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农牧场规划分析

合集下载

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的参观心得及体会 动医1302

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的参观心得及体会 动医1302

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的参观心得及体会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是扬州大学的一个直属业务部门,1952年伴随原苏北农学院的诞生而建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农牧场已经具备了服务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的条件,成为国内一流的千头奶牛场。

现有占地约860亩,各类建筑约31514平方米。

上周日上午,在家畜环境卫生学罗方妮老师的带领下,我们2个班的同学来农牧场参观及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畜牧场选址规划的知识,所以这次的观摩会使我更有针对性地理解和学习。

第一部分场址选择及周围环境因素社会条件因素1.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位于扬州西区的城郊,距离市中心有4km 左右的距离。

由于近10年来扬州市的发展,市区逐渐向西部扩张,在实验农牧场的周围也逐渐新建了锦苑、紫荆苑、蜀岗小区、山河园、花瓶苑、雍华府、来鹤北苑、紫薇苑、海德山庄、经圩花园、翠岗新村等各大小区及联排别墅。

毗邻小区的居民们多次投诉,奶牛场散发的气味的确对周边的居住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市政府对奶牛场问题进行回复,一方面对奶牛场进行了全面控制,不允许新建、扩建任何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帮助扬大进行奶牛场迁建选址。

2.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周围并无其他农牧场及化工厂。

其生产的牛奶会运至远处的畜产品加工厂进行深加工。

奶牛及家禽生活在相对干净的环境,不会受到化学污染,这也是农产品高品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3.城市的发展致使农牧场周围新建了许多小区,但同时附近仍有农民建的别墅。

其中最近的一座距离农牧场仅有6米,由一堵墙隔开。

该户人家很少入住,也因此与农牧场发生过不少矛盾。

4.实验牧场处于市区与城郊的分界处,为两条重要的道路翠岗路和百祥路的交汇处,交通方便,利于运输。

养殖区与主干道大约有100米的距离。

5.附近的通讯,电力系统均十分完善。

农牧场周围有一条河,可以基本满足灌溉用水。

自然条件因素1.农牧场的现有占地约860亩,各类建筑约31514平方米。

地势较为平坦,并且高于历史洪水线,其整体呈现一个北高南低的状态。

扬州大学:纵贯线综合农牧场

扬州大学:纵贯线综合农牧场

扬州大学:纵贯线综合农牧场作者:喻贤璐来源:《大学生》2012年第21期“上大学,选扬大。

花一样的钱,上更多的课,修更多的学分。

更有八大校区,扬大牛奶,扬大面包等你来,扬大人自己的牛奶哦!”每逢高考填报志愿时,扬州大学学生的人人状态里,《最炫扬大风》和这条状态就开始被疯狂转发。

八个校区,扬州在扬大里初到扬州,大多数人都会疑惑,怎么走两步就能看到扬州大学的牌子?一个学校有30000多在校学生,107个专业,27个学院,8个校区,这学校能不大吗?甚至有人说,不是扬州大学在扬州,而是扬州在扬州大学里。

一个学校遍布一座城市,其中包含着一些历史的因素。

扬州大学1992年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八大校区遍布扬州的局面。

自南向北,扬子津校区,广陵学院,江阳路南校区,江阳路北校区,荷花池校区,淮海路校区,文汇路校区,瘦西湖校区。

八大校区在地理位置上从郊区到市区,在风格上则表现出由现代向民国的转变。

学生们公认的最古老最有感觉的校区是瘦西湖和文汇路校区。

瘦西湖校区的前身是扬州师范学院,位于市中心,校区旁边就是瘦西湖,因此得名。

其中,瘦西湖校区的紫藤廊和半塘,文汇路校区的张謇小花园可以说是扬州大学的招牌景点。

学校大,校区分散,也令不少老师和学生头疼。

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爱凤的办公室在荷花池校区主楼,她的上课地点却在瘦西湖校区。

