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极位置辨识方法综述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有传感器位置检测技术
有传感器位置检测技术
转子位置检测技术分有传感器检测技术和无传感器检测技术。有传感器位置检测技术主要指通过在系统中加 装位置检测传感器来检测转子位置的方法。有传感器位置检测技术根据所添加位置传感器的不同又可分为旋转变 压器检测技术、光电编码盘检测技术、解算器检测技术等,其中旋转变压器检测技术、光电编码盘检测技术最为 常用 。
旋转变压器检测技术
旋转变压器检测技术
旋转变压器是电机常用检测元件之一,旋转变压器分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线性旋转变压器、比例式旋转变压 器等。
正余弦旋转变压器原理图正余弦二对极无刷式旋转变压器原理如《正余弦旋转变压器原理图》所示,R1R2为 励磁绕组,S1 S3, S2 S4为定子输出绕组。工作时若在R1、2两端输入高频交流电压信号,产生脉振磁场,当转 子随电机旋转时,脉振磁场随之旋转,从而在定子绕组感应出与转子位置有关的脉振电动势。因为S1 S3, S2 S4 两套绕组互相垂直,输出信号相位差90°,形成随转子位置变化的正余弦信号,其输入输出关系为旋转变压器在 性能上可靠性高,有较强的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但需要设计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这些信号处理电路的可 靠性和精度对转子位置检测有很大影响,并且造价昂贵导致成本大幅增加,限制了旋转变压器的应用范围 。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 测方法
位置传感器调速系统中的环节
01 简介
目录
复合式光电编码器检
02 测转子初始位置的方 法
03
有传感器位置检测技 术
04 旋转变压器检测技术
05 光电编码器检测技术
06
无传感器位置检测技 术
目录
07 高频信号注入检测技 术
09 总结
08 智能检测技术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

说明书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步骤是:首先利用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得到初次估计的转子位置,然后在初次估计的交轴上注入一个正方向扰动信号,再估计转子位置,根据估计得到的转速方向判断磁极极性,得到电机转子初始位置。
此种方法可解决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检测转子初始位置时磁极极性的收敛问题,无需在直轴上注入正负方向的脉冲电流,可以有效地实现转子初始位置估算。
摘要附图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ˆˆdq -估计同步旋转坐标系的ˆd 轴上注入高频电压信号ˆcos()d mh h uU t ω=,给定ˆq 轴电压ˆ0q u =; (2)检测电机的两相电流,并经过Clarke 和Park 坐标系变换,得到ˆˆdq -估计同步旋转坐标系的ˆq轴电流ˆq i ,并依照以下步骤估计转子的位置和转速:首先,将检测得到的ˆq轴电流ˆq i 乘以调制信号cos()t h u t ω=;然后,对相乘后所得的信号低通滤波,得到ˆq轴电流ˆq i 的幅值信号()f θ∆;最后,对该幅值信号()f θ∆进行PI 调节,得到估计转速ˆω,对估计转速ˆω积分得到估计的转子位置; (3)重复步骤(2),直至估计的转子位置收敛为一恒定值,即为初次估计的转子位置ˆfirstθ; (4)在ˆˆdq -估计同步旋转坐标系的ˆd 轴上注入高频电压信号ˆcos()d mh h uU t ω=,在ˆq 轴注入一个正方向扰动信号,重复步骤(2),直至电机转过一定角度γ,0γ>;(5)根据步骤(3)估计得到的转速方向判断磁极极性,当转速为正时,收敛的磁极极性为N 极,转子初始位置ˆˆ=initial first θθ;当转速为负时,收敛的磁极极性为S 极,转子初始位置ˆˆ=initial firstθθ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转子的估计位置ˆθ进行Park 逆变换,获得实际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电压的给定值ˆuα和ˆu β。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摘要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PMSM)由于无需励磁电流、体积轻便、运行效率很高,在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只有知道了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才能实现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磁场定向的运动控制。
在传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运动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光电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来检测转子的位置。
然而,这些传感器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并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无传感器检测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已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阐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历程、永磁材料的发展,以及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等。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检测的常用方法分两种:即直接方式检测和间接方式检测。
直接方式可分为:旋转变压器法、磁编码器法、光电编码器法;间接方式可分为:电感法、磁链法、假想坐标系法、基于各种观测器的估算方法、卡尔曼滤波器法、高频注入法和人工智能理论基础上的估算方法。
