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合集下载

报纸的发展历程

报纸的发展历程

报纸的发展历程
报纸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写报告和通讯方式。

在古代,人们通过书信、传令等方式来获取最新的消息和情报。

然而,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报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欧洲,最早的印刷报纸可以追溯到1500年代。

这些报纸大
多由政府或教堂机构主办,内容主要是宗教和政治新闻。

然而,由于印刷技术的局限性,报纸的发行范围和读者群体十分有限。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促进了报纸业的飞速
发展。

印刷技术的改进使得报纸的发行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并且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理范围。

这也意味着报纸开始涉及到更多的主题,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宗教。

一些私人出版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增加了报纸的多样性和竞争性。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报纸业又迎来了新一轮
的变革。

电报、电话、无线电等通讯技术的兴起,使新闻的传递速度更加迅速。

而随后的电视、互联网的出现更进一步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台、网络新闻等多种渠道获取最新的消息,传统报纸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报纸在现代社会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虽然纸质报纸的发行量有所下降,但仍有许多人喜欢在早晨享受一杯咖啡的同时翻阅纸质报纸。

此外,一些高品质的报纸也在不断尝试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媒体技术来吸引更多读者。

总的来说,报纸从最早的手写通讯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现在的数字化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尽管新技术的出现给传统报纸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报纸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体,在信息时代仍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与发展近代报纸作为一种媒体形式,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世界的发展进程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演进。

一、报纸的引进与发展19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列强入侵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压力,这些巨大的挑战迫使中国人开始思考如何与外界保持连接,并了解国际间的形势动态。

西方国家的报纸成为了中国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最早引进中国的报纸是由传教士创办的。

传教士带来的报纸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媒介,同时也传递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

这些传教士努力将西方的思想和知识传递给中国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闻业的兴起。

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报纸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开始纷纷创办自己的报纸。

这些报纸既充当了信息传递的角色,同时也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表达意见和评论时事的重要平台。

报纸的引进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报纸的社会意义和影响近代报纸的兴起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报纸的出现打破了信息的壁垒,推动了社会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增强了民众的认同感和集体意识。

其次,报纸的出现使舆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申报》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刊物,以其批评社会现象和呼唤民主自由的立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这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改革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次,报纸的兴起促进了民主观念的传播。

近代报纸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和参与社会事务的平台。

与此同时,报纸的读者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思想独立并具有自主意识的群体。

这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报纸的发展与挑战然而,近代报纸的兴起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社会的动荡和战乱给报纸的出版和发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一些人对于报纸的控制和限制,也使得报纸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更是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干扰。

此外,在报纸发展的早期阶段,报纸的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法国报纸发展历程简述

法国报纸发展历程简述

法国报纸发展历程简述
法国报纸是法国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7世纪,法国就出现了一些新闻刊物,如《吕利克的钟声》,开始媒体的传播和交流。

18世纪,法国报纸经历了新闻自由的阶段,
众多的出版商开始创办报纸,如《波旁王朝报》和《皮克五十万报》。

19世纪初,法国的报纸行业进入了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一些具有政治倾向的报纸如《自由之友报》和《共和国宣言报》诞生,发表各自政治阵营的观点。

此外,随着法国社会的变化,文化、经济、体育等领域的专业报纸纷纷出现。

20世纪初,法国报纸继续发展并壮大。

大型报纸如《费加罗报》和《人类报》开始在法国国内外有影响力地推广。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报纸开始采用印刷技术和排版技术,使得新闻传播更加高效和广泛。

到了20世纪后半期,法国报纸面临着电视和互联网的崛起,
对其传统地位造成了冲击。

许多传统报纸不得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趋势,推出在线版报纸,以保持竞争力。

同时,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开始崭露头角,如《鸟报》和《晨报》,它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快速传播新闻。

时至今日,法国报纸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报纸和数字媒体并存。

一些高质量、有政治影响力的传统报纸如《世界报》和《费加罗报》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则迅速崛
起。

总而言之,法国报纸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技术的革新,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媒体行业的发展,持续发挥着一个独立、多元、高效的新闻媒体的作用。

近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及走势

近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及走势

近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及走势一、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报业产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形成了对新闻事业的内在的社会需求(1)从经济上看,人们为了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与生存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量剧增。

