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合集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材分析 础内容,在整个教材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中都处于比
较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保存网页内容、收藏夹的使用、因特网
信息资源的三种评价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的方法的理解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信息获取方法的多种
途径;
(2)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并能选择适
当的方法找到相关信息的来源; 教学目标
让学生来操作。
实践活动三:
(1)讲解收藏夹的作用;
(2)边操作边解释收藏网址的一般步骤示意图。
(a)用浏览器访问网站,浏览网站,看到有用的内容
时,不要关闭网页;(b)执行菜单“收藏”中的“添
加到收藏夹”命令,分别确定网址名称、收藏在收藏夹
的哪一个文件夹中,如何没有合适的收藏夹可以建立新
的文件夹。(c)将网页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的指定文
另外,我也认为信息技术的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我也感受到信
息技术只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够显出其巨大的 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 学习实际,充分的挖掘教材。
系,成员间面对面的交流,注重学生社交技能的锻炼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首先是提问学生,什么是信
息?信息有哪些特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够
简单的回答上述问题。紧接着提问那么这些信息的来源
有哪些?获取方法有哪些?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践活动一:保存网页内容
边操作边解释保存网页内容步骤示意图:(1)用
件夹中。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课件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课件
可视化呈现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信息内容。
05
信息利用与传播
信息利用的方式与技巧
信息筛选
识别和筛选出有价值的 信息,排除无关或低质
量的信息。
信息整合
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 整合,形成全面的信息
库。
信息分析
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 挖掘其内在联系和意义

信息利用
将信息应用于实际工作 和学习中,提高效率和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信息与信息源 • 信息获取的方法 • 信息获取的伦理与法律 • 信息处理与分析 • 信息利用与传播
01
信息与信息源
信息的定义与特性
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 反映,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中介。
信息的特性
信息具有客观性、时效性、共享 性、可传递性和可加工性等特性 。
01
02
03
直接访问数据库
通过直接访问数据库,用 户可以获取到最准确、最 新的信息。
使用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可以帮助用户快 速找到相关的信息。
浏览网页
通过浏览网页,用户可以 获取到大量的信息。
信息检索的高级技巧
使用关键词
使用关键词可以帮助用户 快速找到相关的信息。
使用布尔运算符
使用布尔运算符可以帮助 用户更准确地找到相关的 信息。
效果。
信息传播的渠道与媒介
传统媒体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
网络媒体
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等 。
移动媒体
手机应用、微信公众号等。
其他媒介
电子邮件、短信、户外广告等 。
信息传播的效果评估

信息的来源及信息获取的方法

信息的来源及信息获取的方法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选择信息来源P15表
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息
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
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教学难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法
教学手段
Ppt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批注
修改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1.1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川教版201

1.1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川教版201

1.1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川教版2019)教学主题: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来源与获取途径2.掌握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方法3.了解信息获取的道德规范重点难点:1.信息获取的道德规范2.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教学资源:幻灯片、电子设备教学过程:Step 1 教师导入(10分钟)1.引入:教师介绍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信息,包括新闻、广告、社交媒体等,然后提问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接收到的信息是哪些?2.导入:教师让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搜集到有哪些信息获取途径。

Step 2 学生讨论(10分钟)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获取途径,并讨论各个途径的优缺点。

Step 3 课堂讲授(20分钟)1.信息的来源(PPT)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信息的来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等。

2.信息的获取途径(PPT)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信息的获取途径,包括网络、电视、电台、社交媒体等。

3.信息获取的道德规范(PPT)教师通过幻灯片讲解信息获取的道德规范,包括不侵犯他人隐私、不发布虚假信息、不泄露隐私等。

Step 4 学生自主探究(20分钟)1.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究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方法,包括搜索引擎的使用、访问网站和应用程序等等。

2.信息获取的道德规范由于现在的信息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针对信息获取道德规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一些解决方案。

Step 5 教师总结(10分钟)教师对此次课程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信息的获取途径和道德规范的遵守。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信息的来源和获取途径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更加注重信息获取的道德规范的遵守。

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设备获取信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菲迪皮得斯是个有名旳“飞毛腿”,为了让家乡人 早懂得好消息,他一种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 已喘但是气来,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 就倒 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旳当代第一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置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
2.1.信息获取旳措施
烽火狼烟本是古代中国边境旳士兵为了及时旳传递敌人来 犯旳信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旳烟很大,能 够从很远处看到,就这么,烽火台一种接一种旳点下去,敌 人来犯旳消息就被不久旳传递出去。
后退 迈进
刷新
任务一
2.2因特网上信息旳浏览与获取
2.保存网站:
1. 打开要保存旳网站。 2. 单机鼠标右键,快捷菜单旳“另存为”。 3. 出现“保存web页”对话框。 4. 选择这个文件想要保存计算机中旳途径,文件名称。 5. 选择“保存类型”为“web页”,全部(*.html)。 6. 单击“保存”按钮,显示进度,网页保存成功。
收藏夹旳使用 1. 打开网页
收藏夹按钮
2. 单击鼠标右键,快捷菜单中旳“添加到收藏”
3. 弹出“收藏对话框”选择保存途径
4. 点击“添加”
任务三
2.2因特网上信息旳浏览与获取
一、怎样获取网址
1、 获取网址旳措施有? 2、 浏览器工具栏上“迈进”按钮旳作用是?
“后退” 按钮旳作用是? “刷新” 按钮旳作用是? 二、怎样保存网页
联6人轻伤
2015-08-12陕西山阳 山体滑坡重大事故
报纸,杂志,电视,手机,广播,电脑,网络。。。
5
2.1.信息获取旳措施
信息旳起源: (1)媒体(音像制品、网络、报纸、广播、电视……) (2)别人(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专业人员……) (3)事物本身(动物、化学反应在、活动过程、事件现场)。

