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新生儿常见皮肤病

合集下载

婴儿常见病护理

婴儿常见病护理

婴儿常见病护理一、婴儿佝偻病婴儿因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母乳中维生素D的水平较低。

维生素D既可由膳食供给,又可经适宜阳光照射皮肤合成。

家长应该尽早抱孩子到户外活动,接受适宜的阳光照射。

但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的制剂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为重要。

对于早产儿、双胞胎、冬节或梅雨季节出生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

如果小婴儿缺乏钙,同时也缺乏维生素D,那么就出现骨质软化症和佝偻病,表现:多汗,易惊甚至出现手足搐搦。

久之骨质软化导致乒乓球头颅,肋缘外翻,肋串珠,四肢表现为手镯、脚镯,X 形或O形腿。

预防应从孕妇妊娠后期(7~9月)开始,此时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需要量不断增加,要鼓励孕妇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磷与蛋白质的食品,对有低钙血症和骨软化症孕妇应积极治疗。

对冬春妊娠或体弱多病之孕妇,可于妊娠7-9月给予维生素D10万UI~20万IU,一次或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晒太阳,尤早产儿、双胎及人工喂养儿或者冬季出生小儿。

根据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0~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钙的生理需要量为300毫克,人工喂养的婴儿,每天需要钙400毫克。

7个月~1岁:定为每天需要钙400毫克。

1~3岁:每天发育需要钙600毫克。

南方的婴儿每天需要补充400~600IU。

北方婴儿每天需要补充600~800IU。

早产儿也要加至每天600~800IU。

对于每日口服维生素D有困难者,每月可一次给婴儿口服维生素D5万~10万IU。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对牛奶、母乳和鸡蛋白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素质引起的皮肤病。

婴幼儿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患病。

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月到2岁这段时间,又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

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

儿童常见皮肤疾病与护理要点

儿童常见皮肤疾病与护理要点

婴幼儿荨麻疹的护理要点
1 1. 清洁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和沐浴露。
2 2. 保持凉爽
穿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过度出汗,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3 3. 避免抓挠
剪短指甲,并使用棉手套保护宝宝免受抓挠,防止感染。
4 4. 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抗炎药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
婴幼儿脂溢性皮炎
快速出现消失
荨麻疹斑块通常在几分钟到几个 小时内出现,然后自行消失。
反复出现
荨麻疹斑块可能反复出现,持续 数天、数周甚至更长时间。
婴幼儿荨麻疹的成因
过敏反应
食物、药物、花粉等过敏原是 常见的诱因,引起免疫系统过 度反应,导致荨麻疹。
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等感染,如感冒、 喉咙痛等,可能引起免疫系统 过度反应,导致荨麻疹。
3 3. 渗出
4 4. 疼痛
湿疹的皮疹可能会渗出液体,形成黄色结痂,有时会伴有肿 胀和红肿。
湿疹会引起疼痛,特别是当婴儿抓挠皮肤时,这可能会导致 皮肤破损和感染。
婴幼儿湿疹的成因
遗传因素
湿疹有家族遗传倾向。父母一 方或双方有湿疹史,孩子患湿 疹的可能性会增加。
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尘螨、花 粉、动物皮屑等,会导致皮肤 过敏,引发湿疹。
婴幼儿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头皮
头皮上出现黄色或棕色油腻的鳞屑,可能伴有轻微的瘙痒。
身体
胸部、背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也可能出现类似的 症状。
面部
脸颊、额头、眉间出现红色或黄色的丘疹或斑块,可能伴有 鳞屑。
其他
婴幼儿脂溢性皮炎还可能出现头发稀疏、头皮发痒、睡眠不 安等症状。
婴幼儿脂溢性皮炎的成因

婴幼儿皮肤病常见疾病介绍与护理

婴幼儿皮肤病常见疾病介绍与护理

婴幼儿皮肤病常见疾病介绍与护理婴幼儿的皮肤较为脆弱敏感,易受外界刺激和病原微生物感染侵害,常常出现各种皮肤病。

了解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病疾病,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保护婴幼儿的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病,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建议。

一、尿布疹尿布疹是婴儿经常发生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尿布覆盖的部位,如臀部、生殖器等。