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港口,成为近代新闻的发源地。

例如16世纪末的德意志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并且它与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一样都是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因而这些地方的新闻印刷品也比其他国家更早出现。

(2)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的诞生,特别是在16、17世纪之交,社会政局动荡,社会信息量剧增,社会各阶层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剧增。

特别是新兴的阶级和政治力量更加迫切地需要传播信息、宣传政治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变革。

因此,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

2、社会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印刷术的日趋进步和造纸工业的发展为近代报业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交通和邮政事业的日趋发达扩大了报纸发行的空间,增强了报纸的时效性;人口日益集中,城市逐渐增多为报纸提供了大量且较为集中的市场。

(二)、近代报业的产生近代新闻事业的主体形式是报纸。

近代报纸诞生的标志——每周定期刊物的出现。

1、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两种周报:①《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在沃尔芬比特尔发行;②《报道》,在斯特拉斯堡出版。

为什么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呢?因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贸易集散地逐渐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德等国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它们取代威尼斯等地中海城市而成为新的信息中心。

德意志是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又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因而定期报刊出现得比较早。

2、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166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

德国日报的产生比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要早50年到100年。

中国近代印刷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印刷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印刷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印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文化的交流,一些西方的印刷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以下是具体的发展历程:
1.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一些西方的印刷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1872年,《申报》创刊,这是中国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其印刷技术也是从西方引进的。

同时,一些印刷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出现,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印刷技术和设备,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印刷业。

2.民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印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印刷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印刷业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同时,一些新兴的印刷媒体也纷纷涌现,如《东方杂志》、《申报月刊》等,这些杂志的创办为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3.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印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

随着印刷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印刷业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同时,一些新兴的印刷媒体也纷纷涌现,如《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

4.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印刷技术开始逐渐普及。

数字印刷技术具有快速、灵活、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效、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书和数字报纸也开始逐渐普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中国近代印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提高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中国的印刷业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类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 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 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 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 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 宗旨是:“变法自强”, 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 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 论家王韬。


《汇报》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容闳参加 创办的,曾经和外国人所办的中文报纸进 行过激烈的笔战。 《述报》创刊于中法战争时期,对刘永福 所部黑旗军抗击法军和香港人民抵制法国 殖民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进行的罢工、罢 市活动,都作过详细报道,支持了中国人 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报纸发展的黑暗十 年。初期报纸宣传个人崇拜、小报风行、 批判矛头指向刘少奇,各地报社被夺权和 改组。报纸发展在这个时期受到严重禁锢。
思想,内容上的禁锢 政治,社会时局的影响 发展的低谷
返回流程
总结2
•主要受政治、政策影响 •人民思想层次提高
影响因素 内容 特点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流程
从鸦片战争 到建国
从建国到改 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
法律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治外法权保护下,继 续在中国办报。 先后创办了《遐迩贯珍》(1853,香港)、 《六合丛谈》(1857,上海)、《万国公报》 (1868,上海)、《中西闻见录》(1872, 北京)、(1850,上海,中文名《字林西 报》)、1894,天津,中文名《京津泰晤士 报》)及《申报》(1872,上海)、《新闻报》 (1893,上海)、《顺天时报》(1901,北京) 等一大批中外文报刊。


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申报》 主办的《瀛寰琐记》(1872)、《四溟琐记》 (1875)、《寰宇琐记》(1876)等三个月 刊是其中最早的一批。 文摘性的期刊,以1897年在上海创刊的《萃 报》为最早,稍后创刊的这类刊物还有 《选报》(1902,上海)、《东方杂志》 (1904,上海)等

中国报纸发展史

中国报纸发展史

中国报纸发展史一、介绍中国报纸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报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的西方传教士。

在19世纪末,随着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增加,西方的报纸传入中国。

当时的报纸多以外文为主,主要服务于外国人和中国的西化派。

直到1897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标志着中国报纸发展的起步。

二、近代中国报纸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初,中国报纸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报纸成为民主思想传播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

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如《民报》、《新青年》等相继问世,他们以激进的言论和犀利的笔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中国报纸在革命时期的作用在中国的革命时期,报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报纸来宣传革命理念和组织力量,如《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等。

这些报纸成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动员民众和组织抗日战争的重要工具。

四、中国报纸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和发展。

一方面,新闻传媒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报纸竞争更加激烈,一些传统报纸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逐渐衰落。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传统报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五、中国报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报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大报如《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和发行量。

