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提纲
毛概复习提纲(带答案)

毛概复习提纲第一章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含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第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含?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章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是什么民主四、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们民群众是创造者的原理系统的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三章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二、为什么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
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
第四章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
二、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法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毛概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问答题)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马克思主义根植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
科学内涵: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大战,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革命据岁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3)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由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其次,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不重要,随便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情形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从这个最大得实际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毛概考试复习提纲

毛概考试复习提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版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5.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概的复习提纲期末复习资料

1.2.43.58. 109. 14二.容易出现的题目:4. 10三.5. 12题容易以30分大题出现12题和谐社会容易考察以下几个方面:含义、内涵、怎样建设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本土化和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1]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个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两者是不同时代的产物,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书p19-20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概复习提纲

毛概复习提纲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3.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党的领导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4. 毛泽东确定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5.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 实事求是的“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主力军: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农民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4.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体现:控制力1.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需要结合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3.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坚持党的领导5.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6.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核心:一个中国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7. 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③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④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3.在社会性质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的具体表现:从经济基础方面看,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毛概考试复习提纲及课后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第一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5、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6、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二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毛泽东是怎样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4、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思考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思考题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4、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思考题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相结合?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3、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章思考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4、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第七章思考题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第八章思考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3、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4、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5、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第九章思考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十章思考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第十一章思考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十二章思考题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第十三章思考题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4、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四章思考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法宝?第十五章思考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怎样才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P41第一章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毛概复习提纲(整理)

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实事求就是“实事”就就是客观存在着得一切事物,“就是”就就是客观事物得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就是我们去研究。
(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就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得总路线与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得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得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得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得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与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内容: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平共处。
5、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得产物,它就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得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得立场,观点与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得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得适合中国情况得科学得指导思想。
它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运用与发展,就是被实践证明了得适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得正确得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就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得结晶。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就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得起始阶段,而就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得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得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得就是初级阶段得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得发展程度、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与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8、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指人类在利用与改造自然得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得关系,建设健康有序得生态运行机制与良好得生态环境。
毛概复习提纲

毛概复习提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中国近代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是解决中国问题①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但必的需要才能须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是马克思主义内②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具有活力,才能在在要求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核心就是将马?具体地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说,使马克思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国实践、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②?。
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③?。
这也马克思主义要和中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继承与发展①这一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地分析了当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析方法,今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
②这一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对人民群众创造的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
③这一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的?理论品质。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握社会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动发展,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5第2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第一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
2.中国工农红军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即使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实质、科学内涵、两大理论成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4、毛泽东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当在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中共七大主要功绩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共七大的历史功绩是:第一,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第二,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经验与教训,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第三,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第四,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招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主题、主要内容、活的灵魂,及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在“冷战”和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国际环境中,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与战争是当时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
处理以上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面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低位: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这些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而且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它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时代背景、主题、主要内容`命题的提出: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主题:主要内容: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13、“三个代表”思想的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5、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最主要矛盾(第二章)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6、八七会议与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17、五四运动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19、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战斗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的坚决和彻底;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他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其从开始走上革命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0、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2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概念及主要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2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第三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这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2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积极采取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