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立体几何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必修二-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 必修二-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知识点整理

底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其中三棱锥又叫四面体。
4
必修二
正棱锥: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①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 棱在底面上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4)棱台的结构特征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 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 下底面和上底面;其它各面叫做棱台的侧 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台的侧棱; 底面与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台的顶点; 当棱台的底面水平放置时,铅垂线与两底 面交点间的线段叫做棱台的高。 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正棱台的性质: ①各侧棱相等,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②两底面以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相似多边 形;③两底面中心连线、相应的边心距和斜高组成一个直角梯形;④两底面中心连线、侧 棱和两底面外接圆相应半径组成一个直角梯形;⑤正棱台的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是棱台的 一条高;⑥正四棱台的对角面是等腰梯形。
8
必修二
②在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 轴或 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 x′轴或 y′ 轴的线段。
③在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 y 轴的线段, 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用斜二测法画直观图,关键是掌握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画法,而画水平放 置的平面图形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的顶点。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接这 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
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在 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做正投影,否则叫做斜投影。

数学高一下立体几何知识点

数学高一下立体几何知识点

数学高一下立体几何知识点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体及其性质。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立体几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下学期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点。

一、平行与垂直关系1. 平行线和平面的性质:平行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中,它们永远不会相交,而且与另一个平面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2. 垂直关系:在三维空间中,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垂直的条件是它们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

二、多面体及其性质1. 正多面体:正方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是五种常见的正多面体。

它们的面都是相等的正多边形,而且每个顶点处的面数都相等。

2. 求解多面体的面数、棱数和顶点数:通过欧拉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多面体的面数、棱数和顶点数之间的关系:面数 + 顶点数 = 棱数 + 2。

三、球体与圆柱1. 球体的性质:球体是一种特殊的几何体,其表面上的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

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球的体积公式为V=4/3πr³,其中r 为球的半径;球的表面积公式为A=4πr²。

3. 圆柱的性质:圆柱是一个由两个平行相等圆面和一个连接两个底面圆的侧面组成的立体。

4. 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πr²h,其中r为底面圆的半径,h为圆柱的高;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为A=2πr²+2πrh。

四、棱锥与棱台1. 棱锥的性质:棱锥是一个由一个多边形的底面和一个顶点连线到底面上的点组成的立体。

2. 棱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棱锥的体积公式为V=1/3Bh,其中B为底面的面积,h为棱锥的高;棱锥的表面积公式为A=Bl+1/2Ph,其中l为斜高,P为底面周长。

3. 棱台的性质:棱台是一个由一个多边形的底面、一个相似的顶面和连接底面和顶面的棱构成的立体。

4. 棱台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棱台的体积公式为V=1/3h(A1+A2+√(A1A2)),其中A1为底面的面积,A2为顶面的面积,h为棱台的高;棱台的表面积公式为A=B1+B2+Pl,其中B1、B2为底面和顶面的面积,P为底面周长,l为斜高。

高一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知识点详细总结

立体几何一、立体几何网络图:(1)线线平行的判断:⑴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⑶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⑹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⑿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线线垂直的判断:⑺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⑻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⑽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3)线面平行的判断:⑵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⑸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线面垂直的判断:⑼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⑾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⒁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⒃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5)面面平行的判断:⑷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平行。

