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指导书
公差实验指导书

公差实验指导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实训指导书前言检测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产品的合格性作出判断的全过程。
其一般步骤为:①熟悉产品的相关质量标准与技术规范;②阅读产品图纸,明确检测项目;③确定检测方案及检测仪器;④对产品进行检测,取得检测数据;⑤进行数据处理,填写检测报告或有关单据并作出合格性判断;⑥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返修或报废),对合格品作出安排(转下道工序或入库)。
1.1 轴径和孔径的测量就结构持征而言,轴径测量属外尺寸测量,而孔径测量属内尺寸测量。
在机械零件几何尺寸的检测中,轴径和孔径的测量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测量方法和器具较多。
根据生产批量多少、被测尺寸的大小、精度高低等因素,可选择不同的测量器具和方法.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一般用光滑极限量规对外圆和内孔进行检测。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无刻度的专用测量工具,用它检测零件时,只能确定零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范围内,不能测量出零件的实际尺寸。
一般精度的孔、轴,生产数量较少时,可用杠杆千分表、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游标卡尺等进行绝对测量,也可用千分表、百分表、内径百分表等进行相对测量.对于较高精度的孔、轴,应采用机械式比较仪,光学比较仪,万能测长仪,电动测微仪,气动量仪,接触式干涉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测量。
练习目标:1、加深对测量技术中常用术语及测量误差的认识和理解。
2、正确、规范地使用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进行孔、轴尺寸的测量。
3、了解产品检测的基本过程。
4、初步掌握用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5、初步掌握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实验前应掌握的知识: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知识。
2、测量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词、术语。
3、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4、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5、立式光学比较仪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6、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练习项目:1、测量的认识。
2、用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3、用投影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一、实训报告的内容格式(一)实训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训的内容。
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所属课程名称(三)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四)实训日期和地点(年、月、日)(五)实训目的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实训原理述实训相关的主要原理。
(七)实训内容这是实训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详细理论计算过程.(八)实训环境和器材实训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九)实验步骤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
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十)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训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1.文字叙述:根据实训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
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曲线图常见的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训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一)实训总结实训总结是对实训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以及实训过程的简明总结,也可以对本次实训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公差与技术测量实训实训教师指导手册-胡育辉 张皓阳 吴爽130217

《公差与技术测量实训》教师指导手册项目名称:公差与技术测量适用专业:机制、数控、模具等机械类相关专业实训学时: 14指导教师:张皓阳、吴爽、董月红、王秀梅等二0一三年三月《公差与技术测量实训》教师指导手册1.实训项目概况公差与技术测量实训项目包括零件的线性尺寸测量、角度测量、零件的直线度测量、平行度测量、位置度测量、圆跳动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等,适用专业是机制、数控、模具等机械类相关专业、实训学时为14学时。
2.实训教学目标(1)能力培养任务(1)通过实物观察与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2)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掌握测量公差项目的能力。
(2)知识培养任务(1)培养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掌握零件公差项目知识。
(3)素质培养任务(1)培养学生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及安全操作的技能。
(2)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严谨、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既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又有团队合作的作风。