两个校区相距2公里,很多时间都花在路上了。

更痛苦的是一些校级学生组织,招新、日常例会、办活动、换届……都是一件费神的事。

校级社团《扬大青年》每年都会安排同学在八大校区展开招新宣传。

被选入社团的同学,需要千里迢迢从自己所在的校区乘公交、骑自行车或者步行至荷花池校区参加例会。

于是,自行车就成了这些校级社团活跃分子必备的“快速”消费品。

每逢开学典礼或者校运会,彩旗飘扬气球飞舞的现场,总会有好几辆印着“扬州大学”字样的校车停在一边。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

附件: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2009年学生秋忙教学实践工作计划秋忙教学实践体现特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农科专业学生深入实际、检验知识、拓展视野、体味生活、实现创新的特有方式。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教学科研的复杂性、教师治学的严谨性、同学间的协作性、师生间的融洽性、获取成就的喜悦之情,通过秋忙教学实践就能细细品味。

增强技能、拓展视野、强化知识、追寻创新是秋忙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

本年度的秋忙教学实践工作于10月19日开始。

为切实做好秋忙教学实践工作,结合该教学环节工作特点,制定2009年秋忙教学实践工作计划如下:一、秋忙教学实践的内容:1、实践理论教学:贯穿实践过程中2、实践操作:(1)教学科研生产的采样、收获实践水稻 100亩(教学、科研)棉花 10亩(教学、科研)玉米 60亩(教学、科研)(2)教学科研项目考种、数据整理实践(3)教学科研项目实施及生产秋种实践大小麦 110亩(教学、科研)油菜 10亩(教学、科研)牧草 60亩(教学、科研)(4)果园、苗木管理 100亩(教学、科研)3、实践考核(参见指导手册)二、秋忙教学实践指导小组及人员安排:1、指导小组:组长:苏建华副组长:吴长清、李国生、夏金华2、理论教学:由各课题组明确专人和农牧场共同进行。

3、实践指导:吴长清、李国生、夏金华、杨万玉、吴慧、程金荣、孔佑兵、张小强4、后勤保障:程金荣5、宣传报道:张小强6、安全保卫:孔佑兵三、实践日程安排:十个班级253人第一周:10月19日~10月24日三个班90人植保0801 30人植保0802 31人农化0801 29人第二周:10月26日~10月31日四个班79人农学0801 20人农学0802 22人农区0801 18人农区0802 19人第三周:11月2日~11月7日三个班83人农信0801 28人农信0802 28人农信 0803 27人四、实践进程安排1、10月20日前完成采样、收获实践工作。

2、11月10日前完成秋种及各项管理实践工作。

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

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

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引言概述农场规划是指对农场的土地利用、植被种植、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农场的高效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农场主们制定有效的规划策划,提升农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土地利用规划1.1 确定土地类型和功能分区农场土地应根据土壤质地、地形地貌等特点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功能分区。

例如,将适宜耕种的土地划分为种植区,将适宜放牧的土地划分为牧草区。

1.2 合理规划道路和基础设施农场内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应布局合理,方便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减少农业生产中的交通成本。

同时,要考虑水源、排水等设施的规划,确保农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1.3 考虑未来发展空间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到农场未来的发展需求,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于新的种植区或养殖区的扩建,以适应农场规模的增长。

二、植被种植规划2.1 种植适宜地区的作物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要考虑轮作种植,避免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发生。

2.2 保护生态环境在植被种植规划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植被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3 制定植被保护计划为了保护植被的生长和发展,农场主们应制定植被保护计划,定期对植被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

三、农业生产规划3.1 制定种植和养殖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农场资源情况,制定种植和养殖计划,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 采用科学技术农场主们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无人机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3.3 做好疫病防控在农业生产规划中,要重视疫病的防控工作,定期对农作物和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经济效益规划4.1 制定经济效益评估指标农场主们应根据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收益情况,制定经济效益评估指标,分析农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对扬大实验农牧场的评价 1102董真