针对本课题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在构建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电机定子电感的饱和效应,得出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能够准确跟踪转子凸极位置,但其存在不能确定估算结果是N极还是S极位置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又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流对电机磁路饱和度的影响,根据旋转电流矢量幅值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种判定转子永磁体N/S极极性的方法,解决了常规高频注入法所存在的估算结果可能反向的问题。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高频电压注入;转子位置检测ABSTRACTAs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ithout excitation current, volume light, high efficiency,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industrial fieldsof application. Only know the exact rotor position information, to achiev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rotor flux orientation motion control. In a traditiona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motion control system, usually optical encoder or resolver to detect the rotor position. However, these sensors increase the system cost and reduced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Therefore, sensor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spo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ermanent magnet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its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ed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 of the common methods in two ways: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indirect detection methods. Direct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rotating transformer, magnetic encoder method, optical encoder method; indirectly, can be divided into: inductance method, flux method, imaginary coordinate system method, the various observer-based estimation method, Kalman filtering device method, high frequency injection method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stimation methods.The main topics for research work to do the following: In build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aturation effect of the stator inductance, obtained rotating high frequency signal injection method to accurately track the position of the rotor salient, but its existence can not be determined or estimated results is N pole S pole position of the problem. For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tator magnetic circuit saturation, according to the amplitudevariations of current vector rotation, a permanent magnet rotor determine N / S pole polar solutions to Injection of conventional high-frequency estimation results are likely to reverse the existing problems.Keywords: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High frequency signal injection,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的研究背景 .......................................................1 1.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永磁材料的发展 ....................................................... 4 第二章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及特点. (4)2.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总体结构 (4)2.1.1 定子结构 (5)2.1.2 转子结构 ....................................................... 6 2.1.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磁极结构型式 ............................... 6 2.2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 .................................................. 10 第三章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11)3.