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节能新风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空调节能新风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解决方案_齐伟

空调节能新风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解决方案_齐伟

收稿日期:2012-04-17作者简介:齐 伟(1965-),男,本科,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现在联通通化分公司部门经理,主要从事通信设备的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009-3664(2012)04-0106-04运营探讨空调节能新风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解决方案齐 伟(联通公司通化分公司,吉林通化134001) 摘要:如何降低空调能耗是通信企业机房的节能重点。

文章通过对实现空调设备节能方法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节能通风新技术,并结合在近几年的节能降耗试点工作中,初步取得成效,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空调节能;机房送风方式;新风技术;应用解决方案;通信机房中图分类号:TU831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Air-Conditioning Energy-Saving New Wind Technology andApplication in SolutionsQI Wei(Tonghua Branch of Unicom,Tonghua 134001,China)Abstract:How to reduce the air-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energy-saving key of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room.This paper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the air-conditioning energy-saving methods,proposed the energy-saving ventila-tion of new technology.Combined with energy-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recent years in experimental work,the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echnology has a good promotional value.Key words:air-conditioning energy-saving;room cooling mode;new wind technology;application solutions;commu-nication room 在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是今后必须实现的目标,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空调新风系统节能措施

空调新风系统节能措施

空调新风系统节能措施简介空调新风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供暖和通风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的能效,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采取节能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空调新风系统节能措施。

优化空调控制温度控制1.设定合适的温度:通过合理设定室内温度,避免过度使用空调。

根据舒适度和节能的平衡,建议将室内温度设定在24-26摄氏度。

2.定期校准温度传感器:定期校准温度传感器,确保准确测量室内温度,以确保系统能够根据实际温度做出响应。

湿度控制1.合理调整湿度:控制空调系统的湿度设置,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较高的湿度会增加空调系统的负荷,从而消耗更多的能源。

时间控制1.定时开关机:使用定时器功能,在使用期间设定适宜的开关机时间。

例如,在办公时间之前启动系统,以确保员工进入办公室时能够享受到舒适的环境,而在无人时自动关闭。

2.开启自动模式:许多空调系统配有自动模式,可以根据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

通过使用自动模式,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地运行,降低能源消耗。

最佳实践使用能效高的设备1.选择高效能的空调系统:在选购空调系统时,注意选择能效比较高的设备。

通常,能效比(EER)和季节性能因数(SEER)越高,空调系统的能效越好。

2.考虑使用变频技术:变频空调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整压缩机的转速,以匹配负荷需求。

这样可以避免频繁启停,提高能效。

定期维护和清洁1.定期更换空调滤芯:空调滤芯的积尘会降低系统的效率,并增加对空气的阻力。

定期更换空调滤芯可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清洁散热器和冷凝器:保持空调系统的散热器和冷凝器清洁,以确保良好的热交换效果。

进行适当的隔热1.增强建筑物隔热性能:通过使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如保温层、隔热玻璃等,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降低空调负荷。

2.检查窗户和门的密封性能:确保窗户和门的密封性良好,以防止冷空气泄漏,从而减少能量损耗。

结论为了提高空调新风系统的能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采取节能措施非常重要。

通过优化空调控制、使用能效高的设备以及进行适当的隔热等措施,可以显著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运行成本。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应用解析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应用解析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应用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风空调系统作为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舒适度和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新技术来提升暖通空调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已成为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暖通空调新技术在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解析,从而给读者带来一些有关该领域的实用信息和启发。

首先我们将介绍一下几个常见的暖通空调新技术,并分别说明其在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一、新风热量回收技术随着住宅和商业建筑的密度越来越大,建筑外围的环境也越来越恶劣,使得大量新风进入室内需要进行采暖或降温处理,这对于节能和保障室内空气质量都是一个挑战。

而采用新风热量回收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该技术通过在室内和室外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将室内排出的热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室外新风,在冬季可以使新风预热,减少新风的采暖负荷,在夏季则可以使新风预冷,减少空调的负荷。

上海一栋办公楼的通风系统通过引入新风热量回收技术,相比传统通风系统可以减少60%的能源消耗,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室内空气质量,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

二、全热交换技术全热交换技术是一种用于回收室内排风的热量的技术,与新风热量回收技术不同的是,全热交换技术不仅可以回收室内排风的热量,还可以回收其中的湿度。

通过在排风和新风之间进行热量和湿度的交换,可以使得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从而减少了对于采暖和降温的能源消耗,同时也提升了室内空气质量。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在北京一家办公大楼的通风系统中引入了全热交换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空调耗能,还使得室内的湿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让员工在夏季也能感受到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

