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疹

合集下载

儿童皮疹知识

儿童皮疹知识
二.非感染性皮疹:见于药疹、湿疹、过敏性紫瘢、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川崎病、结 缔组织病包括SLE、Still病、风湿热、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血液病、肿瘤、 坏血病等。
诊断
一.发现皮疹应注意年龄、发病季节传染病,流行 病学史、传染病接触史和预防接种史;过敏史及 用药史。新生儿出疹有新生儿红斑、湿疹、尿 布疹等,有出血疹时注意新生儿出血病维生素K 缺乏症、脓毒症、DIC等。6个月〜2岁幼儿 急 疹多见。
5mm称为紫瘢;直径>5mm称为瘀斑;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的称为血肿。
皮疹分类:依病因将皮疹分为
一.感染性皮疹:即由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全身感染性疾病引起 的皮疹。临床上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败血症、伤寒、 斑疹伤寒、麻疹、 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肠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
三.斑丘疹:斑疹、丘疹同时存在,或在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称斑丘疹。 四.(4)尊麻疹:为稍隆起皮面苍白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是速发的皮肤变态反应所致。 五.疱疹:为表皮内或表皮下形成腔隙,内含浆液,称为水疱;内含脓液称为脓疱疹;疱疹
直径>lcm称为大疱。 六.紫瘢:是皮肤或黏膜下岀血的体征,压之不褪色,一般直径<2mm称为瘀点;直径2〜
结肿大,触痛
出热退
四肢
常皮肤
幼儿急疹 猩红热
一般情况好,高热 可 有惊厥
中毒症状重,咽峡 炎,草莓舌,环口 苍 白圈
高热 3~5 天,热退 躯干、颈部及上 肢红色斑丘疹
1 天出齐,次日消退,
疹出
2~3 天消失
发热 1~2 天出疹, 颈 T 腋一腹股 沟 Y密集细小丘疹 砂 持续 3~5 天开始消退
出疹时高热
儿童皮疹
基本介绍
皮疹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皮疹常 见于传染病、皮肤疾病及过敏性疾病,根据皮 疹出现时间、顺序、部位、形态、消失时 间及 其他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

婴儿常见皮疹类型及处理方法

婴儿常见皮疹类型及处理方法
详细描述
热疹通常表现为红色的小颗粒或小水泡,多出现在婴儿的额头、颈部和腋窝等 部位。热疹的处理主要是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适当降低室内温度,避免过 度包裹。
湿疹
总结词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儿过敏性皮疹,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 和丘疹。
详细描述
湿疹的成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食物过敏、环境因素等有关。 处理湿疹时,需要寻找并避免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使用 温和的洗护用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
提供婴儿的准确年龄,以便医 生根据年龄特点判断病情。
家族病史
提供家族病史,特别是与皮疹 相关的疾病史,有助于医生判
断病情。
喂养方式
提供婴儿的喂养方式,如母乳 喂养或人工喂养,以便医生判
断是否与食物有关。
近期变化
提供婴儿近期是否有生活环境 、饮食等方面的变化,以便医 生判断是否与这些变化有关。
THANKS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宝宝 1
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和过 敏的风险。
注意环境变化
4
在季节交替或环境变化时 ,家长需注意宝宝的皮肤 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皮疹发生。
注意饮食卫生
2
家长需注意饮食卫生,避
免给宝宝食用不洁或过期
食物。
避免接触过敏原
3 如果宝宝对某些食物或物
质过敏,家长应尽量避免 宝宝接触这些过敏原。
选择合适的医院
选择正规的医院,避免选择不正 规的诊所或江湖医生。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婴儿服 药,定期回诊复查。
就医前准备
提前了解医院科室设置和挂号流 程,以便快速就医。
描述症状
向医生详细描述婴儿的症状,包 括皮疹的颜色、形状、大小、分 布、伴随症状等。