尿布疹常由尿液和粪便中的刺激物质,以及润肤油和尿布过紧等因素引起。

预防尿布疹的关键在于保持尿布干燥,经常更换干净的尿布,并在每次换尿布时涂抹适当的防护膏。

二、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出现红疹和糜烂,严重时会出现渗液和结痂。

湿疹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过敏等。

为了预防湿疹,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用品,保持室内的湿度适宜,穿戴透气、柔软的棉质衣物,并使用医生推荐的药膏进行治疗。

三、奶痂奶痂是婴幼儿面部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脸部出现黄褐色的鳞屑、结痂和红斑。

奶痂的形成与脸部的皮脂腺发育不完善有关,多见于新生儿和幼儿期。

对于奶痂,应保持婴幼儿面部的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或洗面奶。

可以使用医生推荐的婴儿专用的保湿乳液,轻柔按摩,并使用湿热毛巾擦拭面部。

四、风疹风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皮疹病,主要表现为身体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疹,伴有轻度发热和喉头红肿。

对于患有风疹的婴幼儿,应尽量减少婴幼儿的接触活动,避免感染他人。

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保持婴幼儿的个人卫生是防止风疹传播的关键。

五、痱子痱子是由汗腺管被阻塞引起的一种小疹子,常见于婴幼儿的颈部、胸腹、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为了预防痱子的发生,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勤洗澡并保持皮肤干燥,并穿戴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过度出汗。

结语婴幼儿的皮肤较为脆弱敏感,容易出现各种皮肤病。

为了保护婴幼儿的皮肤健康,我们应加强日常的护理工作,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婴幼儿皮肤病,让他们拥有健康美丽的皮肤。

儿童常见感染性皮肤病及鉴别

儿童常见感染性皮肤病及鉴别

单纯疱疹病毒1型 (HSV-1)
单纯疱疹病毒2型 (HSV-2)
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VZV)
人类疱疹病毒4型 Epstein-Barr病毒
(HHV-4)
(EBV)
人类疱疹病毒5型 人类巨细胞病毒 (HHV-5) (HCMV)
人类疱疹病毒6型 (HHV-6)
人类疱疹病毒7型 (HHV-7)
人类疱疹病毒8型 (HHV-8)
B细胞/B细胞
Kaposi肉瘤
单纯疱疹
儿童复发性单纯疱疹
初期:群集小水疱,基底红斑 反复发作,可留下疤痕。 好发于面部, 开始单发,复发多次后可多发。 诱发因素:上感,其他疾病等抵抗力下降的因素。 治疗:
抗病毒: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口服 增强抵抗力 局部外用贲昔洛韦软膏和消炎药。
疱疹性湿疹( Kaposi水痘样疹)
主要内容
儿童皮肤病学概述 儿童常见病毒性皮肤病 儿童常见细菌性皮肤病 儿童常见真菌性皮肤病 其他感染性皮肤病 儿童感染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皮肤发育阶段
宫内期
水环境内的发 育
出生期 胎儿皮脂 +皮肤
第一月 适应/成熟
胎儿皮脂脱落
第1-2年
?
儿童皮肤结构特点
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参数
角质层含水量与水分转运特点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 岁为主 呼吸异常:呼吸增 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
超过 30~40 次/min(按年龄) 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 次
带状疱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婴幼儿皮肤病常见病种

婴幼儿皮肤病常见病种

婴幼儿皮肤病常见病种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影响的部位之一。

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皮肤的特殊性,更加容易出现各种皮肤问题和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婴幼儿最常见的皮肤病种,并探讨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湿疹湿疹是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病,也称为特应性皮炎。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湿疹的临床特点是皮肤干燥、瘙痒,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皮疹和结痂等症状。

针对湿疹的治疗主要包括保湿护理、药物治疗和避免刺激等措施。

二、尿布疹尿布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病,主要是因为尿布摩擦和湿润环境导致皮肤受损而引发。

尿布疹的主要症状是患处皮肤红肿、糜烂,并伴有瘙痒和疼痛感。

预防尿布疹的关键在于保持尿布区域的清洁和干燥,使用透气性好的尿布,并定期更换。

三、奶疹奶疹,也称为新生儿痤疮,是指新生儿面部出现的丘疹和粉刺,其发病原因与新生儿内分泌调节和母体激素作用有关。

奶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红斑、丘疹和粉刺,并伴有轻度瘙痒。

一般情况下,奶疹会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洗浴用品。

四、痱子痱子是婴幼儿常见的汗疹,主要是因为汗孔堵塞导致汗液不能正常排出,形成结节或水疱。

主要发生在皱纹处和衣物挤压部位。

痱子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红斑、结节、水疱和瘙痒感。

预防痱子的方法包括保持清爽干燥的环境,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勤洗澡换洗衣物,并避免使用油腻的护肤产品。

