面积达40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 目前,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有力的促进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