3.实训主要任务及内容(1)线性尺寸测量项目1.1 实训目的: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掌握千分尺的使用方法;掌握内径百分表测量零件孔径的方法,加深对内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1.2 实训器具:游标卡尺、千分尺、内径百分表、带孔的板材、轴套、轴承等被测件。
1.3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1.3.1游标卡尺:图1-1 三用游标卡尺①结构。
现以普通游标卡尺为例进行介绍,普通三用(测内、外径和深度)游标卡尺如图1-1所示。
游标量具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主尺、游标尺(副尺)以及测量基准面(内表面、外表面),另外还有为便于使用而设的微动机构和锁紧机构等。
主尺上有毫米刻度,游标尺上的分度有10、20和50分度,分度值分别为0.1 mm、0.05 mm和0.02 mm 3种。
②读数原理。
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是利用主尺刻线间距与游标尺(副尺)刻线间距的间距差实现的。
不管是多少分度的,主尺刻度间距都是a=1 mm。
若使主尺刻度(n−1)格的宽度等于游标刻度n格的宽度,则游标的刻度间距i[(n−1)/n]×a。
公差测量实验指导书

实验守则1.上课前学生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地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
净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2.必须爱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严禁乱动、乱拆。
如有损坏、丢失,必须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由实验室酌情处理。
因违反规章制度、不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仪器损坏者,需按规定进行赔偿!3.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吐痰、吃东西和乱扔纸屑等。
除实验必须的讲义、记录纸和文具外,个人的书包及衣物等一概不要放在实验台上。
实验室内不得大声喧哗,注意保持肃静!4.实验完毕后,需先经指导教师审核数据并签字,然后再将仪器设备按原样整理完毕,搞好实验室卫生,经指导教师许可后方可离去。
5.学生必须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老师评阅。
批阅后的实验报告由学院档案室统一保管,并将成绩计入该课程的考核成绩中。
实验1 尺寸误差测量实验1.1 演示实验实验1.1.1立式光学计测外径1 目的要求① 掌握外径比较测量的原理② 了解立式光学计的结构,调整和使用方法。
③ 了解量块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
④ 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常用术语的实际含义2 测量原理: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一般是按比较测量的方法进行的,即先将量块组放在仪器的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以量块尺寸调整仪器上的指示表到达零位,再将工件放在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从指示表上读出指针对零位的偏移量,即工件外径对量块尺寸的差值L ∆,则被测工件的外径为L L x ∆+=。
3 仪器简介:立式光学计亦称立式光学比较仪,如图1.1所示,它由底座1,立柱2、横臂5、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6等部分组成。
4 操作步骤:① 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
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选用球形测头;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量小于10mm 的圆柱面工件时,则应选用刀口形测头。
② 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组。
③调整仪器零位将量块组置于仪器工作台16的中心,并使测头14对准量块组的上测量面的中心。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吴学农主编样本

《公差配合与测量实验指导书》吴学农主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及原理。
2.掌握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
二、量仪简介和测量原理内径百分表是测量孔径的通用量仪, 用具有确定内尺寸的标准环规或用装在量块夹子中的量块组成的确定尺寸作为基准, 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内径, 特别适宜测量深孔。
内径百分表由钟表型指示表( 如图1-1) 和杠杆系统组成,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1 钟表型百分表1—测杆; 2—游丝 ; 3—弹簧如图1-1, 用钟表型百分表测量时, 具有齿条的测杆1作直线运动, 带动与该齿条啮合的小齿轮Z2转动, 从而使与小齿轮Z2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大齿轮Z3及短指针转动。
大齿轮Z3又带动小齿轮Z1及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长指针转动。
这样, 测杆的微量直线位移经齿轮传动放大为长指针的角位移, 由分度盘指示出来。
当测量杆1直线移动0.01mm时, 长指针在刻度盘上相应转动一格。
为了消除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引起的空程误差, 在百分表内装有游丝2。
由游丝产生的扭力矩作用在与小齿轮Z1啮合的齿轮Z4上, 以保证齿轮无论正转和反转都在同向的齿面啮合。
在百分表内还装有弹簧3, 它用来控制测量力。
图1-2 内径百分表结构1—可换( 固定) 测量头; 2—等臂直角杠杆; 3—活动测头; 4—挺杆; 5—隔热手柄;6—定心板; 7、 8—弹簧; 9—指示表( 百分表)用内径百分表测量时, 活动测头3和固定测头1( 也称可换测量头) 分别与被测孔孔壁接触。
活动测头3向内移动时, 其位移经等臂直角杠杆2, 推动挺杆4向上移动, 使弹簧8压缩, 并推动指示表9的测杆, 使它的指针回转。
该弹簧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测头3对孔壁产生测量力。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定心板6, 它在两只弹簧7的作用下始终对称地与孔壁接触。