五、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风疹的症状包括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严重时可能会对婴幼儿的听力和智力产生影响。

预防风疹的关键是接种疫苗,并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六、头癣头癣是由真菌引起的头皮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共用物品传播。

头癣的症状包括头皮瘙痒、红斑、脱发和鳞屑等。

治疗头癣主要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和家庭环境清洁。

综上所述,婴幼儿皮肤病有许多常见的病种。

儿童常见皮肤疾病的识别和治疗

儿童常见皮肤疾病的识别和治疗

皮肤颜色变化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和 眼白发黄,这是由于胆红素在 体内积聚造成的。
常见症状
诊断方法
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在出生后几 天内出现,通常在出生后2-3天 达到峰值,并会在几周内逐渐 消失。
医生会通过观察皮肤颜色、询 问病史、进行血检等方式诊断 新生儿黄疸。
治疗方法
大部分新生儿黄疸不需要特殊 治疗,但如果黄疸严重或持续 时间过长,则需要进行光疗或 换血治疗。
及时就医
及时带孩子看医生,进行专业 的诊断和治疗。
学习知识
了解常见的儿童皮肤疾病,掌 握基本的护理知识。
注重预防
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刺激和过 敏,预防皮肤问题的发生。
专业医生的作用
诊断准确
专业医生可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准确诊 断,确保患者得到正确治疗。
预防和保健
医生可提供必要的预防和保健指导,帮 助患者避免皮肤疾病的发生。
治疗
皮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护理。
荨麻疹
皮肤反应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会引起皮肤上出现红色肿块或风团。
过敏原
接触过敏原,如食物、药物或昆虫叮咬,都可能引发荨麻疹。
治疗方法
抗组胺药可以缓解荨麻疹症状,但应咨询医生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
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手足部皮疹和发 热。在手掌、脚掌、口腔、臀部等部位 出现小水泡或丘疹。
个性化方案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并指导家长如何护理。
及时治疗
及时就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病情恶 化,避免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常见皮肤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儿童常见皮肤病

