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的不良情绪有哪些 青少年不良情绪如何调节和疏导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1. 压力和焦虑:青少年面临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家庭期望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解决办法包括:-提供支持和理解:鼓励开放的沟通,帮助青少年倾诉内心的焦虑和困惑,促进情感的释放和倾听。
-培养良好的应对策略:教导青少年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和时间管理等。
2. 抑郁和情绪问题:青少年可能面对情绪波动、抑郁、自卑等问题。
解决办法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建立支持体系,确保青少年有人可以倾诉和寻求帮助。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有助于调节情绪和增强抵抗力。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严重的抑郁和情绪问题,家长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3. 社交困难和孤独感:青少年可能在同伴关系和社交交往中遇到困难,感到孤独和排斥。
解决办法包括:-培养社交技能:提供社交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帮助青少年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友谊。
-提供支持和鼓励:鼓励青少年参与课外活动、俱乐部或志愿者组织,与兴趣相投的人建立联系和共同兴趣。
-心理辅导:如果社交困难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4. 身体形象和自尊问题:青少年可能对自身的外貌和身体形象感到焦虑和自卑。
解决办法包括:-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鼓励青少年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亮点,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提供平衡和正确的信息:培养正面的身体形象观,教育青少年了解多样化的身体形象,强调健康和内在美的重要性。
-强调内在价值: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外表并不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鼓励注重内在品质和个人成就。
这些解决办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提供支持、理解和关怀,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青少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和调节技巧

青少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和调节技巧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情感波动最为剧烈的阶段,他们往往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来自学业、家庭关系、社交圈子以及自身的身心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经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迹象。
本文将讨论导致青少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并提供一些调节技巧。
原因:1. 生理变化: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
荷尔蒙的分泌和成长发育对情绪有直接影响。
青少年经历身体上的改变,比如身高增长、性成熟等,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内外界的不适,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
2. 学业压力:青少年面临学业压力的同时也要应对高考、升学问题。
他们常常面临时间管理困难、学习内容增加和升学竞争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他们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和沮丧。
3. 家庭关系: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
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关系问题、亲子沟通困难等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不良家庭氛围和冲突会让他们感到害怕、愤怒和失望。
4. 社交困扰:青少年往往在寻找自己的社交定位时遇到困难。
担心被排斥、自卑、人际关系紧张等都会引起情绪不稳定。
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使得别人的评价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调节技巧:1. 学会情绪管理:青少年需要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
他们可以尝试进行情绪日志,记录自己不同情绪的触发因素,寻找解决办法。
2. 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和困扰可以减轻青少年的情绪负担。
他们可以与家人、朋友、老师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和支持。
3.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
青少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情绪稳定性。
4. 积极应对学业压力:青少年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制定目标、寻求指导等方式来应对学业压力。
他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班、参与体育活动等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减轻学习压力。
5. 提升情商:情商指的是人们在认识、理解、表达和管理情绪方面的能力。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压力缓解技巧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压力缓解技巧现代社会中,青少年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学业负担、人际关系、家庭纷争等问题,常常使得他们的情绪无法平衡。
对于青少年来说,积极有效地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压力缓解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
1. 树立积极的心态青少年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树立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
他们可以通过重视自己的成长过程,正视困难,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在遇到挫折时学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同时,积极的心态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失败,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2. 建立支持系统青少年可以通过建立支持系统来缓解心理压力。
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家人、朋友或者老师。
他们可以选择与信任的人倾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心理负担,还可以得到有效的建议和帮助。
3. 学习放松技巧放松技巧对于调节情绪和缓解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青少年可以通过学习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法来放松自己的身心。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减少焦虑和压力,并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
4.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可以帮助青少年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
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爱好,比如音乐、绘画、写作、运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还可以提升自信心和满足感。
