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反射隔热_保温涂料检验方法、热工计算示例

合集下载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太阳辐射能对建筑物的热环境和能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波长的长短,太阳光可以分为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

紫外线的波长小于400nm,约占太阳总能量的5%。

可见光波400~760nm,约占太阳总能量的45%。

而红外线的波长大于760nm,约占太阳总能量的50%。

可见,太阳能主要集中于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太阳辐射热通过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和外墙以及屋面进入室内,从而造成室内过热。

因此这些部位也是建筑物夏季隔热的关键部位。

房屋围护结构太阳辐射热平衡方程可以简化如下:Q1=I0-Q2-Q3,Q1——外表面向室内传导的热量,W/m2,I0——太阳辐照度,W/m2;Q2——外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热量,W/m2,Q3——外表面发射的热量,W/m2。

当然,严格地说,还有外表面吸收的大气辐射热量,外表面吸收的地面及物体辐射热量,以及室外空气和外表面对流传热量。

因为涂膜外表面是非透明的,所以太阳辐射热量一部分被外表面反射,一部分被吸收。

其中外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热量可按下式计算:Q2=αI0=(1-ρ)I0,α——外表面反射率,%,ρ——外表面吸收率%。

就颜色来说,红色将红光反射出去,蓝色将蓝光反射出去,白色反射热量多,黑色吸收热量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热反射涂料是白色和浅色的原因。

此外,还有反射红外线的材料,毕竟红外部分占了太阳50%的能量。

这就是说,也可以通过选择吸收生产有色热反射隔热涂料。

外表面涂膜的全反射率越高,外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热量就越多,而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就越少。

也就是说,向室内传导的热量就越少,夏天空调负荷就越低。

在外表面吸收的热量中,一部分被外表面辐射出去,一部分传至室内。

外表面辐射热量的计算如下:Q3=εwCb(T/100)4εw——外表面发射率,%;Cb——黑体发射常数,5.67W/(m2·K4);T——外表面绝对温度K。

严格来说,换热要考虑角系数等因素。

这里仅作定性分析。

屋面防水及防腐、保温、隔热工程量计算讲解

屋面防水及防腐、保温、隔热工程量计算讲解
(2)如有附加层、接缝、收头、找平层的嵌缝、冷底子油 已计入定额内,不另计算。
1
卷材屋面找坡层
(1)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乘以平均 厚度按体积计算 计算公式:V=S水平投影面积×H平均厚度 其中: H平均厚度=坡宽(L)×坡度系数(i)×1/2+最薄 处厚度
(2)如果在同一屋面出现坡宽不一样,则要计算加权平均 厚度 计算公式:H平均厚度=(∑Si*Hi)/∑Si
1
9.2 清单工程量计算
一、膜结构屋面
(一)项目特征 1.膜布品种、规格、颜色 2.支柱(网架)钢材品种、规格 3.钢丝绳品种、规格 4.油漆品种、刷漆遍数
(二)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需要覆盖的水平面积计算
1
二、屋面卷材防水
(一)项目特征 1.卷材品种、规格; 2.防水层做法; 3.嵌缝材料种类; 4.防护材料种类。
1
三、屋面排水
(1)铁皮排水按图示尺寸以展开面积计算,咬口和搭 接用量等已计入定额项目内,不另计算。
(2)铸铁、玻璃钢水管区别不同直径按图示尺寸以延 长米计算,雨水口、水斗、弯头、短管以个计算。
1
四、涂膜屋面的工程量计算
涂膜屋面的工程量计算同卷材屋面。 涂膜屋面的油膏嵌缝、玻璃布盖缝、屋面 分格缝,以延长米计算。
36°52′
1.2500
1.6008
0.666
1/3
33°40′
1.2015
1.5620
0.5
1/4
26°34′
1.1180
1.5000
0.4
1/5
21°48′
1.0770
1.4697
0.2
1/10
11°19′
1.0198