⒀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6)面面垂直的判断:⒂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其他定理:(1)确定平面的条件:①不公线的三点;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③相交直线;(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内;平行;相交(垂直是它的特殊情况);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3)等角定理: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外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4)射影定理(斜线长、射影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反之,斜线段相等的射影相等;斜线段较长的射影也较长;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笔记重点大全(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笔记重点大全(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棱与直线BC1异面有()A.1条B.2条C.3条D.4条答案:C分析: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即可判断.在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棱所在的直线中,与直线BC1异面的直线有A1B1,AC,AA1,共3条.故选: C.2、如图直角△O′A′B′是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斜边O′B′=4,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A.8√2B.4√2C.4D.√2答案:A解析:根据斜二测画法规则可求原平面图形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由题意可知△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4,则O′A′=2√2,所以原图形中,OB=4,OA=4√2,×4×4√2=8√2.故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12故选:A3、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BAC =90°,AB =AA 1=1,AC =2,E 是棱A 1C 1上的中点,则点A 到平面BCE 的距离是( )A .1B .√23C .√63D .√33答案:C分析:作出草图,根据题意易证A 1C 1⊥平面AA 1BB 1,可得A 1C 1⊥BA 1,再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 1B ,BE ,CE ,BC 的值,再根据V A−BCE =V E−ABC ,即可求出点A 到平面BCE 的距离.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连接BA 1,CE,AE,BE ,由题知,AA 1⊥平面A 1B 1C 1,AA 1⊥A 1C 1,AA 1⊥A 1B 1,又∠CAB =∠C 1A 1B 1=90°,∴B 1A 1⊥A 1C 1又AA 1∩B 1A 1=A 1,所以A 1C 1⊥平面AA 1BB 1,所以A 1C 1⊥BA 1,由于AB =AA 1=CC 1=1,A 1C 1=AC =2,E 点是棱AC 上的中点,根据勾股定理,A 1B =√AB 2+AA 12=√12+12=√2, BE =√A 1B 2+A 1E 2=√(√2)2+12=√3 CE =√(C 1C )2+(C 1E )2=√12+12=√2,BC =√AB 2+AC 2=√12+22=√5,所以BE2+CE2=BC2,即BE⊥CE.设E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则d=1,设点A到平面BCE的距离为ℎ,在四面体A−BCE中,V A−BCE=V E−ABC,V E−ABC=13×S△ABC×d=13×(12×1×2)×1=13V A−BCE=13×S△BCE×ℎ=13×(12×√3×√2)×ℎ=√66ℎ则√66ℎ=13,解得ℎ=√63.故选:C.4、如图1,已知PABC是直角梯形,AB∥PC,AB⊥BC,D在线段PC上,AD⊥PC.将△PAD沿AD折起,使平面PAD⊥平面ABCD,连接PB,PC,设PB的中点为N,如图2.对于图2,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平面PAB⊥平面PBC B.BC⊥平面PDCC.PD⊥AC D.PB=2AN答案:A分析:由已知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得到PD⊥平面ABCD,判定C正确;进一步得到平面PCD⊥平面ABCD,结合BC⊥CD判定B正确;再证明AB⊥平面PAD,得到△PAB为直角三角形,判定D正确;可证明平面PBC⊥平面PDC,若平面PAB⊥平面PBC,则平面PAB与平面PDC的交线⊥平面PBC,矛盾,可判断A图1中AD⊥PC,则图2中PD⊥AD,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D⊥平面ABCD,则PD⊥AC,故选项C正确;由PD⊥平面ABCD,PD⊂平面PDC,得平面PDC⊥平面ABCD,而平面PDC∩平面ABCD=CD,BC⊂平面ABCD,BC⊥CD,∴BC⊥平面PDC,故选项B正确;∵AB⊥AD,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AB⊥平面PAD,则AB⊥PA,即△PAB是以P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而N为PB的中点,则PB=2AN,故选项D正确.由于BC⊥平面PDC,又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DC若平面PAB⊥平面PBC,则平面PAB与平面PDC的交线⊥平面PBC由于AB//平面PDC,则平面PAB与平面PDC的交线//AB显然AB不与平面PBC垂直,故A错误故选:A5、已知直线l⊥平面α,有以下几个判断:①若m⊥l,则m//α;②若m⊥α,则m//l;③若m//α,则m⊥l;④若m//l,则m⊥α;上述判断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分析:根据线面的位置关系,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线面垂直的性质逐项分析即得. 对于①,当m⊂平面α也可以有m⊥l,但m不平行于平面α,故①错;对于②,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②正确;对于③,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存在n⊂α且m∥n.而直线l⊥平面α,故可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出l⊥n,故l⊥m正确;对于④,根据直线l⊥平面α,可在平面α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p,n,且l⊥p,l⊥n,又m∥l,所以m⊥p,m⊥n,故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m⊥α正确.