三、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设备整合在一起,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来实现对通风系统运行的精准监测和控制。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及效果分析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及效果分析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及效果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紧张,节能减排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而在建筑领域中,空调系统是能耗较大的设备之一,因此对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成为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的方案和效果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1. 提高空调系统效率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是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的首要任务。

包括对空调设备本身的能效提升,以及对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效监测和调整。

具体措施包括使用高效空调设备、采用新型耗能控制技术等。

2. 模块化改造对于旧式的中央空调系统来说,通常采用的是集中供冷的方式。

而通过将其改造为模块化的多个小型冷凝机组,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从而减少系统负荷,降低能耗。

3. 控制系统升级现代空调系统应用的调节和控制技术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风机盘管和水冷却机组技术。

通过升级控制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能效监测和调整,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4. 设备维护与清洁经常对空调系统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常态性地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清洁工作,可以大大减少设备能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5. 科学调节室内温湿度通过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负荷,降低能耗。

6. 优化空气流通方式通过优化空气流通方式,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风阻,提高空气流通效率,进而降低能耗。

7. 采用新型制冷剂利用环保型、高效的新型制冷剂,可以大大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降低对大气层的影响。

三、改造效果分析1. 节能效果通过上述的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根据实际案例分析,节能潜力大约可达到30%-50%。

2. 费用节约随着能耗的减少,相关的能源成本也将会得到明显的降低。

由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寿命也将得到提升,因此从长期来看,节能改造也将带来更为显著的费用节约。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应用解析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应用解析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应用解析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为了提高节能效果和空气质量,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不断涌现出新技术。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解析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

一、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一种用于建筑物空气化的设备,可将户外新鲜空气带入室内,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新风系统可以分为常规型、回风型和混合型,其中常规型是将新风和回风分别通过不同的通道送入室内;回风型是将室内空气和新风一起送入室内,并经过混合处理实现温度、湿度的控制;混合型则是将新风和室内空气各自通过风管,混合后送入室内。

二、地暖系统地暖系统是指通过地板或地面供热的系统,被称为“地暖”是因为它的供热方式与传统的散热方式相比更加舒适。

地暖系统可以分为水暖地暖和电暖地暖两种类型。

水暖地暖是将通过锅炉或热泵设备产生的热水通过地暖管道输送到地面供热。

电暖地暖则是通过电加热板或电加热膜加热。

地暖系统的特点是能够将热量均匀地散发到室内,使居室温度比传统散热方式更加均匀。

同时也不占用墙面或采用壁挂式的供暖器。

三、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是指利用太阳能产生热水的系统。

太阳能热水器系统以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为主体,分为平板集热型、真空管集热型和混合型。

其中,真空管集热型的效果最好。

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的特点是无需燃料,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收集太阳能发电,从而达到热水的供应。

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的设备优点是能够有效减少热水费用。

四、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智能控制系统采用人体感应、光感应以及智能温控等技术,可以根据室内气温、人员活动等情况实时调节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节能目标。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暖通空调系统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在现代建筑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和空气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空调节能解决方案

空调节能解决方案

空调节能解决方案第1篇空调节能解决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逐年增长,其中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

降低空调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已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本方案针对空调系统节能问题,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节能解决方案。

二、方案目标1. 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 优化空调系统运行,提高空调舒适度。

3. 合规合法,确保方案实施过程中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三、节能措施1. 设计优化(1)根据建筑特点和用途,合理选择空调系统类型,如分体式、中央空调等。

(2)优化空调系统布局,减少管道和风管的长度,降低能耗。

(3)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提高空调系统整体能效。

2. 运行调节(1)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运行。

(2)根据室内外温差、人员密度等因素,调整空调运行参数,降低能耗。

(3)利用室内外环境优势,引入新风系统,提高空气质量,降低能耗。

3. 技术改造(1)对现有空调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如增加变频器、改进冷却塔等。

(2)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热泵技术、冰蓄冷技术等。

(3)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4. 管理与培训(1)建立健全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能耗指标。

(2)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节能意识和操作技能。

(3)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能耗监测,分析能耗数据,持续优化节能措施。

四、合规性分析1. 本方案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2. 方案中涉及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推荐标准。

