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

合集下载

《月光下的狍子》读后感

《月光下的狍子》读后感

《月光下的狍子》读后感人类要向动物学习,学习品德、智慧、情怀,以及天真的心。

——题记一只误闯村落的狍子改变了小凸家的生活,人与人的周旋和人与动物的博弈渐次展开;一个有关灰雀的残酷游戏考验着男孩们的纯真情感,也映照出他们的自省和成长;一对父子、一条狗,冰河上的是非交锋背后是温暖心酸的朴素亲情;随着一声枪响,坠落的不只白鸟,还有少年对生命之美深切而充满善意的向往、、、、、在作者笔下,自然的迷人和生命的动人交织流淌,呈现一派光明、温暖、余韵悠长的生机与风景。

这本书一共讲述了8篇关于人和动物的故事,其中有两篇让我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篇是《二十三只灰雀》另一篇则是《最后一只狍子》《二十三只灰雀》讲述了在一个炎炎夏日,一群男孩因一位驼背小老板的一句牢骚话,便争着往树上爬,怎料发现了一个雀窝,便将雀窝扫荡了,然后带着小灰雀到旷野上,当着它们的爸爸妈妈的面将它们活埋了,在第二天,“我”发现那群小灰雀的爸爸妈妈脸上带着悲伤和绝望死了,便和指头一起将它们和它们的孩子埋在了一起的故事。

读完故事后,我对男孩们的行为感到憎恶,为那群还没长出太多的毛便被残忍活埋的小灰雀们感到伤心,更是对那五只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生孩子被活埋但却无能为力的大灰雀们感到同情。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们到大河边游玩,没跟一位大人说过便去了,只从妈妈的嘴中得知大人们知道我们不见了,都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更是在知道我们去了河边玩担忧得不行。

动物和人都一样,都是有感情的,孩子不见了,父母们都急得不行,更何况亲眼看着孩子被活埋呢!动物不仅与人一样有感情,还有一颗宝贵的善良天真的心。

《最后一只狍子》讲述了一只狍子出现在“我”家的谷草垛旁边,父亲看到了便用木棍向它打去,还未打中,狍子便跑了。

当“我”从父辈们口中得知他们要联合去打狍子,又从祥子口中得知狍子是个善良的动物,救过祥子爷爷的命,“我”便和祥子决定保护狍子并给它送几捆稻草,可“我”最后没有去,祥子去了,但却累到了,狍子紧贴着祥子,为他挡着寒风。

读最后一只狍子有感作文

读最后一只狍子有感作文

读最后一只狍子有感作文
读最后一只狍子有感作文
今天,我阅读了沈石溪写《最后一只狍子》,觉得第五章十分幽默,题目是《表哥和我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五章里有3个故事,我就来和各位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吧。

有一次,表哥向奶奶讨了一只鸡,然后把鸡装进了编织袋里,最后“我”跟着表哥到城里的动物园了,后来“我”才知道,表哥认识了一只白虎,叫白芙蓉,最近它生病了,表哥为了给它吃鸡,才向奶奶要鸡的。

“我”却坚决不同意,“我”认为动物与动物之间是平等的,正在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鸡就趁机从袋里飞了起来,一直飞到了一座假山上,然而那里正好是猛虎区!几只虎向山上奔来,鸡连忙一边叫着,一边拍拍翅膀飞了起来。

就这样,一个飞一个跑,两方都十分累,在虎休息的时候,鸡竟向虎宣战。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我不禁这样想到,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只鸡和虎斗了几个回合都没被虎抓到。

想不到一只鸡的胆量都可以比的上一个人的了,还有可能比人的胆量还高。

我越看越喜欢,觉得十分幽默。

那只鸡的遭遇会怎样呢?
- 1 -。

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

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

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

《最后一只狍子》是一本让人深感触动的小说,它讲述了一只孤独的狍子在大自然中的生存故事。

这本书让我对自然和动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生命和孤独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小灰的狍子,它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

小灰的家人和同伴都相继离开了它,留下了孤独的小灰独自在山谷中生存。

小灰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它始终坚持着,不放弃生存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小灰结识了许多不同的动物朋友,它们给予了小灰许多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些动物朋友,小灰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

在小灰的故事中,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小灰虽然孤独,但它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它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不放弃希望。

小灰也让我明白了孤独并不可怕,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另外,小灰的故事也让我对自然和动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喧闹的城市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自然和动物。