即②③④正确.故选:B.6、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148.5m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140.0km2;水位为海拔157.5m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180.0km2,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148.5m上升到157.5m时,增加的水量约为(√7≈2.65)()A.1.0×109m3B.1.2×109m3C.1.4×109m3D.1.6×109m3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只要求出棱台的高,即可利用棱台的体积公式求出.依题意可知棱台的高为MN=157.5−148.5=9(m),所以增加的水量即为棱台的体积V.棱台上底面积S=140.0km2=140×106m2,下底面积S′=180.0km2=180×106m2,∴V=13ℎ(S+S′+√SS′)=13×9×(140×106+180×106+√140×180×1012)=3×(320+60√7)×106≈(96+18×2.65)×107=1.437×109≈1.4×109(m3).故选:C.7、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3,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则该圆锥的体积为()A.√23πB.2√23πC.πD.√2π答案:B分析:根据弧长计算公式,求得底面圆半径以及圆锥的高,即可求得圆锥的体积.设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故可得2πr=2π3×3,解得r=1,设圆锥的高为ℎ,则ℎ=√32−12=2√2,则圆锥的体积V=13×πr2×ℎ=13×π×2√2=2√23π.故选:B.8、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设BC的中点为M,GH的中点为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N//平面ABE B.MN//平面ADEC.MN//平面BDH D.MN//平面CDE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得到正方体的直观图及其各点的标记字母,取FH的中点O,连接ON,BO,可以证明MN‖BO,利用BO与平面ABE的关系可以判定MN与平面ABE的关系,进而对选择支A作出判定;根据MN与平面BCF的关系,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判定MN与平面ADE的关系,进而对选择支B作出判定;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以证明MN与平面BDE的平行关系,进而判定C;利用M,N在平面CDEF的两侧,可以判定MN与平面CDE 的关系,进而对D作出判定.根据题意,得到正方体的直观图及其各点的标记字母如图所示,取FH的中点O,连接ON,BO,易知ON与BM平行且相等,∴四边形ONMB为平行四边形,∴MN‖BO,∵BO与平面ABE(即平面ABFE)相交,故MN与平面ABE相交,故A错误;∵平面ADE‖平面BCF,MN∩平面BCF=M,∴MN与平面ADE相交,故B错误;∵BO⊂平面BDHF,即BO‖平面BDH,MN‖BO,MN⊄平面BDHF,∴MN‖平面BDH,故C正确;显然M,N在平面CDEF的两侧,所以MN与平面CDEF相交,故D错误.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从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涉及正方体的性质,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属于小综合题,关键是正确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得到正方体的直观图及其各顶点的标记字母,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找到MN的平行线BO.多选题9、已知一个正方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一边长为4,则此正方形的面积可能为()A.16B.64C.32D.无法确定答案:AB分析:正方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一边长为4,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斜二测画法的原则,即可得结果.根据题意,正方形的直观图如图所示:①若直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边A′B′=4,则原正方形的边长为AB=A′B′=4,所以该正方形的面积为S=4×4=16;②若直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边A′D′=4,则原正方形的边长为AD=A′D′=8,所以该正方形的面积为S=8×8=64,故选:AB.10、以下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命题是()A.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B.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A,B,C,D,E共面C.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D.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答案:BCD分析:利用反证法可知A正确;直线DE与直线AC异面时,A,B,C,D,E不共面,判断B;C中b,c可为异面直线,判断C;D中四条线段可构成空间四边形,判断D.A选项:若任意三点共线,则由该直线与第四个点可构成一个平面,则与四点不共面矛盾,则任意三点不共线,A正确;B选项:若A,B,C三点共线,直线DE与直线AC异面,此时A,B,C,D,E不共面,B错误;C选项:a,b共面,a,c共面,此时b,c可为异面直线,C错误;D选项: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可构成空间四边形,D错误.故选:BCD11、(多选题)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m⊂α,直线n⊂β,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m//βB.n//αC.m//n D.m与n不相交答案:ABD分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因为平面α//平面β,直线m⊂α,直线n⊂β,则m//β,n//α,m与n无公共点,即m与n不相交.故AB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ABD.填空题12、如图,已知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线段B 1C 上运动,给出下列结论:①异面直线AP 与DD 1所成的角范围为[π3,π2];②平面PBD 1⊥平面A 1C 1D ;③点P 到平面A 1C 1D 的距离为定值2√33; ④存在一点P ,使得直线AP 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为π3.