5. 学习时间管理青少年通常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合理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他们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
在安排时间的同时,他们还应该注意保留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6. 寻求专业帮助当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超出自己能够应对的范围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必要的。
他们可以向家长、学校辅导员或者心理专家咨询,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和支持。
专业帮助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问题。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压力缓解技巧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树立积极的心态、建立支持系统、学习放松技巧、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时间管理以及寻求专业帮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并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青少年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及解决方法

青少年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及解决方法青少年期是一个人生长发展中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情绪与行为问题较为突出的阶段。
青少年普遍存在情绪波动大、焦虑压力增加、冲动行为等情绪与行为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情绪问题青少年期的情绪问题主要包括情绪波动大、情绪抑郁、焦虑等。
这些情绪问题常常给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1. 情绪管理教育:通过教育青少年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如运动、放松训练、音乐欣赏等方式,让青少年学会释放负面情绪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2. 沟通与倾听:家长和教师应成为青少年宣泄情绪的渠道,倾听他们的关注和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理解他们的痛点和困扰,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3. 规律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规律,包括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结构合理、适度参与体育锻炼等,有助于维持身心平衡,降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发生率。
二、行为问题青少年期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冲动行为、挑战性行为、偏执行为等。
这些行为问题不仅会给他们自身带来困扰,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
在解决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行为规范教育:给予青少年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教育他们遵守社会规则,提高他们的行为素质和道德修养。
同时,给予他们正面的激励和奖励,鼓励他们进行积极、有益的行为。
2. 培养社交能力:青少年需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社交活动、开展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青少年了解合理的交流方式,并指导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表达自己,尊重他人。
3. 拓宽兴趣爱好:鼓励青少年参与各类有益的兴趣爱好,如运动、音乐、绘画、阅读等,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转移注意力,避免消极行为的出现。
三、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法此外,青少年期还存在着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
在帮助青少年解决这些问题时,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1. 学业辅导: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如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提供学科辅导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
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其调节

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其调节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不成熟,他们虽然在情绪、情感上有各种要求,比如:独立要求。
社会交往要求等,但是由于缺乏能力或经验而表现出不理智、易冲动的特点,比如: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追求自由,不受约束,但是客观上,他们仍然不够成熟,所以学校和父母还是会管束着他们,导致了青少年强烈的情绪反应,逆反行为由此而生。
这些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在情绪情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它们具体表现为:第一,情感倾向于稳定,但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青少年开始对冲动的情绪进行忍耐和克制,情绪稳定性明显增强。
但在他们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由于社会经验还是不足,意志力往往比较薄弱,易受外界的种种诱惑。
目前青少年普遍面临的诱惑之一是网络。
由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青少年的成就感得以极大的满足,意志力又比较薄弱,所以很容易沉迷其中,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第二,强烈爆发的情感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有时还会因为冲动而犯错误。
青少年时常会有“惊涛拍岸”般的激动,一件小事也能引发出“大案”。
例如:在路上不小心被路人撞到一下,也会勃然大怒,甚至会拳脚相向。
但他们也有“和风细雨”般温和细腻的情感。
比如对异性产生的爱慕之心往往是温柔细腻的。
第三,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提高,情感表露越来越具有文饰、内隐性的特点,并且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对冲动的情绪进行忍耐和克制,主要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
比如:在受到委屈时,明明心里很难过,却在众人场合装得若无其事;受到表扬后明明很高兴,却故意显得蛮不在乎;明明对某异性充满了爱慕之心,却做出回避之态。
第四,亲密感迅速增强,同时出现两性爱恋的萌芽。
亲密感的增强表现在同伴交往日益频繁,对友谊的理解和体验也越发深刻,健康而真挚的友谊是青少年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动力,但如果不正确引导,就有可能发展成江湖义气,拉帮结派,甚至违法犯罪。
另外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引发了情感上的变化,但他们情感表露却越来越带有文饰和内隐的性质,使内心的冲动被压抑起来。
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巨大变化。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应对压力的能力,青少年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抑郁症抑郁症是青春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考困难。
青少年抑郁症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社交和家庭生活。
解决方案:1.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应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2. 建立支持系统: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对缓解抑郁症非常重要。