小灰的故事让我意识到,自然和动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们。

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给予它们关爱和尊重。

通过阅读《最后一只狍子》,我收获了许多。

这本书让我对生命和孤独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自然和动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伴随着我一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自然和动物。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让我们一起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保护动物。

读《最后一只狍子》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最后一只狍子》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最后一只狍子》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读《最后一只狍子》有感1000字(张解语606班)青岛市黄岛区珠江路小学《最后一只狍子》里有很多精彩篇章,最发人深省的是“关于偷的对话”。

这一片涨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和他的同伴想吃隔壁崔大嫂家的梨,冒着被抓的危险先摘了两个梨,他们吃完后,觉得很美味,忍不住又去摘了一次,本来说好摘两个,可最后却摘了七八个。

过了一会儿,他们听见了崔大嫂在哭,伤心梨子只剩这么少了。

他们俩本来很紧张,后来听到有人敲锣打鼓的喊着:“晚上有免费的电影可看喽!”他俩就往电影院奔去,刚坐下,没等电影开始,村长就走过来说:“崔大嫂家的梨被偷了,大家商议一下看看是谁干的。

”村里顿时有人七嘴八舌的说,肯定是田宝干的,这些年村里的坏事哪一件都少不了他。

第二天上午,他俩碰到了田宝,问他干什么去,他回答:“我要到外面去,直到我不像个贼我再回来。

”说完田宝往村子外面走去。

又到了晚上,村里又讨论起这件事,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将田宝赶出村子。

这时,主人公再也忍不住了,和同伴承认了错误。

转眼几年过去了,主人公长大后在村里建了一个梨园,有一天有个年轻人从果园经过,村长看到了说:“田宝回来了”。

主人公说:“不,他不是田宝,是田成业!”他的伙伴说:“不,他是田成业,不是田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开始,主人公和同伴只是打算摘点梨尝尝味就算了,可在美味的引诱下就忍不住又摘了一次,而且胃口越来越大,一开始是两个,后来是七八个。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克制住自己,如果心里想着不过一次而已,就放松自己的底线,欲望的闸门一旦开始,就很难关上。

许多贪官贪污几个亿,一开始可能不过仅收了几百块钱而已。

还有吸毒的人,一开始可能是基于应酬被迫的吸食,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至死方休。

所以,有些事是绝对不能去干的。

可如果是好事,就要不断地从小事做起。

比如有人胆小害羞,不敢举手发言,他就可以先试着在好朋友面前发言,再在小组发言,最后发现,当众发言也并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慢慢的就有了勇气。

最后一只狍子

最后一只狍子

最后一只狍子作者 薛 涛过去,在我故乡冬天雪白的旷野中,偶尔还能看见狍子奔跑,它们跃动的影子为旷野边际太阳的红色光轮增添了神性的光辉。

可是到了我父亲这一辈,想见到狍子已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了。

那是一种挣扎在雪白地平线上的真诚的生命。

我的先辈们称这种可爱的生命为傻狍子。

我们的孩提时代与狍子一样愚蠢悲壮。

故事大略就是从这地方开始的。

这些故事都是那只生着三叉角的狍子引起的。

这是一个冬天里的故事,白白的雪,略有起伏但尚可视为平坦的旷野。

在起伏的旷野上行走,能看见一排蹄印,随着雪白的旷野起起伏伏,延伸出去。

仔细一看,这就是狍子,那只三叉角的狍子留在旷野上的印迹。

这一行远去的印迹为单调的旷野增加了诗意,也增加了北方冬天的诗意。

它第一次出现,是在我家栅栏外面的谷草垛旁边。

它从遥远的旷野尽头跑来,惊奇地往栅栏内的院落张望,然后开始香香地咀嚼谷草垛上的谷草。

狍子!我爸翻身坐起,从炕头跳了下去,踢翻了炭火盆。

那时我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是意识到,这是我爸在这个静谧冬天里的第一个激动的表现。

