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Word版)
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

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以:做《师说》以贻之请以战喻自以为关中之固B.而: 群聚而笑之弃甲曳兵而走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苏秦、杜赫之属奋六世之余烈D.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或师焉,或不焉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鼓动)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王无罪(动词,归罪)岁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4.下面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刘邦安置好随从的车马,独自骑马离开这儿。
5.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定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整,不武。
(被动句)6.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将军战河北7.下列多义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2分)A.①今者出,未辞也(辞别) ②辞曰,臣之壮也(推辞)B.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②剑坚,故不可立拔(所以)C.①秦王惊,自引而起(身子向上起)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D.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送)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8.下列各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A.范增数目项王。
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3)

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3)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北匈奴杀死车师国的后王安得,又转兵攻打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
耿恭亲自登城,指挥作战。
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向匈奴兵喊话说:“我们汉朝的箭是神箭,那些中箭的人一定必有异常的表现。
”喊完,用强弩发射毒箭。
匈奴兵中箭者,创口都因毒热而迅速溃烂。
于是,大惊失色。
正逢天降暴雨,耿恭乘风雨大作猛攻敌阵,杀伤的匈奴兵极多。
匈奴兵震恐,互相之间说:“汉兵像神一样,真可怕啊!”于是撤兵而去。
耿恭认为疏勒城傍有涧水可以坚守。
五月,就领兵占据了疏勒城。
七月,匈奴兵又来进攻,耿恭招募数千敢死队员直闯敌阵,匈奴骑兵逃散败走。
当时焉耆、龟兹进攻并杀死了汉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在柳中包围了关宠。
正赶上明帝驾崩,救兵不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
耿恭激励将士赶走敌人。
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
数月之后,汉兵粮食用完,陷入困境,于是煮铠甲和弓弩,吃皮革牛筋。
耿恭与士兵以诚相待同生共死,因而全城上下,协力同心。
而军士渐渐死亡,只剩了几十人。
单于知道耿恭困顿不堪,想招降他,派使者对他说:“你若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把女儿嫁给你做妻子。
”耿恭将单于使者骗上城来,亲手将其杀死,在城上用火烤他的肉吃,使者下属望见此情形,大哭而去。
单于大怒,增兵围城,但始终未能攻下。
当初,关宠上书请求派兵来救。
当时肃宗刚刚继位,于是招来公卿一同商议。
司空第五伦认为不宜出兵救援。
先前耿恭曾派遣所部军吏范羌回敦煌领取军士寒衣,范羌随王蒙的军队出塞。
范羌坚决请求返回迎接耿恭,诸将不敢前进,无奈王蒙只得分兵两千给范羌去营救耿恭。
范羌从天山北道进军,遇大雪深丈余。
军队刚好到达疏勒城下。
城中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攻城。
非常害怕。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一暑假作业答案第一套:必修三第一、二单元试题答案一、基础知识1. 答案A B 拓tà片沸fèi反;C 脊髓suǐ撬qiào开;D 石栈zhàn 朔shuî漠2. 答案D A,lēi/lè,zhì,shè/shí;B,chuāng,lîu/lù,chāi/chā;C,jiǎo/jué,píng/bǐng,hèng;D,zǎi/zài,xiè/jiě,jiān/jiàn。
3. 答案B A训—驯C揣揣—惴惴D喧—暄4. 答案A B,“颂”应为“诵”;C,“章”应为“张”;D,“加”应为“假”5. 答案C C“杀青”古人写书,先在竹简的青皮上起草,以便于涂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写在竹白上,叫做杀青。
现借指著作完稿A 心猿意马: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当用“心无旁骛”;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B.“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不合语境,应换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的D.求田问舍,谋求购置田地房屋,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6. 答案A B“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C官样文章,讽刺那些空话套话连篇的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贬义。
D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贬义。
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7. 答案C 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应改为“还是从”。
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发展”。
D项搭配不当,应将“加强”改为“改进”。
8. 答案C 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
“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练习1 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1.C(A shǔ、sh、shǔ、shu B ě、w、、 C chāi、ch、cī、chā D xi、s、xiǔ、s )2.C(A pū、p、p、pū B bāo、bō、bō、bō C lio、lio、mi、mu D zh、zhā、zh、zhā)3.D (A jī、q、q、q B jiǎn、jiān、jiǎn、jiǎn C xng、xīng、xīng、xīng D 项均念b)4.C (A kān、kān、kān、kn B pō、pǔ、pǔ、pǔ C 项均念gěngD mn或mēn、mn、mēn、mēn)5.D (A chu、zhu、chu、duo B tiǎo、tiǎo、tiāo、tiǎ; C lio、lio、lio、lio D 项均念xng)6.B7.A8.B9.B 10.D 11.A 12.D 13.B 14.B 15.C16.我们的怀念永远相随,青春的价值常驻人间,崇高的事业后继有人。