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 11 3.2 坐标变换原理 . (12)3.3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13)3.4磁路结构对数学模型中参数的影响 ...................................... 15 第四章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检测的方法 (17)4.1直接方式 ............................................................ 17 4.2间接方式 (18)第五章旋转高频注入法的原理及应用 (22)5.1旋转高频信号激励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22 5.2旋转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原理 (23)5.3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27)5.3.1基于旋转高频注入法的转子初始位置检测原理 (28)5.3.2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感饱和效应分析研究 .................... 29 5.3.3根据高频电流响应幅值判定N、S极 . (31)第六章结论 ................................................................ 32 参考文献 ................................................................... 34 翻译部分 . (36)英文原文 ............................................................... 36 中文译文 (45)致谢 (54)中国矿业大学202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1页第一章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在19世纪中期先后诞生,由于直流电气传动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和转矩控制性能,改变决定交流调速的电源频率的改变和对电动机转矩控制极为困难,因此,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直流传动成为电气传动的主流。
永磁电机的转子位置检测与定位

θ0ΠP + 2π ×mΠpe 若用电角度表示 ,θ=θ0 + 2π ×P ×mΠpe ,该 θ角就是我们矢量控制时进行坐标变换所需要的
转子位置角 。其方程为
id =
iq
2 3
cosθ cos (θ - 23π) cos (θ + 23π) sinθ sin (θ - 23π) sin (θ + 23π)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电机转子的初始位置呢 ? 因为电机没有旋转起来时 ,电机端口没有任何可 以反映转子位置状态的电信号 ,自然没有办法获 得电机转子的位置信息 ,那么 ,我们只有还从光电 编码盘来想办法获得这个信息 。现在的通用型光 电编码盘除输出两相相位相差 90°的正交脉冲信 号 A 、B 外 ,还有一路零信号 Z ,和三路彼此相差 120°的脉冲信号 U 、V 、W ,两路正交信号可以用做 电机的转速和转向的判别 ,这可以参考有关文献 。 Z 信号用于电机速度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修正 ,以 避免累积误差 。那么 U 、V 、W 脉冲信号在电机旋 转时 ,每转变化 P ×360°( P 为极对数) ,即电机转 子的 360°空间被分成了 P 等分 ,每一等分相应于 电信号的一个周期 。U 、V 、W 所组成的状态信号 在一个周期内分别为 :101 、100 、110 、010 、011 、001 , 它们各对应电信号一个周期内的 60°区间 ,对应机 械角为 60°ΠP ,则在电机初始上电时 ,由 U 、V 、W 的状态就可以判定电机转子所处空间位置的相应 区间 ,参见图 1 。
电机在 id = 0 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就是下面的一组
方程式
uq = Rs iq + L qp iq + e0 ud = - ωrL qiq Te = PΨd id
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极位置辨识方法综述

其中
ˆ f Ld id ˆf d Lls Ldm id
(1.6) (1.7)
q Lls Lqm iq Lq iq
在静止状态下(堵转或者抱死) ,等效方程可简化为
d id dt d uq Rs iq Lq iq dt ud Rs id Ld
ˆ f 为永磁体产生的磁链, Ld 为直轴电感, 轴电压, Rs 为电枢绕组相电阻,e 为转子角速度, Lq 为交轴电感, id 为 d 轴电流, iq 为 q 轴电流。
ud Rs id e q
d d dt d uq Rs iq e d q dt
(1.4) (1.5)
即
(2.18)
L Ld Lq Ld Rs q cos 2 s ˆ id s 2 2 2 2 us s Rs Rs Lq Ld s Lq Ld s Lq Ld sin 2 s 2 2 us s Rs Rs Lq Ld s Lq Ld s 2 ˆq s i
就不会变化。只有当编码器重新安装时,初装角才会发生变化。式(1.1)可写为
NA const ZA
P 2
(1.2)
设转子磁极 N 极初始角度为 0 (初始位置下的解耦角 NA ,可以通过旋转学习或者静止学 习获得) ,运行后通过编码器测到的角度增量为 m (机械角) ,那么当前位置下的转子磁极当 前角度 current (当前位置下的解耦角 NA )为
ˆ。 坐标系的角度偏差为 r r
华南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游林儒教授实验室文档
ˆ q
is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辨识研究

S ud n t r Po ii n I ntfc to fPe m a ntM a ne yn hr no s M o o t y o Ro o sto de i a i n o r ne g tS c o u t r i
W ANG i,YE h n . n ,GU ha ma UN ime g Le S e g we S h— t ,S Ha — n
t e s c n ih- e u n y c re t c mp n n t oo o i o ro n o a in, n h n r t rp st n c n b a i h e o d h g f q e c u r n o o e twi r tr p s in e r r if r t r h t m o a d t e o o o i o a e e sl i y