以前他只是围着炭火盆悠闲地烤火,用柳条翻里面滚烫的土豆。

我爸盘算好了,明年春忙一过,就新盖一幢房子。

我爸曾神秘地向我透露,房子就蓋在旷野的边缘。

村落在向旷野里疯长。

我爸从门后拎出一根木棍,一脚踹开门冲了出去。

狍子发现我爸来势汹汹,但它没有立刻明白即将发生什么。

它新奇的目光迎向扑来的我爸,它把我爸看成了淳朴善良的大爷。

可是,木棍不打折扣地落了下来。

狍子意识到一些不妙,闪开了几步,但并没有跑开,还回过头疑惑地看着我爸。

另一记重棍还是落了下来。

这回它坚决地跳开了,跑得远远的,消失在旷野中。

狍子就在旷野上的某个地方。

一定的!我爸喝了酒,踌躇满志的样子。

陪我爸喝酒的还有二叔、三叔。

他们都是闻风而来的,喝到兴头上,我爸又抄起那根木棍,比画了两下,说:“今年打的狍子不吃了,扛到集市卖掉,攒足钱明年盖房子。

”那时我还是个无知的小孩,父辈们的议论把无知的我引向了歧途,狍子是一种有用的动物:吃肉,做皮垫子,值钱,盖房子。

最后一只狍子

最后一只狍子

《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我是第一次读薛涛的书,里面有纯粹的美,有空灵的想象,有对大自然的深情,尤其写出了生养他的东北土地,那片土地上草木和动物的气味和灵气,还塑造了许多性格别致的女孩和勇敢、有担当,正义的男孩的形象。

将我深深吸引,不由自主被带入其中。

再看到书名是我觉得心里有一种恐惧,狍子这种动物傻傻的动物,单纯、善良、可爱,对任何人都不设防,把任何人都当成朋友,也不知道危险为何物。

为何只剩一只了呢?薛涛的书用一只狍子把人带入薛涛的童年和故乡空灵飘逸的美景中,但也有对人性的感悟。

在书中作者提到小时被称为“傻狍子”——那一种挣扎在雪白地平线上真诚的生命。

然而作者长大成人后,再来寻找这种同儿时一样“愚蠢悲壮”的狍子但已经看不见了。

作者对狍子的喜爱和忏悔。

但父辈们对于此很冷淡。

好像他们仅仅只是去了味道鲜美的狍肉和温暖耐寒的狍皮,此外没有别的。

但作者好像失去了一直珍惜的朋友。

作者的父辈们会过一种叫“猫冬儿”的生活,但一旦有狍子父辈们就会拿上棍子去捉狍子。

捉回来后就和亲戚们将狍子吃掉,最后只剩一张狍皮,一只狍子的形象在悲伤地吮吸惨淡的阳光。

让人们感觉到人只为自己的自私,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

在十岁那年作者为狍子的命运感到不公,用铅笔将“狍子”介绍中的“肉可食,皮毛可以制成褥垫或制革”残忍抹掉,但这不能抹去这句话为狍子带去的灾难。

于是作者在为狍子感到不公的同时,想要重新编一本词典让袍子逃离不公悲惨的命运。

但最后没有实现。

小时作者见过一次泡子一只长着三叉角的狍子,父亲想打死狍子用来卖钱盖房子。

作者认为狍子对自己家有用,就期待着打狍子。

但作者的好友祥告诉作者狍子是善良的动物,因为如果人在野外冻麻了身子,遇上狍子,狍子会舔醒你,把皮毛贴在人身上给人取暖,作者忘记了自己和祥的不愉快,决定要帮助狍子。

于是作者在狍子再来村子里找吃的时,将狍子赶跑了,还为了防止父亲和叔叔再找到狍子作者将狍子的脚印给掩盖。

后来祥自己背着稻草去找狍子,但快半夜了,祥还没回来。

最后一只豹子读后感

最后一只豹子读后感

最后一只豹子读后感《最后一只豹子》以猎人派人捕杀最后一只豹子为背景,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故事的开始,作者通过描写豹子豪华的皮毛、灵敏的动作和凶猛的眼神,使读者们对豹子产生了兴趣和好奇。

豹子是一个具有威严和神秘感的动物,它象征着野生动物的纯真和无辜,而人们对它的迷恋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

然而,就在豹子的威胁不断加重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故事中描写了猎人们如何用毒箭和陷阱来捕杀豹子,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残忍和对野生动物的无情。

他们以追求经济利益和虚荣心为由,不顾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动物的生存权益,一味地贪图短暂的利益和满足感。

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豹子的家园,还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和警醒。

小说的高潮发生在豹子被猎人捕杀之后。

此时,豹子已经被捕杀得精疲力尽,命悬一线。

在封端的眼中,豹子不再是威严而可怕的野兽,而是一个带着无助和恳求的生命。

封端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残忍地对待豹子,而是放了它,使它重新找到自己的家园。

