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工具:PMI思维方法
PMP项目经理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PMP项目经理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项目管理专业(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简称PMP)是一项普遍认可的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其目标是培养具备高效管理项目的专业人士。
PMP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需要展现出卓越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项目环境。
本文将探讨PMP项目经理如何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技巧实现项目成功。
一、创新思维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指超越传统思维模式,寻找创新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项目管理中,创新思维对于项目的成功非常关键。
首先,创新思维可以帮助PMP项目经理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项目环境。
现代项目面对的挑战和风险多种多样,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项目的需求。
因此,PMP项目经理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的思维,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应对项目中的复杂问题。
其次,创新思维能够帮助PMP项目经理发现项目中的机会。
创新源于对问题和需求的深入理解,PMP项目经理通过创新思维能够发现项目中的潜在机会,并将其转化为项目的竞争优势。
例如,在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项目中,PMP项目经理通过创新的思考,寻找到一种独特的营销策略,从而使项目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最后,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团队的合作与创造力。
PMP项目经理需要具备在跨文化和跨职能团队中协调工作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产生更多的创新想法。
通过与团队成员共同思考和合作,PMP项目经理能够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二、PMP项目经理的创新思维方法1. 倾听和观察:项目经理应该积极倾听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并观察项目中的问题和机会。
通过聆听不同观点和发现问题的根源,可以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2. 提出挑战:在项目中,PMP项目经理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团队成员进行创新性思考。
创新思维-六顶思考帽

2
谢玉雄
现 任:广东时代光华 高级培训师 清华 、北大、浙大、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南京师大MBA客座讲师
4
第一单元 什么是六帽思考法
开篇题: 森林探险:老虎、猴子、小狗、孔雀、 大象舍弃顺序如何?
思维障碍:当我们进行传统性思维时,我们总
是尽可能同时考虑很多的因素。我们总是在同一时 刻既考察信息、形成观点,又要评判其他人的观点。
5
1、思维方法介绍
• 垂直思维法 • 水平思维法
6
2、六顶思考帽的行为要点
15
4、相信绝对的真理
• 相信绝对的真理、定律可以降低思考成本 • 真理、定律是有条件的,条件变化了,真理、
定律可能就会改变。
• 我们开会前收集事 实和数据,可以集 中所有人的信息和 智慧,提高决策速度。
16
5、白帽思维练习
请阅读以下短文,请找出五条白帽意见: 练习1: 你正在打量一个你们部门准备雇用的新员工 练习2: 你想了解客户投诉的内容
17
红帽思维
看到的事实和看法之间的一种揉合的、情绪化的、 直觉的、感性的结论。
让我们想想红玫瑰,再想想爱的温暖,红帽与感受, 感情和直觉有关.
•与不偏不倚的、客观的信息相对立。 •预感、直觉和印象。 •无须给出证明、无须合乎逻辑。 •无须提出理由、无须问为什么。
18
1、红帽思维
红帽思维的使用原则:
• 每次只思考一个方面,这样做的效果 是便于思考。六顶帽子思考法有以下 行为要点 :
九大思维工具解析

九大思维工具解析思维工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做决策、提高效率,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九大思维工具,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这些工具,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创造的方式,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快速生成各种想法和解决方案。
在头脑风暴中,没有对错之分,尽管提出各种看似疯狂的想法,也可能激发最终的创新解决方案。
2.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因果图是一种将问题分解为具体因素,并探索其相互关系的工具。
通过因果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治标不治本。
3.畅想法(Mind Mapping):畅想法是一种用图形方式呈现思维的工具,通过中心主题发散出各种相关的主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关系。
畅想法可以用来整理知识、规划项目、解决问题等。
4.决策树(Decision Tree):决策树是一种用来进行复杂决策的工具,通过将决策分解为一系列可能的结果和决策点,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
决策树可以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提高我们的决策效率。
