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的特点

作为蜀中腹地,重庆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大量文学作家来到重庆,在壮大重庆文艺队伍的同时,还促进了多种地域的文化交流。这些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多以爱国思想为主,对战时大后方种种形态进行了仔细的描写,充满了抗日救国的呼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文学现象,多以重庆这座城市为文学背景,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整个文学史上,重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结合抗战文学中重庆主题的表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抗战文学中重庆主题的特点

重庆地区作为战时的经济、政治中心,除了在抗战中起着重要作用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广大战争难民的希望所在。当前抗战文学中重庆主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抗战中的文学背景

与其他抗战地区不同的是,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即使在抗战爆发的年代中,重庆在崇山峻岭的掩护下,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外敌入侵的威胁及抗日战争的爆发形势。直到国民政府宣布成立陪都后,越来越多的工厂学校迁建入驻。再加上华北沦陷后,越来越多的文人涌入重庆地区,这些人员对重庆文学的改变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1]。针对重庆地区抗战中的文学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国民党迁都后,重庆地区的身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作为当时抗战的大后方,重庆地区成为全国人民的希望;其次,在抗战文学中,大量文

人的涌入,对重庆抗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扩大重庆文学视野的同时,还为重庆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创作题材。

(二)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人

在众多抗战文学中,通过阅读不难发现,这些作品中的重庆任务描写多集中在外来逃难人员身上。在这些人中,多数人经历了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生活,在对待日本侵略者中,他们充满了仇恨与反抗。面对生活压力、贫困威胁,一些青年作家及文人通过笔锋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在激发人们抗日爱国情绪的同时,还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赤裸裸的鞭笞。与此同时,针对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人,面对社会背景的骤然改变,人们的心态、生活以及自己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而这些情绪,在抗战文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加上这些外来人员对自己家乡的思想,在文学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对命运及今后生活的担忧,尤其是未来道路的选择,而在这些人中,多以外来的青年人为主。

(三)重庆文学城市风格体现

在战争的影响下,重庆留给众多作家的只有战争的磨难;相对于北京与上海两个地区而言,在重庆生活的人们,在很大程度上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面对感情与良心的斗争,人们在重庆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因此,一些人在对重庆进行回忆时,仍以回忆漂泊为主,导致整个重庆的城市风格无法得到体现。针对重庆这一风格,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量的外来人员融入到重庆这个城市中,在成为重庆人的同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与重庆这个城市城

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影响整个文学创作的同时,对重庆文学城市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在众多重庆文学作品中,城市风格的体现,与作者的生活状态及政治角度有着极大的联系[2]。整体而言,在这些作品中,仍以穷困潦倒的底层生活为主,在反应战争带给人们苦难的同时,也体现出国民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抗日战争中。最后,重庆文学城市风格的体现,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联系。面对当时的抗日趋势,重庆地区作为大后方中的核心,对整个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多数文人将重庆看成是抗日战争的希望所在。由此可见,重庆文学城市风格的体现,并非一个方面就能完成的,而是与当时社会背景、重庆人、以及文学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二、抗战文学中重庆主题的表现类型

(一)幻想主题类型

在当时抗战大的社会背景下,大量痛失家园的作家们为躲避战乱而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在流亡的路上吃尽苦头,面对随时遇到的死亡与恐惧,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周围的危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个人在生存中,一旦其情感遭受严重伤害,则这个人的惶恐感会聚集上升,同时情绪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些作家们面对着国仇家恨,其情绪受到了大幅度改变,他们渴望报复侵略者,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与此同时,重庆当时作为整个抗日的大后方,越来越多的作家寄希望于重庆,将其看成是胜利与力量的源泉,在加上重庆具备足够的空间与距离,在满足多数作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