小儿皮疹课件

小儿皮疹课件
详细描述
水痘通常发生在1-10岁的儿童中,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水疱、瘙痒和发热等症状。水痘的皮疹通常在发病后1-2 天内出现,开始为红色斑疹和丘疹,然后变为透明的水泡。水痘可能会伴随着小儿的高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及时就医治疗。
03
皮疹的预防与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或尿片,及时清理排泄物。 洗澡时使用温和的儿童专用洗护用品,避免使用成人化妆品、香皂等。
其他遗传性疾病
与遗传性皮肤病、代谢性疾病等进行鉴别 。
05
治疗与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
根据皮疹的具体病因,选用不同的口服药物,如抗过敏药、抗生素等。
外用药物
如皮肤炎症较轻,可选用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等,若炎症较重,则 可使用抗生素类外用药物。
物理治疗
日光照射
对于某些皮疹,适当的阳光照射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部分小儿皮疹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 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 、电解质紊乱等。
心理影响
家庭和社会负担
小儿皮疹可能导致小儿产生自卑感、焦虑不 安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
小儿皮疹可能给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负 担,同时也可能对学校和幼儿园等社会场所 带来一定的影响。
02
皮疹类型与特点
幼儿急疹
总结词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疹,通常 发生于2岁以下的幼儿,表现为皮肤上出 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或荨麻疹,伴随着高 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VS
详细描述
幼儿急疹通常在小儿没有任何前期症状的 情况下突然出现,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玫瑰 红色的斑丘疹或荨麻疹,主要出现在躯干 和上肢,但也可能蔓延到下肢和面部。在 出现皮疹的同时,小儿可能会出现高热、 头痛、咳嗽等症状,通常在发热期间皮疹 会逐渐消退。

新生儿皮疹常见原因

新生儿皮疹常见原因

新生儿皮疹常见原因新生儿皮疹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的各种皮肤病变,包括红疹、痤疮、湿疹、脢疹等。

新生儿皮疹常见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母亲荷尔蒙的遗留:母体内的荷尔蒙在胎儿体内会产生一些影响,婴儿的皮肤病变中常见的脢疹即是其中之一。

脢疹是由于母亲体内的荷尔蒙遗留在胎儿体内,导致婴儿出生后出现一种类似于青春痘的皮疹。

2. 毛囊炎:由于新生儿的毛囊尚未完全发展,因此容易导致毛囊炎。

毛囊炎主要表现为头部、面部和颈部的红疹,会伴有轻度瘙痒和掉皮。

3. 痤疮:新生儿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疹,通常出现在头部、面部和颈部。

痤疮主要由于母体荷尔蒙通过胎盘传递给婴儿,刺激婴儿的油脂腺过度分泌,导致毛囊堵塞,并继而产生白头粉刺或红肿疱疹。

4. 湿疹:湿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也是新生儿皮疹中的常见类型之一。

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瘙痒,并伴有糜烂、结痂和渗液。

5. 尿布疹:尿布疹是由于尿布长时间接触婴儿臀部皮肤导致的炎症反应。

尿布疹主要表现为红疹、糜烂、溃烂和瘙痒,严重时还会有水疱、疱疹和皮肤脱落。

6. 大疱病:大疱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可以在新生儿时期出现。

大疱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性的大水疱,并伴有疼痛。

7. 脓疱病:脓疱病也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在新生儿时期可能出现。

脓疱病主要表现为体表出现大泡疱,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新生儿皮疹还有可能与过敏、感染、药物反应等有关。

因此,在面对新生儿皮疹时,应尽早就医并进行综合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正确的护理和保湿、尽量避免过敏原、保持环境清洁等措施是预防和缓解新生儿皮疹的重要步骤。

同时,对于发作较为严重的湿疹、大疱病、脓疱病等疾病,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

相比于成人,新生儿皮肤薄嫩且对外界刺激敏感,因此在治疗上需要谨慎,尽量选择无刺激性和激素含量低的药物。

总结来说,新生儿皮疹的常见原因包括母亲荷尔蒙的遗留、毛囊炎、痤疮、湿疹、尿布疹、大疱病、脓疱病等。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皮疹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皮疹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皮疹每当宝宝降临人间,家人们都会为他们的到来欢欣鼓舞。