摘要 : 传统脉振高频 电压信号注入法在估计永磁 同步电机 ( e nn ge Snhoo s t . P r e t nt y crnu o 简称 P M) ma Ma Mo r MS 转子位 置 时, 因无法辨识转子 NS极而存在位置估算 可能相反的 问题。 / 利用 电机磁场 的饱和效应 . 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子位置 辨识方法 , 通过分析包含转子位 置误差信息的二次高频 电流分量 , 对转 子永磁体磁极极性进行判别 , 结合传统方法 ,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混合辨识方法

A Hybrid Rotor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Huang Keyuan Jin Qijun Huang Shoudao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Abstract A hybrid speed sensorless control strategy of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s investigated, which combine the minimum voltage vector injection method and sliding-mode observer method. The method of minimum voltage vector injection is used to obtain the rotor position in the low speed range. The rotor position i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sliding mode observer method at middle and high speed.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of position and speed, first, the position error of two methods are combined with the weight function which is speed dependently. After getting the mixed position error, the rotor position can be obtained by a phase-locked loop (PLL). For the transition of injected voltage, a ramp function related to speed of voltage amplitude is desig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realize the direct closed-loop start from the stationary state under the rated load, and the switch strategy implemented a smooth transition. Wide range speed control is realized, Low-speed algorithm is simple to implement, and it has great value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的极性判别方法

m n n m ge y crnu tr( M M) t t i ehg — e u nym d l fP M,art a e t an t n ho o s o P S .Sa e wt t ihf q e c o e o MS s mo rd h h r o r o
ma n tc p l rt d t ci n g ei oa iy ee to me h d t o wa p e e t d r m a re — e e y o o e t inas, de ie s r s n e fo c rirf qu nc c mp n n sg l r rv d fo PW M n e tr a h n o m ain s u c . I r e o p o i e r t r a re — e e c Ol ne r m i v re s t e i f r to o r e n o d r t r v d oa y c rirf qu n y C Ipo nt r l
于艳 君 , 高 宏 伟 柴凤 , 程树 康 ,
( 尔 滨 T 业 大 学 电 气 工 程 及 自动化 学 院 , 龙 江 尔 滨 10 0 ) 哈 黑 哈 5 0 1
摘
要 : 对 永磁 同步 电机 转 子磁 极 的极 性判 别 问题 , 针 依据 电枢 绕 组 的磁 饱 和特 性 , 电机 的 高 从
Absr c : e ma n tc s t a in e fc a s d t itn uih t e r tr ma nei o a iy o e — t a t Th g e i aur t f tc n be u e o d si g s h o o g tc p lrt fa p r o e
cr e— e u nycmpn n c r n C C al r r e c o o e t u e t( F C)eu t no eP M w sd d cd i ’ fq i q a o f h MS a e u e n i t f me n r ,a d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ˆ ˆ us s Rs L1 L2 cos 2 s id s L2 sin 2 s iq s
(2.14) (2.15)
ˆ ˆ 0 Rs L1 L2 cos 2 s iq s L2 sin 2 s id s
就不会变化。只有当编码器重新安装时,初装角才会发生变化。式(1.1)可写为
NA const ZA
P 2
(1.2)
设转子磁极 N 极初始角度为 0 (初始位置下的解耦角 NA ,可以通过旋转学习或者静止学 习获得) ,运行后通过编码器测到的角度增量为 m (机械角) ,那么当前位置下的转子磁极当 前角度 current (当前位置下的解耦角 NA )为
华南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游林儒教授实验室文档
PMSM 转子磁极位置静止型学习方法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黄招彬 2013-3-15 Email: abinhill@ 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起动与矢量控制需要知道转子磁极的当前位置(相对于 A 相/ 轴) 。本文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极初始位置辨识,研究了利用 PMSM 凸极效应或饱和凸 极效应的几种磁极位置辨识方法,包括相等脉冲宽度电压注入法、高频正弦电压注入法和高频 旋转电压注入法。 1. 前言 永磁同步电机中编码器(增量式或绝对式)的安装一般如图 1.1 所示,电机的定子(含线 圈)与编码器的定子固定在一起,电机的转子(含永磁体)与编码器的转子固定在一起(含零 位信号 Z 或者 R) 。设电机定子的静止坐标系参考为 A 相绕组,定为 轴,同时设编码器定子 的静止参考为 A ,可记 1) 2) 3) 4) (变化) ; NA 为矢量控制的解耦角度(转子磁极 N 极位置到 轴之间的电气角)