5.6W分析法:6W分析法是一种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回答6个问题: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里)、Who(是谁)、How(如何),全方位地了解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6.标志性问题法(Laddering Technique):标志性问题法是一种通过连续提问“为什么”来发掘深层次问题的方法。
通过反复追问为什么,我们可以逐步深入了解问题根源,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7.反向思维法(Reverse Thinking):反向思维法是一种通过反向思考问题,找到反面解决方案的方法。
通过打破常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发现新奇的解决方案,激发创新思维。
8.倒推法(Backward Planning):倒推法是一种逆向思考的方法,通过设定最终目标,然后逐步分解步骤,规划实现路径。
全国2017年10月自考03298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试题课程代码:0329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学生在无数次地使用了铅笔、钢笔和圆珠笔之后,便能总结出笔的本质特征。
这体现了思维的(B)A、间接性B、概括性C、批判性D、内隐性2、最早把理性思维看作是认识最高级别的西方哲学家是(B)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奥卡姆3、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C)A、混合成分B、同质成分C、异质成分D、有效成分4、知识的构造式定义是(A)A、知识=信息+关联B、知识=信息+数据C、知识=智能+信息D、知识=数据+关联5、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中,最能体现创新思维的是(C)A、准备阶段B、调查阶段C、观念阶段D、评价阶段6、泡沫塑料、泡沫金属的发明,实际上都源自对面团发酵方法的效仿和应用。
这种发明体现了刨新思维技法中的(A)A、移植法B、5W2H法C、希望点列举法D、奥斯本检核表法7、伽利略对加速度和匀速运动所作的新解释,应用的思维方法是(C)A、逆向思维法B、协同思维法C、极限思维法D、关联思维法8、“哲学家”和“文学家”这两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是(B)A、真包含关系B、交叉关系C、全异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9、从众多备选方案中搜索寻求其中的优化方案,这种思维方法是(B)A、发散性思维B、收敛性思维C、类比思维D、演绎思维10、在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中,“温室培育”这个故事说明的是(B)A、自由发挥B、暂缓评价C、思维形象化D、暂时搁置11、在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中,奥斯本特别强调(D)A、搭便车B、数量产生质量C、自由联想D、延迟评判12、下列属于封闭性问题的是(A)A、感冒有什么症状?B、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C、如何来定义“门”这个概念?D、如何设计一辆水陆两栖的汽车?13、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的头脑风暴法变式是(C)A、戈登法B、图画刺激法C、川喜田法D、635笔写法14、认为智商概念所涉及到的智力是一种“呆滞的智力”,这一说法的提出者是(B)A、吉尔福特B、斯滕伯格C、马斯洛D、梅德里克15、用绿帽思维来解释“创造力”的理论形态是(D)A、行为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水平思维理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创新思维名解

3、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地答案空间地问题,对这个问题地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地,没有现成地标准答案。
4、封闭性问题:有现成的、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
2、实足年龄:依据被试者的实际出生日,依据被试者接受测试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所获得的被试者年龄的数据。
3、心理年龄:是在智力测试中,根据被试者的测试中的回答结果,在确定基底年龄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所获得的数据。
4、智商临界说:一个人的智商和他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形,在一定的智商等级中,智商和他的创新能力是有正相关的,但就各个等级的智商总体来看智商和创造力的关系,则没有这种正相关。
1、创新的过程伴随着问题的提出过程、讨论过程、解决过程。创新思维总是面对着问题,总是试图解决问题。
2、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往往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
3、问题可以分为界定明确的问题、未界定明确问题。
1、逻辑思维方法是在推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演绎、归纳和类比方法。
2、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命题和推理。
6、缄默认知:它是以行为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7、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一种象征符号系统,一个语词就是一个象征符号。
1、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2、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3、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创新思维工具:PMI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工具:PMI思维方法1、问题与思考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挤公共汽车的经历。
当你在公共汽车中被挤得连呼吸都有些困难而车却在拥挤的道路上缓缓爬行时,你一定在想,让这一切都快些结束吧!此时你对改善这种状况的愿望一定特别迫切。