建筑反射隔热_保温涂料检验方法、热工计算示例

建筑反射隔热_保温涂料检验方法、热工计算示例
检验数量:随机检查,东南西北每面墙不少于 6 处。 A.0.3 涂料层热阻
按《绝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 的规定,先检测已知 热阻的标准板(带表皮挤塑聚苯板,板厚 30mm,导热系数应≤0.03W/m.k)的传热系数 K 板, 而后在标准板的一面(检测时作为冷侧面)涂刷建筑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底层涂料 1 遍、中层 涂料 2 遍、面层涂料 2 遍,干燥后涂料层厚度应≥1.0mm。干燥后测量其厚度(用游标卡尺) 和测试其传热系数 K,涂料层热阻计算公式为:
R 涂=1/K—1/K 板 A.0.4 材料其它性能技术指标检验方法,应按条文说明中的参照标准进行。
22
附录 B 热工计算示例
根据本规程 5.2 和 5.3,建筑外墙涂刷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和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其主体 部位传热系数计算示例如表 B.1 和 B.2。
表 B.1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计算示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表 B.2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计算示例(建筑反射隔热保温涂料)
各层材料名称 反射隔热面涂层
厚度 不计
修正 蓄 热 导热系数
系数 系数
--
-- --
热阻值 Req
热惰性 指标
--
保温中涂层
1-3mm
--
-- --
0.1 或 0.15
--
腻子层
不计
--
-- --
--
--
保温墙体
按具体构造分层计算
合计
--
附录 A 检验方法
(规范性附录) A.0.1 耐酸性
现场检验:将 0.5kg 5%的硫酸或硝酸(化学纯)的稀释酸液一次性洒落在墙体涂膜面 上,干燥后无被酸液浸湿和变色的痕迹,即为合格。

建筑外墙及屋面用热反射材料技术条件及评价方法

建筑外墙及屋面用热反射材料技术条件及评价方法

建筑外墙及屋面用热反射材料技术条件及评价方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筑外墙及屋面领域,热反射材料因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外墙及屋面用热反射材料的技术条件及评价方法,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建筑外墙及屋面用热反射材料技术条件1.反射率:热反射材料应具有高反射率,以降低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

一般要求材料的太阳反射比(SR)≥0.8。

2.隔热性能:热反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以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

常用指标为热阻(R值),要求R值越大越好。

3.耐候性能:热反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能,能够在自然环境下长期稳定使用。

要求材料在紫外线、温度变化、湿度等环境因素作用下,性能不发生明显变化。

4.物理力学性能:热反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物理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附着力等,以满足施工和使用要求。

5.环保性能:热反射材料应满足环保要求,不含有害物质,可回收利用。

二、建筑外墙及屋面用热反射材料评价方法1.实验室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评价热反射材料的基本性能,如反射率、隔热性能、物理力学性能等。

(1)反射率测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积分球法等方法进行测试。

(2)隔热性能测试:采用热流计法、热箱法等方法进行测试。

(3)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如拉伸强度、附着强度等。

2.模拟评估:通过建立建筑物模型,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评估热反射材料在建筑外墙及屋面的应用效果。

(1)能耗模拟:利用能耗模拟软件,如EnergyPlus、DOE-2等,分析热反射材料对建筑物能耗的影响。

(2)热环境模拟:利用热环境模拟软件,如Fluent、StarCD等,分析热反射材料对建筑物室内外热环境的影响。

3.现场检测:在实际工程中,对热反射材料的应用效果进行现场检测,包括反射率、隔热性能、耐候性能等。

建筑防腐、保温、隔热工程量手工算量方法

建筑防腐、保温、隔热工程量手工算量方法
九、防腐、保温、隔热
一、防腐工程
1.立面按净长*净高以平方米计算
扣除门窗洞口所占面积,侧壁的面积应增加
2.平面砌双层耐酸块料,按单层面层面积*2计算
扣除0.3m2以上孔洞、突出地面的设备基础等面积
二、保温隔热层
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图示尺寸面积*平均厚度以立方米 1.保温隔热层厚度:按隔热材料积计算
不扣除柱、孔洞、台所占面积
3.各类墙体隔热材料,按隔热体中心线长度*高度计算*厚度
地坪隔热体算至顶棚或楼板底
扣除门窗洞口及0.3m2以上孔洞所占体积
4.柱包隔热层,按柱隔热层中心线的展开长度*高度*厚度 5.门洞口侧壁的隔热部分按图示隔热层尺寸以立方米计算,并入 墙体保温隔热工程量内。 6.梁头、连系梁等其他零星隔热工程,均按实际尺寸以立方米计 算,套用墙体相应定额子目。

反射隔热涂料检测指标

反射隔热涂料检测指标

反射隔热涂料检测指标反射隔热涂料是一种应用于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表面的涂料,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反射太阳辐射来降低表面温度,减少热量的吸收和传导,从而达到隔热的效果。

反射隔热涂料的性能指标是评估其隔热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依据,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反射隔热涂料检测指标。

1. 反射率:反射率是评估反射隔热涂料隔热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反射率越高,涂料能够反射的太阳辐射越多,表面温度越低。

常见的反射率指标有太阳光反射率和红外线反射率。

太阳光反射率是指涂料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红外线反射率是指涂料对红外线辐射的反射能力。

一般来说,反射率越高,涂料的隔热效果越好。

2. 热导率:热导率是指涂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反射隔热涂料的热导率应尽量低,以减少热量的传导。