对扬大实验农牧场的评价 1102董真
L/O/G/O
对扬大实验农牧场的 综合评价
——
1102 董真

目录
1
扬大农牧场简介 场址选择因素 场内功能分区的设计
2
3
4
我的个人评价与心得
1.扬大农牧场简介
•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是扬州大学的一个直属业务部门,1952 年伴随原苏北农学院的诞生而建立,全场现有在编职工62人 (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8人),其它用工130人,下设三 个科室、五个服务生产部门、一个省级乳品工程研究中心。 在学校历届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农牧场已经具备了服务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的条件。2000年 前后投资5000多万元在扬州西郊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千头奶牛 场和3000多万元用于标准化乳品车间的改扩建,2008年起 又投资数千万元在扬州广陵食品工业园启动了现代化乳品加 工中心建设项目,现有占地约860亩,各类建筑约31514平 方米(含实习畜禽等房屋建筑及其他附属)。
场内功能分区的设计
• 5、畜牧场建设必须考虑粪尿、污水及其他废弃物 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确保其符合清洁生产的要 求。 • 6、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建(构)筑物布局 紧凑,节约用地,少占或不占可耕地。 • 7、应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留有发展余地。特别 是对生产区的规划,在占地满足当前使用功能的 同时,必须兼顾将来技术进步和改造的可能性, 可按照分阶段、分期、分单元建场的方式进行规 划,以确保达到最终规模后总体的协调和一致。
对扬大农牧场的分析
二、社会条件
地理位置:扬大农牧场靠近扬大,靠近销售市场,产品 运输方便。位于市区与郊区的临界处,既拥有方便的 交通,又给动物生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有 利于动物的成长。 水电供应:周边硬件条件好,水电供应都足够。 疫情环境:扬大农牧场有自带的污水处理中心(位于场 区的东北角),不会出现直接排污的情况,对于周围 的居民区也是一种保障。 规划局指定:每一个农牧场的分布多少都会有一些瑕疵, 综合来说,经过扬州市规划局和技术人员的综合考虑, 扬大农牧场的场址选择还是比较合理的。

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

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

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标题: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引言概述:农场规划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提供关于农场规划的建议书,帮助农场主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农场。

一、土地规划1.1 确定土地用途:根据土地的地形、土质和水源情况,确定不同区域的用途,包括种植区、养殖区、生态区等。

1.2 合理划分土地: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块,便于管理和轮作种植,同时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1.3 设立生态绿化带:在农场周边或内部设置生态绿化带,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灾害发生。

二、作物种植规划2.1 种植结构合理:根据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保证产量和品质。

2.2 轮作种植: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轮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3 引进新品种:及时引进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和产量,增加农场的经济效益。

三、养殖规划3.1 畜禽规模适中: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条件,确定畜禽规模,避免过度养殖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2 提高养殖效率:合理安排饲料配比和养殖密度,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3 注重环境保护:建立科学的粪便处理系统,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四、设施建设规划4.1 设立农业设施:建立温室大棚、灌溉系统等设施,延长作物生长季节,提高产量。

4.2 完善基础设施:修建道路、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方便农场内部管理和外部运输。

4.3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管理与营销规划5.1 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制定农场管理规范,规范农场内部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5.2 开拓市场渠道: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5.3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农场品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和口碑,吸引更多消费者。

结语:农场规划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

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

农场规划策划建议书一、项目背景及目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我公司决定对农场进行规划策划,以优化农场布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农场规划策划的目的、原则、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规划目标1. 提高农场生产效益:通过合理规划农场布局,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2. 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业产业链。

3. 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通过规划农场建设,提升农场设施和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农场的自然环境、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利用资源,实现农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农场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平衡,推动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先进性原则: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4. 社会效益原则:注重农场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幸福感的提升。

四、规划内容1. 农场布局规划:根据农场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合理规划农场的各项功能区域,包括种植区、养殖区、设施区、办公区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 种植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的适宜种植条件,确定农场主要种植作物的品种、面积和种植方式,优化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养殖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的适宜养殖条件,确定农场主要养殖品种、规模和养殖方式,提高畜禽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4. 设施规划:根据农场的实际情况,规划农场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包括灌溉系统、温室大棚、农机装备等,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5. 管理规划:制定农场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

