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保护与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图书馆为例

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图书馆为例

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图书馆为例杨娜姜璐王振(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山东省图书馆馆藏丰富的红色报刊,其中尤以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为最,是研究山东革命根据地党史、革命史、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以山东省图书馆藏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的现状和特点、价值和开发利用的实践为基础,就如何更好开发利用红色报刊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红色文献公共图书馆开发利用[分类号]G 253*本文系2021年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课题“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挖掘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1WL (H )94)的研究成果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文化和旅游领域红色资源富集,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方面优势突出、责任重大[1]。

2021年1月1日,《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正式实施。

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通过立法进一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

公共图书馆馆藏红色报刊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及学术价值[3],因此,开发好、利用好、传播好红色报刊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图书馆更好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图书馆馆藏丰富的红色报刊,其中尤以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为最,内容涵盖山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卫生、科技等各个领域。

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下文简称“红色报刊”)是“山东革命根据地文献”的组成部分,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山东革命根据地编写、出版和发行的报刊[4]。

红色报刊是山东革命根据地思想、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山东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巩固到发展壮大,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东地区走向胜利的原始记录,具有很高的思想文化价值和历史资料价值。

山东省考研考古学重点时期遗址及文化的整理与分析

山东省考研考古学重点时期遗址及文化的整理与分析

山东省考研考古学重点时期遗址及文化的整理与分析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学科,对于了解山东省的历史和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山东省考古学领域的一些重点时期遗址的整理与分析,以期深入了解这些遗址及其相关文化。

一、山东省考古学重点时期山东省地域辽阔,可追溯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考古学领域,山东省的重点时期主要包括新石器时代、商代、周代等。

1. 新石器时代遗址山东省新石器时代遗址众多,其中以济南趵突泉遗址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最为著名。

济南趵突泉遗址是山东省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

这个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山东省远古时期的社会形态、文化特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则是山东省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它的发现为研究山东省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

2. 商代遗址山东省的商代遗址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济南郑村山商城遗址、临沂沂水商城遗址等。

这些遗址是研究山东省商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通过对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可以了解商代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点。

3. 周代遗址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山东省作为周王朝的重要一部分,其遗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山东省的周代遗址主要分布在历城、荣城、临沂等地,这些遗址是研究周代山东省政治、军事、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二、遗址的整理与分析1. 遗址的整理工作遗址的整理工作是考古学的基础工作之一,它主要包括遗址的保护、整理、清理、修复等工作。

对于山东省的考古遗址,整理工作至关重要。

遗址的保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其原始状态不受破坏。

整理工作包括对遗址进行细致的清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遗址的结构和功能。

修复工作则是对遗址的损坏部分进行修复,使其更加完整。

2. 遗址的分析工作遗址的分析工作是考古学研究的核心工作之一,它主要包括遗址的文化层序划分、遗物的分类与鉴定、区域性文化差异等内容。

浅谈腾冲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腾冲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腾冲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者:龙济存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2期摘要:抗战文化资源,既包括已保存下来的抗战遗址、文物、景观、图片、文字档案等,还包括无形的精神资源,如抗战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

关键词:抗战文化,文物,档案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32-02腾冲是一个集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边地文化及外来文化为特征的融合体,20世纪40年代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至次,抗战文化成为腾冲文化之一,70年来它与其它文化交相辉映,是打造腾冲文化品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目前抗战文化宣传较热的情况下审视和研究腾冲抗战文化,如何进一步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提升腾冲文化的软实力,让抗战文化更好的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抗战文化资源现状保护研究开发一、充分认识腾冲抗战的特点及准确掌握腾冲抗战文化资源的现状腾冲抗战是滇西抗战及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最高海拔的战斗(高黎贡山海拔4000多米),被称为云天上的战争;腾冲抗战是在高山、峡谷、平坝中的立体战斗;腾冲抗战是军队与当地多种民族参加的战斗;腾冲是全国抗战中收复的第一座城市;腾冲抗战中涌现出了众多的抗战名人和可歌可泣的事迹;腾冲抗战是抗战战争中全歼日军的战斗。