创建一个积极、关爱和支持的环境可以帮助青少年应对抑郁症。
3. 管理压力:教导青少年如何管理压力和情绪,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二、焦虑症焦虑症是青春期另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持续的担忧、恐惧和紧张。
青少年焦虑症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社交和个人发展。
解决方案:1.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出现焦虑症的症状,应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2. 放松技巧:教导青少年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以减轻焦虑症状。
3.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
三、自卑感青春期是身体形象和自我认知变化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可能会因为身体变化、学业压力或社交比较而感到自卑。
解决方案:1. 鼓励积极自我形象: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 培养自信心:提供机会让青少年参与他们擅长的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关注内在品质:鼓励青少年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观,而不是仅仅关注外表。
四、社交问题青春期是社交关系变化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可能会面临与同龄人的交往问题,如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欺凌行为。
解决方案:1. 提供社交机会:父母可以安排一些家庭活动或聚会,为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学校也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帮助青少年建立社交圈子。
2. 培养社交技能:教导青少年如何与人交往、建立信任关系和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
青少年情绪障碍心理疏导范文

青少年情绪障碍心理疏导范文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个体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容易出现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帮助青少年有效地应对情绪障碍,本文将从心理疏导的角度出发,探讨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疏导方法。
一、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特点青少年情绪障碍具有以下特点:情绪波动较大,情绪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与生理变化密切相关,情绪障碍的种类多样。
因此,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以便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应对情绪障碍。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心理疏导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老师、朋友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人群,应该学会倾听青少年内心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
同时,要避免对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进行指责和误解,以免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三、采用心理疏导技术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帮助青少年调整不良认知和行为的心理疏导方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青少年可以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并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2. 情绪焦点疗法:情绪焦点疗法注重帮助青少年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缓解情绪压力。
这种方法通过引导青少年探讨自己的情绪体验,帮助他们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 心理动力疗法:心理动力疗法旨在挖掘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青少年心理问题较为复杂的情况。
4. 沙盘疗法:沙盘疗法是一种以创造性活动为载体的心理疏导方法。
通过在沙盘中摆放各种玩具和物品,青少年可以释放内心的情绪和压力,从而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
5. 绘画疗法:绘画疗法让青少年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绘画过程中,青少年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情感,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四、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心理疏导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青春期是人生中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许多青少年在这个时期都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扰和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一、抑郁症抑郁症是青春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青少年可能会感到持续的悲伤、绝望和失去兴趣。
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社交障碍和自我价值观的贬低。
解决方案:1. 建立支持系统:鼓励青少年与家人、朋友和老师保持联系,并寻找可以倾诉的人。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3. 专业帮助:如果青少年的抑郁症症状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二、焦虑症焦虑症是青春期另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
这可能导致学习困难、社交障碍和身体不适。
解决方案:1. 放松技巧:学习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2. 积极应对:鼓励青少年面对恐惧和担忧,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应对问题。
3. 专业帮助:如果青少年的焦虑症状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三、自卑感青春期是一个关注自我形象和价值的阶段,许多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自卑和不满意。
这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和学习成绩下降。
解决方案:1. 积极肯定:鼓励青少年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用积极的方式肯定自己。
2. 培养自信心:通过参与有益的活动、尝试新的事物等,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观。
3. 合理期望:帮助青少年树立合理的自我期望,不过分追求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四、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是一个寻求认同和归属感的阶段,许多青少年可能会遇到人际关系上的困扰。
这可能导致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压力。
解决方案:1. 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帮助青少年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处理冲突的方式。
2. 建立支持系统: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等,扩大社交圈子,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常见的不良情绪有哪些青少年不良情绪如何
调节和疏导?