然而,有些新生儿会在出生后几天或几周内出现皮疹,让家人们感到困惑和担忧。

那么,为什么新生儿会出现皮疹呢?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新生儿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通常会在出生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出现,并且会在几天或几周内自然消失。

尽管皮疹可能会给家人们造成困扰,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无害的,无需治疗。

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皮疹是囊性痤疮,它通常出现在新生儿的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

这种皮疹是由宝宝的母体荷尔蒙通过胎盘传递给他们所致。

这些荷尔蒙导致油腺产生过多的油脂,导致毛孔堵塞,形成小颗粒。

囊性痤疮的处理方法包括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洗涤,并保持宝宝的脸部清洁和干燥。

另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皮疹是过敏性皮疹,它通常在宝宝的脸部、胸部和臀部出现。

这种皮疹通常是由于新生儿对皮肤接触的物质过敏引起的,例如洗衣粉、洗涤剂、护肤品等。

为了减少过敏性皮疹的出现,家长们可以选择温和的护肤品和洗涤剂,并确保正确清洁和保湿宝宝的皮肤。

有时新生儿还可能出现湿疹,它通常在宝宝的面部、手臂和腿部出现。

湿疹是由于皮肤的干燥和敏感引起的,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

家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宝宝湿疹的症状,例如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过度清洁和搔抓,定期为宝宝使用温和的保湿乳液,并确保室内湿度适宜。

此外,新生儿还可能出现尿布疹。

尿布疹主要出现在宝宝的腹部、大腿和臀部,通常是由于尿液和粪便与尿布长时间接触导致的。

为了减少尿布疹的出现,家人们可以经常更换尿布,并保持宝宝的皮肤干燥和清洁。

如果宝宝出现尿布疹,可以尝试使用含锌的尿布疹膏来缓解症状。

总结来说,新生儿出现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不需要治疗。

囊性痤疮、过敏性皮疹、湿疹和尿布疹是常见的新生儿皮疹类型。

家人们可以通过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选择温和的护肤品和洗涤剂,以及采取其他措施来减轻皮疹症状。

如果皮疹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家人们咨询医生的意见。

小儿湿疹的常见治疗方法

小儿湿疹的常见治疗方法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332020年 第29期2.3加强交流由于大部分患者因为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无法正常用语言交流,为此不能及时来告知不适感,为此护理人员应提升责任感和耐心,实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同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可采用书写方式进行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在工作范围内尽量满足,对患者的不适感做好解释工作,以此来减轻其孤独和精神压力,并得到患者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2.4提升治愈疾病的信心在护理工作中巧妙的运用语言、态度、表情等行为暗示患者的病情正在逐渐好转,身体正在逐渐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和感受,并提升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

对呼吸机依赖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应用呼吸机的原因和撤掉呼吸机的原因,告知患者病情已经恢复不再需要呼吸机的支持,同时告知患者如果需要会及时应用,以此来缓解患者紧张和不安的心理。

对即将转到普通病房的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病情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转到普通病发后依然会进行相应的后续治疗,使其提升疾病治愈的信心。

2.5提升睡眠质量在护理工作中尽量为患者提供温馨、整洁的睡眠环境。

为患者提供柔软的床铺,适合的枕头,并根据患者的习惯为其调整舒适的睡眠姿势;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晚间关闭日光灯,选用光纤柔和的壁灯;在操作中尽量轻缓,并减少走动的频率和次数,将噪声降至最低;可以采用集中治疗和护理,以此来减少因治疗和操作干扰患者的睡眠。

只有高质量的睡眠,方能保障患者体力恢复,亦能减轻其紧张的心理,对其康复的意义重大。

3 总结ICU 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亦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关乎着患者的转归。

为此,ICU 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并充分掌握各项护理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修养,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心理护理,方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病理生理和心理生理之间良性循环,以此来疏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进行疾病的宣教、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同时及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提升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信任感,方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救治效果,更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儿皮疹类型、治疗和预防方法

