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抗战历史

合集下载

抗战时期重庆的外国使馆

抗战时期重庆的外国使馆

抗战时期重庆的外国使馆20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唐家璇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说,重庆已具备成为西部地区领事中心的条件。

唐家璇之说法是有历史根据的。

据考证,目前重庆保存完好的抗战遗址有325处,其中外国使馆就有位于南岸区南滨路建设岗特1号的美国大使馆遗址,位于南山的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和西班牙大使馆遗址,还有位于鹅岭公园内的丹麦、土耳其、澳大利亚大使馆遗址,此外还有美国大使馆、苏联大使馆和塔斯社遗址等。

在抗战时期,重庆是拥有外国使馆最多的地区之一。

一、外国人到重庆设立领事馆的高峰期1890年3月31日,中英两国在北京订立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正式作为通商口岸开埠。

这一年,英国驻重庆领事馆正式建立,以禄福礼为首任领事。

当初,使馆地址设于方家什字麦家院,即现在的重庆宾馆附近,1900年后移至领事巷。

这是西方国家在重庆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

五六年之后,法国、日本、美国、德国纷至沓来,先后在重庆设立了领事馆――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设立外国领事馆的高潮。

抗战时期,重庆迎来了第二次设立外国领事馆的高潮,在此期间,苏联、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英国、巴西、澳大利亚、智利、缅甸、波兰、秘鲁、阿根廷、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公使、代办等先后来到重庆,并将其驻华使馆近至重庆,或建立了对等的大使、公使级外交机构,还有近三十个国家在重庆设立了具有使馆功能的通讯机关。

早在国民政府1937年11月底正式发布迁都重庆办公宣言之前,一些国家的驻华大使馆即相继派出其参赞、代办及秘书等远赴重庆,寻觅馆址。

1938年1月19日,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卢干滋?奥莱斯基偕苏联塔斯通讯总社社长罗果夫及秘书梅拉美德等由汉口乘机抵达重庆,并于1月23日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递国书。

此乃抗战时期最早抵达重庆并呈递国书的第一个外国驻华大使,也拉开了战时重庆外交风云的序幕。

随着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与捷克、波兰、挪威、荷兰、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土耳其、秘鲁、比利时等国的外交关系不断升级,相继将其外交代办机关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与澳大利亚、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伊朗、阿根廷、瑞典等国的交往加强,分别建立了对等的大使或公使级外交机构。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故事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故事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故事摘要:一、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概述二、博物馆内的重点遗址及历史背景三、博物馆的参观价值和启示四、如何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正文: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是一座以抗日战争时期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南岸区。

这座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了解抗战时期历史的重要窗口。

一、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概述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原为南岸黄山官邸,建于上世纪30年代。

这里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在地、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等重要历史事件。

博物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包括历史照片、实物文物等,充分展示了抗战时期的历史风貌。

二、博物馆内的重点遗址及历史背景1.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旧址:这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在地,曾负责战时政治工作。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鼓舞士气、推动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

2.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此领导全国抗战。

这里展示了长江局领导人在艰苦岁月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历史。

3.抗战时期历史文物: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抗战时期的文物,包括武器、衣物、生活用品等,见证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三、博物馆的参观价值和启示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具有较高参观价值的博物馆。

通过参观,我们可以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以及民族精神。

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顾历史、铭记国耻、弘扬抗战精神的教育基地。

四、如何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1.地理位置:重庆市南岸区黄山大道12号。

2.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3.门票价格:免费参观。

4.交通指南:乘坐公交301、302、303、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5、316、317、319路至南滨路黄山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总之,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博物馆,参观此地,既能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又能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

重庆抗战历史

重庆抗战历史

重庆与抗日战争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由主任贺国光率领,到达重庆。

二月十日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

主席刘湘,委员甘绩镛、刘航琛、郭昌明、杨全宇、邓汉祥、谢培筠,民政厅长甘绩镛、教育厅长杨全宇、财政厅长刘航琛、建设厅长郭昌明,秘书长邓汉祥。

二月十五日中央银行四川分行成立。

三月一日四川省政府宣布,从本日起,川中各军月饷,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统收统支。