练习2 现代文阅读11.特点:春意盎然或生机勃勃。
作用:①烘托(或渲染)欢快愉悦的气氛;②触发(或引发)主人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④与马兰德的死形成对比(“乐景”与“哀情”对比),表明马兰徳虽死,生活仍将继续。
2.(1)“快感”指摆脱束缚、感到自由的快乐、愉悦,“邪恶”是对自己此时产生“快感”的恐惧和矛盾(或:负罪感;罪恶感;违背伦理)。
(2)与独立的意志与自由的身心相比,爱情是模糊虚幻、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3.①露易丝与别的女人听到丈夫死讯时的表现不同:别人麻木接受,她则疯狂绝望;②姐姐约瑟芬在门外的担心与妹妹露易丝在自己房间里的轻松快乐;③现在露易丝祈祷着生命能够更加长久,而就在昨天,她还为生命那么漫长而瑟瑟发抖;④激动兴奋的憧憬未来和丈夫突然出现时极度绝望;⑤女主人公其实是痛苦绝望而死,却被医生诊断为极度高兴而死;⑥以前连死的心都有却活得好好的,现在想痛痛快快地活了而死神却突然降临;⑦马兰德给妻子的示爱在露易丝看来却是一种负担或束缚4.本题为探究题,结合文本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一、言语文字运用(15分)1.C (A tn/tn,n/ru, qiāng/qiǎng;B y/yn, zǐ/shēn, jǐ/jǐ;C b/p, suō/qūn, tiǎo/tiD lng/lng, gū/gū, lěi/li)2.此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其中各个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但有一定搅扰的是部署容易误写成步署,备受喜爱容易误写成倍受喜爱,恰如其分容易误写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当然是正确的写法,不过如今也有另一种较罕见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及 C组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写作韪D组中通谍正确的写法是通牒:至于B组伶牙利齿,正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能说会道3.B(A语义重复,C有歧义,D自相矛盾)4.资料限制伦理争议法律纠纷(伦理争议1分,资料限制和法律纠纷各2分)5. 例如:狐狸:如今干什么都得有靠山! 兔子: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每句2分,内容和方式各1分)二、白话文阅读(19分)6. B(依靠)7. C(介词,用。
A介词,跟/比。
B连词,修饰/顺承。
D介词,替/向)8. D(袁八老俯首谢罪,不是在潮州,是在登州)9.(1)梅公不满事先的朝政,小气激昂想要有所作为。
(扼腕慨然建置各1分)(2)你是想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讨一条生路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判死罪呢?(其抑各1分,出而生匿而死各1分)(3)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他居然被大海盗如此地敬畏听从。
(便剧各 1分,主动句式1分)附参考译文梅公名之焕,字长公,黄州麻城人。
他的祖先,是宋朝宛陵先生(梅尧臣)的先人。
梅公十岁时父亲逝世,跟随他的母亲刘氏住在东山的沈庄,每天研习的书文(摞在一同)超越一寸厚。
为人潇洒,威武雄壮,不同于普通的孩子。
十四岁时就成为生员。
某台使巡视部属,正在讲习武事,梅公骑马横穿教场,使者大怒,命令梅公与武士竞赛射箭。
梅公手持弓,腰佩箭,九发连中。
每射中一次整个军队总是大呼而笑,梅公作了个长揖后下马径自分开。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完整版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完整版参考答案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完整版参考答案语文练习一1. C ( A 伺cì B 炽chìD庠xiáng )2. D (涡--蜗)3. B (大方之家:指道德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4.D (A 不合逻辑。
第一个分句应改为:有了一代代艺术家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B 搭配不当。
改为: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不断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C 结构混乱。
去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可。
)5. 日本各地都测到核辐射物。
/日本各地核辐射物走出正常。
/核泄漏正向日本各地扩散。
(须包含三个要点:“范围”——日本各地;“主体”——核辐射/核泄漏物;“动态”——检测到/超常/扩散)6. 射场新秀一枪夺首金7. 评分细则:称呼(“阿姨”“伯母”等),1分;委婉、得体地表达这位母亲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1分;分析“为什么”,1分。
“为什么”参考:别把“家庭教育”仅仅诠释为“家庭学习”;别让家长只是孩子学习的“拐杖”、老师的“助教”;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应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和尊重等等。
8.D9.B10.A11.(4分)道不会生生灭灭,它是永存的;道看不见却无处不在。
(答出一点给2分)12.(2分)①强调生活没有方向的茫然、孤独和痛苦;②点出心惊胆战的原因;③与“我”重回原野后的感受形成对照。
(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13.(2分) ①“我”带着比生活更美好的梦进入城市;②城市使人感到气闷与窒息;③对比中重新认识了原野。
(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14.( 2分)是不断追寻人生方向的群体中的一员。
(答“行者”“漂泊者”或“攀登者”给1分。
)15.(5分)①对景物的人格化描写(或拟人手法),情景交融,意境优美;②象征“我”对人生的另一种认识;③与上文形成对照,突出“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完整版)-word文档资料

2019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完整版)近义词辨析1、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2、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如:你~把作业完成。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的过程。
3、不力:不尽力。