如果有人向你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是马路上的公共汽车多一倍,私家车少一半就好了。
”你对这个建议持什么态度呢?2 、什么是PMI思考法PMI思维方法是一种对观点或建议进行全面分析的思维方法。
P(Plus)这种观点或建议的优点或是有利因素。
也就是说,你为什么喜欢或赞同这种观点或建议。
M(Minus):这种观点或建议的缺点或是不利因素。
也就是说,你为什么不喜欢或是不赞同这种观点或建议。
I(Interest):兴趣点,这种观点或建议让人感兴趣的方面,或者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的方面。
3、如何对待不同的观点或建议假如你对上述有关公共汽车的问题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就认为这种做法行不通,对其嗤之以鼻,那你很可能失去一个有意义的创新跳板。
人们对干一种观点的本能反应是:喜欢或者不喜欢,赞同或者不赞同。
如果你喜欢或赞同一种观点,你一般不会注意到它的消极因素或负面因素。
同样,如果你不喜欢或不赞同一种观点,你一般不会注意到它的积极因素或正面因素。
而且你一般不会单独挑出这种观点有趣的或有建设性的方面。
这就会导致你看问题带有片面性。
学会用PMI思维方法处理观点或建议会避免上面所提到的不足。
PMI思维方法不会阻止你对一种观点或建议做出判断,它能确保你在对一种观点或建议的各方面都已经充分考虑之后再做出决定,使你有充分的理由赞同或不赞同这种观点或建议。
有意识地运用PMI思维方法,可以避免我们通过直觉来评价一种观点或建议,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更有技巧地考虑问题。
我们在面对一种观点或建议时,不应凭直觉表示喜欢或不喜欢,不应轻易下结论,而是应该运用PMI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先确定这种观点或建议的优点,然后再确定它的缺点,最后再找出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但却吸引人的特点,经过权衡利弊后,你才有理由说,我赞同或是不赞同这种观点或建议。
beidea柯尔特教程

柯尔特教程广度(Organize)第一节 PMI思维方法P(Plus)有利因素;M(Minus)不利因素;I(Interest)兴趣点;不要拒绝一个第一眼看上去不好但是实际上很可能有价值的观点;一个观点或者建议不只有好坏之分,它还能够引出别的观点;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个观点;对问题的判断应该根据观点的价值本身而不是你当时的感觉;第二节 CAF(Consider all factors)考虑所有因素先考虑所有的因素,然后选出最重要的因素;必要时可求助于他人;重点应放在那些被遗漏的因素上;第三节 规则(Principle)制度规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美好,是为了让人类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规则应该让大多数人悉知并理解,这样才能够让人们有可能遵守;规则应当为遵守它的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第四节 C&S(Consequent and sequel)结果与结局在作出最终决定之前,应该考虑所有的结果;直接结果可能与长期结果相反;别人容易看到自己行为带来的结果;第五节 AGO(Aims Goal Objective)方向、目的、目标如果你清楚地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那么实现它就更容易;目标应当现实、真切、可行,这样一个人才能够真正实现它;第六节 Planning 计划做计划时,清楚地知道你想要的达到的目标很重要;为了防止第一个计划出错,应该准备一个备用的计划;计划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结果;尽量让计划简单而且直接;在做出一个计划之前,认真考虑所有因素,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七节 FIP (First important priorities) 优先考虑的事情获得尽可能多的观点,然后考试挑选优先考虑的事情;在同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优先考虑的事情;如果挑选最重要的事情很困难,那就剔除不重要的事情,然后看剩下了什么;不要忽略勿需优先考虑的事;第八节APC(Alternatives possibilities choices)其他的选择、可能性及方案要不断寻找其他的选择,直到满意为止;当你觉得满意时再找其他的选择,就需要你做出努力了;第九节决定(Decision)你自己应该知道做决定的真正原因;在做出决定之后,弄清它是否能够再撤回很重要;不要为做决定而做决定;要获得一些东西,你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在做决定的过程中,你应该考虑所有的因素(Consider all factors),看清结果(Consequent and sequel),明确目标(Aims Goal Objective),评定优先考虑的事情(First importantpriorities),然后找出其他可能的因素(Alternatives possibilities choices);第十节OPV(Other people’s view)其他人的观点不论你是否同意它,你都应当看重其他人的观点;要能够分清观点之间的差异;每个观点对于持有人来说可能是正确的,但是把它用于别人就不一定正确;看别人能否想得到你的观点;组织(Organize)第一节辨认(Recognize)辨认实际上是对事物的属性做出确认的过程;大多数的辨认过程都是在缺乏足够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你要尽量注意搜集有用的信息;第二节分析(Analysis)分析可分为原始部分(真实部分)分析(Original part analysis)和感知部分分析(Perceived part analysis);养成分析复杂情况的习惯,这样复杂的情况就会更加易于思考;第三节 对比(Compare)在遇到不熟悉的事物时,我们可以将其和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将我们所熟悉的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运用到解决新事物的过程中;第四节 选择(Select)选择就是寻找或者挑选符合要求的东西;在做出选择时要时刻明确自己的要求,不要被表面很优厚的条件所吸引;第五节 寻找其他的方法(Find other