儿童常见皮肤病

儿童常见皮肤病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年7月第6卷第7期ChinJGenPratt,July2007,V ol6,No.7 儿童常见皮肤病徐子刚儿童皮肤科疾患是很多全科医师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本文将讨论常见的儿童皮肤科疾患的临床表现及诊疗常规.一,特应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儿童期常反复发作,持续数年,患儿或家族成员可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特应性皮炎与遗传因素相关,多伴有高IgE水平.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主要为湿疹样改变,在婴儿期,肢体伸侧较屈侧易受累,躯干,面部和头皮为好发部位;幼儿期和儿童期初期,肢体弯曲部位皮损严重;儿童期后期和青春期皮损演变为皱褶部损害和手部湿疹.多伴有干皮症,鱼鳞病,面部苍白,眶周黑晕等症状J.湿疹是皮肤的炎症改变,除特应性皮炎外,很多因素也可造成湿疹.其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伴瘙痒.急性期表现为密集粟粒大小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有轻度浸润;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化.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治疗原则是一样的.急性期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l%氢化可的松霜,丁酸氢化可的松霜;对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肤疾宁硬膏等.对于手足的慢性肥厚性皮损,还可选用封包,但一般不超过3d,因为长期封包易继发感染.除糖皮质激素激素外,对2岁以上儿童的亚急性,慢性皮损,还可选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对于全身泛发的急性期,亚急性期皮损可短期选用口服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1mg?kg~?d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3~0.5mg?kg~?d~.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对于患有干皮症的儿童,应注意尽量减少洗浴次数和时间,避免使用碱性皂液;浴后应全身擦护肤保湿乳液,对于皮肤特别干燥的儿童可选用油性较大的乳液,但不应直接擦油剂.对于干燥性皮肤所致皮肤瘙痒,湿疹样皮损,外用护肤乳保湿是最重要的日常护理作者单位: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专家论坛.方法,所以可以每日早晚定期擦.3岁以下儿童中,食物蛋白过敏非常常见,常见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小麦,食物蛋白过敏可为特应性皮炎诱发和加重因素J.如果明确存在牛奶蛋白过敏,应避免牛奶蛋白的摄入,替代食品有羊奶,豆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等.二,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是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疾患,可占皮肤科门诊总量的10%~15%.致病病毒为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潜伏期为l4~50d不等,托幼机构宿舍,游泳场馆是较常见的传染场合;另外可自身接种.数周至数月后,疣体可由1个发展到数个,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全身任何部位皆可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也有患儿诉瘙痒,皮损为小米粒大小半球形丘疹(小疙瘩),散在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皮肤,以后逐渐增至绿豆,甚至豌豆大小.典型皮损中心可呈微凹或脐窝状,颜色可为白色,淡黄色,表面有蜡样光泽,挤破表皮可见奶酪样物质.挑挤疗法是治疗传染性软疣最便捷的方法.一般用小镊子夹住疣体,将其中奶酪样物质完全挤出,然后外涂2.5%碘酊即可.传染性软疣的预防应加强个人卫生,减少使用搓澡巾.发现皮损后,迅速治疗,防止大量自身传染.三,传染性脓疱疮传染性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化脓性皮肤病,俗称"黄水疮".夏季为高发季节,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染方式通常是通过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各年龄组儿童均可发病,但以l~5岁儿童常见.传染性脓疱疮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A组B一溶血性链球菌.多见于口鼻周,眼周,皮损痒,患儿搔抓后引起自身传染,扩散.初起为散在水疱,迅速增大,疱液开始为淡黄色,清亮,逐渐变混浊.由于疱壁薄而松弛,脓疱常很快破溃,通常见到的皮损多为疱破后遗留的表浅糜烂面,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传染性脓疱疮以局部治疗为主.局部外用药前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年7月第6卷第7期ChinJGenPract.July2007.V ol6,No.7 挑破脓疱,排除脓液,可采用3%硼酸溶液,1:2000黄连素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洁局部皮损,去除污痂.外用药物以抗生素为主,由荧光假单孢菌产生的假单孢酸A(莫匹罗星,商品名百多邦)是局部外用药的最好选择,每日用药3次.四,头癣及其诊疗常规头癣是儿童常见的浅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头皮和头发,是由于接触患病的人和动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的.头癣主要表现为头皮灰白色鳞屑性脱发斑,局部头皮异常,包括可见丘疹,细屑,头发易折断,可见病发发根,发根易拔出.皮损在头皮可单发,也可多发,似卫星状分布.部分头癣可继发脓癣,即头癣皮损伴发真菌性毛囊炎,融合后形成暗红色隆起性斑块,似痈状隆起,表面柔软,破溃后形成多个蜂窝状排脓小孑L,疼痛剧烈,伴有近卫淋巴结肿大.头癣的诊断除依靠临床表现外,还需真菌学检查,其中最简单,直观的方法即真菌显微镜直接镜检,镜下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头癣需与斑秃及脂溢性皮炎鉴别:斑秃可有片状脱发,但头皮光滑正常,无鳞屑,丘疹;脂溢性皮炎虽可有丘疹,鳞屑,但少有断发.脓癣需与头皮脓肿鉴别:头皮脓肿为细菌感染造成,有波动感,真菌镜检阴性;而脓癣为真菌性蜂窝组织炎,无波动感,真菌镜检阳性.头癣的治疗需遵循"服,擦,洗,剃,煮"五字方针."服"即口服药物,是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灰黄霉素仍是治疗头癣的首选药物,剂量为15~20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6~8周,如病发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服药治疗时,治疗前,治疗中每2周应检测肝功能及血象.治疗前做真菌镜检和培养,之后每2周镜检1次真菌,连续3 次镜检阴性再结合临床方可认为治愈.脓癣如果炎症水肿较重,除口服灰黄霉素外,可口服泼尼松1mg?kg~?d~,疗程2~3周."擦"是指外用抗真菌药物外用治疗,可选用2%咪康唑霜,1%联苯苄唑霜,1%特比萘芬霜等."洗"是指每日外用药前洗头,可选用硫磺皂或普通肥皂."剃"是指每周理发1次,及早剃除病发."煮"是指与患儿头部接触的生活用品,包括寝具,衣帽均要煮沸消毒.五,先天梅毒该病又称胎传梅毒,近十年逐渐增多,产科,新生儿科,保健科医生常可遇到此类患儿.胎传梅毒一般发生于孕16周后,早期先天梅毒,年龄在2岁以下,多出生后1个月内发病,出生低体重,吃奶差, 呛奶,伴有腹胀,腹泻等症状;鼻部分泌物多,鼻堵;皮疹为多形态,包括斑疹,丘疹,鳞屑性皮疹及脓疱疹,常泛发对称,其中掌跖暗红斑及领圈样脱屑最具有诊断意义.