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导化积剂我国著名医科大学名老中医方剂学共101页文档
第十七章 消导化积剂

第二十一章消食剂一、定义凡是以消食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症化积的作用,以治疗食积脘痞,症瘕积聚的方剂。
属“八法”当中“消法。
”痞块与症积是相同的。
积——血脉不通,腹腔有积块,痛有定处,上下左右,有较清楚的边缘,类似腔腹肿瘤。
古代文献《难经》中谈到聚——是一股气,由于气机不畅所致,没有固定的部位,上下无边缘,痛无定处。
症瘕:(范围很广,包括腹腔所有瘤肿,恶性、良性的)——相当于《金匮》之疟母(单纯性的脾脏肿大),然范围广。
症——血瘀造成的,有真正的东西,即实质性的东西。
瘕——气机不畅引起,能聚能散。
瘕——假广义上讲:凡气、血、痰、湿、食、虫等壅滞而成的积滞痞块。
魏长春谈治病例:“祛其所本无,还其所固有。
”祛其所本无是广义的消法,祛邪。
二、立法依据《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
”据此而立消导方剂,实际上“痛可去之”也成为立法依据,以上为消痞块之根据。
坚者削之——有坚硬块状物病症,如症瘕,痰浊,采用软坚消散之法。
结者散之——指情志抑郁,各种邪气及气血痰郁结产生的病症。
如肝郁气滞所致的两胁胀痛,运用疏散或消散的方法,加以治疗。
留者攻之——邪留体内,用药攻逐之。
如痰饮用逐痰,气滞则行气,等等以上为治积滞痞块的基本原则。
三、功用与适应范围凡有气、血、痰、湿、食、虫等郁滞而成的积滞痞块,包括症状。
主要有:症瘕,食积、痈、肿、痰核、痞块等。
《医学心悟》曰:“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说明消法针对积滞痞块采用的方法。
除了消导药消食积,用发散药消痈肿外,其他大多数用逐渐消削的办法,慢慢来。
消得太快,易伤正气,消导剂为消法中的部分内容,即消食导滞和消痞化积,例理气,行气来消除某些积滞痞块不属于此,其他消法内容在其他章节中讲。
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的区别。
相同:都是消除体内有形之实邪,临床如何区别。
不同:(1)、消导化积剂属于缓消渐磨之剂。
痞块(如肝脾肿大)使其不发展,适应于病程较大,病势不急之证。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木香槟榔丸(《丹溪心法》引张子和方)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木香槟榔丸(《丹溪心法》引张子和方)一、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茂烧、枳壳、黄连、黄柏各一两(各30克)、大黄半两(15克)、香附子炒、牵牛末各二两(各60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煎水下,量虚实与之(现代用法: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3~6克,温开水下,日二次)。
三、歌括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四、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五、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
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多由饮食积滞内停,气机壅塞,郁而化热所致。
积滞内停,气机不畅,故脘腹痞满胀痛;湿热内蕴,与积滞互结,致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若积热下迫,则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治宜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方中以木香、槟榔行气化滞,消脘腹胀痞满,且能除里急后重。
以牵牛、大黄攻积导滞,泻热通便。
以青皮、陈皮行气化积,助木香槟榔之力。
以香附、莪术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
枳壳下气宽肠,行胸腹滞气。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且又止痢。
全方行气药与攻下药配伍,共奏行气导滞,攻积泄热之效。
使积滞得下,腑气得通,热随积去,诸症自愈。
本方行气攻积之力较强,宜于积滞内停,气机壅阻,郁而发热,而正气未虚者,以脘腹胀痛,下痢赤白,或大便秘结,苔黄脉实为辨证要点。
虚人误用,易伤正气。
本方较实导滞丸攻积破气之力大,而祛湿之力弱。
故本方宜于积滞较重,腹满胀痛明显者;彼则适于积滞较轻,痞而不满者。
《医方集解》所载之木香槟榔丸,更加三棱,并以芒硝水为丸,其攻积导滞之力更强。
14.消导化积剂

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山楂15-20g、神曲10-15g、半夏、茯苓(各10-15g)、陈皮、连翘、萝卜子(各5-10g)。
