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专题——表现手法 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导学案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表现手法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借古抒情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用典顶真等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
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手法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语言含蓄、精练,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联想想象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古诗表现手法教案

古诗表现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类型。
2. 帮助学生明晰思路,规范解题步骤,提高审题和答题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艺术手法类型: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问等。
2. 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 托物言志与咏物抒怀的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常见艺术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难点:理解不同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情感和意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解法:对常见艺术手法进行讲解,分析其特点及作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手法在古诗词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手法的运用。
4. 多媒体手段:运用PPT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2. 讲解常见艺术手法:逐一讲解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问等常见艺术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3. 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讲解:通过分析《静夜思》等诗作,让学生理解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4. 托物言志与咏物抒怀的手法讲解:通过分析《蝉》等诗作,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与咏物抒怀的手法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5. 课堂练习:选取几首古诗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指出其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掌握常见艺术手法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几首古诗词,分析其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提供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 鼓励与建议: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存在不足的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并能够分析、鉴赏古诗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3. 具体诗词案例分析,体会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引导学生体会表现手法的运用。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古诗词引出表现手法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表现手法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通过具体诗词案例,讲解表现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强调其对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诗人或古诗词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创作和表现手法。
2. 组织学生参观诗词创作展览,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自己的表现手法。
3. 开展古诗词鉴赏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展示自己的古诗词才华。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之表现手法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4 .杨柳岸晓风残月。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 .樯橹灰飞烟灭。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高考真题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三、合作、探究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如何抒情的?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陈与义《早行》诗中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逢雪宿芙蓉山主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学案 新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学习目标】1、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2、掌握抒情手法,并学会赏析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掌握抒情手法,并学会赏析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自主探究】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
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答题范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二)、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1、借景抒情(前景后情、后景前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优秀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感情。
二、知识讲解1考点表现手法分类就会因为对类型掌握不全面而影响到表现手法的样式多而凌乱,如果没有规律地去记,准确判断,影响到答题效果。
在此,将常见手法归为三类,便于记忆的同时,也方便了审题和答题。
(详细解析见附录)常考的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问等。
1.修辞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 2.抒情手法借古讽今等。
(以动衬静、动静想象与联想),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节描写,虚实(虚实结合、3. ,观察景物的角度(远近高低),景物特点(形、声、色)等。
动静结合)2考点抒情手法)直抒胸臆1)直接抒情((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这种方式直观而痛快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抒发了女词人李清照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 /9“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所以要特别注意概括景物的特点。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的意象。
如《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之情。
【注意】(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古诗词鉴赏概述1.1 了解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1.2 掌握古诗词的分类与分期1.3 明确古诗词鉴赏的意义与方法第二章:古诗词的表现手法2.1 比喻手法2.1.1 了解比喻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1.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比喻手法2.2 拟人手法2.2.1 了解拟人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2.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拟人手法2.3 夸张手法2.3.1 了解夸张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3.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夸张手法2.4 对比手法2.4.1 了解对比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4.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2.5 象征手法2.5.1 了解象征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5.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象征手法第三章:古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3.1 了解意象与意境的定义与关系3.2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内涵与特点3.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意境创造与表现第四章: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律4.1 了解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律的概念4.2 掌握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律的分类与特点4.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节奏与韵律运用第五章:古诗词的抒情与议论5.1 了解抒情与议论在古诗词中的作用与意义5.2 掌握古诗词中抒情与议论的手法与技巧5.