牧场搬迁简报

牧场搬迁简报

牧场搬迁简报
日前,随着最后一批奶牛入住高邮市八桥生态智慧牧场,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整体搬迁工作全部完成。

至此,此项列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信访交办件的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而随着高邮市八桥生态智慧牧场的投运,市民可以喝上更加优质、放心的牛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新牧场坐落于高邮八桥“扬州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扬州大学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区(高邮校区)核心板块之一,集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奶源生产、国际交流、技术示范于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型奶牛养殖示范基地,每年可为市民提供优质生鲜乳1000万公斤,将更好地服务于市“115”鲜奶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场址选择和场内功能分区的综合评价
第一部分: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简介: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是扬州大学的一个直属业务部门,1952年伴随原苏北农学院的诞生而建立,全场现有在编职工6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8人),其它用工130人,下设三个科室、五个服务生产部门、一个省级乳品工程研究中心。

在学校历届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农牧场已经具备了服务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的条件。

2000年前后投资5000多万元在扬州西郊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千头奶牛场和3000多万元用于标准化乳品车间的改扩建,2008年起又投资数千万元在扬州广陵食品工业园启动了现代化乳品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现有占地约860亩,各类建筑约31514平方米(含实习畜禽等房屋建筑及其他附属)。

目前,教学科研服务范围包含农学院、园保学院、动科学院、兽医学院、生技学院、机械学院、水利学院、管理学院、环工学院、旅烹学院、经济学院、医学院等10多个学院的有关专业。

根据不同专业和来场学生实践实习特点,编制了农业、畜牧兽医、乳品加工三大类20多万字实践实习指导用书,逐步完善了服务机制;还先后从生产创收中抽取了近千万元投入教学科研服务的基本建设,建立了农作物、果树苗圃、草坪、牧草圃、水产养殖水域、鸡羊及奶牛等禽畜饲养场、环境保护监测、农业灌溉水系、乳品、农业机械、生产经营等实习场所,保证了师生来场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部分: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厂址选择因素:
一自然条件因素
1. 地势地形:
因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实验农牧场的地势较为平坦。

但农场北部的地势略高于南部的地势,而北区以实验田和污染区为主,南区则以生产区和厂前区为主,若降水不多,则能滋润农作物;若降水较多或突降暴雨则会出现较大问题,家畜的粪便会造成很大污染。

这是不足之一。

2.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与农牧场的生产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此水源水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场的发展。

因为地处市区,扬大农牧场采用的是直接接取城市自来水,这样同时保证了水量的充足以及水的品质合格问题,能促进动物的生长以及农牧场的发展。

但是这样做的成本也相对高一些。

3.土壤:
扬大农牧场的土壤均为沙壤土,这类土透气透水性良好,持水性好,又由于其抗压性较好,膨胀性小,适合做畜舍建筑地基。

4.气候因素:
扬州市地处华东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8~15.3℃,最冷月为1月,
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年降水量961~1048毫米,年日照时数1896~2182小时,常年主导风向偏东风,历年最大风速为23.0m/s,平均风速为2.52m/s。

扬州气候温和,日照与降水都充足,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农牧场的动物及作物生长。

二社会条件因素
1.地理位置:
(1)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位于维扬区翠岗路上,邻近市中心,交通便利,距离扬州各大售奶点都较近,产品运输便捷。

扬大实验农牧场相对靠近扬大,为扬大学生参观实习、老师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

农牧场周围较为空旷,空气清新,利于动物以及作物生长。

(2)农牧场东边有一个小区在建,声音污染会对动物不利。

同时,农牧场的声音,气味等污染也会影响到附近小区居民。

当初搬迁时,农牧场周围还未开发,农牧场动植物处于一个相对独立、良好的环境之中,利于农牧场动植物生长,同时不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