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

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

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收集已经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用的信息收集渠道和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一、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首选工具之一。

通过输入关键词或短语,搜索引擎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与所需信息相关的网页、文章、新闻等。

谷歌、百度、必应等搜索引擎都是常用的选择。

在使用搜索引擎时,我们可以使用引号来搜索精确的短语,或者使用减号来排除某些关键词。

二、在线数据库在线数据库是存储大量信息的资源库,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

学术界常用的数据库包括PubMed、IEEE Xplore、Google 学术等,它们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此外,还有一些商业数据库,如LexisNexis、ProQuest等,提供了商业和法律方面的信息。

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关注感兴趣的人、组织或话题,我们可以获取到他们发布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Twitter、Facebook、LinkedIn等社交媒体平台都可以作为信息收集的渠道。

此外,还有一些专门的社交媒体监测工具,如Hootsuite、Buffer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跟踪社交媒体上的信息。

四、新闻媒体新闻媒体是我们获取时事和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新闻网站等,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最新动态。

此外,一些新闻聚合平台,如Google 新闻、今日头条等,可以将各种新闻来源整合在一起,方便我们获取全面的信息。

五、专业论坛和社区专业论坛和社区是特定领域的人们交流和分享知识的平台。

通过参与这些论坛和社区的讨论,我们可以获取到行业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Stack Overflow、Quora、知乎等都是知名的专业论坛和社区。

六、调查和采访调查和采访是一种主动获取信息的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面对面访谈或电话采访,我们可以直接向目标群体获取所需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数据和深入的见解,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宁波滨海学校:王荃课程内容标准: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初步学会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理。

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要求体现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继而引发自觉的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教学目标认知:(1)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

(2)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3)能根据实际工作中信息需求(内容、类型等),讨论获取信息的过程,总结一般规律。

(4)能通过分析和比较,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技能:(1)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

(2)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3)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情感:(1)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3)养成规范分析问题及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整理的良好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3)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有效组织和整理。

教学难点能从包含的问题中分析信息需求,能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整理。

二、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探究、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案 【完整版】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案 【完整版】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一、教学内容与分析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2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3、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高效的组织信息需求材料并对信息需求进行分析;2、养成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3、对当代世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实社会中信息获取的方式;(二)目标分析学生充分感受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信息和采用合理的信息获取方式对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问题斩断与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分组练习五、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2、如何定位信息需求及选择信息来源3、信息获取的方法及正确的对信息评价六、教学难点1、如何定位信息需求及选择信息来源2、信息获取的方法及正确的对信息评价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第一章中的“信息”的概念,例说明什么是信息(至少2例)【新课引入】任务A:刚刚过去的暑假,你们被丘北县第二中学校录取和我们学校搬迁及开学时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每位同学,至少列举两个可以了解丘北县第二中学校有关情况的途径。

途径一:途径二:小组讨论,整理出获得奥运信息的途径:【探究学习】1、归纳总结信息的各种来源2、进一步总结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任务B:假设明天的课外活动,我们全班要去爬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三大资源。

信息获取——围绕一定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式获得原始信息的活动和过程。

信息的来源:
1、人类感觉器官
2、书报、杂志、文章、电子出版物
3、电报、电话、广播
4、各种计算机网络
信息的获取方法:1、直接获取2、间接获取
信息的获取过程:定义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存储信息——评价信息——反馈信息
因特网的基本功能: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维网浏览
万维网——Word Wide Web 意思是世界范围的网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张图片,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

超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包括两大核心技术:自动网页搜索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
搜索引擎分类:
全文搜索引擎——又叫关键词搜索引擎,当用户以关键词查找信息时,搜索引擎会在数据库中进行搜寻,如果找到与用户要求内容相符的网站,(便采用特殊的算法——通常根据网页中关键词的匹配程度、出现的位置、频次、链接质量——计算出各网页的相关度及排名等级,然后根据关联度高低,按顺序)将这些网页链接返回给用户。

例如百度、谷歌目录搜索引擎(分类检索)——根据搜索到网页的内容,将其网址分配到相关分类主题目录的不同层次的类目之下,形成像图书馆目录一样的分类树形结构索引。

例如搜狐、新浪
元搜索引擎——接受用户查询请求后,同时在多个搜索引擎上搜索,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网上信息搜索的技巧和方法:
加入同义词进行查询;适当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组合搜索;尽量使用“高级搜索”选项;使用交叉话题,尽量使用包容话题;并行操作;注意关键词的排序
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主要方式:
统计评价(可信度高)
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专业性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个人统计(参考性较低)
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内容:
信息质量(学术水平、可信度、时效性、内容的连续性,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
范围(网上资源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易用性(连接速度要快、界面友好、无空链、死链)、
稳定性和连续性(及时的信息服务,资源网站较为专业和敬业,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指标:CARS列表法
C是指creibility 可信度(权威型、信息资源提供者、信息质量保证)
A是指accuracy 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全面性、针对性)
R是指reasonable 合理性(公平性、客观性、适度性、一致性)
S是指support 相关支持(信息资源所引用的内容出处或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