小说的结尾,作者描写了豹子回到了它的家,但却声东击西,耐心地等待猎人们的到来。

这一幕表现了豹子对人类的复仇与它内心的受伤与无奈。

豹子虽然得到了释放,但它的生存空间已被严重破坏。

作者通过这样的结尾告诉读者们,对自然的破坏和动物的残忍行为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而豹子的反击则是自然界对人类贪婪行为的警醒和惩罚。

通过《最后一只豹子》,作者朱自清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追捕与破坏。

他以豹子为象征,表达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呼吁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们感受到了豹子的威严和无助,让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和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贪婪和破坏行为正在导致动物物种的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正如朱自清所揭示的,当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没有节制时,最终受害的将会是人类自己。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惜自然资源,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贡献力量。

和谐相处 《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400字

和谐相处 《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400字

和谐相处《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4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和谐相处《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4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和谐相处——《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400字
动物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它们是真诚而又善良的。

短篇小说《最后一只狍子》,让我知道了,狍子像孩子一样天真善良,可是大人们却为了小小的利益要杀害狍子,孩子却能与狍子和谐相处。

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天我和朋友在小区里玩皮球,我一不小心把皮球踢到了荆棘丛中,我们俩谁都不敢去捡,很怕树枝刺到扎到自己,这时,一只脏兮兮的小白狗从荆棘丛中钻出来,推着皮球往前走,身上还粘了几片枯叶。

我们高兴极了,小白狗也冲着我们摇了摇尾巴。

这虽然是一条白狗,毛色却是灰突突的,冻得瑟瑟发抖,用祈求的目光望着我们。

它可能是找不到家了。

我把小狗抱回家,暂时收养了它,洗过澡,喂过食,它精神起来了。

为了尽快找到它的主人,我给它拍了照片,“寻主启示”贴在了小区门口,小狗的主人终于找到了。

临走时,小白狗又冲我欢快地摇了摇尾巴。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作者:沈河区文艺一校五年四班张珈铭
马老师说:从文学作品联想到现实生活,从生活有了感悟,感悟中就得到了成长。

写读后感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我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最后一只狍子》有感
狍子,是东北林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而东北人也叫它“傻狍子”,因为狍子的好奇心很重,看见了什么都想停下来看个究竟……
《最后一只狍子》顾名思义,现存的狍子已经不多了。

而这篇文章,就是围绕着这最后的一只狍子写的。

“我”的父辈们残忍猎杀,使狍子越来越少。

他们失去的仅仅是味道鲜美的狍肉,温暖抗寒的狍皮。

此外,没有别的。

而狍子是善良的。

人们在野外冻麻了身子,遇上狍子,它会舔醒你,还把皮毛贴在这人身上,但很多人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会去顾及其他。

文章的主人公是“我”和朋友祥。

我们为了保护这最后一只狍子,准备将它从旷野上赶走,到了那天晚上,“我”却因为与祥的过节而失约了。

祥一个人去了。

当人们发现祥时,那只“傻狍子”正在为他挡着寒风,为他取暖。

顿时,我看见了父亲手中高扬着的木棍垂了下去,掉在了雪地上……
动物们是善良的,它们是无辜的。

可是我们人类却贪图利益与金钱,对动物们大肆捕杀。

如今,濒临灭绝的动物越来越多,尽管中央政府下达了命令,可那些不法分子还是置若罔闻。

那些珍惜动物,如今也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身上衣。

让我们反省一下自己,现在,藏羚羊、华南虎、金丝猴、大熊猫……它们已经是少之又少了,而人类还是无动于衷。

难道,我们的心都麻木了吗?当我们看着那一只只动物倒在血泊中,看着它们眼中流出的泪水,听到它们发出无力的呻吟时,难道没有一点点的于心不忍,没有一点点的愧疚感吗?
保护动物们吧!哪怕只是一只蚂蚁,一只蜘蛛;哪怕它们是多么的卑微,多么的不起眼;哪怕它们是多么的引人生厌,但他们都是有生命的啊!它们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生存的权利。

我们的心不能麻木,赶快觉醒吧!如果有一天,我们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误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更好地明天,一起去保护动物们吧!让它们能在地球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不用为随时都会出现的猎枪和猎狗而提心吊胆,不用为闯入人类的圈子中而感到恐慌,不用去让人欣赏而在动物园中饱受欺凌……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动物们吧
姓名:李心怡
学校、年级:安庆市十四中学八年级(7)班
通讯地址:安庆市红旗小区
邮政编码:246001
联系电话:189********
指导老师姓名:潘刚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