这是为打破防区制,整理四川财政采取的重大步骤。

此前省政府已督令各军交还防区内的行政和财政。

三月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由汉口首次飞抵重庆。

三月四日他宣称:“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

”三月五日中央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这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四川金融币制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三月六日蒋介石致电四川省主席刘湘,嘉勉川政统一完成。

三月二十三日蒋介石由重庆赴贵阳、昆明、成都、峨嵋,四月十日返回南京。

六月十五日川黔公路正式通车。

六月二十四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张必果任重庆市长。

七月九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十三日正式办公。

八月国民政府责令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整编川军。

由参谋团组设点验委员会,分赴四川各军点验。

在此基础上,按全国陆军番号,将川军整编为陆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二十二军(军长王缵绪)、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新编第六师(师长李家钰,旋扩编为第四十七军),共六个军一个师。

参谋团成立川黔公路监理处,开发四川交通。

十月三日奉国民政府之命,参谋团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下简称“重庆行营”)。

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杨永泰为秘书长。

十一月一日正式成立。

次年三月,贺国光升任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

一九三六年重庆行营成立江防要塞建筑委员会,分别建筑宜昌、重庆间要塞。

三月十三日重庆市公安局发表全市人口统计:全市共有七四,三九八户,三三九,二O四人,其中男性为一九五,七二0人,女性一四三,四八四人。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模拟练习 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模拟练习 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练习 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一、选择题1.(2023下·重庆渝北·九年级统考自主招生)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有关“重庆抗战历史”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B.1939年1月,在重庆设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C.从1938年2月开始,日本对重庆的轰炸持续了6年又10个月D.重庆文化界的“雾季公演”活动,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黄金时代”2.(2023下·重庆渝北·九年级统考自主招生)下图是丰子恺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作品。

画中题字为“愿作安琪儿(天使)空中收炸弹”。

这体现了他()A.主张发动民众抗战B.渴望和平安定生活C.认为抗战前途渺茫D.希望国共合作抗日3.(2023下·重庆巴南·九年级统考自主招生)巴南区某学校正在准备“抗战时期的陪都”展览,下列可以入选该展览的是()①夔门抗战题刻①1939年1月2日的《新华日报》①卢作孚和民生公司①合川钓鱼城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4.(2023上·重庆·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以下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是《新华日报》B.重庆大轰炸次数之多、历时之长、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惨重,为二战中所罕见C.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代表会议,推选张澜为主席D.全国抗战时期,重庆有两个少年儿童剧团,即七七少年剧团和孩子剧团5.(2023上·重庆大渡口·九年级校考期中)图所示的是段焕竞将军参加某次会议时的“代表证”。

据此判断,他所参加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6.(2023·重庆·九年级专题练习)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宣传重庆抗战历史文化的积极因素

宣传重庆抗战历史文化的积极因素

宣传重庆抗战历史文化的积极因素
1.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重庆是中国抗战期间的重要城市,曾是中央政府的行政中心和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

宣传其抗战历史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促使人们更加珍视和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2. 浓厚的历史氛围:重庆抗战历史文化可以带给人们浓厚的历史氛围,让人们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艰难和不屈。

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纪念馆和博物馆等方式来呈现。

3. 推动旅游业发展:重庆作为抗战历史文化的中心地带,可以通过宣传抗战历史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了解和感受这段历史,推动经济发展。

4.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宣传重庆抗战历史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人们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提高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 激发教育意义:让年轻人了解抗战历史及其背后涵义,对于完善学生成长、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十分重要。