但由于城市发展,如今的农牧场周围,小区,商业街,单位等大量存在。

农牧场的产生的废气、噪音等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造成一些细菌和病毒的传播,疫情环境得不到保障,并且居民点的污水、垃圾以及工地噪声都会污染农牧场的环境。

农牧场搬到一个相对空旷独立的地方比较好。

(3)农牧场周围并无其他畜牧场,减少了疫情传播及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2.水电供应:
农牧场接的是城市民用电网,供电得到好的保证。

农牧场采用城市自来水,水量可以得到保证。

3.疫情环境:
在农牧场的东北角有一个自带的污水处理中心以及化尸池(可见下面附上的图)。

它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污染相对较小。

第三部分:场内功能分区的设计
1.场前区
(1)生活管理区:
农牧场的生活管理区位于农牧场最南面(可见下面的图),包括传达室、警卫值班室、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厕所、草坪以及办公楼行政楼,办公行政楼楼内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技术资料室、化验室等。

在行政楼南边是专门的消毒室与消毒池。

为外来人员以及车辆消毒。

(2)辅助生产区:
在行政楼西北面有青贮窖,其形状为马蹄形,有利于饲料的贮存,同时其表面覆盖了一层
塑料膜,饲料在下面能进行有效的发酵。

同时也不易被雨水等污染。

东北面有饲料加工间以及水房、供电房、供热、仓库等建筑设施等设施,这与仓库一道构成了辅助生产区。

2.生产区:
生产区是一个农牧场最主要的部分。

在饲料加工间的北面即是生产区。

其中包括三栋散养牛舍和两栋栓养牛舍,其屋顶为钟楼式屋顶,有利于通风及夏季降温。

牛舍一般采用对尾式栓养,头朝墙,防止牛排粪时污染墙体。

五栋牛舍间有四个运动场供牛运动。

在这五栋牛舍的东边为产房,犊牛舍以及挤奶厅。

五栋牛舍的左边是干净道,供饲料运输用;右边则是污染道,供运输粪便等污染物之用。

牛舍的北面还有三栋鸡舍与两栋羊舍。

鸡舍内为笼养式,母鸡与公鸡分开饲养。

刮粪板在笼子下方,运用机器十分方便地将鸡粪推到后方的坑中进行后续处理。

鸡舍内采用乳头式饮水器,较便捷,但改变鸡喝水的方式,影响了动物福利。

鸡笼外面有专门的喂食槽,鸡笼下方有倾斜的挡板便于鸡蛋滑落到收蛋槽中。

鸡舍采用纵向负压通风,湿帘降温系统,在夏天能降温8℃左右,有效地解决了夏天畜舍内温度过高的问题。

整个生产区与污染区有明显的界线。

这样利于防止传染病源的进入。

3.污染隔离区
扬大农牧场的污染区位于农牧场的东北角。

包含一个贮粪场,污水处理中心和化尸池。

其中贮粪场建设完好,若有降水不至于造成污染。

不过几栋病牛舍并未与生产区很好的划分开来。

第四部分:个人心得与建议
心得:
1.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农牧场,扬大农牧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无论是整体的布局规划,还是农牧场的生产运作,都是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的。

这次的参观也让我从实际中对农牧场的厂址选择,工艺设计,功能分区,生产经营,污染处理等方面有了更加直观和立体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

2.农牧场所进行的一些创新项目如“新扬州鸡”,新型水稻等的研究让人赞叹。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单位会有更好的发展。

3.农牧场在环保和循环利用方面做的很好。

比如将牛粪堆起来培养蚯蚓,这就是变废为宝,对于环保和经济都有好处。

建议:
1.农牧场的病牛舍与其他的牛舍并未隔离开来,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传染病在农场内传播。

最好要将病牛舍单独隔离开来。

2.农牧场的污染区要比场前区的地势稍高。

这可能会造成污染。

污染区应及时清理同时保证排水系统畅通。

这样可减少污染区的污染。

3.农场内的鸡舍与羊舍并未全部启用,造成了资源闲置及浪费。

应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附: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平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