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答案:②③解析:数形结合说明异面直线AP 与DD 1所成的角的范围为[π4,π2],故①错误;证明BD 1⊥平面A 1C 1D ,所以平面PBD 1⊥平面A 1C 1D ,故②正确;点P 到平面A 1C 1D 的距离为定值,且等于BD 1的13,即2√33,故③正确;AP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为∠APB ,tan ∠APB 最大值为√2<tan π3,故④不正确. 对于①,当P 在C 点时,DD 1⊥AC ,异面直线AC 与DD 1所成的角最大为π2, 当P 在B 1点时,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的角最小为∠D 1DC =π4, 所以异面直线AP 与DD 1所成的角的范围为[π4,π2],故①错误;对于②,如图,因为A 1C 1⊥B 1D 1,A 1C 1⊥B 1B,B 1D 1∩B 1B,B 1D 1,B 1B ⊂平面BB 1D ,所以A 1C 1⊥BD 1,同理DC 1⊥BD 1,又因为A 1C 1∩DC 1=C 1,A 1C 1,DC 1⊂平面DA 1C 1,所以BD 1⊥平面A 1C 1D ,所以平面PBD 1⊥平面A 1C 1D ,故②正确;对于③,因为B 1C //A 1D, B 1C ⊄平面A 1C 1D ,A 1D ⊂平面A 1C 1D ,所以B 1C //平面A 1C 1D ,所以点P 到平面A 1C 1D 的距离为定值,且等于BD 1的13,即2√33,故③正确;对于④,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为∠APB,tan∠APB=AB,BP,故④不正确,当BP⊥B1C时,BP最小,tan∠APB最大,最大值为√2<tanπ3所以答案是:②③.小提示:关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命题①④的真假,它们都是求空间的角,它们都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空间角的最值,对于数形结合的这种数学思想要注意灵活运用.1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侧面A1ADD1的中心,则异面直线B1O与BD的夹角大小为______.答案:30°##π6分析:平移直线,找出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如图,连接D1B1,则D1B1//BD,则∠D1B1O即为所求异面直线夹角(或其补角),连接B1A,A1D,AD1,则AD1=D1B1=B1A,所以△AD1B1是等边三角形,则∠AB1D1=60°.O是AD1中点,则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1O平分∠AB1D1,即∠D1B1O=30°.所以答案是:30°14、如图∶矩形A'B'C'D'的长为4cm,宽为2cm,O'是A'B'的中点,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ABCD的直观图,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___cm;答案:20分析:利用斜二测画法还原出原图形,结合题干中数据以及斜二测画法的规则,计算即可由斜二测画法的规则知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线段其长度不变以及与横轴平行的性质不变;与y轴平行或重合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且与y′轴平行的性质不变.还原出原图形如上图所示,其中AB=A′B′=4cm,OC=2O′C′=2×2√2=4√2cm∴BC=√OB2+OC2=6cm所以原图形的周长为2×(4+6)=20cm解答题15、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SB=SC=2,若∠BSC=α,∠CSA=β,∠ASB=θ,且sin2α2+sin2β2=sin2θ2.(1)求证:平面SAB⊥平面ABC;(2)若α=π3,β=π2,θ=2π3,D为线段SC中点,求点D到平面SAB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63.分析:(1)首先证得SO⊥平面ABC,然后结合面面垂直得判定定理即可证出结论;(2)先证出DF⊥平面SAB,所以点D到平面SAB的距离即为DF的长度,解三角形求出CE=2√63,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即可求出结果.(1)由sin2α2+sin2β2=sin2θ2得cosα+cosβ=1+cosθ,设BC=a,AC=b,AB=c,由余弦定理得8−a28+8−b28=1+8−c28,进一步化简得a2+b2=c2,从而AC⊥BC,取AB中点O,因为SA=SB,所以SO⊥AB,因为OC=OB,SB=SC,所以△SOB≅△SOC,从而SO⊥OC,由SO⊥AB且SO⊥OC,又因为AB∩OC=O,得SO⊥平面ABC,又SO⊂平面SAB,平面SAB⊥平面ABC.(2)作CE⊥AB,由(1)知,CE⊥平面SAB,从而平面SCE⊥平面SAB,连接SE,作DF⊥SE,易知DF⊥平面SAB,且CE∥DF,分因为α=π3,β=π2,θ=2π3,所以AB=2√3,AC=2√2,BC=2,在Rt△ABC中,CE=2√63,因为CE∥DF,且D为线段SC中点,所以DF=12CE=√63,因此点D到平面SAB的距离为√63.。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二A版《基本立体图形》立体几何初步说课复习(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二A版《基本立体图形》立体几何初步说课复习(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在三棱锥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个人简历:课件/j ia nli/
课件
课件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A-BCD
中,可以当作棱锥底面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解析:选 D.每个面都可作为底面,有 4 个.
展开成平面图形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个人简历:课件/j ia nli/
课件
课件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问题导学
预习教材 P97-P100 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空间几何体的定义是什么? 2.空间几何体分为哪几类? 3.常见的多面体有哪些? 4.棱柱、棱锥、棱台有哪些结构特征?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③棱台的侧棱所在直线均相交于同一点.
解析:棱锥是由棱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一个点而得到的几何体,因
而其侧面均是三角形,且所有侧面都有一个公共点,故①对.棱台
是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后,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因而
其侧面均是梯形,且所有的侧棱延长后均相交于一点(即原棱锥的顶
点),故②错,③对.因而正确的有①③. 答案:①③

