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中医诊治体会
支气管炎中医辩证疗法讲座知识总结报告

支气管炎中医辩证疗法讲座知识总结报告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中医辩证疗法在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支气管炎的辩证治疗中,通常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类型。
外感型支气管炎是指由外界的寒邪、风邪侵袭而引起的病症。
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咳痰、发热、恶寒等症状。
辨证时应注意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诊断,常见的证型有表寒外感型、肺寒型、肺热寒邪型等。
治疗的重点是祛寒解表,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内伤型支气管炎是指由体内湿邪、痰湿困脾等导致的病症。
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咳痰、痰黏稠等症状。
辨证时应注意体内湿热的表现,常见的证型有脾胃湿热型、肺脾肾阴虚型等。
治疗的重点是清热化痰,常用的中药有苍术汤、二陈汤等。
此外,中医辩证疗法还可以根据支气管炎的感受气候的特点进行辨证。
如春季支气管炎多见于外感风邪,夏季支气管炎多见于湿邪困脾,秋季支气管炎多见于干燥肺症,冬季支气管炎多见于内寒外寒等。
总之,中医辨证疗法在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掌握辩证的方法和常用的中药方剂,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加快患者康复。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药诊疗体会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药诊疗体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资料五营乡卫生院内儿科邵峪峰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
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的发支气管肺炎病毒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病死率和玹死亡率更高于发达国家。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
在我国,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24.5%~65.2%;5岁以下儿童每年105万死亡病例中,死于支气管肺炎者30万,为此年龄组儿童第一位死因。
根据国内16个单位的儿科统计,22504例肺炎住院病例中支气管肺炎占93.7%,多见于婴幼儿。
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
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性微生物较多,容易发生肺炎。
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按病理形态的改变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
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则以病毒为主。
临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中医病名为“肺炎喘嗽”一、西医病因病机支气管肺炎大多由细菌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等。
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常与上述细菌中致病力较弱的菌群有关,它们通常是口腔或上呼吸道内的常驻菌。
其中致病力较弱的4、6、10型肺炎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当患传染病或营养不良、恶病质、昏迷、麻醉和手术后等状况下,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这些细菌就可能侵入通常无菌的细支气管及末梢肺组织生长繁殖,引起支气管肺炎。
因此,支气管肺炎常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如麻疹后肺炎、手术后肺炎、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二、症状与体征急骤或迟缓,多数发病前先有流涕、轻咳、低热、纳差,1~3日后突然高热,体温38℃~39℃,咳嗽加剧、气促而发病;也有突然发热、咳嗽、气急、烦躁而发病者。
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和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拒食、呛奶、呕吐或呼吸困难。
取渊汤治疗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取渊汤治疗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张笑芳;解礼杰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06(24)10
【摘要】目的:观察取渊汤治疗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取渊汤(玄参30g、当归9g、浙贝9g、焦栀子9g、辛夷3g、柴胡3g)治疗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34例,并与阿奇霉素片治疗的35例进行对照。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很少(P<0.05)。
结论:取渊汤治疗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总页数】2页(P80-81)
【关键词】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取渊汤;阿奇霉素;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张笑芳;解礼杰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铝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4
【相关文献】
1.清渊汤治疗副鼻窦炎178例 [J], 渠敬文
2.联合方法治疗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J], 敬尚林;林楠;刘丽华
3.取渊汤治疗慢性副鼻窦炎30例 [J], 黄志勇
4.综合治疗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26例疗效观察 [J], 李艳红;祝大丽;谢怀萍
5.取渊汤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36例临床观察 [J], 潘瞾瞾;张振尊;张士卿;王雪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进展与体会

3.发作期(急性发作期):以哮喘为 主,即喉中哮鸣,呼吸急促,肺部听 诊以哮喘音为主,此期的病机特点是 以标实为主,治疗用药约3~7天。