可以说腾冲是记录战争、收藏战争的城市,这些诸多因素开成了独特的亮点和特点。

腾冲抗战涉及每一个角落、村塞、山头,抗战结束后,留下了来凤山、飞凤山和高黎贡山等无数抗战遗址,也有保留下来了腾冲文庙、英国领事馆、江苴古镇、界头预备二师驻地、抗日县政府旧址等数不胜数的抗战遗迹。

还有国殇墓园、198师纪念塔、黑泥塘墓、战士塚等抗战纪念建筑。

这些都是最富价值、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资源,它是抗战文化的主要载体,它们具保护、研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除国殇墓园、198师纪念塔、英国领事馆等得到相应保护修缮外,其它的都得不到好的修复和保护,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设立保护范围和保护标识,渐渐的消失。

《2024年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2024年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篇一一、引言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革命历史、英雄事迹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内涵。

随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将围绕济青枣三地(济南、青岛、枣庄)的红色文化传播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二、济青枣三地红色文化传播现状(一)传播渠道与形式在济青枣三地,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实体场所进行。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也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

传播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二)传播内容与特点济青枣三地的红色文化传播内容主要包括革命历史、英雄事迹、革命精神等。

其特点在于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突出地域性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

三、红色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一)传播内容缺乏创新与吸引力部分红色文化传播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和时代感,难以吸引年轻受众。

同时,部分内容的解读方式过于刻板,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传播渠道不够多元化虽然网络平台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但仍有部分地区依赖传统的实体场所进行传播,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三)传播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不完善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准确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影响了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对策与建议(一)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应结合时代背景和受众需求,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

例如,通过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将传统的文字、图片形式与短视频、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传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拓展传播渠道与平台除了实体场所外,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

例如,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

沂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沂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沂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沂蒙老区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著名的四大革命老区之一(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沂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本文旨在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文化开发模式进行研究。

标签:沂蒙老区;红色旅游;开发模式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概况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国家的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面积约大32.6平方公里。

这里是由夏蔚、双山、王庄、大战地、云头峪五大景区构成。

景区内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这里是山东省省委的前身,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旧址、是大众日报的创刊地、还是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

这里不仅是国防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还是百家红色旅游区。

在景区内,不仅可以开展红色之旅,感受在沂蒙山区先辈们战争时期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近距离触摸历史,感悟沂蒙精神,还可以欣赏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优美的人文景观。

是国防教育基地,革命老区夏令营接待中心,爱国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区。

二、红色旅游文化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文化的内涵2.1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主要是把已有的红色历史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红和绿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参观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旅游主题景点,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加深学习革命精神的印象,提升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促使其成为一种文化趋势。

2.2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沂蒙山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曾经诞生过很多的名家,这里曾经是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名将蒙恬等一些伟人的故乡。

现在沂蒙山区更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1926年的时候沂蒙就开始建立了党的组织,并且八路军115师挺近沂蒙山区,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

山东泰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及其价值审视

山东泰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及其价值审视

山东泰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及其价值审视山东泰安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其保护利用现状和价值审视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革命斗争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纪念、教育和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包括红色革命遗址、红色纪念馆、红色文化街区等。

山东泰安地区拥有多个重要红色文化资源,例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泰山革命斗争纪念馆等,这些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了解和感悟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首先,山东泰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并不理想。

一方面,由于资金和人力的限制,一些重要的红色遗址和纪念馆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投入。

例如,一些红色革命遗址的保存条件较差,影响了其长期保存和展览的效果。

另一方面,一些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单一,往往只是作为旅游景点,缺乏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这导致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山东泰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也值得审视。

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

例如,泰山革命斗争纪念馆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实物,对于研究革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也是教育和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通过参观红色遗址和纪念馆,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革命的艰辛和伟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因此,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对于推动地方文化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山东泰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增加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提高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馆的保存条件,保证其长期保存。