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效果第六章:古诗词中的典故与象征6.1 了解典故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与作用6.2 掌握古诗词中典故的来源与类型6.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典故运用及其寓意第七章:古诗词中的视觉与听觉描绘7.1 了解视觉与听觉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7.2 掌握古诗词中视觉与听觉描绘的技巧7.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视觉与听觉描绘效果第八章: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8.1 了解情感表达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8.2 掌握古诗词中情感表达的手法与途径8.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其特点第九章:古诗词中的审美观念9.1 了解古代审美观念的基本内涵9.2 掌握古诗词中审美观念的体现与影响9.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审美价值与意义第十章:古诗词鉴赏实践10.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鉴赏10.2 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分析古诗词的表现手法10.3 总结与评价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第十一章:古诗词中的结构布局11.1 了解古诗词结构布局的基本原则11.2 掌握古诗词开头、过渡、结尾等各部分的作用与技巧11.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结构布局艺术第十二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上)12.1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12.2 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12.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及其效果第十三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下)13.1 了解古诗词中对比、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13.2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13.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及其效果第十四章:古诗词中的风格与流派14.1 了解古诗词不同风格与流派的特点14.2 掌握不同风格与流派的代表诗人与作品14.3 分析具体古诗词所属风格与流派及其艺术特色第十五章:古诗词鉴赏的综合训练15.1 运用所学知识对古诗词进行全面的分析与鉴赏15.2 培养古诗词鉴赏的能力与习惯15.3 提高自身审美水平,深入体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分类与分期2. 古诗词鉴赏的意义与方法3.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应用4. 意象与意境的内涵与关系,常见意象的内涵与特点5. 节奏与韵律的概念、分类与特点,抒情与议论的手法与技巧6. 典故与象征的运用与寓意,视觉与听觉描绘的技巧7. 情感表达的手法与途径,审美观念的内涵与体现8. 结构布局的基本原则,开头、过渡、结尾等各部分的作用与技巧9. 常见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与运用技巧10. 不同风格与流派的特点、代表诗人与作品难点:1. 古诗词中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与表现2. 节奏与韵律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与分析3. 典故与象征的深层寓意解读4. 情感表达的细腻区分与把握5. 结构布局的艺术性分析6. 修辞手法的多样化运用与效果分析7. 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艺术特色辨识8. 古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培养。
1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教案

1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教案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对比)一、教学目标1、能鉴赏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
2、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3、掌握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1、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点解释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三、设题方式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四、方法探寻典例精析1:阅读此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后者乐。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
(步骤三)探究学习1: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步骤二)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步骤三)探究学习2:问:“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013四川卷)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答: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步骤三)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步骤二)既构成对比,又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专题
【课前学习】
一、根据诗歌内容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
山水田园诗、羁旅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咏物诗、哲理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
二、重读以下诗歌,请执笔圈画——
1.解读诗歌标题,思考诗歌题材;
2.圈出诗歌中抒情关键词句;
3.圈画诗中意象(寄予情感的景物);
4.感悟每首诗的情感。
一、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类别:
情感:
二、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类别:
情感:
三、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类别:
类别:
情感:
五、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类别:
情感:
六、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类别:
情感:【课堂练习】
1.回顾复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2. 讨论并写出指定诗歌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3. 归纳总结诗歌常见表现手法及答题思路。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赏析“山青花欲燃”一句中“燃”字的妙处。
(3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二)暮春山间(宋)黄公度(16年槐荫一模试题)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流莺不语燕飞忙”所展现的画面。
(3分)
2.从表现手法
....的角度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分)
古诗鉴赏课后作业
做题之前请一定执笔圈画——
1.解读诗歌标题,思考诗歌题材;
2.圈出诗歌中抒情关键词句;
3.圈画诗中意象(寄予情感的景物);
4.感悟每首诗的情感。
(一)春思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梨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
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
②历乱:烂漫
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
的特点。
(3分)
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3分)
(二)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诗人“别湖上亭”时景物有,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3分)
2.诗中“系”字用得传神,请简要赏析。
(3分)
(三)樵夫①词(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注释】①樵夫:砍柴的人。
1.合理想象,描绘“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一句所表现的画面。
(3分)
2.第四句中“竟挑蝴蝶下山来”中“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四)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直至天明。
1.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的美景,描绘出一幅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3分)
2.请选择其中一种表达技巧鉴赏这首诗歌。
(3分)
(五)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中的“十五夜”应该是什么时间?为什么?(3分)
(2)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六)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一句中的“凉”字用的特别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2.这首诗后两句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作用作简要解析。
(3分)
(七)送友人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的首句“夜有霜”与下句中“”相照应,表现了秋天月夜的的特点。
(3分)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分)
(八)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3分)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