汤剂,水煎服。
君:山楂。
臣:神曲、莱菔子。
佐:连翘、半夏、陈皮、茯苓。
炊饼(蒸饼)为丸,现代水泛为丸大安丸保和加术名大安,健脾消滞又何难。
山楂60g、神曲、半夏、茯苓各30g、陈皮、萝卜子、连翘各15g、白术60g。
上为末,粥糊为丸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此方寻。
大黄30g、枳实、神曲各15g、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9g、泽泻6g。
君:大黄。
臣:枳实。
佐:神曲。
使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3-5g)、黄柏、大黄(各5-10g)、香附子、牵牛(各10-15g)。
汤剂,水煎服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枳实30g、白术60g。
荷叶煎汤或温开水送下曲蘗枳术丸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橘半枳术丸枳术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
香砂枳术丸香砂枳术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
健脾丸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白术10-15g、木香、黄连、甘草(各3-5g)、茯苓6-9g、人参5-10g、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各6-9g)。
汤剂,水煎服。
君:炒白术、茯苓。
臣:人参、山药、山楂肉、神曲、麦芽。
佐:酒炒黄连、木香、砂仁、陈皮、肉豆蔻。
佐使:甘草资生丸资生丸内主四君,扁莲苡桔山药行;连泽芡楂麦砂蔻,藿橘益气安胎灵。
消痞化积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各6g、半夏曲、人参各9g、厚朴12g、枳实、黄连各15g。
丸剂,饭后温开水送下。
亦可作汤剂鳖甲煎丸鳖甲煎丸疟母方,蔗虫鼠妇及蜣螂;蜂巢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疟缠日久胁下硬,症消积化保安康。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保和丸的功用是A.消食和胃B.健脾消痞C.健脾和胃D.消食止泻正确答案:A解析:本方重用酸甘性温之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
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
二药同用为臣,能消各种食物积滞。
食积易于阻气、生湿、化热,故以半夏、陈皮辛温,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均为佐药。
共奏消食和胃之效。
知识模块:方剂学2.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A.散结以助消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B.疏散风热C.清热解毒疏散风热D.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正确答案:A解析:连翘味苦微寒即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
知识模块:方剂学3.枳术丸的主治证是A.脾虚食积证B.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胸脘痞满,不思饮食C.积滞内停,湿蕴生热D.湿热食积证正确答案:B解析:白术为君,重在健脾祛湿,以助脾之运化,以枳实为臣,下气化滞,消痞除满。
白术用量重于枳实一倍,意在以补为主,乃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
更以荷叶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胃而升清,以助白术健脾益胃之功。
荷叶与枳实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脾胃调和,使脾健积消。
气调胃和,痞满得除,饮食如常。
配伍特点:本方是张元素从《金匮要略》枳术汤变化而来,枳术汤枳实之用量倍于白术,且用汤剂,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加旋盘,水饮所作”之证。
其证属于气滞水停,治当行气消痞,故重用枳实.意在以消为主。
而枳术丸证,是脾虚重于积滞,治宜健脾化积,故重用白术,意在以补为主。
知识模块:方剂学4.枳术丸的功用为A.消导化积,清热利湿B.健脾消痞C.健脾和胃,消食止泻D.消食和胃正确答案:B解析:白术为君,重在健脾祛湿,以助脾之运化,以枳实为臣,下气化滞,消痞除满。
方剂学消导化积剂课件

总结词
消食化积,行气止痛
详细描述