定心板6与孔壁的两个接触点的连线与被测孔的直径线互相垂直, 使两个测头位于该孔的直径方向上( 如图1-6a)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吴学农主编样本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吴学农主编样本《公差配合与测量实验指导书》吴学农主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及原理。
2.掌握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
二、量仪简介和测量原理内径百分表是测量孔径的通用量仪, 用具有确定内尺寸的标准环规或用装在量块夹子中的量块组成的确定尺寸作为基准, 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内径, 特别适宜测量深孔。
内径百分表由钟表型指示表( 如图1-1) 和杠杆系统组成,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1 钟表型百分表1—测杆; 2—游丝 ; 3—弹簧如图1-1, 用钟表型百分表测量时, 具有齿条的测杆1作直线运动, 带动与该齿条啮合的小齿轮Z2转动, 从而使与小齿轮Z2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大齿轮Z3及短指针转动。
大齿轮Z3又带动小齿轮Z1及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长指针转动。
这样, 测杆的微量直线位移经齿轮传动放大为长指针的角位移, 由分度盘指示出来。
当测量杆1直线移动0.01mm时, 长指针在刻度盘上相应转动一格。
为了消除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引起的空程误差, 在百分表内装有游丝2。
由游丝产生的扭力矩作用在与小齿轮Z1啮合的齿轮Z4上, 以保证齿轮无论正转和反转都在同向的齿面啮合。
在百分表内还装有弹簧3, 它用来控制测量力。
图1-2 内径百分表结构1—可换( 固定) 测量头; 2—等臂直角杠杆; 3—活动测头; 4—挺杆;5—隔热手柄;6—定心板; 7、 8—弹簧; 9—指示表( 百分表)用内径百分表测量时, 活动测头3和固定测头1( 也称可换测量头) 分别与被测孔孔壁接触。
活动测头3向内移动时, 其位移经等臂直角杠杆2, 推动挺杆4向上移动, 使弹簧8压缩, 并推动指示表9的测杆, 使它的指针回转。
该弹簧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测头3对孔壁产生测量力。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定心板6, 它在两只弹簧7的作用下始终对称地与孔壁接触。
公差与测量实验指导书

公差与测量指导说明书工程学院实验守则1、实验前按要求认真进行预习。
2、准时到达实验室,除了与实验有关的书籍文具外,其它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保持室内整洁、,禁止随地吐痰,不准喧哗和打闹。
4、只有在完全弄清楚量仪各部分功用及操作方法后,方可动手操作仪器。
5、不动与本实验无关的量仪,不要正对仪器精密表面及光学镜头呵气或咳嗽,不得用各种形式擦抹光学镜头,尽可能少用手接触精密表面。
6、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整洁、准确,独立完成。
7、实验完毕,放好仪器,摆好桌椅方可离去。
8、有事要请假,无故不作实验者,以不及格论。
9、凡不遵守本规定,经指出不听者,指导老师有权停止其实验。
损坏仪器或设备者应负责赔偿。
实验一常用量仪的介绍以及孔轴测量一、实验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量具、量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2.学会调节仪器零位的方法及测量方法二、常用量具、量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机械式量仪的种类很多,本实验介绍的主要有:1、游标卡尺:普通游标卡尺(见图1)、高度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齿厚游标卡尺等。
分度值常用的有0.05、0.02mm。
图1 普通游标卡尺图2 外径千分尺2、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杠杆千分尺、深度千分尺、内侧千分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
分度值常用的有0.01、0.001mm。
其中外径千分尺在生产中应用广泛。
如图2,其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有0-25、25-50、50-75、75-100、100-125、125-150mm等。
3、指示表:百分表、杠杆百分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扭簧比较仪等。
图3是机械式百分表的外形图和传动原理图。
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表面刻度盘上共有100条等分刻线。
因此,百分表齿轮传动机构,应使量杆移动1mm时,指针回转一圈。
百分表的测量范围,有0-3、0-5、0-10mm三种。
图3 百分表外形图和传动原理图1.表盘2.大指针3.小指针4.套筒5.测量杆6.测量头(齿侧间隙的消除:通过游丝消除齿偶间隙,提高测量精度。
公差实验指导书

目录前言 ---------------------------------------------------- 3 1.1 轴径和孔径的测量----------------------------------- 3实验一测量的认识 ---------------------------------- -3- 实验二用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6- 实验报告单(1)-------------------------------- - 8 -实验报告单(2)-------------------------------- - 9 -实险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 -10- 实验报告单(3)------------------------------- - 14 -1.2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 - 15 - 实验四箱体类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 -15- 实验报告单(4)------------------------------- - 17 -实验五支架类零件的尺寸及形位误差的测量------------ -18- 实验报告单(5)------------------------------- - 20 -实验六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21- 实验七用框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22- 实验报告单(6)------------------------------- - 23 -实验八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24- 