宣传重庆抗战历史文化,可以加深年轻人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

中国抗战牺牲的将士中,川渝籍官兵居五分之一。
刘湘,抱病亲自率部征战, 1938年1月在武汉病死
腾县保卫战中122师师长王铭章,自 师长以下5000官兵伤亡。
宜昌抢运
卢作孚:同盟会会员和 四川保路运动的参与者,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的创始人和总经理,长 江航运的一代霸主,风 云一时的中国船王; 1938年用40天完成宜昌 大转运,创造了中国实 业界的“敦克尔克”大 撤退的奇迹。
红岩之得名: 一是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红岩村,中共 南方局也秘密设在此,是红岩精神发祥地; 二是长篇小说《红岩》, 重点描写20世纪40年代末 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革命志士的斗争事 迹。 20世纪90年代,重庆市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岩 精神”这一概念。
红岩精神


1941年到1945年,四次大规模的 “雾季公演”,观众达数十万人
重庆市政建设也飞速发展 重庆有4座机场,多条国际航线 重庆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完成了城市近
代西斯统一战线各种力量 在远东的主要外交舞台

重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指挥部。1942年l 月,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重庆成为指挥中 国、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度等地盟军作战的指挥 本部。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 第一讲 概述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 王戎
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 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党在大后方的领导中心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抗日活动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
抗战遗址 文献资料 抗战精神
一、重庆是国共合作抗日的重要政治舞台
1938年10月,在重庆设立八路军驻渝办事处
原苏联大使馆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家乡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家乡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家乡——重庆我的家乡重庆地处西南,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括重庆是二战时期中国战时首都,被称作抗战大后方,屡遭日本飞机狂轰滥炸。

重庆在二战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名都(华盛顿、伦敦、莫斯科、重庆),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军事指挥中枢、外交中枢。

重庆之所以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因为重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四险之地,易守难攻,既有长江天险,又有群山环抱,还有浓雾蔽城。

迁都背景国民政府自1927年4月在南京建立以来,一直以南京为首都。

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慌忙迁都洛阳。

由此国民政府开始了面对日本侵略行径选择陪都、行都的历程。

1935年3月,蒋介石率大批幕僚飞抵重庆,策划追剿红军,统一川政。

从此,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注重西南建设,并力图把西南作为今后对日战争的根据地。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 7月下旬蒋介石下手令:"各院部会实施动员演习及准备迁地办公并限三日具报。

"与此同时,军事委员会也决定将东部沿海地区各重要都市之居民及政府机关职员之眷属进行疏散,要求在不使人民感到恐慌的条件下,可先将老弱妇孺迁到他处;机关职员之眷属,则宜先期秘密离京,以保证政府职员安心工作。

10月29日,国防最高会议主席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

15日,此时已代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的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国防最高会议常会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都迁重庆。

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酌定;其他各机关或迁重庆,或随军委会设办事处,或设于长沙以南之地点。

"16日,国防最高会议在铁道部防空室内举行,蒋介石主持了会议,正式决定迁都重庆。

重庆成为战时首都国防最高会议作出迁都重庆的正式决定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于11月16日当晚登上永绥舰,26日下午4时抵达重庆。

抗战文化_重庆的财富

抗战文化_重庆的财富

34中国三峡建设2007.1CHINA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文化之旅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重庆的文学历史自抗日战争开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重庆的抗战文化,以抗日救亡为基本主题。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夏衍等一批文化人来到重庆,在南方局和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用饱蘸爱国热情的笔写出了一大批思想性强、艺术质量高的文艺作品,从而推动了作为国统区的重庆文艺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团结了大后方文艺界的进步力量,使抗战时期的重庆一跃成为中国文坛的中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的文化建设积蓄了力量。

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以文艺为阵地,动员和团结人民一致抗日,形成了重庆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

重庆这段文化现象,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文艺界的同仁同仇敌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组成抗日救亡演出队,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随着形势的发展,绝大部分文艺战士抵达重庆,形成了抗日战争期间重庆话剧演出空前繁荣和广泛普及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许多知名的电影和话剧编剧、导演、演员汇聚在重庆,如著名的导演和演员应云卫、张骏祥、史东山、谢流、马彦祥、沈西岑、赵丹、白扬、秦怡、张瑞芳、舒秀文、胡蝶、魏鹤岭、施超……等等,他们多以国泰大戏院、杭建堂、银社、青年馆等处为基地排练节目和演出。