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所致,临 床表现为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等症状。 消导化积剂通过消食化积、行气止痛的作用, 可有效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促进胃黏膜修 复。
典型病例三:高脂血症的治 疗
总结词
消食降脂,活血化瘀
详细描述
高脂血症是由于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等因素 所致,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 消导化积剂通过消食降脂、活血化瘀的作用, 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
详细描述
消导化积剂中的活血化瘀药物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水平。这类方剂常以丹参、赤芍等活 血化瘀药为主,配以消食降脂的药物,如山楂、荷叶等,以 增强药效。
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结词
调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详细描述
消导化积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调节代谢作用的药物为主,配以其他消食化积、活血
饮食调整
服用消导化积剂期间,应注意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生冷、油 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
影响药效。
不宜使用的人群与情况
脾胃虚弱者
消导化积剂多攻伐辛散, 对脾胃有一定刺激性, 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
过敏体质者
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消导 化积剂,以免出现过敏
反应。
出血倾向者
消导化积剂具有活血化 瘀的作用,可能导致出 血倾向者出血加重,不
抗菌消炎
神曲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消 炎作用,对于肠道炎症、 胃炎等消化道炎症有一定 的治疗效果。
麦芽
消食健胃
麦芽具有消食健胃的作用, 能够促进胃酸分泌,缓解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回乳消胀
麦芽还有回乳消胀的作用, 能够缓解哺乳期妇女断奶 后的乳房胀痛等症状。
.12 22考研基础班-方剂-第十二讲-制燥剂,消导化积剂(上)

⻘医说考研⽅剂基础班——赵⽼师治燥剂清宣外燥剂单击此处编辑⺟版标题样式编辑⺟版⽂本样式第⼆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歌】: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理肺化痰病⾃痊。
【组成】:苏叶:解表散寒,⾏⽓宽中,解⻥蟹毒,安胎杏仁:润肠通便,⽌咳平喘,杀⾍⽌痒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通利⼆便半夏、茯苓、⽢草、前胡、枳壳、⽣姜、橘⽪、⼤枣【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杏苏散单击此处编辑⺟版标题样式编辑⺟版⽂本样式第⼆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主治】:外感凉燥→恶寒⽆汗,头微痛,咳嗽痰稀,⿐塞咽⼲,苔⽩脉弦。
【机理】:寒⽓犯表→恶寒⽆汗,头微痛燥易伤肺,肺失宣降,津凝成痰,肺⽓上逆→咳嗽痰稀肺开窍于⿐,喉为肺之⻔户,肺⽓不宣,燥伤津液→⿐塞咽⼲脉弦→主痰杏苏散单击此处编辑⺟版标题样式编辑⺟版⽂本样式第⼆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解】:君:苏叶(⾟温)——发汗解表,宣畅肺⽓;杏仁(苦温)——降⽓⽌咳⾂:桔梗、枳壳——宣降肺⽓,祛痰⽌咳;前胡——疏⻛解表,降⽓化痰佐使:半夏、陈⽪——理⽓化痰;茯苓——健脾祛湿⽣姜、⼤枣——调和营卫,助脾⾏津以助润燥⽢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特点】:苦⾟⽢温合法(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
杏苏散单击此处编辑⺟版标题样式编辑⺟版⽂本样式第⼆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歌】:清燥救肺君桑叶,培⼟⽣⾦⼈参⽢,胶⻨胡麻膏杏杷,宣清润降补五法。
【组成】:桑叶:疏散⻛热,清肝明⽬,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参:补脾益肺,复脉固脱,安神益智,⽣津养⾎,扶正祛邪,⼤补元⽓。