小儿皮疹类型、治疗和预防方法

小儿皮疹类型、治疗和预防方法夏季来临,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水痘、麻疹这些比较常见的小儿皮肤病也逐渐多了起来,了解一下简单的辨别方法和护理知识,家长们就不用那么慌乱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儿童常见的一些皮疹知识,主要包含小儿皮疹的症状、常见类型、治疗方法、预防方法等。

什么是小儿皮疹皮疹是儿童疾病中的常见病症,皮疹常见于皮肤疾病、传染病和过敏性疾病,常见的皮疹包含斑疹、荨麻疹、斑丘疹、紫癜、丘疹、疱疹等,以皮疹出现的时间、顺序、形态、部位、消失时间和奇特特征可以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小儿皮疹的类型、治疗和预防方法(1)风疹。

是风疹病毒感染、儿童常见的、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风疹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传染源一般是已经感染的病人,没有发病但带病毒者也可能,一般会在冬春季节发病,会集体流行。

通常潜伏时间为10-21天。

症状包含中度发热,很少会出现高热,一般会持续1-2天,很少会发热3天。

患儿还会伴有头痛、咳嗽、咽痛、流涕、结膜炎、呕吐;一般发热1-2天会发生皮疹,然后出疹很快,并且会遍布全身;皮疹颜色比较淡,通常早的话会在出疹后2-3天消退,多的话4-5天。

在患儿发热的时候应该让其多喝水,使用抗病毒的药物。

若体温超过38.5℃可以使用退热药。

并且,也要休息好、食用好消化的食物。

现在我国的儿童已经接种风疹疫苗,保护率超过95%,在接种7周左右保护抗体达到高峰;该病隔离从发疹到出疹5天后,患儿不能接触孕早期妇女,会导致胎儿畸型、先天型心脏病、白内障。

(2)麻疹。

是婴幼儿常出现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传染能力比较强,病原体是麻疹病毒,患过麻疹的患儿会终身免疫,传染源使麻疹患儿,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四季都可以发病,常见于晚春。

潜伏时间是6-18天。

主要症状是发疹前3-4天会出现流泪、高热、流涕、轻咳、结膜炎,口腔中会见到麻疹黏膜斑;一般会在发热第4天出疹,耳后比较多见,然后会出现在发际、脸、四肢、全身,会根据出疹顺序慢慢消退。

新生儿的常见皮疹问题与处理方法

新生儿的常见皮疹问题与处理方法

新生儿的常见皮疹问题与处理方法作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婴儿,皮肤问题是他们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敏感,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皮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皮疹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尿布疹(Diaper rash)尿布疹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

长时间处于尿布中的尿液和粪便会使婴儿的皮肤湿润并刺激皮肤,引起红肿、痒痛等症状。

处理方法如下:(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次更换尿布时,用温水和温和的婴儿洗液清洗婴儿的臀部,并将皮肤完全晾干。

(2)使用尿布疹防护霜:在更换干净的尿布之前,在受影响的区域涂抹一层尿布疹防护霜。

这种防护霜可以帮助减少摩擦和保持皮肤健康。

(3)选择合适的尿布:尽量选择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的尿布。

经常检查尿布是否湿润,及时更换。

2. 油疙瘩(Milia)油疙瘩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皮肤问题,通常在婴儿的鼻子、下巴和颞部出现,表现为小白色颗粒或囊肿。

这是因为新生儿皮脂腺的成熟以及毛囊未完全打开所引起的,多在几周内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处理。

3. 粉刺(Baby acne)婴儿粉刺是指在新生儿的脸上出现的小疙瘩或粉红色丘疹。

这是由于婴儿母体中的激素在出生后转移到婴儿体内所引起的。

这种粉刺通常在几个月内会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处理,但保持婴儿脸部的清洁干燥是必要的。