另一方面,一些新型报刊如《南方周末》、《财经》等涌现出来,以深度报道和独立观点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报纸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报纸需要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报纸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结中国报纸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从起初的西方传教士传入到近代的民主思潮传播,再到革命时期的宣传工具,中国报纸多次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未来,中国报纸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报纸产业发展历程报纸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手工制作阶段、印刷工艺改进阶段、大规模生产阶段、数字化时代阶段。

报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古罗马时期。

当时,人们通过铺在公共场所的石碑上展示通知和消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东方和西方都出现了早期的报刊,如中国的《京报》和罗马的《阿兰图斯报》。

但在这个时期,报纸的制作主要是手工的,没有印刷工艺的应用。

印刷工艺在公元15世纪的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为报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早的报纸被印刷在手工制作的纸上,并使用手工雕刻的字模印刷文字。

这种印刷工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制作速度和质量,使得报纸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到了17世纪,报纸的印刷工艺开始改进。

1672年,德国的科尼利斯·荷兰德发明了铅字印刷机,使报纸的印刷更加高效和方便。

18世纪末,英国的乔治·克鲁伯发明了蒸汽动力平板印刷机,极大地提高了印刷速度和效率。

这些印刷工艺的改进使报纸得以更快地传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

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报纸产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阶段。

机械化印刷工艺的使用使得报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大规模制作。

随之而来的是报纸的流通范围和发行量的大幅增加。

报纸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时事的重要途径。

20世纪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报纸产业的巨大变革。

电子版报纸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获取新闻信息。

这也加速了报纸业务的下滑,许多传统报纸面临收入下降和发行量减少的困境。

但与此同时,一些报纸开始转型发展,推出了网络版报纸,开展了多媒体报道,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总的来说,报纸产业经历了手工制作、印刷工艺改进、大规模生产和数字化时代这几个阶段的发展。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报纸产业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新闻信息。

尽管面临着数字媒体的冲击,但传统报纸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载体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纸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

因此,对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的综述显得尤其重要。

要综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首先要知道中国古代报纸是什么,有何特征。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而其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形式和发行与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始于唐代的“报”与“状”至清代报纸。

总括一千二百多年,其中既有相当发达的宋代报纸,也有尚存疑的元代报纸,明清两代的报纸各具特色,但都更加趋于为统治者服务(一)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

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

“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 (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 年), 1900 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二)宋朝的“邸报”和“小报” 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 、“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 。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

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

(新闻检查制度。

公元 999 年。

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 )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 ,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

“小报”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

“小报”的发行人是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的主人。

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

(三)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民间报房所出版的报纸明朝的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清朝的官报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负责传发,官报的内容经常受到皇帝和当权大臣的控制。

清朝末年,通过官书局等单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政府官报,其中主要的有《官书局报》、《政治官报》等。

16 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

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 (有时也混称“邸报” 。

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发。

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

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 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