4.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哮喘消失后, 继则出现以痰壅为主的临床表现,主要表 现为痰多,喉中有痰,时咳,或偶咳,或 咳略重,肺部哮鸣音消失,而以痰鸣音为 主。此期的病机特点不再是以气逆为主, 而是以痰实为主,治疗用药约1~2个月。
小儿哮喘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密切关系,辨 证运用补肾疗法十分重要。同时瘀血是哮 喘病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病情反复 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临床不仅要关注 “痰浊”为患,更要重视“瘀血”的存在。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中医的肺概括了机 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补肺气能提高机体免 疫防御功能,增强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而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中 药有免疫促进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气道反应性 。
(三)特色疗法
1.冬病夏治方贴敷防治儿童哮喘 白芥子、延胡索、肉桂、麻黄、细辛、甘
遂研粉,按2:2:2:1:1:1比例混匀, 生姜汁调敷。分做成直径为1cm的药饼, 用纱布敷贴在肺俞、膏肓、定喘、天突等 穴,约2~4小时后取下,通过皮肤渗透吸 收,使药力直达病所,来改善肺部微循环, 预防哮喘发作。
五圣丹由胆南星、半夏、陈皮、甘草、苦杏仁组 成;灸法取心穴、足三里各三壮。
1974年第三版《中医儿科学》将小儿哮喘 的辨证施治概括为:“急性发作,以邪实 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1985年第五版的《中医儿科学》则将哮喘 的辨证施治明确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二)现代医学分期
浅谈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体会

浅谈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体会前言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常常因病情多发、易复发,给家长和患儿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在西医治疗方面,通常采用广谱抗生素类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来缓解疾病症状。
但随着中医药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使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
本文将浅谈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基本原理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基础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药治疗注重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原则为“清热解毒”和“祛风化痰”。
中医药治疗强调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来开具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地解决病症。
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常用药物苏子降神汤苏子降神汤是一种古代名方,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常用药方之一。
它主要是由苏子、钩藤、炙甘草等多种草药组成的。
苏子可以平喘化痰,镇静止咳;钩藤可以祛风解热,舒畅头部气郁;炙甘草可以调和药引,增强功效。
苏子降神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等功效,对于小儿的副鼻窦支气管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感冒颗粒主要由五味子、黄芩、炙甘草、板蓝根等草药组成,对于病情较轻的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可以使用该颗粒加以治疗。
五味子可以平喘止咳,黄芩可以清热解毒,炙甘草可以处理药引,板蓝根可以祛风化痰。
小儿感冒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的功效,对于小儿的副鼻窦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金银花露金银花露是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常用的药水。
金银花露是由金银花、薄荷、连翘、大青叶等草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金花银露可以调和肝火,消除鼻眼干燥、咽喉湿热等症状;薄荷可以清热解毒缓解咳嗽、流鼻涕、稀发热等症状;大青叶可以解毒消肿,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有效缓解症状。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中医药治疗的注意事项1.治疗要有针对性,不要依靠病症的名称,草率地使用中药。
小儿慢性鼻窦炎诊疗体会

小儿慢性鼻窦炎诊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加置换疗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
方法对124例小儿慢性鼻窦炎采用中西医结合加置换疗法治疗。
结果治愈75.8%,显效16.9%,总有效率为92.7%。
结论中西医结合加置换疗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小儿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儿童的身体未发育完善和抵抗力低,发生并发症的倾向高于成人,尤其是小儿,因其临床症状不如成人严重及典型,患儿又不能自述,故常易延误治疗,致使小儿鼻窦炎迁延不愈,导致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及身心健康。
传统的鼻窦开放根治术以及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内窥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引流术,不失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然而,小儿鼻窦结构发育尚未完全,炎症造成的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可逆性大,且小儿难以耐受创伤性手术,故宜采用保守疗法。
儿童急性鼻窦炎以保守治疗为主,无论有无并发症,都应积极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局部用药以通气引流为主,也可行局部热敷及鼻腔蒸气吸入。