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血小板降低等.晚期先天梅毒,年龄在2岁以上,通常无传染性.先天梅毒的诊断除依靠临床表现外,还需要实验室检查的辅助.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是筛查,疗效观察,判断复发和再感染的指标,正规驱梅治疗后,该抗体滴度逐步下降,直至转阴.荧光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FTA-ABS)特异性高,阳性可确诊.19一S.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最早出现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由感染患儿产生,阳性可确诊.先天性梅毒的治疗首选青霉素,治疗应及时,足量,正规,母乳喂养患儿应停母乳喂养,患儿父母确诊后应同时治疗.驱梅方案J:①水剂青霉素.疗程10~14d,剂量为每次5X10U/kg静脉滴注,每日用药次数:1周以内新生儿每12小时1次;2~4 周新生儿每8小时1次;4周以上患儿每6小时1次(神经梅毒每4小时1次).②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次5X10U/kg,肌内注射,10~14d.无先天性梅毒临床症状的患儿,但有以下情况时,应一次性予苄星青霉素肌注5X10U/kg:①母体孕期采用红霉素治疗;②母体生产前1个月正规驱梅治疗;③母体经正规治疗,但抗体水平下降不明显.在先天性梅毒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疑似神经梅毒病例,以神经梅毒治疗方案治疗,未查脑脊液者按脑脊液异常治疗;治疗期间驱梅间断1d及以上者,重新开始正规疗程;青霉素皮试阳性时选用口服红霉素, 7.5~l2.5mg?kg~?d~,分4次服.疗程30d.另外,对RPR抗体滴度较高的患者在治疗初期,由于青霉素治疗后引起大量螺旋体死亡,释放异种蛋白,可使患者3~12h内出现发热,无力,全身皮疹,故正规驱梅治疗前可予3d半量青霉素治疗,或泼尼松预防治疗3d.驱梅疗程结束后第1,2,3,6,12,18,24个月复查血清,如出现抗体滴度不变或升高,需重新治疗.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治疗2年内梅毒血清反应由阳性转为阴性,脑脊液检查阴性.六,婴儿血管瘤血管瘤的概念容易被混淆,一些诊断如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属形态学诊断,并未考虑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差异.根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年7月第6卷第7期ChinJGenPract,July2oo7,V ol6,No.7 据新的分类方法,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均被称为婴儿血管瘤.而海绵状血管瘤属于血管畸形,鲜红斑痣属于微静脉畸形,二者均不能自然消退.婴儿血管瘤是由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构成的良性肿瘤,一般出生数周内出现,大多数损害可自发消退.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血管瘤发展经历3个期:①增殖期:损害迅速增大,一般自生后持续至6~8个月,尤以生后2~3个月生长旺盛.②稳定期:损害倾向稳定,瘤体一般不再增大,持续数月至半年.③消退期:消退过程缓慢,色变暗,中心发白,瘤体充盈度降低,逐渐萎缩,变小,一般需持续数年.血管瘤表面似草莓状,表现为红色,淡红色皮肤斑块,柔软;皮下血管瘤呈小结节状,表面皮肤可呈青色,淡蓝色.部分瘤体增殖旺盛,可呈球状隆起,突出于皮肤表面,充盈度高,触之发硬.个别巨大的,增大迅速的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广泛的淤斑和出血,称为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即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大多数血管瘤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对于生长迅速的血管瘤,位于特殊部位影响美观或影响某一器官功能的血管瘤,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则应干预?403?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①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泼尼松口服,初始剂量1~2mg?kg~?d~,对特殊严重病例可增加剂量,治疗最好在患儿3个月内开始,根据服药效果逐渐减量,总疗程控制在3~6个月.②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最适合皮下型和隆起型的血管瘤,药物剂量依瘤体大小而定,一般平阳霉素剂量2~8mg,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局部注射.③激光治疗:595nm染料激光对浅表型血管瘤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控制瘤体的生长,消除部分瘤体.④冷冻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血管瘤效果不明显,且形成的瘢痕影响美观,不建议采用.参考文献[1]邢娠.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442—443.[2]HillDJ,HoskingCS,HeineRG.Clinicalspectrumoffoodallergy inchildreninAustraliaandSoutll-EastAsia:identificationand targetsfortreatment.AnnMed,1999,31:272o281.[3]马琳,郝玉霜,韩立华,等.北京地区儿童头癣的病原菌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366.[4]SchachnerLA,HansenRC.PediatricDermatology.3rded. Edinburgh:Mosby,2003:1181?1201.(收稿日期:2007-05-08)(本文编辑:朱丽琳)食物导致的皮肤发黄一例李惠【关键词】皮肤色素沉着患者女,51岁,因皮肤发黄3个月,肝区间歇隐痛1个月就诊.3个月前无意中照镜子发现鼻唇沟及唇周皮肤有点发黄,由于无自觉症状也未在意.1个月后面部黄染明显,且掌跖部皮肤也发黄.到当地医院内科诊治,反复2次查肝功能,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近1个月感觉右上腹间歇隐痛,再次查肝功能及血胆红素无异常,B超显示肝脏稍大,但无异常发现,怀疑为肝内胆结石(细沙状).用利胆药治疗,患者见黄染未退,肝区仍有隐痛,来我院内科就诊.再次检查肝胆及血生化无异常发现,推荐到皮肤科就诊.体检:前额,鼻唇沟,口周及双侧掌跖,手背足背至腕部和踝部均有橙黄色色沉,但口腔黏膜和眼巩膜无黄染,躯干及四肢近侧端皮肤也无黄染.追问病史,近半年有大量进食南瓜史,因自家屋后种的南瓜丰收,每日均要用南瓜煮饭,煲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临床集锦.汤.最后确诊:胡萝卜素血症.嘱患者停食南瓜,约2个月皮肤黄染逐渐消退,腹痛也消失.讨论胡萝卜素是动物体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许多蔬菜和水果都含大量胡萝卜素,如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橘,西瓜,芒果等.若人体大量吸收后则通过汗腺和皮脂腺排出,故容易沉着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和出汗部位,该部位皮肤则出现黄染.胡萝卜素还可呈灶性沉积于肝实质,形成"脂肪囊肿"产生腹痛.影响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的疾病如先天性代谢障碍,肝脏疾病等也可出现血胡萝卜素增高.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取患者血清与等份乙醚,石油醚混合振荡后见脂色素溶于石油醚内可辅助诊断.本病应与肝胆疾病导致的黄疸鉴别,后者有肝功异常或血胆红素升高,检查有巩膜黄染.本病无需特殊治疗,嘱停食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让其自然消退. (收稿日期:2007-04-24)(本文编辑:朱丽琳)。