1.3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 25 - 实验九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25- 1.4 角度和锥度测量---------------------------------- - 28 -实验十角度和锥度的测量---------------------------- -28- 1.5 螺纹测量 --------------------------------------- - 29 - 实验十一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29- 实验十二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形半角-- -30- 1.6 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 - 32 - 实验十三齿轮分度厚偏差的测量---------------------- -33- 实验十四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33- 实验十五齿轮齿图径向跳动的测量-------------------- -34- 实验十六齿轮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的测量---------- -35- 实验十七齿轮基节偏差的测量------------------------ -36- 1.7 综合练习 ---------------------------------------- - 37 -测量报告单(7)------------------------------- - 40 -测量报告单(8)------------------------------- - 41 -测量报告单(9)------------------------------- - 42 -测量报告单(10)------------------------------ - 43 -测量报告单(11)------------------------------ - 44 -测量报告单(12)------------------------------ - 45 -测量报告单(13)------------------------------ - 46 -测量报告单(14)------------------------------ - 47 -测量报告单(15)------------------------------ - 48 -测量报告单(16)------------------------------ - 49 -测量报告单(17)------------------------------ - 50 -前言检测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产品的合格性作出判断的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指导书一、《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目的1.通过零件测量,熟悉常用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
2.通过零件测量,掌握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如长宽高,外径的测量。
3.通过零件测量, 培养从零件的功能去把握零件的关键尺寸的公差配合。
4.掌握检测报告写作和零件公差标注的能力。
二、《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的容和任务1.测量对象及测量容① 测量对象为变速器(模型)。
②测量零件的实物,并做出零件的检测报告。
2. 测量任务① 本次测量分组进行,2人为一小组,三小组组成一大组。
②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
③ 检测前,要掌握并熟悉以上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④ 选用正确的检测方案,检测出模型的实际尺寸,并绘制零件图。
⑤选择和标注公差。
⑥根据标注的公差检验样品尺寸是否合格。
三、《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步骤和时间安排1.时间:在完成《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学习后完成。
2.进度计划:三阶段:第1阶段:准备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使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用途与使用方法及测量报告制作:①游标卡尺的用途与使用方法②千分尺的用途与使用方法③测量报告制作第2阶段:测量进行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指导学生完成指定零件的测量任务:①轴零件尺寸的测量(主要为外径、长度)依图纸标出尺寸测量,对同一零件测量三次,记录在单件检测报告中;②孔尺寸的测量(主要为径、长度)依图纸标出尺寸测量,对同一零件测量三次,记录在单件检测报告中;第3阶段:测量报告完成阶段,指导教师应在此期间指导学生完成各个零件的检测报告:①对记录在检测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处理;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零件图;③选择变速箱齿轮轴的公差与配合并绘图标注;④检测报告装订,主要容为(封面、检测报告、绘制图纸、公差标注、实训总结)3.实训时间安排:注:不能在课完成任务的学生,课外自行安排时间完成。
四、《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要求和注意事项1.服从指导教师和检测室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每天每节执行考勤制度。
2.爱护检测室设施与公共财产,遵守检测室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检测室的清洁卫生。
3.认真阅读实训指导书和查阅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训容。
4.量具的维护与保养:⑴应与腐蚀性物质隔离,防止表面锈蚀。
⑵不得作工具使用。
⑶不能将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的锁紧装置锁紧后作卡规使用。
⑷不要测量运动着的工件。
⑸使用完毕要擦净测量面并涂上专用防锈油后置于盒保管。
⑹使用有效期满后,要及时送计量部门检修。
五、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工业上常用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它由尺身及能在尺身上滑动的游标组成,如图1所示。
若从背面看,游标是一个整体。
游标与尺身之间有一弹簧片(图中未能画出),利用弹簧片的弹力使游标与尺身靠紧。
游标上部有一紧固螺钉,可将游标固定在尺身上的任意位置。
尺身和游标都有量爪,利用测量爪可以测量槽的宽度和管的径,利用外测量爪可以测量零件的厚度和管的外径。
深度尺与游标尺连在一起,可以测槽和筒的深度。