⻨⻔冬:养阴润肺,益胃⽣津,清⼼除烦,润肠通便⽯膏、⽢草、胡麻仁、阿胶、杏仁、枇杷叶【功效】:清燥润肺,养阴益⽓清燥救肺汤单击此处编辑⺟版标题样式编辑⺟版⽂本样式第⼆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主治】:温燥伤肺,⽓阴两伤→身热头痛,⼲咳⽆痰,⽓逆⽽喘,咽喉⼲燥,⿐燥,⼼烦⼝渴,胸满胁痛,⾆⼲少苔,脉虚⼤⽽数。
消导化积剂

第十四章消导化积剂消导化积剂就是治疗积滞,积是积,滞是滞,滞轻积重。
就食积来说,没有成为胃实证的时候,只能是食滞,不能说是食积,它们有轻重之分。
而这里所讲的积不单是讲食的问题,它包括了两个问题,一个消导食滞,一个消积除癥。
有癥病有瘕,癥为有形,固定不移,瘕则聚散无常。
一个是实邪,一个是气病。
在前面也讲了治疗这一类病症的方法,而在这里讲的主要是用缓消的办法,也就是说,不是一下子能够祛掉的。
我们以实际当中饮食的积滞为例,过去把食积分三部位,因把胃脘分了上中下三部,食积在上脘当吐,在下脘当泻,在中脘当消。
需要消而导者,泻也泻不下来,吐也吐不出来。
在上者必须吐,在下者必须泻。
这就是因势利导,侧重点不同、有区别。
程钟龄讲的一段话讲义上有,是针对消法而言。
脏腑经络之间本来没有的东西,突然有了,怎么办,消。
消就是采用比较缓和的方法,消除有形之病,是慢慢地一刀一刀地去削除,可不是一斧子给砍了。
这就是用形象化的字说明“削”与”下”有什么不同。
膈下逐瘀汤怎么谈,下瘀血汤就更不同了,就是随着病的具体变化而决定的。
这里朱丹溪有段话,“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
这个精神在理气剂里提过,用行气的药散痞,这是气聚之痞,虚胜用了有效。
但是伤了真气,旋消旋浮;又如虚性水肿,用逐水的峻剂,利得快,生得也快。
一定要看病虚实、有形无形,所以朱丹溪这句话不单用在这个地方,前面讲的一些方剂也是这个精神。
因此这一类方剂没有积、没有滞不能用,因为它的目的就是去积去滞。
如果没有,就伤害了脏腑。
举个例子,现在时髦吃山楂,山楂泡酒能够降胆固醇,能够软化血管,结果越去化,血管越薄,血管脆了,容易出现破裂,这是有人通过实践和检查结果而后说的,也正如朱丹溪说的,“山楂善消肉积”。
现在的焦三仙都清楚,它下面有句话,“无积者决不可用,用之克伐胃气”。
所以它不是伤了,比伤还厉害。
所以壮实的人用点问题不大,自己本身可以恢复。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丸(《证治准绳》)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丸(《证治准绳》)一、组成白术,二两半(75克)、木香另研、黄连酒炒、甘草各七钱半(各2克)、白茯苓去皮,二两(60克)、人参一两五钱(45克)、神曲炒、陈皮、砂仁、麦芽炒、山楂取肉、山药、肉豆蔻面裹纸包槌去油,以上各一两(各30克)。
二、用法共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一日二次,陈米汤下(现代用法: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日二次)。
三、歌括1.健脾丸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2.资生丸资生丸内主四君,扁莲苡桔山药行;连泽芡楂麦砂蔻,藿橘益气安胎灵。
四、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五、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内停。
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六、方解本方主治脾虚胃弱,食积化热之证。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食少难消;食滞于中,阻碍气机,则脘腹痞满;脾虚生湿,湿邪下注,则大便溏薄;食积化热,故苔腻微黄。
治宜健脾消食,兼以清热。
方中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其中白术、茯苓用量偏多,意在着重补脾渗湿而止泻。
佐以山药、肉蔻助其健脾止泻之力;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滞;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黄连清热燥湿。
诸药相合,使食积得消,脾运得健,胃气得和,湿热得清。
方中健脾之药居多,且食积消脾自健,故以“健脾”名之。
综观本方,亦系消补兼施之剂,补脾消食之力均大于积术丸,且能渗湿止泻而兼化湿热,故本方系健脾消食止泻之方,积术丸则为健脾化积除痞之剂。
七、附方及方论资生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白术、人参各三两(各90克)、薏苡仁一两半(45克)、白茯苓一两五钱(45克)、山楂肉橘红各二两(各60克)、川黄连三钱(9克)、白豆蔻仁、泽泻各三钱五分(各10克)、桔梗、霍香叶草,各五钱(15克)、白扁豆、莲肉各一两半(各45克)、怀山药、芡实炒,各一两五钱(各45克)、麦芽,一两(30克)、(一方无泽泻,有砂仁)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二钱(6克),每服一丸,用白汤或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