认识青少年不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原因,目的在于根据原因找出调节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措施。
从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不良情绪的调节。
一、从主观原因入手寻找调节措施1.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咨询教师要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
2.青少年要敢于面对不良情绪。
逃避引起消极情绪的境地,对消除不良情绪毫无帮助,只会加剧不良情绪的体验。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找到厌恶学习的原因,请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逐一落实。
3.青少年应进一步认识影响自己情绪波动的情景,修正认知结构。
4.青少年不良情绪产生时,要学会合理的宣泄。
5.学会放松。
找个安静地方,从头部开始,依次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脚,让每一块肌肉紧张再放松。
仔细体会放松的感觉,每天10分钟训练。
不仅可以缓解紧张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6.利用“阿Q”精神。
这种心理,可以冲淡内心的痛苦,使心理平衡。
但这种方法不宜过多使用,心理平衡之后,应积极主动进取,使心理达到真正的平衡。
7.学会幽默。
幽默是精神的消炎剂,能使人更好的适应环境。
不良情绪到来时用幽默去抵挡,你会觉得不良情绪退之千里之外,好情绪悄然而至。
8.学会精神转移法。
情绪不好时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如看电影、听音乐、健身、参加自己喜欢的公益活动,会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二、从客观原因入手寻找调节措施
1.学校是干预青少年不良情绪产生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利用文章引导学生。
读书疗法也是心理治疗的一个有效途径。
2.父母应身体力行,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形象。
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平等态度对待他们,并以身作则。
3.社会应设立专门的免费的为青少年服务的中心或热线,以便青少年咨询、求助,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青春期常见不良情绪分类:一、焦虑如何摆脱青春期焦虑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学点性心理和性生理知识,建立对性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态度。
(2)通过参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健康高尚的业余生活中,降低对性特征的关注。
(3)采取松驰训练法每天进行练习,可以缓解焦虑,使内心平静,生活充满活力。
三、嫉妒心理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
它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青少年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的扩大,置身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由于而尼致的优越地位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羡慕他人的优势,激发起一个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也可能使人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由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对方表示不满、忿恨,甚至加以损害。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工作。
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嫉妒的对象。
2.爱情。
爱情是青少年开始接触的一个问题。
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却容易把双方烧得头脑发昏,走向嫉妒的极端。
可以这样说,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
轻微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一旦炉火过盛,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的枯萎,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严重后果。
嫉妒心理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3.才貌。
才貌是指天生的智慧及外貌。
优秀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得到幸福和成功,而才貌较差者则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嫉妒心理便由此而生了。
(1)最早的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如自己与某同学相处很好,对于他的优势名誉、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念及此,心中总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
(2)程度较深的嫉妒,是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
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
如对被嫉妒者作间拉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
嫉妒这种“平衡的情调对于卓直才能的反感”,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青少年应学会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
(3)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
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的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
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正确看待人生价值。
2.发挥自我优势。
3.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
4.密切交往,加深理解。
四、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
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其表现在: 1.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
2.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
3.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
4.对性格与气质自我评价带来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是心理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此可以通过补偿的方法来加以调适,这种补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有的青少年明知自己能力不强,却故作姿态,甚至以奇异打扮来招人注意,借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这种消极的补偿方法,是不足取的。
而积极的补偿方法有: 1.正确对待失败。
2.增强自信。
3.“避己之短,扬己之长”。
五、孤独心理又称闭锁心理,把因此而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青少年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1.独立意识的增长。
2.自我意识的发展。
由于青少年自尊心的增强,个人隐私的范围逐渐扩大,往往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于是便小心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篱墙,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
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它们与青少年生理、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导致青少年期特有的闭锁心理,并因此而产生出孤独感。
深沉的孤独感会产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等,严重的甚至厌世轻生。
所以,青少年应学会打破心理闭锁,消除孤独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把自己交给他人。
2.尽量缩小与同代伙伴之间的差异。
3.尽量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4.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5.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恋爱观、婚姻观。
6.辩证看待孤独。
六、逆反心理它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
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则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主观外,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
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
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
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所以必须采取须效的对策来克制和防治其发生。
1.要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2.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
3.要改善教育机制。
4.要实现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