1941年到1945年的“雾季公演”,每年都有几十出话剧搬上舞台。

抗战八年期间的重庆,多幕剧的公演就有170余出,加上独幕剧达240余出之多。

这些演出为抗日救亡,为争取民主,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重庆话剧界人才荟萃,他们不少是剧坛明星,有的更是对敌冲锋陷阵的战士。

著名的话剧团体有:中华剧艺社、中国艺术剧社、中国万岁剧团、中国电影剧团、中央青年剧社、怒吼剧社、孩子剧团等。

当时演出的重要剧目有田汉、陈鲤庭、崔嵬编导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阳翰笙的《塞上风云》、《天国春秋》,曹禺的《雷雨》、《日出》、《蜕变》、《北京人》、《原野》,郭沫若的《屈原》、《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田汉的《梅雨》,老舍的《残雾》,宋之的《雾重庆》,于伶的《长夜人》,陈白尘的《岁寒图》、《升官图》,夏衍的《芳草天涯》、《法西斯细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与抗日战争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由主任贺国光率领,到达重庆。

二月十日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

主席刘湘,委员甘绩镛、刘航琛、郭昌明、杨全宇、邓汉祥、谢培筠,民政厅长甘绩镛、教育厅长杨全宇、财政厅长刘航琛、建设厅长郭昌明,秘书长邓汉祥。

二月十五日中央银行四川分行成立。

三月一日四川省政府宣布,从本日起,川中各军月饷,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统收统支。

这是为打破防区制,整理四川财政采取的重大步骤。

此前省政府已督令各军交还防区内的行政和财政。

三月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由汉口首次飞抵重庆。

三月四日他宣称:“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

”三月五日中央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这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四川金融币制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三月六日蒋介石致电四川省主席刘湘,嘉勉川政统一完成。

三月二十三日蒋介石由重庆赴贵阳、昆明、成都、峨嵋,四月十日返回南京。

六月十五日川黔公路正式通车。

六月二十四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张必果任重庆市长。

七月九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十三日正式办公。

八月国民政府责令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整编川军。

由参谋团组设点验委员会,分赴四川各军点验。

在此基础上,按全国陆军番号,将川军整编为陆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二十二军(军长王缵绪)、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新编第六师(师长李家钰,旋扩编为第四十七军),共六个军一个师。

参谋团成立川黔公路监理处,开发四川交通。

十月三日奉国民政府之命,参谋团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下简称“重庆行营”)。

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杨永泰为秘书长。

十一月一日正式成立。

次年三月,贺国光升任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

一九三六年重庆行营成立江防要塞建筑委员会,分别建筑宜昌、重庆间要塞。

三月十三日重庆市公安局发表全市人口统计:全市共有七四,三九八户,三三九,二O四人,其中男性为一九五,七二0人,女性一四三,四八四人。

四月十一日重庆市长张必果病死,四川省政府任命李宏锟代理。

六月十日成渝铁路工程局移渝办公。

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

四月十四日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奉命到成都与刘湘会谈,要求川军让出重庆,停筑防御工事,十六日,刘湘接受;随后刘湘军撤出,中央军进驻重庆。

六月二十八日蒋介石电重庆行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设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以再次整顿川军,该会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主任委员,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第六路军总司令刘湘为副主任委员,贺图光、邓锡侯、刘文辉、唐式遵、杨森、潘文华、王缵绪、孙震、李家钰、范绍增、向传义、董宋珩、郭勋祺、许绍宗、张邦本、徐源泉、夏斗寅、李蕴珩、周浑元为委员,大体网罗了川康军队高级将领。

七月六日何应钦在重庆行营太礼堂主持川康整军会议开幕式。

根据会议精神,川康各军于八月十日以前整编完成,计有;(一)川康绥靖主任直辖部队(辖三军、两独立师、七独立旅),(二)二十四军;(三)四十一军;(四)四十五军;(五)四十七军。