4. 毒打疹(Erythema toxicum neonatorum)毒打疹是一种常见的皮疹,出现在新生儿的躯干、手臂和腿部,通常在出生后的前几天内出现。

这种皮疹表现为红色或黄白色的丘疹,通常是暂时性的,不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5. 酒渣鼻(Miliaria)酒渣鼻是一种新生儿面部常见的皮疹,表现为小红点或丘疹,主要出现在脸颊和鼻子部分。

这是由于婴儿的汗腺未完全发育和过度出汗所导致的。

处理方法如下:(1)避免过度包裹:过度包裹会导致过度出汗,加重酒渣鼻的症状,应适当减少衣物的层数。

(2)保持清凉干燥:尽量保持室温凉爽,避免婴儿出汗,每次擦拭时要保持皮肤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损 大片糜烂 渗液较多 红肿明显 红斑、丘疹、水疱、脓疱 小片糜烂、渗液很少 皮肤干燥、少许脱屑 乳痂较多 溃疡
剂型 水剂
粉剂 混悬液 糊剂 乳剂 油剂 软膏
脱屑性红皮病
• 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脱屑,于头皮、眉 部和鼻翼凹处有油腻性灰黄色鳞屑。 • 目前认为此病是脂溢性皮炎的全身型;亦有认为 和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H全身有关。 • 临床表现:多见于女孩,起病突然,开始于臀部, 出现红斑,以后迅速波及全身,此时,全身皮肤 弥漫性潮红,表面覆以灰白色鳞屑,鳞屑可为糠 皮样或大片状,四肢屈面鳞屑较少而水肿明显, 头皮、眉、鼻翼凹处有油腻性灰黄色鳞屑。
临床表现
• 多发生在生后1-5周,发病突然,初在面部 口周或眼睑口周、颈、腋、腹股沟发生暗 红色红斑,后迅速蔓延到躯干和四肢近端, 甚至泛发到全身,1-2日内,其上皮起皱, 稍用力摩擦,表皮即大片脱落,漏出鲜红 的糜烂面,状如烫伤。一般7-14天痊愈。 有的在暗红色斑上出现松弛大疱、瘀点、 瘀斑。
常见表现
• 1、自觉症状:痒、痛、烧灼、蚁行和麻木, 在新生儿期表现哭闹不安。 • 2、丘疹、斑疹、水疱、脓疱、风团、结节、 鳞屑、痂、糜烂、溃疡。
诊断特点
• 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 1、病史:主要有父母代诉,包括病史、家 族史、胎次、胎心、分娩史。 • 2、体格检查在天然阳光下进行。皮损的性 质、部位、大小、数目、颜色、形状、排 列、硬度等。 • 3、实验室检查:微生物直接检查、培养, 活体组织检查,皮肤纹学和染色体研究。
治疗
• 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 均不能与新生儿接触,并隔离新生儿。 • 注意患儿清洁卫生,尿布应勤洗勤换。 • 加强护理及支持疗法,注意水和电解质平 衡。 • 及时应用抗生素,最好有药敏试验。 • 外用药物以抗菌、保护为原则。可0.5%新 霉素软膏,2%莫匹罗星软膏,日2次。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
• 交界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皮损为广 泛的大疱, Nicolsky征阳性,疱破溃后形 成糜烂,愈合缓慢,愈合不留疤痕,最严 重的一型,常不能存活过婴儿期,40%多 在出生后1年内夭折。
治疗
• 尽管遗传学基础已被阐明,但仍无有效的 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咨询和预防。 • 大疱性表皮松解的治疗主要针对其继发感 染,原则为精心护理,保护局部,避免外 伤、摩擦受热防止继发感染。 • 单纯型和营养不良型用大剂量维生素E可缓 解症状;交界性可短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缓解症状。
新生儿红斑
比较常见,发生新生儿红斑的原因不是很明确, 可能与母体内激素水平有关。新生儿红斑常在生 后1至2天内出现,多散在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 呈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新 生儿无不适感,多在数天内消退。注意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可不必过多干预,不建议外涂爽身 粉等,护理的关键在于避免皮肤破损及继发感染。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