3.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五、预期效果1. 空调系统能耗显著降低,能源利用率提高。

2. 空调舒适度得到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改善。

3.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为我国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 技术风险:采用新技术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运行不稳定。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及效果分析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及效果分析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及效果分析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能源节约和环保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对于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节能改造的具体方案出发,分析其实施效果,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一、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1. 更换高效节能设备空调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风机等。

通过更换高效节能设备,可以降低系统的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压缩机方面,可以选择采用变频技术的压缩机,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达到节能效果。

选择具有高效换热能力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也可以显著降低系统的能耗。

风机方面,可以选择使用低功耗、高风量的风机,提高送风效率,降低系统的能耗。

2. 优化系统控制策略通过优化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能耗。

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合理调整供冷供暖温度,避免系统过热或过冷导致的能耗浪费。

可以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调整,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降低能耗。

3.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除了更换设备和优化控制策略,还可以通过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来实现节能目标。

可以对系统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降低能耗。

可以通过改进管道设计和布局,减少管道阻力,提高系统的供冷供暖效率。

4. 安装新型节能附件在空调系统中,一些附件的选择也会影响系统的能耗。

选择采用高效节能的附件,如节能水泵、节能风机等,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能耗。

还可以考虑安装节能型控制阀、换热器和冷凝器等,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效。

二、节能改造效果分析通过上述节能改造方案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具体效果如下:1. 能源消耗降低经过节能改造,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大幅降低。

根据实际案例数据显示,空调系统的能耗可以降低20%以上,甚至达到30%以上的节能效果。

中央空调空气处理系统节能优化运行策略研究及实现

中央空调空气处理系统节能优化运行策略研究及实现

中央空调空气处理系统节能优化运行策略研究及实现中央空调空气处理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空气调节设备,在各种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室内舒适度和空气质量,中央空调系统需要长时间运行,消耗大量能源。

因此,节能优化运行策略研究及实现重要性凸显。

一、现状分析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常常采用全新风(F)和换气模式(V)两种方式,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另外,很多中央空调空气处理系统缺失节能型空气处理设备,缺乏先进的控制技术,难以实现优化运行。

二、优化运行策略1、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条件进行实时调整,提高空调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空气处理设备采用节能型设备,如板式热交换器、高效滤网等,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建立全面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数据,通过系统控制中心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最优化的系统运行。

4、利用智能化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协调,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技术,实现系统运行的自适应调节。

三、技术实现1、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构建数字化运行平台,实现对空调系统的全面控制。

2、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联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3、增加数据采集装置,收集各种相关数据,如气体浓度、温湿度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优化运行策略。

四、实施效果这些优化运行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大幅降低中央空调系统能耗,还能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少运维成本,同时也能够达到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提升室内员工的工作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中央空调系统耗电量巨大,采取科学合理的节能优化运行策略是关键。