立体几何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立体几何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立体几何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中的物体的形状和性质。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立体几何是必修的一部分,高一必修二的内容更加深入,包括了平面与空间几何的相关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一必修二的立体几何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平行线与平面角度关系在立体几何中,平行线与平面的角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根据平行线与横截线的夹角关系,可以分为对顶角、同旁内角和同旁外角等几种情况。

对顶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横截线所切割后,位于相同位置的两个内角,它们的度数相等。

同旁内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横截线所切割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内角,它们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度。

同旁外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横截线所切割后,位于同一侧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它们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度。

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两对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在高一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性质。

首先,对角线互相平分。

也就是说,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相等。

其次,同位角相等。

即平行四边形的相邻内角相等。

此外,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

三、棱柱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棱柱是指所有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立体图形。

在计算棱柱的表面积时,我们需要根据棱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来计算。

底面积等于底面的面积,侧面积等于侧面的周长乘以高。

棱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这些公式是计算棱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方法,可以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棱锥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棱锥是指底面是一个多边形,侧面是由顶点和底面上的点相连而成的三角形的立体图形。

计算棱锥的表面积时,我们需要考虑底面的面积和侧面的面积。

底面的面积可以根据底面的形状计算,侧面的面积则是由侧面的高和斜高组成。

棱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

这些公式是计算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方法,可以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球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球是一种特殊的几何体,它的表面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

计算球的表面积和体积需要根据球的半径来进行计算。

高一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一必修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立体几何初步。

(一)空间几何体。

1. 棱柱。

-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多面体。

- 性质: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 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按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

2. 棱锥。

-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的多面体。

- 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 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锥(四面体)、四棱锥等。

3. 棱台。

-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性质: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两底面是相似多边形;侧面是梯形。

4. 圆柱。

-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 性质:轴截面是矩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5. 圆锥。

-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 性质: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6. 圆台。

-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性质:轴截面是等腰梯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

7. 球。

-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

- 性质: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R = √(r^2)+d^{2}(R为球的半径,r为截面圆的半径,d为球心到截面的距离)。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 主视图(正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能反映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h 为斜高,l 为母线)ch S =直棱柱侧面积'21ch S =正棱锥侧面积 ')(2121h c c S +=正棱台侧面积 rh S π2=圆柱侧 ()l r r S +=π2圆柱表rl S π=圆锥侧面积 ()l r r S +=π圆锥表 lR r S π)(+=圆台侧面积 ()22R Rl rl r S +++=π圆台表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柱13V Sh =锥'1()3V S S h =台 2V Sh r h π==圆柱h r V 231π=圆锥 '2211()()33V S S h r rR R h π=+=++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R π ; S 球面=24R π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1 2 三个公理:(1符号表示为A ∈LB ∈L => l α⊂ A ∈αB ∈α(2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3公理 L A · α C · B · A · α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a ∥bc ∥b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 注意点: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立体几何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
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
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
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
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
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