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

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

但在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息。

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 。

内容与明朝后期的“京报”相近。

(清末《京报》和近氏报有相似处)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我们分别对唐代,宋代 ,明代及清代初期中期报纸的几点认识可以分别概括为以下几点 :关于唐代报纸的几点认识(一)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中国早期的报纸,始见与唐代 .和现代的词义已经十分接近的"新闻"①,"编辑②”等新闻事业的常用词汇,也都始于唐代•(二)出现与唐代是最早的报纸,是地方诸道和各藩镇派驻朝廷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一种报状(三)由诸道邸吏向地方传发的时事报状,其起始时间,大约不晚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即公元 8 世纪初.(四)唐代已经具备印刷报纸的条件,德宗,文宗前后,不少时宪书及日历等,都已广泛地使用雕版印刷 .(五)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历出来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六)唐代的报状,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从一开始就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控制,是后者协调封建中央和地方关系,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关于宋代报纸的几点认识(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时代.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在宋代得到了进•心宀¥一步完善 .(二)宋初的进奏院报状,由各路州郡自行委派长驻首都的进奏官分别向地方传发,其性质和发报的体制和唐代相同 .(三)邸报这一名称开始见于宋代公私文献,成为当时社会上对封建官报最流行的称呼(四)小报起始于北宋 ,风行于南宋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报纸关于明代报纸的几点认识(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闻事业到明代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更加完善 .渊源于宋代小报的民办报纸获准公开出版,办报成为社会上的一项公开职业 ,并且出现了使用活字印刷的报纸 .(二)明代官报的抄传发行活动 ,经过通政司 ,六科 ,提塘等三个环节 .(三)明代中叶以后明间的报房获准公开营业,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以 "送邸报为业 "的人和以办报博锱铢之利的 " 报房贾儿 ".(四)明代邸报的读者 ,主要为朝野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五)明代的封建统治者主要通过限制抄传这个环节实行对邸报的控制.(六)明代的起义农民曾经利用揭贴,旗报 ,牌报等新闻传播手段来传递信息,进行对敌斗争 .这些新闻传播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报纸的作用 .综上所述 ,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报纸作一个历史评价: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中国的先民们曾经为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和现代新闻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就首先发明于中国 .世界新闻事业(特别是其中的报刊部分)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中国人首先提供的.世界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报纸也出于中国.最早的写在纸上的报纸和印刷在纸上的报纸都诞生于中国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 713年--742 年)出现的开元杂报 ,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 ,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 .北宋末年(公元 11,12 世纪)出现的印刷报纸 ,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 ,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悠久 ,内容的丰富 ,是任何西方国家都难以比肩的 .中国古代的报纸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占统治地位的封建自然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 ,中国古代的报纸 , 不论是官方的邸报 ,还是民办的小报和京报 ,都必然要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保持一定的联系 ,受他们的制约 .官方的邸报固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和御用的宣传工具 ,民办的小报和京报也只能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控制下活动 ,不能越雷池一步 .封建统治者绝不允许可以自由报道一切消息和自由发表一切意见的报纸存在 .中国古代的报纸在为当时的读者提供朝野政治和社会信息方面确实起过一定的作用 ,但始终没有摆脱统治阶级的掌握 . 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 ,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 ,控制舆论工具 ,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 1200 年左右的历史 .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 .民间报房出版的邸报 ,京报有近 400 年的历史 .它们从诞生到结束 ,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 ,但发展不快 ,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 .在消息量和新闻的实效等方面 ,都难以和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新型报纸相比.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 ,固然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 ,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秦人视越人之肥的封闭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 ,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土壤上 ,很难产生对信息的数量和实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民末清初 ,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 ,一度出现过这类报纸的契机 ,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段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是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 .古代报纸长期发展不快变化不大的状态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被迫瓦解 , 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后才有所改变.但当时 , 旧式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完全僵化,适应不了改边的要求 .正像人是猴子变的 ,而今天的猴子却不能再变成人一样 ,它们已经无力实现这一历史的变革,它们只能逐渐地为近代化的新型报纸所取代 .这就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后结局.信息时代报纸的发展2005 年 7 月,我国国内网上公布了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尔普?迈尔对报纸寿命的预言,他说:“到 2044年,确切地说,是 2044年 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

也就是说报纸还有不到 40 年的发展历程了,你相信这种“预言”吗?特别是自 2005 年以来,国家大力整顿医药广告,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行业调整,这样使得报纸的广告收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报业收入出现了普遍下滑甚至亏损的现象,因此,有人就说报纸的寒冬来临了,报纸将要走向消亡了。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报纸消亡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一、信息时代报纸继续存在的因素分析回顾我们的媒介发展史,在广播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人说报纸要走向灭亡了,但是最终报纸利用自己的优势生存下来了,并且发展至今;同样,在电视刚刚诞生时,这种声音又出现了,说广播的末日来临了,但是广播经历着一段平稳的发展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出现了复苏的趋势,最终它和报纸一样将继续走下去。

现在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的媒体的出现,这种关于“报纸消亡论”的声音又出现了,但是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相对优势,有着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因素和理由。

“每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

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它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

”( 1)同样,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发展,给我们的报纸不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了解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在互联网创造的网络空间里,一切是缤纷多彩、五花八门的,信息是全面的、海量的、多样性的,你可以在其中找到你需要的任何信息,从而满足你的信息需求;同时,信息的传递是及时地、快捷的、同步的,这样你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你需要的信息,及时地了解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事件;另外,在这个空间中,你不仅仅是一名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在扮演着一种传播者的角色,这种传受角色的转换,使得传播观念发生了一种转变――从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化;还有网络的互动性优势是这种媒介的一个法宝,是一个吸引人们的秘密武器,也是网络这种媒介的一个最具特色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