第二,要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

可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例如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艺术表演等活动,丰富游客的体验。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第三,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推广。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相关网站和平台,发布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和资料,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东红色地方文化调研报告

山东红色地方文化调研报告

山东红色地方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深入了解山东省红色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我们组成了一个调研团队,对山东省的红色地方文化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我们致力于揭示山东红色地方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山东省红色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2.1 红色地方文化的定义红色地方文化是指以革命纪念馆、纪念地、红色旅游景区、革命遗址和相关文物等为载体,通过展览、收藏、研究、宣传等手段,展现和弘扬革命先烈英勇奋斗、艰苦革命的伟大事迹和革命精神,传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山东红色地方文化的特点在对山东省红色地方文化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特点:1. 丰富多样的红色资源: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丰富的革命纪念馆、纪念地、红色旅游景区等,如八路军铁军山东指挥部旧址、曲阜孔庙、青岛法租界旧居等。

2. 浓厚的红色氛围:山东省的红色地方文化浸润在人民群众的血脉中,红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形成了浓厚的红色氛围。

3. 与时俱进的传承方式:山东省红色地方文化的传承方式不断创新,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给予观众更加直观、深入的体验。

2.3 影响和意义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认为山东省红色地方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激励和教育人民群众,具有以下影响和意义:1. 凝聚民族精神:红色地方文化通过展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能够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

2. 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承:红色地方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革命历史的宣传和教育,帮助人们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3. 促进旅游业发展:红色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三、调研结果与建议3.1 调研结果总结通过对山东省红色地方文化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山东省红色地方文化丰富多样,浓厚的红色氛围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孟良崮研学内容

孟良崮研学内容

孟良崮研学内容一、前言孟良崮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重要历史见证。

研学孟良崮,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孟良崮研学内容。

二、地理环境孟良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境内,海拔高度约为800米。

周围山势险峻,气候温和湿润。

这里曾经是八路军与日军激战的战场,现在已成为红色旅游胜地。

三、历史背景1938年5月,日军占领了山东省济南市,并向西北进攻。

当时的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团在孟良崮设立了抗日根据地,并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40年1月25日,日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经过4天3夜的激战后,八路军英勇牺牲,但也给日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孟良崮战斗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段英雄史诗,也是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重要历史见证。

四、研学内容1.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孟良崮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馆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介绍了孟良崮战斗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参观纪念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孟良崮战斗的历史意义,感受到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登上孟良崮山顶登上孟良崮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战斗场景,感受当年士兵们所面临的严峻局面。

同时,山顶还有许多纪念碑和铭牌,记录着那段历史。

登山过程中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增强体魄。

3.参观八路军抗日根据地遗址在孟良崮周围,还有许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遗址。

这些遗址包括八路军指挥部、医院、工厂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战斗情况和生活状况。

同时,这些遗址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值得学生们去探寻。

4.参观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是纪念在孟良崮战斗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干部、战士的公祭场所。

参观陵园可以缅怀英烈,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

五、总结孟良崮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重要历史见证。

研学孟良崮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抗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保护与开发研究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一)选题背景、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遗址本属于考古的范畴,是历史上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依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精神文化追求是日益提升。

因而,国家开始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力度和不断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遗址的内涵开始发生变化,其范围在不断扩大。

重要的战争遗址被划入保护的范围。

抗日战争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而言是不陌生的,从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在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14年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见证日本侵略和中国人民英勇抵抗的历史遗址遗物。

这些历史遗址和遗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能够证明日本侵华的证据。

由于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中国20多个省区,侵占过900多座城市,如今,抗日战争的烽火已熄灭,但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包括抗战遗址遗物在内的大量实物形式的历史符号系统,抗战历史遗址遗迹在中国分布广泛,具体数目尚未有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统计。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城区的改造,很多抗战遗址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全国范围内,成百上千的抗战遗址或被遗弃或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在各地改造旧城修建新城的浪潮中大量的抗战遗址被破坏被摧毁。