皮肤病学

皮肤病学

麻风 防治
报送当地皮肤病防治所,早期尽快 地治疗能治愈。 常用药物有: 1.氨苯砜 2.氯苯吩嗪 3.利福平 4.硫脲类药物
麻风污染环境的处理
450C以上丧失活力,煮沸8分钟灭 活,紫外线照2小时灭活,日光暴晒2-3小 时死亡,但在0度环境中可活3-4周;70% 酒精、2%碘酊、0.5%-1%来苏儿活漂,白 粉消毒液都能将其杀死。
白癜风
[床临分类] 一.局限型:(散在性少数白斑)1.节段型按皮 节或神经分布区; 2.粘膜型。 , 二.泛发型:1.寻常型:体表散在分布;2.面肢 端型:面部及肢体末端分布;3.混合型。 三.全身型
白癜风
[诊断及鉴别诊断] 后天性白斑、表面毛变白、 中央见皮岛、周边有色沉。应与 白化病、单纯糠疹、花斑癣鉴相 别。
[脓疱疮临床表现]
(一) 寻常型脓疱疮 可由金葡菌或与溶血性链球菌混合 感染引起。多见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学 龄前儿童。皮疹多发生在面、躯干、四 肢,但掌跖无疹。瘙痒感,重者伴发热 等全身不适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
(一)寻常型脓疱疹
少数可发生肾小球肾炎和败血症。 皮疹为松弛性薄壁水疱或脓疱,米粒至 花生米大,破溃后可糜烂,结痂。
(二)大疱型脓疱疮
由金葡菌引起,多为较大儿童、 少 年,常好发于手掌、足跖和粘膜处。
(二)大疱型脓疱疮
皮疹形态:米粒大水疱→较大脓疱→ 0.5cm直径以上坠积性脓疱→可破溃形 成糜烂→最后形成黄痂。脓液流经处周 围正常皮肤可自家接种出现新疹。
(三)新生儿脓疱疹
由金葡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脓 疱疹。多见于体质较差的新生儿。好发 于面部、躯干、四肢。常常伴有高热、呕 吐、腹泻、精神差。
麻风
定义: 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 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 肤、粘膜、周围神经和淋巴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玲给朵朵妈打来电话。