在数字化控制、物联网、数据采集、智能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节能优化运行将成为中央空调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如何降低空调能耗是通信企业机房的节能重点。文章通过对 实 现 空 调 设 备 节 能 方 法 的 研 究 与 分 析 ,提 出 了 节
能 通 风 新 技 术 ,并 结 合 在 近 几 年 的 节 能 降 耗 试 点 工 作 中 ,初 步 取 得 成 效 ,实 践 证 明 该 技 术 具 有 较 好 的 推 广 价 值 。
Key words:air-conditioning energy-saving;room cooling mode;new wind technology;application solutions;commu- nication room
在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是 今 后 必 须 实 现 的 目 标 ,是 经 济 可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的 重 要 保 障。对通信 行 业 而 言,实 现 资 源 节 约 和 环 保 的 战 略 目 标 ,其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着 眼 点 就 是 要 大 力 推 动 以 节 能 降 耗 为重点的设备 更 新 和 技 术 改 造 ,加 快 淘 汰 高 耗 能 、高 耗 水 、高耗材的 工 艺 、设 备 和 产 品。 根 据 通 信 部 门 多 年 来 的统计数据 分 析,通 信 行 业 的 运 营 成 本 主 要 是 电 耗 成 本,而在 电 耗 成 本 中,机 房 空 调 的 电 耗 约 占 总 电 耗 近 50% 以 上 。 可 以 说 降 低 空 调 机 组 的 运 行 费 用 ,是 有 效 降 低 电 信 行 业 运 营 成 本 的 关 键 。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电 力系统中用电 设 备 的 多 样 化 ,产 生 的 浪 涌 、谐 波 导 致 了 用 电 环 境 的 恶 化 。 这 些 浪 涌 、谐 波 不 但 危 害 用 电 设 备 本 身的使用安全 和 使 用 寿 命 ,同 时 也 导 致 用 电 量 上 升 ,增 加 了 用 户 的 经 济 负 担 。 以 前 就 有 一 些 节 电 技 术 ,但 这 些 技 术 是 基 于 当 时 供 电 电 压 不 稳 的 基 础 上 开 发 的 ,主 要 的 功能局限在变 频 、调 整 电 压 以 及 无 源 滤 波 上 ,这 些 方 法 节能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对实现空调设备节能 方法的研究与 分 析 ,提 出 了 节 能 通 风 新 技 术 ,在 近 一 年 多的节能降耗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解决目前机房 内 存 在 的 局 部 过 热 问 题,并 使 机 房内气流组织的合理高效从而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 建议通信机房在层高满足的条件下优先采用地板下送 风方式。根据实际工 程 案 例 进 行 经 济 性 分 析,下 送 风 方式比上送风方式普遍可节约 20% 左 右 的 运 行 费 用, 节能效应显著。
2012 年 7 月 25 日 第 29 卷 第 4 期
文 章 编 号 :1009-3664(2012)04-0106-04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
July 25,2012,Vol.29 No.4
运营探讨
空调节能新风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解决方案
齐 伟 (联通公司通化分公司,吉林 通化 134001)
Application in Solutions
QI Wei (Tonghua Branch of Unicom,Tonghua 134001,China)
Abstract:How to reduce the air-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energy-saving key of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room.This paper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the air-conditioning energy-saving methods,proposed the energy-saving ventila- tion of new technology.Combined with energy-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recent years in experimental work,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echnology has a good promotional value.
针对上述通信机 柜 内 部 存 在 的 一 系 列 问 题,必 须 在机柜前期结构研发阶段对一些环节进行优化处理: 应增加通信机柜的柜 门 开 孔 率,内 部 结 构 形 式 寻 求 更 合 理 的 流 制 排 风 ,进 风量应可以根据柜内设备安装情况进行调节。