战争遗址的破坏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这些遗址损失之后是不可再生,那么在其之上所承载历史记忆,会造成历史文化不可逆转的枯竭。

山东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重要的战略重地,自1938年来,山东先后成立冀鲁边、湖西、泰西、鲁南抗日根据地,与日本人经历了生死搏斗,在山东存有很多的抗战痕迹。

这些就是我们所提到抗战遗址。

山东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八年度抗战中,山东人民输送了大量的官兵投身到抗战前线,大批的山东爱国官兵为国捐躯。

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于由于韩复榘的不战而逃,致使济南于1937年12月沦陷,到1938年后,山东的主要城市已经被日军占领,先后在山东发生了多次的战役,著名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大青山战役等。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山东人民为驱除日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山东军民的抗战,为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抗战史是山东历史上的辉煌篇章,抗战文物资源是山东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数量多、分布广和价值高是山东省抗战资源的优势和特色。

这些抗战遗址反应了当时山东军民是如何日军战斗,如何将日军打败情景。

这些抗战遗址是最为宝贵的文物资源,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的见证,也是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的历史见证,其所凝聚、反映的人文精神对于激励当代人和后人爱国爱乡、树立崇高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作为民族血脉的文化建设,作为作为人民精神家园的文化建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建设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离不幵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幵发。

历史文物资源,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梦的内涵。

近年来,山东在对抗战遗址的开发和保护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从成绩,但是我们仍然发现由于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具有历史家孩子、纪念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战争遗址正在以惊人速度消失,这不免引起人们对保护抗战遗址的深思。

因而,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找到一条适合战争遗址开发的特殊性要求,又能够具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抗战遗址开发思路,又可以将抗战遗址有效的保障是本文的重心内容。

作为一名长期以来关注抗战遗址保护的学生,在看到山东抗战遗址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而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内心不免悲凉,因而,选择该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得到人们对于抗战遗址的重视,从而有效的保护抗战遗址,将抗战精神留存于心。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从学科来看是属于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范畴,山东抗战遗址的保护和开发研究是中国抗战遗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作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目前对山东抗日战争的研究,大多都是从战争本身的战略意义、战争的过程的研究,比如大青山战役、台儿庄会战的研究,其中台儿庄战役在第一次正面战役,对于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这样的研究无法对山东抗日战争做一个整体的研究,不够全面和系统,没有对山东人民对抗战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的、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关注。

尤其是对山东抗日战争过程中,抗战遗址的价值及其保护、开发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关注。

抗战遗址是指历史遗迹,是有形的历史遗产和历史文物。

抗战遗产地是战争的现场、是战争的承载体、是可感知的对象。

通过对抗战遗产地的研究可以深入的了解山东抗日战争的真实过程,及山东在抗日战争中体现的战略作用,及加强山东抗战遗产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开发山东的抗战遗产地的传承功能,加强抗日战争的教育并历史借鉴作用。

相信通过本项研究所进行的资料收集、汇编、分析、归纳,可以对抗战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因此,对江西的抗战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理论意义目前,研究抗战遗址的学者不多,对于抗战遗址都是从文化史方面进行研究,本文结合遗址保护理论,从旅游学科的角度去研究抗战遗址的开发,一种的全新的视角,可以进一步丰富史学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可以将遗址的保护和旅游相互借鉴,促使遗址的开发可以进入一个2全新的状态,促使文化史和旅游史之间的有效结合,使得抗战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可以焕发新的活力,也能够将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逼发出来。

这样的研究,对于山东省的遗址保护和旅游的综合研究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进而推动我国文化史的深入发展。