电话那头,晓玲急急地问:“宝宝脸上出了好多疹子,红色的,一片一片的,你知道怎么回事吗?”朵朵妈一听,也很急,忙反问:“会痒吗?宝宝有没有哭闹?”
“好像不怎么痒,宝宝精神状态还好,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那就没什么关系,不要紧。


“可我总觉得宝宝漂亮的脸上平白无故多了些东西出来,看着难受!有没有药能抹?”
“依我看只要宝宝没别的异常情况,还是别随便用药。

不然你干脆带孩子上医院,让医生看看好了。

”朵朵妈说。

“嗯,我明天就带宝宝去医院,看了才能放心。

”晓玲还是不放心。

新生儿的皮肤又薄又嫩,护理时需要格外小心。

随时细致观察,才能敏锐地发现异常。

当宝宝的皮肤出现问题时,你应该知道哪些病症是良性的,什么时候应当去看医生。

下面介绍几种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疾病,便于新手爸妈们做出恰当的判断。

只有科学正确地护理才能让宝宝拥有健康。

第一种,无害的粟丘疹
病症表现:在新生儿前额、脸颊、眼、鼻周围,甚至外耳处,有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呈球状,其顶端尖圆,上覆极薄表皮,用手挤压可见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

粟丘疹多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可见于正常的新生儿。

发病原因:新生儿粟丘疹由未发育的皮脂腺形成,可自行消退。

宝宝状态:不疼不痒,无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无需治疗,大约在1个月左右消退,也有可能存在达3个月之久。

第二种,捂出来的痱子
病症表现:在新生儿的额头、两颊、颈部、腋下等身体褶皱处,出现红色突起的小疹子。

发疹部位皮肤发红,严重时有组织液的渗出,天气热或穿太多时会更明显。

发病原因: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差,由于汗液排泄不畅而潴积于皮内引起汗腺周围发炎。

宝宝状态:宝宝会感到刺痒,特别是当衣物摩擦疹子时。

护理要点:可用柔软的布蘸温水擦拭,等待自然干燥,同时需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

预防及治疗:不能给宝宝穿过多衣物,就算天气冷也不能包裹太严实。

若宝宝容易发汗,可多冲几次澡,擦上痱子粉,但不宜擦得过多。

疹子消退后也许会在两三个月内反复出现。

照上述做法处理,隔几天症状会自动消退。

第三种,传染的脓疱病
病症表现:有些出生4~10天的新生儿,突然在脸上、胸背部、四肢或皮肤褶皱处,出现很小的丘疹,丘疹迅速长大成黄豆大小的大疱,里面充满黄色或浑浊的液体。

脓疱高于皮肤表面,周围微微发红,破裂后露出红色糜烂面,伴有臭味。

液体流出之后水疱表面结痂,周围则出现新的脓点。

患病较轻的宝宝,长疱的面积比较小,并且不再发生新疮;而较重的则不断出现新疮。

发病原因:脓疱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

大多数孩子身上都带有这类细菌,一旦皮肤破损,细菌就会侵入而发病。

宝宝状态:宝宝会感到瘙痒和疼痛,病重时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护理要点:应立即就医。