热导率的测量可以通过热导率测试仪来进行,该仪器能够测量涂料在一定温度差下的热传导情况。

3. 耐候性:反射隔热涂料应具备一定的耐候性能,能够在长期的太阳辐射、温度变化和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反射率。

耐候性的评估可以通过加速老化试验和实际使用环境下的长期观察来进行。

4. 耐久性:反射隔热涂料应具备一定的耐久性,能够长期保持其隔热性能而不发生剥落、褪色或其他损坏。

耐久性的评估可以通过耐久性试验来进行,如湿热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

5. 粘结强度:粘结强度是指涂料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反射隔热涂料应具备良好的粘结强度,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基材表面,不易剥落。

粘结强度的测试可以通过剥离试验来进行。

6. 环保性:反射隔热涂料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含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环保性的评估可以通过有关的环境和健康标准来判断。

总结起来,反射隔热涂料的检测指标包括反射率、热导率、耐候性、耐久性、粘结强度和环保性等。

这些指标综合评估了涂料的隔热性能、质量和安全性,对于选择和使用反射隔热涂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符合要求的反射隔热涂料,以达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目的。

建筑外墙保温热工节能计算分析

建筑外墙保温热工节能计算分析

建筑外墙保温热工节能计算分析外墙外保温围护结构基本组成:面砖(不计入)+ 热镀锌电焊网复合抗裂砂浆(8-10mm)+B1级黑色聚苯板(外保温)(50mm)+混凝土墙(200mm)+ 混合砂浆(内墙抹灰)(20mm)依据《北京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及建筑热工设计常用计算方法(见附录),按体形系数小于0.3计算,得出如下表计算分析结果:当B1级黑色聚苯板(外保温)厚度为50mm时,墙体热阻R0=1.857,墙体传热系数K=0.54<0.60符合《北京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的设计要求。

附录建筑热工设计常用计算方法1 传热系数的计算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按下式计算:1R K =式中 R 0――围护结构传热阻(单位:m 2·K/W )。

2 传热阻的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阻R 0按下式计算:ei e i a R a R R R R 110++=++= 式中 R i ,a i ――内表面换热阻(单位:m 2·K/W )和换热系数[单位:W/(m 2·K)],按附表2-1采用;Re,a e ――外表面换热阻(单位:m 2·K/W )和换热系数[单位:W/(m 2·K)],按附表2-2采用;R ――围护结构热阻(单位:m 2·K/W )。

附表2-1 内表面换热系数a i 及内表面换热阻R i 值附表2-2 外表面换热系数a e 及外表面换热阻R e 值i i 3 热阻的计算3.1 单层结构或单一材料层热阻R 按下式计算:λδ=R 式中δ――材料层厚度(单位:m );λ――材料导热系数〔单位:W/(m ·K)〕,见附图1。

λδ附图13.2 多层结构热阻R 按下式计算:式中 R 1,R 2,…,R n ――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热阻(单位:m 2·K/W )。

{4 围护结构的热惰性系数D (无量纲)4.1单层结构或单一材料层热惰性系数D 按下式计算:D=R*S4.2多层结构热惰性系数D 按下式计算:D=ΣR*S4.3多层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D=ΣR•S=R 1S 1+R 2S 2+……RnSnnR R R R +⋅⋅⋅++=214.4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层厚度δ(m)δ=λR=λ(1/K-R0)=λ(R0min-ΣR-0.15(冬季)0.16(夏季)以上各式中:R0min—围护结构按节能标准要求的最小传热阻(M2•K/W),R0min=1/K;R、R1、R2、Rn—各层材料层的热阻(M2•K/W);Ri—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Ri=0.11㎡•K/W;Re—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阻,Re=0.04(冬)或Re=0.05(夏);λ、λ1、λ2、λn—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K),查表;S、S1、S2、Sn—各层材料的蓄热系数(W/ M2•K),查表。

关于“反射隔热涂料”相关的标准问题

关于“反射隔热涂料”相关的标准问题

关于“反射隔热涂料”相关的标准问题“反射隔热涂料”相关的标准(国内部分)目前存在7项:1. JC/T 1040-2007 “建筑外表面用反射隔热涂料”2. JG/T235-2008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3. GB/T 2561-2010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4. HG/T4341-2012“金属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5. JG/T375-2012 “金属屋面丙烯酸高弹防水涂料”6. JG/T235-201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7. JGJ/T287-2014“建筑热反射涂料节能检测标准”各标准隔热性能指标及特点和我们的评价如表4.表4. “反射隔热涂料”相关标准的技术指标和评价标准号标准名称主要技术指标评价(优缺点)JC/T1040-2007 建筑外表面用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反射比≥ 0.83半球发射率≥ 0.85提出“耐人工气候老化性”;只二个光学指标。