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芦沟桥事变以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成立专门机构,组织沿海沿江工矿企业内迁工作。

七月四川省政府拟订《四川后方国防基本建设大纲》。

七月十日川康绥靖主任兼四川省主席刘湘电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并通电全国各省市军政长官,请缨抗战,主张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共赴国难。

八月一日日本驻渝领事槽各连二率驻渝日侨二十余人离开重庆。

八月四日重庆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电呈国民政府,请速颁布抗敌令,并厚恤华北抗敌阵亡将士遗族。

八月二十六日刘湘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大家集中精力,站在国家民族立场上,为民族抗战而效命。

九月一日川军出川抗战部队分东北两路同时出发。

抗战时期,川军先后调入抗日前线共有六个集团军及部份独立师旅,约占国民政府抗战兵力五分之一。

此外,还调出二百五十七万壮丁参战。

一九三八年九月,四川各界集会,定“九一”为川军参战永久纪念日。

同时,重庆防空司令部正式成立。

重庆行营委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为重庆防空司令。

九月十五日川军出川抗战本年共需四八O万元,计由中央、中国银行借到二百万元,重庆金融界绅商垫支二八0万元。

十月二十九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

十月四川省政府颁布《四川省抗战时期中心工作提要》。

十月十八日重庆市江巴两县各界民众在夫子池举行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

十一月九日刘湘奉命离开成都赴南京,请示抗战事宜等。

后转至汉口,病重住院。

十一月十六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南京登永丰舰,次日启碇西上。

到宜昌后,换乘民生公司民风轮,继续上驶。

十一月二十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代表全川民众竭诚欢迎。

十一月二十五日国民政府以重庆高级工业中学(大溪沟学田湾)为驻渝府址,改建完成。

十一月二十六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乘船抵达重庆。

重庆军政当局及各界代表十余万人前往码头热烈欢迎,盛况空前。

十二月一日国民政府在重庆大溪沟新址开始办公。

十二月七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迁渝后的首次执监委员、常务委员联席会议。

十二月四川省主席刘湘、建设厅长何北衡、工业专家胡光镳先后到达汉口,向愿意迁川的各厂矿企业解说四川资源、设厂环境,以及四川急需的工矿行业。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国民政府改组行政院,蒋介石辞行政院长兼职,孔祥熙、张群继任正副院长。

一月三日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在重庆忠烈祠公祭四川先烈。

一月四川省政府决定:成立迁川工厂用地评价委员会,由重庆市市长、江北县县长、巴县县长、重庆市商会会长、省建设厅驻渝代表、建筑专家、工业专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属厂矿迁移监督委员会代表组成。

规定:凡迁川工厂厂址地印契一律免收附加税三成(后减收五成),并协力解决运输问题。

一月十六日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宣称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

一月二十日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在汉口病逝。

二十二日,国民政府任命国防最高会议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张群兼任四川省主席。

张未到职前,由王缵绪代理。

一月二十八日由于刘湘逝世,川军动荡,蒋介石电川军将领及重庆行营,予以慰抚。

并相继特予安顿刘湘直辖将领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王陵基,以及其他川军将领。

二月四日刘湘灵榇运抵重庆。

九日移送成都。

十四日,国民政府追赠刘湘为陆军一级上将,明令国葬。

三月四日川康绥靖公署改组。

国民政府任命邓锡侯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潘文华任副主任。

另任刘文辉为重庆行营副主任.三月二十三日台儿庄战役开始。

四月六日,战役结柬,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

四月一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闭幕。

会议通过《抗战建国纲领》。

四月十七日迁川工矿厂家在重庆成立迁川工厂联合会,选颜耀秋.庞赞成为正副主任委员。

六月九日国民党驻武汉党政军机关开始撤退。

党政机关移往重庆,军事机关移往湖南。

七月六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开幕。

八月一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改组四川省政府,接受张群辞职,调任重庆行营主任;王缵绪任四川省政府主席。