此病传染性强,一发现就要马上隔离,并对宝宝的衣物和房间进行消毒。

妈妈、保姆等密切接触者护理前必须洗手并戴口罩。

为了预防这种病,需注意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避免衣物摩擦损伤皮肤。

第四种,常见的脂溢性皮炎
病症表现:新生儿会在两颊、头皮、耳朵后侧、眉毛等处出现类似油垢的黄色硬痂,严重时身体也会结痂,皮肤红肿。

发病原因:发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关。

宝宝状态:宝宝会感到很痒,不舒服。

护理要点:洗澡前在宝宝头上先涂点婴儿油,等痂皮软化后再轻轻抓洗,此时头发通常也会跟着脱落。

两颊和耳后常用温水清洗,痂皮如已松动可用手轻轻剥掉。

若结痂严重,就需要带宝宝上医院就诊。

第五种,男宝宝独有的痤疮
病症表现:新生儿的额头、脸等处出现黑头粉刺、丘疹,有时也形成脓疱。

发病原因:宝宝在出生前从母体获得了过多的雄性激素,促使皮脂腺分泌出过多的皮脂淤积在毛囊内,使皮肤形成粉刺样毛囊性丘疹。

宝宝状态: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患上新生儿痤疮的几乎全是男婴,症状轻的不需要治疗会自然消退。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就要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第六种,良性的新生儿毒性红斑
病症表现:约有半数的新生儿在出生3天以内发疹。

身体和四肢发生大小不定的红斑,边界不清,鲜红湿润,红斑中心或周围可能出现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丘疹,摸起来硬硬的,有时也有少数小脓疱。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可能为胃肠道吸收某种致敏原或因母体内分泌的激素经胎盘或乳汁进入新生儿机体内引起变异反应所致。

宝宝状态: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新生儿毒性红斑,名字听上去很吓人,其实是不需要任何治疗即可自行消退的良性皮肤病。

一般在一周内退掉。

第七种,多发的血管瘤
病症表现:常见不规则块状红斑,多发生在上眼皮、后颈部、两颊或额头。

有些血管瘤则高于皮肤,呈突起的块状,摸着软软的。

发病原因: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

血管瘤属于良性的,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宝宝状态: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血管瘤在新生儿中发生率比较高,大部分是良性的,不需要特别处理,在宝宝7~9岁时会完全消退。

但如果长在眼皮、嘴巴边等神经分布丰富的地方,或某些会影响美观的部位,需立即就医。

第八种,胎记—“蒙古斑”
病症表现:在新生儿腰背部和屁股上常见淡灰青色或暗青色斑块,大小不一,可能呈现一个较大的斑印,或者多个较小的斑块。

发病原因: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一些黑色素细胞停留在真皮层延迟消失造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先天胎记。

宝宝状态: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胎记,通常在2~5年内自行退去,不需要治疗。

第九种,风疹块(荨麻疹)
病症表现:很多新生儿身上会出现一种疹块,高于皮肤表面,大小不等,颜色为红色,并伴有很快出现又很快消失的白色小斑点。

发病原因:最有可能引起荨麻疹的是过敏,这也许与宝宝本身的过敏体质有关。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昆虫叮咬。

宝宝状态:整个出疹过程只持续一周左右,除非反复发作,一般不需要治疗。

因为患荨麻疹时会发痒、肿胀,宝宝也许因此哭闹。

但需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发疹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眼睑或嘴唇水肿,你应该立即带宝宝就诊。

护理要点:应注意宝宝房间环境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避免接触宠物、花粉等。

你知道吗
如果你无法判断宝宝得的到底是不是良性的皮肤病,你应该去医院听从医生专业的意见。

如果宝宝在出现皮肤症状的同时还出现发热、哭闹等异常表现,那么你应该立刻上医院。

温馨提示
另四招应对新生儿皮肤病
1.注意褶皱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全,脖子、腋窝、大腿根等褶皱处容易因出汗而潮湿,为细菌繁殖提供方便。

2.宝宝的衣物需留意。

宝宝穿的衣服不宜过厚过硬,也不宜有纽扣,以防擦伤皮肤;宝宝的衣物、被褥和毛巾应经常消毒。

3.不可自行上药。

发现疹子或斑块时不能自行上药。

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擦洗并保持干燥。

4.宝宝出疹很常见。

新生儿的皮肤上不可能一点疹子都没有,爸爸妈妈心理预期不要太高,大部分皮肤问题都是良性的,如果病状较重,则需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