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随堂练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6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6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篁.〔〕冽.〔〕坻.〔〕缀.〔〕翕.〔〕怆.〔〕邃.〔〕佁.〔〕2.讲明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如鸣.佩环〔〕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⑥隶.而从.者〔〕〔〕3.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句子。
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咨询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讲明加点词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斗折.蛇行〔〕其境过清.〔〕6.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7.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如何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现了如何样的境域?8.游玩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是什么心情?我们如何样明白得?〔二〕山中与裴秀才书王维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现在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②者,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
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习题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习题2017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习题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准备的2017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习题,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店铺!01 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A.篁竹(huáng)清冽(liè)幽邃(suì)B.为坻(chí) 为嵁(kān) 为屿(yǔ)C.参差(cēncī) 佁然(yǐ) 卷石底(quán)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qiǎo)(解析:D.“ ”的读音为“ch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如鸣珮环使动用法,使……鸣响(2)为坻为,动词,成为,变成;坻,水中高地(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相当于“来”(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的样子(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邃,深远(6)隶而从者隶,跟随;从,跟从3.区别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而足肤皲裂而不自知(表转折)乃记之而去(表承接)(3)以策之不以其道(按照)以其境过清(因为)(4)为为坻(成为,变成)全石以为底(作为)4.按照下列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我隔着竹林,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嬉戏。
6.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 zhú( ) qīng liè( ) pèi huán( )jìliáo( ) ( yǐ) ()然( chù)()尔( xi )()忽犬牙(cī)()互( qiǎo )()怆幽( suì)()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隔篁竹,,如鸣珮环。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总体写游鱼大体数量和潭水空明清澈的句子是“_ _,”。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特点的句子是“_ ,”。
(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的句子是“_ _,”。
(5)山川之美,自然之盛,自古就是文人学士的讴歌对象。
古人对山川自然的赞美,总是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挚爱,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生活环境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落英缤纷_”。
(《桃花源记》)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水潭,在柳宗元笔下,也是亲切可爱:“为坻,为屿,为,为岩。
,,”。
(《小石潭记》)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到柳宗元时才真正确立,而“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最杰出的代表。
《小石漕记》就是其中的经典名篇。
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韩昌黎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著有《柳河东集》。
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D.古体诗种类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乐府诗、歌行体等。
其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泛,篇幅长知不限。
4.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_(2)闻水声闻:(3)为坻,为屿,坻:_(4)青树翠蔓翠蔓:(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许:(6)怡然不动怡然:(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俶尔: 翕忽:(8)悄怆幽邃悄怆: 邃:_(9)以其境过清清:5.一词多义。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ù()尔(2)huáng()竹(3)xi()忽(4)清liè()(5)yi()然(6)犬牙cī()互(7)qiǎo()怆幽suì()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怡然不动,,往来翕忽,。
(2)_,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景物的语句是:,,。
(4)《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的悠闲情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的句子是:,。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的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中重点字词。
(1)隔篁竹篁竹:(2)为坻坻:(3)为嵁嵁:的岩石(4)青树翠蔓翠蔓:的藤蔓(5)水尤清冽尤:(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7)怡然不动怡然:的样子(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的样子(10)悄怆幽邃悄怆:(11)以其境过清清: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日光下澈.古义:今义:清澈(2)不可久居.古义:今义:居住(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前往,到某处6.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蛇:名词作状语,(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7.一词多义。
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随堂练习

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随堂练习一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能够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3.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4.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5.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成效。
6.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什么缘故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8.说明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如鸣佩环()②为坻()()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⑥隶而从者()()9.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句子。
10.说明加点词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斗折蛇行()其境过清()11.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12.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如何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现了如何样的境域?13游玩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是什么心情?我们如何样明白得?26 小石潭记,使……鸣响②动词,成为,变成水中高地③表约数,来④……的模样⑤使……凄;使……寒;深⑥作为随从跟从3.①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完整word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 映)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新课标第一网(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石底坻.嵁.犬牙差.互翕.忽佁.然悄.怆幽邃.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篁竹:(2)水尤清冽尤:(3)为坻坻:(4)为嵁嵁:(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6)日光下澈澈:(7)佁然不动佁然:(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10)悄怆幽邃悄怆:邃: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2)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3)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______”。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永州八记”是______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小石潭记》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石潭记》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句子积累--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的相应语句。
(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____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2.解释一词多义。
(1)全石以为底______为坻,为屿______(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_____以其境过清______(3)潭西南而望______隶而从者______(4)参差披拂______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心乐之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4)隶而从者______(5)以其境过清______(6)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
4.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______。
(2)《小石潭记》中表面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______。
(3)《小石潭记》中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______。
(4)《小石潭记》中写鱼的动态的句子是______。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5.实验中学决定在全校开展以“纪念柳宗元”为主题的活动。
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你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次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按下面的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______活动目的:______活动方式:______(3)学校文学社团风帆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
作为风帆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为了圆满举办这次研讨会,你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温老师,说:______②请你为研讨会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不超过80字)③文学社准备借此机会举办首届读书报告会,重点向全校师生介绍文化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随堂练21.小石潭记随堂练习第一课时【积累运用】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24分)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8分)凛 liè()翠 màn()连 zhuì()清 chè()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16分)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6分)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4分)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6.本文作者,字,代河东人,世称,曾经在柳州做官,又称。
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并称为“”。
他的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等。
本文是作者写的一篇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12分)第二课时【课内语段练习】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30分)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 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课时【对比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D.佁然不动(y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0分)①略无阙.处()②良.多趣味()③俶尔..远逝()④斗.折蛇行()3、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的特点。
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30分)【理解填空】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6分)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0分)2.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10分)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分)22.记承天寺夜游随堂练习第一课时【填空】1.《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号,代文学家,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这篇短文对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他表面,但内心却隐含着仕途失意的之情,透露出的特殊心境。
2、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3.《记承天寺夜游》中抒发感情的句子是:。
4.苏轼一生仕途浮沉,心情在文中难免体现得矛盾重重。
如果你是一位关心他的朋友,读了《记承天寺夜游》后可以说点什么话来安慰他呢?最好能引用几句名言警句。
5.对照阅读苏轼的另两首词作中的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与本文一样,这两首词都写于作者政治失意之时,却都表达了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
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请仿照“他是一轮明月,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的句式,按要求填空:(1)他是一条河流,。
(2)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3)他是,。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①元丰元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1.本文是一篇描绘月色的小散文,文中描写月色的文句有三句,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出,并翻译。
文中正面直接描写月光的一句是,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均采用的修辞。
2.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本文是以顺序来展开描述的。
3.①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交代了;②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③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中“闲人”指的人,“吾两人者”是指和。
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闲”?6.“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入户”二字生动传神,下列诗句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A.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7.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
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参考答案】21.小石潭记第一课时〖积累运用〗1、pèi huán yíchùcēn c īxīdǒu qiǎo chuàng cīliáo2、冽蔓缀澈3、⑴向西走;往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