2.实际应用价值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实现遗产的价值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回归历史,重塑历史感,感受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对与抗战遗产保护和利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局势,开展抗战遗址保护和开发的研宄,有利于发挥抗战文物资源促进祖国、民族统一的载体作用,有利于正确宣扬爱国主义思想、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保存日军妄图侵占我国领土和山东人民共同保卫家园的历史事实,有利于推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促进山东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开展山东抗战文物资源的开发研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空间3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所用理论(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针对山东抗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及对抗战遗址的研究,国内外还没学者给予关注。

遗址具有历史性、不可移动性、人工性和价值性。

在本文中所指代的山东抗战遗址,是从1937年12月17日到12月17日,在日军进入山东后,与抗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遗迹、代表性建筑的本体(尚存或有遗迹存在);具有抗战时期特征(20世纪30—40年代)并在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形成风格特殊且结构和形制基本完整的建筑;为纪念抗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所建立的具有典型意义或标志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1.国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国际上对于遗址保护的概念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各国都深刻的理解了文化遗产的不可替代和遗址对于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作用[8]。

在这样的共识下,关于遗址保护的活动在国际上日益活跃起来,各国相继颁布了《佛罗伦萨宪章》、《威尼斯宪章》、(NESC01962)《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ICOMOS1964)《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UNESCO 1972)《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ICOMOS1990)《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ICOMOS2005)《西安宣一言》等一系列的保护公约和宣言。

这些宣言涉及从开始的单遗址保护国际公约到逐步扩大到保护现场及历史环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遗址公园的形式被是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

国外对遗址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欧美发达国家对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有着自己独特的保护方式。

由于欧洲是近代考古学的发源地,早在 19 世纪就对文物保护及遗址保护工作当中追求现实与艺术的相互结合。

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比较重要的一项资源。

主要的代表国家有:法国,一个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做得相对出色的国家,是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对象,主要理念是不搞伪古董的人工历史景观,只做修复工作。

他们认为应该按照古迹的原有风格进行修复,尊重它的历史,将历史融入建筑物本身,采取“整体修复”的原则对遗址遗迹进行保护,会有效补足遗址或遗迹的全部缺损。

这是于19世纪中叶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遗产保护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代表人物是著名建筑师维奥勒·勒·杜克,由他提出的“风格修复”观点一直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如今,法国人已经跳出只对那些特殊历史建筑遗产修复的框框,而是致力于改善历史地段内的居民生活环境以及对于遗址的再利用,从而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力,提升其价值。

4德国,因其历史文化遗迹中占据比例较大的是古建筑遗迹,所以对它们的主要保护方法是建立博物馆、展览馆,以此达到保护和展览的目的。

鲍展斌《历史文化遗产之功能和价值探讨》探讨当中提到的国保护大遗址的方式。

德国保护大遗址主要方法是建立公园和博物馆。

古建筑遗址在德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建立古遗址博物馆、古遗址展览馆、微缩景观,对原有古遗址进行恢复重建。

意大利,对法国派和英国派的做法进行了充分的综合,并且扬长避短,于19世纪末形成,该保护思想是由波依多、布朗迪等人总结出来的,较为全面,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文物遗迹本身的价值具有多面性,在保护中应该从它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着手,而不是只看到它艺术或风格是否完整统一。

其次是做到对文物历史痕迹的尊重,尽量维持它们的原状,减少不必要的加固修理工作,除非必要,需要添加的材料要与原有的明显区分开来,并且保证这些东西在可以去掉的同时不对保护造成损坏,以此保持历史的连续性。

第三是不能脱离文物遗迹所处的环境,单一的考虑保护方法,要重点保护文物遗迹的环境。

最后必须在历史和考古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文物遗迹的维修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有明确的依据,不能只依靠主观想象就妄下结论,并且对全部的研究和维修工作要建档立案,留下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美国,在遗址保护上从整体保护和局部保护两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掘遗址自身的价值。

整体保护主要采用的是遗址与绿色廊道相结合的方法,将区域内的点状遗址用遗产廊道的方式连接起来,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同时,保护廊道里面包含的多种不同有价值的遗产,并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利用,带动整条线上的遗址重新焕发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