尺身和游标尺上面都有刻度。
以准确到0.1毫米的游标卡尺为例,尺身上的最小分度是1毫米,游标尺上有1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9毫米,每一分度为0.9毫米,比主尺上的最小分度相差0.1毫米。
量爪并拢时尺身和游标的零刻度线对齐,它们的第一条刻度线相差0.1毫米,第二条刻度线相差0.2毫米,……,第10条刻度线相差1毫米,即游标的第10条刻度线恰好与主尺的9毫米刻度线对齐,如图2。
图1 游标卡尺结构图图2 游标卡尺读数示意图当量爪间所量物体的线度为0.1毫米时,游标尺向右应移动0.1毫米。
这时它的第一条刻度线恰好与尺身的1毫米刻度线对齐。
同样当游标的第五条刻度线跟尺身的5毫米刻度线对齐时,说明两量爪之间有0.5毫米的宽度,……,依此类推。
在测量大于1毫米的长度时,整的毫米数要从游标“0”线与尺身相对的刻度线读出。
游标卡尺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将测量面擦干净,检查两测量爪间不能存在显著的间隙,并校对零位。
2.移动游框时力量要适度,测量力不易过大。
3.注意防止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特别是测量器具与被测件不等温产生的测量误差。
4.读数时其视线要与标尺刻线方向一致,以免造成视差。
5.尽量减少阿贝误差对测量的影响。
6.测量时量爪的位置要正确,避免下图3所示的错误。
图3 游标卡尺量爪错误的测量位置维护与保养:①不得用游标卡尺测量运动着的被测件。
②不得用游标卡尺测量表面粗糙的被测件。
③不得将游标卡尺当作工具使用。
④不得将游标卡尺的游框用紧固螺钉紧固后当作卡规使用。
⑤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要与手锤、扳手等工具放在一起,以防受压和磕碰造成的损伤。
⑥使用完毕应用干净棉丝擦净,装入盒固定位置后放在干燥、无腐蚀物质、无振动和无强磁力的地方保管。
⑦得用砂纸等硬物擦卡尺的任何部位,非专业修理量具人员不得进行拆卸和调修。
⑧按使用合格证的要求进行周期检定。
六、外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见的一种如图4所示,它的量程是0-2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
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
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图4 外径千分尺结构图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
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
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
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
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
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
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如图5-1读数为8.384毫米,图5-2读数为7.923毫米。
图5-1 图5-2有的千分尺的可动刻度分为100等分,螺距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
有的千分尺,可动刻度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无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进行估计。
对于已消除零误差的千分尺,当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线的两线中间时,若可动刻度的读数在40-50之间,则其前沿未超过0.5毫米,固定刻度读数不必加0.5毫米;若可动刻度上的读数在0-10之间,则其前端已超过下刻度两相邻刻度线的一半,固定刻度数应加上0.5毫米。
校准好的千分尺,当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后,可动刻度上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横线应该是对齐的,如图6甲所示。
如果没有对齐,测量时就会产生系统误差──零误差。
如无法消除零误差,则应考虑它们对读数的影响。
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上方,且第x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即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小x/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做负零误差,如图6乙所示,它的零误差为-0.03毫米;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的下方,且第y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则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大y/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正零误差,如图6丙所示,它的零误差为+0.05毫米。
图6对于存在零误差的千分尺,测量结果应等于读数减去零误差,即物体长度=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零误差。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必须用校对杆校对“零”位。
②不能测量超出测量围的被测尺寸。
③手应握在隔热垫处,测量器具与被测件必须等温,以减少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④要注意减少测量力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当测量面与被件表面将要接触时,就必须使用测量力装置。
⑤测量读数时要特别注意半毫米刻度的读取,可估计读数到0.001毫米。
维护与保养:①不得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运动着的被测件。
②不得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表面粗糙的被测件。
③不得将外径千分尺当作工具使用。
④不得将外径千分尺的测量杆用紧固螺钉紧固后当作卡规使用。
⑤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要与手锤、扳手等工具放在一起,以防受压和磕碰造成的损伤。
⑥使用完毕应用干净棉丝擦净,装入盒固定位置后放在干燥、无腐蚀物质、无振动和无强磁力的地方保管。
⑦得用砂纸等硬物擦卡尺的任何部位,非专业修理量具人员不得进行拆卸和调修;按使用合格证的要求进行周期检定。
附录:检测表单(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