JG/T235-2008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反射比(白色)≥ 0.80半球发射率≥ 0.80隔热温差≥ 10.0隔热温差衰减≤12.0提出隔热温差;温差检测方法设计有欠缺GB/T 2561-2010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光反射比(白色)≥ 0.80半球发射率≥ 0.80提出反射隔热涂料等效涂料热阻;仅二个光学指标,门坎太低。

又去掉了隔热温差指标,无法判定真假。

HG/T4341-2012 金属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光反射比(白色)≥ 0.80其他色)≥ 0.60半球发射率≥ 0.85近红外光反射比(合格品)≥0.60,一等品)≥ 0.70,优等品)提出近红外反射比并对涂料分级;无温差指标≥ 0.80JG/T375-2012 金属屋面丙烯酸高弹防水涂料太阳光反射比(白色)≥ 0.80半球发射率≥ 0.80对防水涂料提出隔热指标;仅二个光学指标JG/T235-2014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光反射比低明度≥0.25,中明度≥0.40高明度≥0.65近红外反射比:低明度≥0.40,中明度≥L值/100 ,高明度≥0.80半球发射率≥ 0.85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变化率:中明度≥15% ,高明度≥20%人工气候老化后太阳光反射比变化率:≤5%对彩色隔热涂料提出反射指标、增加了近红外反射比考察指标;仍无温差指标;是国外冷屋面涂料标准的翻版JGJ/T287-2014,行标“建筑热反射涂料节能检测标准”提出节能检测指标及现场检测;仍是二个光学指标Q/320412 CGT 005-2006 薄层弹性隔热保温涂料热反射率可见光区)≥ 0.85近红外光区)≥ 0.80导热系数(W/m.K)≤0.10隔热指数≥ 60%有温差(隔热指数),近红外光,导热系数等特征指标;无半球发射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涂=1/K—1/K 板 A.0.4 材料其它性能技术指标检验方法,应按条文说明中的参照标准进行。
22
附录 B 热工计算示例
根据本规程 5.2 和 5.3,建筑外墙涂刷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和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其主体 部位传热系数计算示例如表 B.1 和 B.2。
表 B.1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计算示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各层材料名称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厚度 不计
修正 蓄 热 导热系数
系数 系数
--
-- --
热阻值 Req
热惰性指标 --
腻子层
不计
--
-- --
--
--
保温墙体
按具体构造分层计算
合计
--
-
-
-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阻
R0=Ri+∑R+Re =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K′= 1/R0 =
注:Req 为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涂的等效热阻,按 5.3.3 条取值。
表 B.2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计算示例(建筑反射隔热保温涂料)
各层材料名称 反射隔热面涂层
厚度 不计
修正 蓄 热 导热系数
系数 系数
--
-- --
热阻值 Req
热惰性 指标
--
保温中涂层
1-3mm
--
-- --
0.1 或 0.15
--
腻子层
不计
--
-- --
--
--
保温墙体
按具体构造分层计算
合计
--
检验数量:随机检查,东南西北每面墙不少于 6 处。 A.0.3 涂料层热阻
按《绝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 的规定,先检测已知 热阻的标准板(带表皮挤塑聚苯板,板厚 30mm,导热系数应≤0.03W/m.k)的传热系数 K 板, 而后在标准板的一面(检测时作为冷侧面)涂刷建筑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底层涂料 1 遍、中层 涂料 2 遍、面层涂料 2 遍,干燥后涂料层厚度应≥1.0mm。干燥后测量其厚度(用游标卡尺) 和测试其传热系数 K,涂料层热阻计算公式为:
附录 A 检验方法
(规范性附录) A.0.1 耐酸性
现场检验:将 0.5kg 5%的硫酸或硝酸(化学纯)的稀释酸液一次性洒落在墙体涂膜面 上,干燥后无被酸液浸湿和变色的痕迹,即为合格。
检验数量:随机检查,东南西北每面墙不少于 6 处,每处不少于 1m2。 A.0.2 耐沾污性
现场检验:晴天,现场采用粉煤灰作为污染介质,将其与水以 1:1 比例(质量)掺和在一 起混合均匀,用软毛刷横向纵向交错均匀地涂刷在涂膜面上(面积 50mm×50mm),干燥 2h 后,用清洁水和洗衣刷擦洗 5min, 能擦洗干净,即为合格。--ຫໍສະໝຸດ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阻
R0=Ri+∑R+Re =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K′ = 1/R0 =
注:Req 为建筑反射保温隔热涂料面涂的等效热阻,按 5.3.3 条取值。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