ways)尽可能发展其他的备选的方案;第六节开始(Start)你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结果,然后才能够具体分析从哪里开始;第七节组织(Organize)组织的目的在于避免混乱;组织不一定要很复杂,但是一定要是确定的;第八节集中(Focus)不管你研究什么问题,你都应该把思维集中到该问题的某一方面,这样才能够对问题进行清晰而全面的思考;第九节巩固(Consolidate)不同的观点放在一起,能够组成一个新的想法,也可以把不同的想法放在一个主题下,通过巩固可以找到思考中存在的缺陷,或者那些需要更全面考虑的地方;第十节结论(conclude)结论可以是肯定的、暂时的、可以改变的;没有结论也是一种结论;任何思考都会有结论;交互(Interaction)第一节EBS(Examine both sides)研究双方的观点EBS意味着对另一方的观点给予足够的注意——意味着能够完全接受它们,并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辨解论证;第二节证据的类型(Evidence type)证据可分为主观观点(包括一般的想法、感觉、偏见、信仰和猜测)和客观的事实(已经发生的现实、个人经验、普遍经验和实例);第三节证据的价值(Evidence value)要说服其他人接受这个论点,唯一的方法就是寻找充足有力的证据;论据包括:核心论据、强论据和弱论据;不论对待他人的还是自己的观点,都要努力寻找支持这些观点的论据;核心论据是关键,如果核心论据不成立,观点也就不成立;第四节 论据的结构(Evidence structure)论据的结构包括独立的论据,不独立的论据和证据链;第五节 ADI(Agree disagree irrelevant)相同点、不同点、不相关点Agree:双方都同意的观点;Disagree:双方互不同意的观点;Irrelevant:不相关或者无关紧要的地方;研究双方的观点要客观全面,不要先判断再思考;第六节正确(Right)正确的表现包括表明(Show)、参照(Refer)、命名(Name)和判断(Judge);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有好的方法事情就会发展很顺利,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学会运用有效的方法;第七节失误(Misplay)失误的表现包括夸张(Exaggerate)、遗漏(Miss)、错误(mistake)和偏见(Prejudice);夸张的错误在于把事物推向极端,避免的方法在于逻辑的严谨性;遗漏的错误在于只看到支持观点的部分而忽略其他的错误,避免的方法在于考虑所有的因素(CAF);第八节结果(Outcome)任何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必有结果,应该强调取得的成果,并评价这些成果;创造力第一节YES、NO和POPo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新造的词,它本身来源于诗(Poetry)一词,这个词还来源于猜想(Suppose)、假设(Hypothesis);PO是人为的,它指的是我们不采用判断式思维方式而进行思考,PO不是给你提供事情真正的、准确的或者本来的样子,而是提供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一种开放的观点和看待事物的新方式;PO的功能是重新安排信息以创造新的模式和对旧的模式进行改组,这两项功能其实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PO的功能:1、激发与纵容功能:那信息以新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并允许对信息做不合情理的安排;2、解放功能:破坏旧模式,使被禁锢的信息得以用新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当你面对一个观点时,不要急于判断它的对与错,要想到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存在;第二节跳板(Stepping stone)跳板的方法是跳出惯有的思维模式获得新的思维方式的路径和机会,它的作用在于帮助选择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并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手段达到目的;跳板只是引导我们通向另一个观点的途径,只是暂时存在的想法,无所谓对错;第三节随意输入(Random input)随意输入法需要特意引入一种与现状不相关的东西,把两个表面上看上去毫无联系的事物或情况通过PO联系在一起,最后得出具有创造性、有价值的观点;第四节挑战概念(Concept challenge)必须缺点挑战对象,而且你所要挑战的对象并不一定是错的;挑战不是批评,不是要攻击你挑战的对象为什么不行,而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第五节主要观点(Dominate idea)主要观点是人们思考的轨道或主路,避开主要观点,我们可以发现思考的坦途,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主要观点,然后挑战它;第六节定义问题(Define the problem)定义问题实际上指的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尤其是遇到困难时,发现问题,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对其进行定性和定义,做到这一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新答案;第七节去掉缺点(Remove faults)要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事物,重点在于找到缺点之后如何改进,而取得提高的一种方式就是挑出现有想法中所有的缺点,然后设法去除这些缺点;第八节合并(Combination)合并是我们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果的最佳手段;合并有时是两件事情叠加,有时会得到全新的结果;第九节要求(Requirement)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先提出要求,否则我们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迷失方向;要求的重要性顺序值得注意,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同等重要;要求是指一种情况所要求的所有事物,要求给我们施加了压力,所以事物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去完成;要求实际上能够产生创造性的影响,而不仅仅是评价观点的标准;第十节评价(Evaluation)思想是用来对创造性进行不夹杂任何因素的评价,评价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用;学会创造价值;有些新观点、新创意,可能看上去没有用,但是也不要轻易放弃它,时间是最好的衡量标准;信息和情感(Information & feeling)第一节FI&FO进信息和出信息FI(Information-in)进信息:指被包括的信息,放进来的信息和我们知道的信息;FO (Information-out)出信息:指被遗漏的信息,遗失的信息和我们想知道的信息;我们应当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和方式关注那些被遗漏的信息;第二节FQ&SQ钓鱼式的问题和射击式的问题FQ(Fishing question):钓鱼式的问题,SQ(Shooting question):射击式的问题;提问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有时候你只是一味地搜集信息,而不知道会得到什么答案,有时候你想得到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所以你要学会提问的方式;第三节CS&CC独立线索和复杂线索CS(Clues separately):独立线索,CC(Clues combined):复杂线索;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挑选出这些问题的线索,然后单独考虑,最后再综合考虑;第四节COFCO矛盾和错误的结论CO&FCO:Contradiction and false conclusion ;不管信息来自何处,都涉及到了信息正确性的问题,对于这些信息,我们有必要检验它们的正确性,否则有可能导致我们在出来问题的时误入歧途;挑选出我们思考一件事物时所得出的不同观点,努力发现它们之间的矛盾;有些结论在某些条件下可能是正确的,而在其他条件下可能是错误的;第五节SG&BG小猜测和大猜测SG&BG:Small guess and big guess ;当我们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而无法缺点的时候,我们就会进行猜测,当信息很少或者没有信息的时候,它是一个大猜测,我们收集的信息越多我们需要猜测的东西就会越少;看看猜测错误的后果大小,决定你是否做出猜测;看看还有什么进一步的信息来让内你猜测变小;第六节BP&BO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BP&BO:Believe-personal and believe of others ;相信自己的基础是个人经验、感觉或者证据;相信他人的意思是吸收别人的信念,而不是自己的思考;吸收别人的信念目的不在于要攻击信念或者鼓励怀疑任何事情,我们是目的在于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他们的信念来源于何处;信念的强弱,取决于它的证据任何有力,看改变它是否容易;第七节RM—H&RM—S作为帮助的现成观点和作为替代的现成观点RM—H&RM—S:Ready-mades as help and Ready-mades as substitute;Ready-mades as help:指的是你把现成的观点当成对你思维的帮助,它可能提供一个起点,一种因素或者一种需要进行自己的思维;Ready-mades as substitute:指的是你把现成的观点当成对你思维的一种替代,你不是自己思考的而是全盘接受现成的观点;第八节EM&EG普遍情感和自我情感情感对思维的过程有着重大的影响,即使思维首先出现,情感也会发挥作用,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要避免犯感情用事的错误;第九节 VH&VL高价值和低价值VH&VL:Value-high & value-low;价值对于思维至关重要,所有的结论判断,选择和行动最终都建立在我们持有的价值上。
PMI思维方法

PMI思维方法《PMI 思维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以及创新思考是经常面临的任务。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掌握一种科学、系统的思维方法至关重要。
PMI 思维方法就是这样一种实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那么,什么是 PMI 思维方法呢?简单来说,PMI 分别代表着“Plus (优点)”、“Minus(缺点)”和“Interesting(有趣之处)”。
当我们面对一个想法、方案或决策时,通过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首先,来看看“Plus”这一部分。
当我们思考某个事物的优点时,需要尽可能地挖掘出其积极的方面。
比如,如果我们正在考虑一种新的工作流程,它的优点可能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节省时间和资源等。
对于一款新的产品,优点可能体现在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外观更吸引人等方面。
通过明确优点,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事物所带来的好处和价值,这有助于增强我们对其的信心和支持。
接下来是“Minus”,即缺点。
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角度。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了解其存在的不足和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还是以新的工作流程为例,可能存在的缺点包括需要员工重新适应,短期内可能导致工作进度减缓;对于新的产品,可能存在价格过高、兼容性不好、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认识到缺点,能够让我们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或者在必要的时候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是“Interesting”,也就是有趣之处。
这一部分可能相对较难理解,但它却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和启发。
有趣之处可以是那些与常规思维不同的、新奇的特点,或者是可能引发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方面。
例如,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可能有趣在其独特的宣传方式,一个科技发明的有趣之处可能在于它所开创的全新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PMI 思维方法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个人决策方面,比如选择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