•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表现为皮肤非常 脆弱,因日常的轻微摩擦而反复发作水疱。 这种病不传染。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有3种类型:单纯型,交 界型和营养不良型。区别在于水疱在皮肤 中的深度,单纯型EB的水疱在表皮层;交 界型EB的水疱在基底膜的透明板处;营养 不良型EB是一种会结疤的EB,水疱在皮肤 的深层组织,在真皮上层的致密板处。
• 多在生后6-10天发病,损害为坚硬的、边 界清楚的结节,大小不等,可似豌豆到鸡 蛋大小,表面高低不平,呈分叶状,其上 皮肤呈暗红蓝色。数月后结节开始软化, 逐渐吸收而痊愈,不留痕迹。皮损常见于 颊、背、臀和股部。 • 治疗:预后良好,损害可自然消退,无需 治疗。
新生儿脂溢性皮炎
• 病因可能由于新生儿受母体雄性激素的影 响,使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所致。 • 皮损多发生在头皮、眉区、鼻翼凹等处, 表现为暗红色红斑上附有油腻性灰黄色鳞 屑。 • 治疗:2%水杨酸花生油,日2次,待鳞屑 脱落后,外涂皮疹类固醇激素软膏,日2次。
新生儿湿疹
俗称奶癣,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冬春季节 多见,可由新生儿更换奶粉或者排汗过多等引起。起病时 一般先在面颊部出现小红疹,很快可波及额、颈、胸等处, 小红疹亦可变为小水疱,破溃后流水最后结成黄色的痂皮。 渗出后红肿减轻进入非急性期仅为丘疹。婴儿湿疹时轻时 重,反反复复,急性发作时搔痒难忍经常烦躁哭闹,影响 食欲和休息,重时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应及时前往医院诊 治。预防湿疹,关键是使新生儿避免接触过高的温度或者 任何会使皮肤产生湿疹的食物。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滋润 型肥皂,用柔软的毛巾给新生儿擦干水分,然后涂上保湿 霜和药膏等。
热痱
夏天常见,多由于新生儿皮肤排泄汗液不畅 导致汗腺阻塞所致,常发生在新生儿头部、 前额、颈部、腋窝、肘窝、腘窝等出汗较 多或皮肤皱褶处,可表现为红色或白色粟 粒样皮疹。防治关键在于保持居室通风凉 爽,尽量减少出汗,避免暴晒,保持皮肤 清洁卫生,穿衣柔软舒适,减少摩擦。一 旦发现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脓疱或新生儿 出现发热,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尿疹
主要发生在新生儿肛门周围及臀部等尿布遮盖部 位,表现为红色斑疹或丘疹,多由于尿片更换不 及时,新生儿臀部皮肤长时间与尿液、粪便等物 质接触引起。主要是选择透气性好的尿片或使用 布尿布,勤换尿片,每日用清水清洗臀部、外阴 及其周围皮肤,注意保持尿片遮盖部位皮肤干燥, 大便后用清水清洁肛门及其周围皮肤。如果几天 内这种尿疹没有消退趋势甚至有扩散现象或出现 破损、水泡、糜烂、渗出等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医 院诊治。
临床表现
• 多在生后4-10天发病,在面、躯干、四肢 突然发生大疱,由豌豆大至核桃大,大小 不等,疱液初呈淡黄色而清澈,1-2天后, 部分疱液浑浊,疱底先有半月形积脓现象, 以后脓疱逐渐增多,但整个大疱不全化脓, 因而出现水疱的特征。疱周红晕不显著, 壁较薄,易于破裂,破后漏出鲜红色湿润 的糜烂面,上附薄得黄痂,痂皮脱落遗留 暂时性的棕色斑疹,消退后不留痕迹。
新生儿皮下坏疽
• 是一种急性蜂窝织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好发于新生儿容易受压的背部或腰骶部,偶尔发 生在枕部、肩、腿和会阴部,在冬季比较容易发 生。新生儿的皮肤薄嫩,局部皮肤在冬季又易受 压潮,不易保持清洁,故细菌容易从皮肤受损处 侵入,引起感染。由于新生儿免疫防御功能较差, 新生儿皮下坏疽发病急,病变扩展迅速,如不及 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并发败血症、支气管炎和 肺脓肿等,故其死亡率较高。
治疗
• 予以多种维生素,并适当调整饮食,改善 肠道功能,可小剂量输血。 • 皮损严重、久而不愈者可用小剂量皮质类 固醇激素。 • 外用药物选用温和保护剂,鳞屑多的部位 可用霜剂,鳞屑少而水肿显著的部位可选 用炉甘石洗剂。
新生儿脓疱病
• 新生儿脓疱病:一种以周围红晕不显著的 薄壁水脓疱为特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起病急,传染性强。 • 病原菌:第Ⅱ噬菌体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 菌。 • 途径:皮肤感染的或带菌的医护人员或产 妇接触。