在工程应 用 中 地 板 下 送 风 方 案 要 达 到 理 想 的 效 果 ,应 注 意 以 下 环 节 :(1)地 板 下 只 准 通 风 ,严 禁 布 放 线 缆 (消 防 用 线 缆 除 外 );(2)架 空 层 下 有 效 净 空 高 度 一 般 应控制 在 350~500 mm 范 围 内;(3)送 风 距 离 宜 小 于 15 m。 若 送 风 距 离 超 过 15 m,可 以 考 虑 两 侧 安 装 空 调 送 风 或 地 板 下 安 装 风 管 进 行 远 距 离 输 送 ;(4)地 板 架 空 层下的水泥楼面应铺设不燃烧材料制造的隔热保温层
机柜内部安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到 周围的环境中,这一 方 面 要 求 机 房 大 环 境 有 良 好 的 气 流 组 织 和 适 宜 的 环 境 参 数 (温 度 、湿 度 等 ),另 外 一 方 面 要求通信机柜具备良好的散热工艺。
通信机柜 的 结 构 形 式 应 充 分 考 虑 散 热 工 艺 的 要 求,否则会造成热量 在 机 柜 内 部 堆 积 而 无 法 及 时 散 发 到 周 围 的 环 境 中 去 ,从 而 影 响 通 信 设 备 的 正 常 运 行 ,严 重时会造成通信设备故障率明显增加。目前一些通信 机柜的结构形式在散 热 工 艺 上 存 在 一 些 缺 陷,问 题 主 要包括:(1)机柜前 后 门 开 孔 率 不 足,有 些 在 前 柜 门 位 置还设置有防尘网,造 成 冷 气 进 入 阻 力 过 大;(2)有 些 机房通信机柜内部堆 放 的 设 备 过 于 密 集,气 流 流 道 过 于狭窄,内部气流循环 不 通 畅;(3)柜 内 气 流 组 织 不 合 理 ,冷 、热 气 流 混 合 现 象 明 显 ;(4)一 些 散 热 量 大 的 通 信 设备机柜缺少风扇强 制 排 风,仅 靠 机 柜 内 部 排 风 散 热 效果较差。
2012 年 7 月 25 日 第 29 卷 第 4 期
齐 伟 : 空 调 节 能 新 风 技 术 研究及其应用解决方案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 July 25,2012,Vol.29 No.4
和 保 护 层 ,防 止 楼 层 水 泥 面 或 下 层 天 花 板 结 露 。 1.2 机 柜 内 气 流 组 织 合 理 化
· 106 ·
径。机房内的气流组织应包括机房大环境的气流组织 和通信机柜内部的气 流 组 织,所 以 机 房 空 调 气 流 组 织 的科学化解决方案应立足这两方面予以考虑。 1.1 机 房 送 风 方 式 应 优 先 考 虑 地 板 下 送 风
目前通信 机 房 规 划 大 多 数 采 用 上 走 线 上 送 风 方 式,而专用空调上送 风 方 式 主 要 采 用 风 帽 直 接 吹 送 和 风管送风两种常见方 式,但 这 两 种 送 风 方 式 由 于 造 成 机 房 内 空 调 送 风 断 面 过 大 ,且 系 统 调 节 性 能 较 差 ,不 能 实现机房内系统总 风 量 的 高 效、合 理 的 分 配。 特 别 是 一 些 发 热 量 较 大 的 数 据 、交 换 机 房 ,由 于 机 房 内 负 荷 较 大且分布不均匀,易 造 成 发 热 源 集 中 区 域 的 局 部 分 配 的送风量不足,热量 不 能 及 时 散 发 而 造 成 局 部 过 热 现 象。且上送风方式由 于 在 整 个 机 房 空 间 内 冷、热 气 流 混 合 交 叉 现 象 严 重 ,制 冷 效 率 偏 低 。
(2)乙 二 醇 干 冷 器 利 用 室 外 低 温 冷 源 ,通 过 水 泵 的 运 转 ,将 室 内 的 热 量传到室外冷凝器,再 由 室 外 冷 凝 器 将 乙 二 醇 液 体 的 热量散发出去,这样 制 冷 就 将 压 缩 机 工 作 的 高 能 耗 转 化 成 了 水 泵 循 环 的 低 能 耗 ,达 到 节 能 的 目 的 。 由于采用了间接 换 热 的 方 式,避 免 了 室 外 空 气 中 的尘埃对室内洁净环境的污染。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 在一些问题 。 [3] 乙 二 醇 水 溶 液 作 为 载 冷 剂,其 浓 度 的 配置需要根据室外温 度 进 行 调 整,可 能 造 成 压 缩 机 高 压过高而导致空调机不能正常工作。 (3)空 调 添 加 剂 通过向空调内添 加 节 能 添 加 剂,清 除 空 调 主 机 及 冷凝管内的附着物,并 在 循 环 系 统 内 形 成 保 护 膜 从 而 提高空调工作效率,降 低 空 调 磨 损,延 长 使 用 寿 命,达 到节能目的。 该 技 术 一 次 性 投 资 较 少 ,方 法 简 单 ,不 影 响 现 网 设 备 的 运 行 安 全 ,特 别 对 使 用 三 年 以 上 的 空 调 效 果 明 显 。 (4)空 调 自 适 应 节 能 系 统 空调自适应节 能 系 统 是 通 过 模 糊 控 制 技 术[4],根 据室外大气温湿度和 室 内 环 境 温 度 的 变 化 情 况,灵 活 调节每台空调的工况 参 数 设 定,以 最 优 化 方 案 控 制 每 台 空 调 的 运 行 状 态 ,满 足 机 房 环 境 温 度 控 制 需 要 ,达 到 节电目的。 节能监控系统的 安 装 和 施 工 简 单 方 便,不 需 要 对 机 房 结 构 做 任 何 变 动 ,不 影 响 原 有 空 调 系 统 的 结 构 ,具 有 安 全 可 靠 等 特 点 ,且 有 利 于 日 常 维 护 。 (5)智 能 化 综 合 节 电 技 术 通 过 对 照 明 管 理 节 能 ,空 调 节 能 、供 电 节 能 技 术 的 智 能 化 综 合 控 制 ,达 到 整 体 节 能 目 的 。 经 过 实 际 测 试 , 节能效果较好。应用该技术时需特别注意交流供电系 统的谐波等指标,且 节 能 设 备 应 尽 可 能 采 用 电 路 并 联 方 式 ,否 则 可 能 导 致 通 信 网 络 运 行 瘫 痪 的 严 重 后 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