一部分小儿的急性鼻窦炎可随原发病的痊愈而自行消散。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鼻内可滴用血管收缩剂,有变态反应因素者,可以全身应用抗变态反应药物。
儿童的慢性鼻窦炎可作负压置换疗法。
对慢性鼻窦炎而有腭扁桃体肥大者,则应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并连同腺样体一并刮除。
对迁延不愈的小儿鼻窦炎,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考虑施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道鼻内开窗术或鼻息肉切除术。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及冲洗后向窦内注入抗菌药物,是治疗小儿慢性上颌窦炎久治不愈的有效方法。
但此法使用时应操作慎重,以免发生意外,穿刺应在全麻下进行。
儿童鼻窦炎无并发症时,不要轻易施行手术治疗。
可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理疗等方法促使其康复。
【关键词】小儿慢性鼻窦炎中西医结合疗法负压置换疗法【中图分类号】R7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62-02将儿童慢性鼻窦炎分为慢性鼻窦炎和复发性急性鼻窦炎两种,慢性鼻窦炎是指连续药物治疗3个月,症状和体征仍旧存在者;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指药物治疗3~4周有效,但每年有3~4次急性发作者。
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

激 内皮释放纤溶酶激活物 , 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 , 抑制血 小板聚 1 . 3临床疗效评 定标准 : 患者心绞 痛分级 改善大 于 2 级别或 者心 集 和黏附 , 个 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 降低全血 黏度 、 血浆纤维蛋 白 电图 下移的 s 段恢 复大 于 0 M , T . y为显效 ; 心绞痛 分级改 善 1 原含量 , 1 患者 抑制平滑肌增殖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②可 以减慢心
2 结 果
增 加超 氧 化物 歧 化 酶 的活性 。
两组 患者 治疗 结 束后 ,根 据 临 床效 果 评定 标 准对 两组 患 者 结 果 显示 除 常规 治 疗外 ,加用丹 红 注射 液能 够 有效 地 控 制 治疗 效果 进 行评 定 , 结果 见 表 1 。 心 绞痛 的发作 、 改善 生 活质 量 , 两组 比较 , 异有 统 计 学意 义 。 差 通
1 . 4统计学分析 : 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 , 采用统计学 管 内皮功能 , 可以使正常及痉挛 的冠状血管扩张。 ④改善正常及 软件 S S 1.对 两组 患 者 所得 数 据 进行 统 计 学 分析 , 的 比较 缺血心肌代谢 。 P S30 率 与缺血再灌注时 自由基的清除有关系 , 具有较强 采用 卡 方检 验 , < . , P 00 显示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 5 的清 除脂 质 过 氧化 物 和氧 自由基 的能力 , 明显 减少 心 肌 丙 二醛 、
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 状。在此发病过程中 , 血小板的黏附、 活化和聚集起着非常重要 予丹 红 注 射 液 4m 加 入 5 0l %葡 萄糖 注射 液 20 l 5m 中静脉 滴 注 , 作用。 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心肌供血 , 降低心肌耗氧量而抗心绞 每 天 1 , 续应 用 7天 。 组患 者共 治疗 1 。 组患 者在 治 痛 与 以下 因 素有 关 : 抗 凝 、 加纤 溶 活 性抑 制 凝 血 酶 活 性 , 次 连 两 4天 两 ① 增 刺
小儿支气管炎还可用中医辨证施治

小儿支气管炎还可用中医辨证施治:(1)风寒型:咳嗽、喉痒、痰稀色白、鼻塞、涕清、身疼、脉浮紧、苔薄白,方用杏苏散加味:苏叶3克,陈皮3克,半夏4.5克,获苓9克,甘草3克,枳壳4.5克,薄荷3克,肺风草9克,白芷3克,前胡4。
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风热型:咳嗽痰黄、不易咳出、口渴、发热、汗出、脉数、苔黄质红,方用温胆汤加味:麻黄2克,苦杏3克,苏子6克,桑白9克,竹茹15克,鱼腥草15克,桔梗6克,胆星3克,黄芩6克,水煎服,每日2次。
以下是中饕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1.支气管炎中饕方2-风热袭肺【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方饕】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军3克【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
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2.支气管炎中饕方1-肺燥感寒【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方饕】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
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
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饕。
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
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饕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中医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1-02-22T10:49:29.1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宋阿冬
[导读] 此既是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中医病理基础,也是中医理论精髓——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宋阿冬(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院 066000)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384-02
【关键词】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中医治疗整体观念辨证辨病内外兼治
1.概念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是具有反复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泛细支气管炎的副鼻窦炎[1],为鼻后滴漏综合症(PNDS)之一,后者是指因过敏性或非过敏性因素引起的鼻腔或鼻窦炎性分泌物倒流入咽部,刺激咽部咳嗽感受器而引起的咳嗽、咽部异物感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与支气管哮喘、胃食管返流共同构成慢性咳嗽的三大主因[2] 。