新生儿皮疹
唐梅
新生儿皮肤病的常见因素
• 1、年龄 不同年龄可发生不同皮肤病 • 2、遗传 遗传皮肤病在新生儿期发病 • 3、内分泌障碍 由母体内分泌影响,使皮 脂腺功能旺盛,发生婴儿脂溢性皮炎 • 4、维生素缺乏 如皮肤干燥症 • 5、感染 脓疱病、鹅口疮 • 6、护理因素 痱子、尿布皮炎 • 7、环境条件 汗疱疹
治疗
• 本症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多在局部涂抹一 些油膏,改善皮肤的干燥状态,常用3%水 杨酸软膏、0.1%维生素A酸、或10%尿素 软膏。外用5%乳酸软膏可去除磷屑。皮肤 继发感染时可使用有效抗生素。
血管瘤
• 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 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 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 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 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如 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 或深部组织。
先天性鱼鳞病
• 为常染色体阴性遗传。出生时皮肤即有干 燥、潮红、发亮,似蒙上一层棕黄色牛皮 纸。眼睑外翻,由于上皮细胞增生过盛, 阻塞鼻孔,而致使呼吸受影响。皮肤紧张 将口形改变,口周可见皲裂,耳壳增厚。 指甲、毛发发育不良,且质地松脆,指、 趾拳曲不能动。轻症者角化层较薄,呈棕 红色或淡红色,反复剥脱可延至数月,最 终局限于四肢伸侧。重症多因不能吮奶或 继发感染而死亡。
临床表现
• 病儿首先表现为发热、哭闹和拒食,甚至有昏睡。 开始,局部皮肤红肿,温度增高;触之稍硬,毛 细血管反应明显,周围无明显界限,病变迅速向 四周扩散,中央部位颜色转为暗红,触之较软, 由于皮下组织液化而形成的脓液不多,触诊有皮 肤下空虚、皮肤漂浮的感觉。但脓液积聚较多时, 也可出出“波动”。在一部分病儿,局部皮肤出 现多个水泡,并逐渐融合,内容物转为血性液体; 中央部皮肤变黑,出现逐渐增大的坏死区。
治疗
• 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 均不能与新生儿接触,并隔离新生儿。 • 注意患儿清洁卫生,尿布应勤洗勤换。 • 全身治疗,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 • 局部可0.5%新霉素软膏,2%莫匹罗星软膏, 或2%龙胆紫溶液。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 又名葡萄球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综合征,主要特征为全 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 大片表皮剥脱。黏膜常受累,伴发热等全 身症状。 • 致病菌: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组金黄色 葡萄球菌(尤其71型),这种菌可产生一 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
治疗
• 诊断一旦明确,即作多处切口引流(一般 约需作5~7处),切开要小而多,每个切 口长约1-1.5cm。如有坏死出现,应随时将 坏死皮肤切除。术后应经常换药,保持引 流通畅;待创面清洁后,及早作植皮术。 • 全身应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 还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以提高病儿的抵 抗力和促使伤口愈合。
临床表现
• 单纯型: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 数是隐性遗传。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大疱和 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晰,愈后不留瘢 痕,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受累患儿生 长发育正常。毛发、甲、齿、粘膜很少受 累。至青春期可获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