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4、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5、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6、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7、反映:*反射 *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 *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
*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8、妨害:使受损害。
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9、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
(辨:表示武术用功夫,在时间和本领上两词通用,但工夫多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或造诣。
)10、过度:形容词,过分。
过渡:发展变化到另一阶段。
11、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
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12、申明: 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
声明: 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名词、动词。
13、十足: (1 )成份纯 (2)十分充分.实足: 确实足数,如“分量~” 、“ ~年齡” 、“~25O 人” 。
14、熟悉: 侧重知道得详岣细、清楚,多适用于知识.熟习: 侧重于技巧掌握得熟练。
15 题材: 作品的材料內容.体裁: 作品的表现形式..16、退化: 功能减退,由优变劣。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三)1.(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2.B(2分)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4.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四)1.(3分)C2.(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3.(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五)1.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
2.A(“隐”是“遮蔽”的意思)
3.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 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
4.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
5.(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二、(18分,每小题3分)5.C6.D7.C8.B9.D10.C
三、(12分,每小题3分)11.B12.A13.B14.C
四、(18分)15.(8分)⑴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的面有黑黄色。
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⑵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⑶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16.(5分)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闲适的心情。
17.(5分)⑴①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周身之帛缕②蜀道难可以横绝峨眉颠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⑵①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②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五、(18分)18.(4分)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迈着舞步的马美丽的菩萨童子媳戏图一笔一画抄出的经书顶天立地的佛像19.(4分)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20.(6分)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21.(6分)BD【篇二】
一、语音
1、答案:A解析:B.恪kè;C.芜wú;D.猝cù。
2、答案:D解析:槛jiàn
3、答案:D解析:A.笑吟吟yín;B.摄影shè;C.翘首qiáo。
4、答案:B解析:A.舷xián;,C.虔qián;D.翘qiáo。
5、答案:B解析:A.薄bó;C.脉mò;D.曲qū
二、字形
1、答案:B解析:A.“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C.“莫明其妙”应该是“莫名其妙”;D.“暴燥”应该是“暴躁”。
2、答案:D解析:A.白浪如练;B.寒暄;C.流血成仁。
3、答案:D解析:A项中“凛洌”应为“凛冽”;B项中“祈悼”应为“祈祷”;C项中“纪念牌”应为“纪念碑”。
4、答案:D解析:A.彩—采;B.至—致;C.莫—寞
5、答案:A解析:海蜇惊蛰
三、成语
1、答案:A解析:A.该语境强调需要自己到现场去闻才可以,所以将“设身处地”改为“身临其境”。
2、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B项中“不可一世”的意思是自以为超出同一代人,没有人能同自己相比。
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到极点。
这显然是个贬义词,显然不符合这里的褒义环境。
3、答案:C
解析:C句中“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而获奖是有客观条件的,不属于自己应该做的事,这一成语用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
4、答案:D解析:D.“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
可以改为“难以理解”。
5、答案:C解析:“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与语境不合。
四、文言知识
1、答案:D解析:“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点”。
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答案:B解析:“判”的意思是“分”“清清楚楚”。
3、答案:BD解析:B、D两项中的“与”都作“和”“同”解。
A中作“帮助”解;C中是“参加”意。
4、答案:C
解析:本题检测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情况: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变化;⑤名称说法改变;⑥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5、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解答本题一要掌握有关词类活用的知识,二要对句意有准确的
理解。
AD均属名词作状语。
A在北边,向西;D在早上,在夜里;B 名词动用,灭族;C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