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儿童慢性咳嗽的41% [3]。
2.临床症状与诊断标准
症状:因鼻内分泌物倒流入口腔,致粘液附着,而产生咽部发痒、不适,有异物感或“浆糊粘着咽喉”的感觉,频繁清喉,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
其咳嗽病程较长,以睡觉前和起床后为主(与体位改变有关),入睡后基本不咳,部分患儿伴头痛。
诊断标准:第七届全国儿科呼吸系统学术会议(2000年9月,上海)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4]:(1)症状:咳嗽,可反复发作,鼻塞,流黄(脓)涕,咯痰,头痛或兼发热或兼喘;(2)体征:肺部听诊可闻湿罗音(中水泡音为主)或干鸣音,各组副鼻窦对应体表部位压痛(以上颌窦为主);(3)辅助检查:X线胸片及副鼻窦平片(瓦氏位)及CT副鼻窦扫描的典型表现;(4)既往史及家族史。
上述(1)、(2)为必备指标。
3.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多分为三型:
3.1风邪外感,肺气不宣型:症见咳嗽,咳声短促、轻浅,无痰或咳痰清稀,鼻咽发痒,鼻流清涕或清浊涕,或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或口中和,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指纹淡紫。
治则:疏风解表,宣肺利窍。
桑菊饮与苍耳子散加减:桑叶,菊花,连翘,芦根,荆芥,苍耳子,白芷,辛夷,炒杏仁,桔梗,生甘草等。
若有发热,根据辨证酌加生石膏,柴胡,葛根,青蒿等;咳甚加百部,川贝等。
3.2痰热壅肺,肺失宣降型:症见咳嗽,咳声重浊,痰白浊或黄稠,咳痰不爽,咽痒、咽干,或兼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淡红或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则:清肺化痰,宣肺利气。
多用本院自制中成药清肺散(黄芩、连翘、川贝、百部、桑皮、枇杷叶,大黄等),配合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之中成药口服。
3.3脾肺气虚,肺气不利型:症见咽痒,咽部异物感,频繁清嗓、咳嗽,咳吐粘痰,伴面色萎黄或恍白,多汗,神疲乏力,纳差,舌质淡或伴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濡细,指纹淡红。
鼻部检查:双鼻腔慢性充血,见脓性分泌物。
治则:培土生金,健脾益肺,开宣鼻窍。
予六君子汤加减:党参(多用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防风,白扁豆,陈皮,石菖蒲,苍耳子,辛夷,白芷,五味子,焦三仙,炙甘草等。
亦常用中成药玉屏风滴丸合启脾丸等。
4.体会
4.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本病中医尚无对应病名,现多称为鼻性咳嗽,属中医“久咳”、“久嗽”、“鼻窒”、“鼻渊”等范畴。
《灵枢·五阅五使》云:“鼻者,肺之官也。
”《灵枢·脉度》又云:“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说明肺与鼻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此既是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中医病理基础,也是中医理论精髓——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4.2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本病的基础。
与成人不同,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旺盛、发育迅速,时行热病较多,又因稚阴未长,感邪易从阳化热,即使初起感受风寒,易入里而化热,多表现为风邪外感,痰热壅肺两型。
故常治以疏风清热,清肺化痰,宣肺利窍,用苍耳子散合桑菊饮,清肺散等等;又,小儿脾常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不生金,以致肺气不足,鼻窍失养、失控,致久涕不愈。
临床常用玉屏风散以培土生金、益肺健脾。
4.3辨证辨病、中西和参,在本病的诊疗中意义重大。
诊治慢性咳嗽时切勿忽视鼻部的诊察。
临症时除了望舌、切脉、肺部听诊外,还要注意望鼻、咽,尤其是在咽部望诊时一定要将患儿舌根部压下,充分暴露咽后壁,才能发现来自后鼻道的分泌物,这对确诊PNDS有重要意义。
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小儿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快,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小儿患副鼻窦炎年龄较教科书记载提前,有的在2岁多即可患本病,故应予重视,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机。
又,本病除多见于慢性咳嗽,还常表现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故治疗时亦当肺鼻兼顾,上下兼治,标本同治,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对已确诊为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患儿,除按症候类型辨证治疗外,结合西医细菌感染致病的观点,加服具有抗炎作用的中成药,疗效更加显著。
4.4内外兼治,疗效更佳。
为了提高临床疗效,也由于患儿内服药物困难,笔者自拟辛冰组方外用吹(喷)鼻(辛夷、苍耳子、细辛、白芷、冰片、泽泻、菖蒲、瓜蒂等),配合内服中成药胆木浸膏片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收到满意疗效。
中医学认为,鼻为肺窍,而肺朝百脉,因此,辛冰组方鼻部外用,可使药气从鼻孔直达肺部,并通经贯络透彻全身。
经多年临床观察,证实辛冰组方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活血利水,止咳平喘及提高整体气道抗病能力的作用,借助鼻粘膜丰富的血液循环以局部吸收用药,将重点器官的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内外兼治,疗效更佳[5]。
综上所述,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治疗本病的基础;辨证与辨病结合、中西和参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而认真细致的望闻问切也是同样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4] 张正霞.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免疫调控机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9):518-520.
[2]盛锦云.鼻后滴注综合征.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05-706.
[3]马洪明.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21(2):8588.
[5]宋阿冬等.辛冰散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10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2003,10(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