八月二日重庆举行防空大隧道开工典礼,隧道共分七段,可容四万余人。

八月四日国民政府驻汉口各行政机关全部迁移重庆。

八月二十二日日军下令攻占武汉。

九月九日重庆行营为整理四川财政在重庆举行谈话会。

九月十五日《中央日报》由长沙迁重庆出版。

十月一日《扫荡报》重庆版发刊。

十月二十五日汉口失守。

三日之内,武汉三镇全部陷落。

《新华日报》在武汉停刊,同日在重庆出版发行。

十月二十八日国民参政会迁到重庆后,举行第一届第二次会议。

十月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机房街七十号设立,原联络处撤销。

工矿迁川暂告段落。

据统计,迁入四川的工矿企业共计二百四十五家,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包括来自上海、汉口、南京、杭州、无锡、香港、青岛、天津、石家庄、郑州、长沙等地的钢铁、机械、电器、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

十月二十八日重庆行营主任张群及四川主要军政官员联名电请蒋介石驻节四川。

十二月八日,蒋介石于南岳军事会议以后,从桂林飞抵重庆。

十二月十八日征精卫自重庆出逃昆明,转往河内,二十九日发表“艳电”,叛国投敌。

一九三九年一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举行,决议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蒋介石为委员长。

一月十日日本飞机十一架首次轰炸重庆。

十五日,日机二十七架再度袭渝,投弹五十八枚,炸毁房屋二十余栋,炸死一二四人,炸伤一六六人。

一月根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

书记周恩来,常委周恩来、博古、凯丰、吴克坚、叶剑英、董必武。

二月一日由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移渝办公,委员长重庆行营奉命结束,另设委员长行辕于成都、西昌,由贺国光、张笃伦分任主任。

国防最高委员会在重庆行营原址办公,张群任秘书长。

二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议长蒋介石提议,设立川康建设期成会。

期成会成立以后,又组织视察团,于三月底分赴各地视察。

二月二十六日重庆各界举行献金竞赛。

三月四日重庆市政府为疏散人口,由社会局发布《告民众书》,敦促公务人员眷属、老弱妇孺、一切不必留在市区之团体,住户、商店、工厂、堆栈仓库,立刻自动疏散。

四月十日,成立疏建委员会,着手开辟火巷。

四月二十四日重庆物价评定委员会成立。

五月一日根据国民党中央《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国民政府于晚七时在重庆军委会广场召开国民精神总动员宣誓大会。

会后就地举行火把游行。

五月三日、四日“五三、五四重庆大轰炸”。

五月三日下午一时,日机三十六架飞临重庆上空,投弹百余枚,大梁子、苍坪街、左营街、新丰街、陕西街等地被炸起火,死伤市民近千人。

五月四日,日机再度狂轰重庆,炸死市民四,四OO 余人,炸伤三,一00余人,炸毁房屋一,二0O余栋。

市民死伤流离,目不忍睹。

两日之中,驻渝的英、法、德使领馆均无幸免,人员亦有伤亡。

为此,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祺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

五日,国民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救济难民,并统制公私船舶车辆疏散市民,三天之内,共疏散二十五万余人。

五月十二日、二十五日,六月九日、十一日,七月六日,九月三日日机数度空袭重庆,被中国空军和地面炮火击落六架。

五月五日国民政府命令:重庆由四川省政府直辖乙种市改为行政院院辖市。

五月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由市内迁至化龙桥龙隐路红岩嘴大有农场。

五月十五日贺国光就任重庆市长。

五月因日机连日轰炸重庆,各报出版发行困难,国民党当局下令各报停止单独发行,由十家报纸共出“联合版”。

七月一日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在成都成立。

八月十五日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成立。

秘书长龙文治。

同日重庆香港间无线电话正式通话。

九月九日至十八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四次会议在重庆举行。

川康建设期成会根据《川康建设视察团报告书》制成《川康建设方案》,由国民参政会议长兼川康建设期成会会长蒋介石提付大会,决议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