2. 恒定电压(固定方向、固定幅值)下的电流响应分析
(1.8) (1.9)
在静止坐标系下,给永磁同步电机施加电压 us ,分析其电流响应 is 。设以转子磁极位置方 向进行定向的旋转坐标系为实际 dq 坐标系(解耦角度为 r ) ,而以算法预定或者测量得到的解
ˆ ˆ 坐标系,如图 2.1 所示,记实际 dq 坐标系与估计 dq ˆˆ ˆ 进行定位的旋转坐标系为估计 dq 耦角度 r
*
经过 Clarke 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 i 、 流电机控制。 控制器通过采样驱动输出电流的 ia 、 ib , i , 再经过 Park 变换得到旋转坐标系下 id 、 iq ;通过编码器测得曳引机转速,速度 PI 控制器根据 速度偏差输出转矩电流 iq ;通过两个电流环 PI 控制器输出 ud 、 uq ,经过 Park 逆变换产生静止 坐标系下 u 、 u ,由 SVPWM 模块产生驱动波形控制电压源型逆变装置。Park 变换与 Park 逆 变换所需的解耦角度 e (即转子磁极当前角度 current )通过式(1.3)计算得到。
* *
*
*
*
华南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游林儒教授实验室文档
uDC
v
*
i
PI
* q
u
PI
* q
v i* 0 d
iq
PI
dq
u
* u
*
* ud
SV PWM
VSI
id
iq
id
e
dq
i
abc
ia ib
i
e
Position & Speed Calculation M
图 1.2 永磁同步曳引机矢量控制结构图 永磁同步曳引机等效电路方程可表达为式(1.4-1.7)[3],其中 ud 、 uq 分别为直轴电压、交
即
(2.18)
L Ld Lq Ld Rs q cos 2 s ˆ id s 2 2 2 2 us s Rs Rs Lq Ld s Lq Ld s Lq Ld sin 2 s 2 2 us s Rs Rs Lq Ld s Lq Ld s 2 ˆq s i
的时间,最后时刻的 d 轴电流峰值在转子磁极方向与其反向时达到最大值。由式(2.10) (2.11) 可知,当施加相同伏秒数(电压乘以时间)时,时间越短(对应电压越高) ,定子电阻影响越小。
25 Id Iq 20 120 20 15 15 150 10 30
90 25 60
Id Iq
响应电流的峰值 ( A )
为清晰的反应式 (2.12) (2.13) 的关系, 设
u dt 200mV s ,L
0 s
t
d
10mH ,Lq 20mH ,
L1
Ld Lq 2
15mH , L2
Lq Ld 2
ˆd 、 i ˆq 关于角度 5mH ,在忽略定子电阻 Rs 影响时, i
ˆ 的关系如图 2.2 所示。由图 2.2 可以看出,当给各个方向施加同样的电压同样 偏差 r r
ˆ f 为永磁体产生的磁链, Ld 为直轴电感, 轴电压, Rs 为电枢绕组相电阻,e 为转子角速度, Lq 为交轴电感, id 为 d 轴电流, iq 为 q 轴电流。
ud Rs id e q
d d dt d uq Rs iq e d q dt
(1.4) (1.5)
将(2.3-2.6)代入(2.1) (2.2)中得到
(2.5) (2.6)
cos -sin
d R L s d ˆd sin u dt ˆq cos u 0
cos -sin d Rs Lq dt 0
L2 sin 2 s ˆd s i Rs L1 L2 cos 2 s
(2.17)
ˆd s i Rs L1 L2 cos 2 s 2 us s Rs 2 Rs L1 s L1 L2 L1 L2 s 2
[1, 2] 。 当 SPMSM 表现出磁路饱和效应时, 生的磁场对磁路作用产生的电感变化量 (非线性磁化)
其存在饱和凸极效应。利用永磁同步电机 IPMSM 的凸极效应或者 SPMSM 的饱和凸极效应, 通过注入电压观测分析电流,得到转子磁极初始角度 0 。 将其等效为直 永磁同步曳引机基于转子磁链定向的 id 0 矢量控制基本结构如图 1.2 所示,
其中
ˆ f Ld id ˆf d Lls Ldm id
(1.6) (1.7)
q Lls Lqm iq Lq iq
在静止状态下(堵转或者抱死) ,等效方程可简化为
d id dt d uq Rs iq Lq iq dt ud Rs id Ld
NZ 为转子磁极 N 极位置到编码器转子零位信号 Z 之间的机械角(固定) ;
; ZA 为编码器转子零位信号 Z 到编码器定子静止参考 A 之间的机械角(变化) 。 AA 为编码器定子静止参考 A 到电机定子 A 相/ 轴之间的机械角(固定)
设电机的极数为 P ,即极对数为
P ,则有 2
(1.1)
NA NZ
P P P P P ZA AA NZ AA ZA 2 2 2 2 2
定义转子与编码器的初装角为 const NZ AA
P 。 一旦编码器安装位置固定, 初装角 2
若忽略定子电阻 Rs ,则有
(2.10) (2.11)
ˆd i
L sin 2 L1 L2 cos 2 L1 L2 cos 2
2 2 2
1
us dt
0
t
(2.12)
ˆq i
L2 sin 2 ˆd i L1 L2 cos 2
(2.13)
5 10 180 5 0
0
210
330
-5
240 270
300
-1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角度偏差 ( ° )
图 2.2 忽略定子电阻时电流峰值与 dq 坐标系偏差角度的关系
华南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游林儒教授实验室文档
若不忽略定子电阻,将式(2.10) (2.11)进行 Laplace 变换,得到
current 0 m
P 2
(1.3)
华南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游林儒教授实验室文档
本文主要研究转子磁极初始角度 0 的辨识方法。
B
电机定子线圈 编码器定子固定点 电机转子
N A Z o
N
o
编码器转子
NZ
NA
Z
A
S
A
AA
ZA
A
C
图 1.1 永磁同步电机与位置传感器的示意图 永磁同步电机根据转子结构一般可分为凸极式电机(凸极式,内埋式,IPMSM)和隐极式 电机(隐极式,表贴式,SPMSM) 。其中 IPMSM 具有明显的凸极效应,即直轴电感 Ld 与交轴 电感 Lq 不相等( Ld Lq ) ;而 SPMSM 没有凸极效应,即 Ld Lq 。 如果永磁同步电机工作不存在磁路饱和现象,那么其各个方向的电感都只由定子线圈电感 决定,通常各向线圈电感都是相等的。但是,为了充分利用永磁体,一般会将转子设计为接近 磁路饱和,因而只要施加适当的电流就会表现出磁路饱和现象。永磁同步电机各向的电感主要 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定子线圈电感、转子永磁体对磁路作用产生的电感变化量、定子电流产
s
(2.1) (2.2)
ˆd cos +i ˆq sin id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