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的诗词《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赏析
古诗词意象 春 7春风(1)

春风送暖入屠苏——古诗词春之意象七:春风川雪春风是春天的使者。
冬去春来,春风习习,给人们带来的是盎然的春意、温暖的生活和别样的心境。
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便对春风情有独钟、思绪澎湃,以其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地吟咏之。
在中国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富有春意,又是异彩纷呈的;春风带有感情,又是复杂多样的;春风寄托心语,又是引人深思的。
春风意象在古诗词中,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
春风从新年的那一天起就为人们送来春天的暖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对春天开始的细致描写。
在送旧迎新的爆竹声中,春风把春天的暖意送到千家万户。
此时的春天,,还带着新年的余味,沾着春节的喜庆。
在爆竹的响声中,春风向世人预告着早春的讯息,尽管这暖风还是微微的,她却能驱除冬的寒冷,给人带来欣喜和希望。
在王安石的笔下,春风就是一个报春使者。
过了二月,气温逐渐回升,大地也变得温暖起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和煦而无寒意。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描绘了春风吹拂的大地一幅盎然的春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慵可爱。
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两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转载]文学语言“陌生化”资料汇编
![[转载]文学语言“陌生化”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a51631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9.png)
[转载]⽂学语⾔“陌⽣化”资料汇编原⽂地址:⽂学语⾔“陌⽣化”资料汇编作者:向若轩 “陌⽣化”⽂学语⾔的美之所在 作者:⽥⽂强 “陌⽣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领军⼈物为什克罗夫斯基。
其观点认为⽂学语⾔是⽇常语⾔陌⽣化的结果,是“⽂学性”的具体体现,甚⾄认为⽂学的“⽂学性”只存在于这种艺术处理过的语⾔中。
这种⽂学性就是陌⽣化语⾔本⾝的看法,显然有些⽚⾯。
但他们对陌⽣化语⾔艺术表现⼒的强调,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为,陌⽣化语⾔与⽇常语⾔不同,它以反常的形式出现,能产⽣出特别的美学效果。
⼀、“陌⽣化”:审美的⼀个基本原则⽂学是语⾔的艺术,语⾔何以能使⽂学成为⽂学,俄国形式主义者说是语⾔美使之然,并提出“⽂学研究的主题不是笼统的⽂学,⽽是‘⽂学性’,就是使⼀部作品成为⽂学的东西。
”这⾥的“⽂学性”就是指语⾔的审美功能,它与“陌⽣化”原则密切相关。
例“斜阳在那⼝⼤鱼缸边/爬着,看见⼀只⽕红的鱼/吞⼀粒灰⾊的⼩⽯⼦。
”(90后作者⾼粲)这句诗美在叙述⾓度的新奇,⽤鱼的视⾓来看太阳。
太阳爬在鱼缸边。
并且透过缸⾥的⽔太阳成了⼩⽯⼦。
这样把现实中的太阳“异化”,好象从来没有见过,这就是“陌⽣化”⼿法。
如果我们照直说,斜阳照在鱼缸,⼩鱼变成了红⾊,就没有这种新颖感,⽽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这种把⽇常⽣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种偏离或反常⽅式表达出来,从⽽引起⼈们注意的⼿法,就是“陌⽣化”。
在美学理论中⼜叫“距离产⽣美”,⽤于此种⼿法的语⾔我们称为陌⽣化语⾔,即⽂学性语⾔。
陌⽣化为什么会产⽣美?对此英国著名诗⼈柯勒律治解释说:给⽇常事物以新奇的魅⼒,通过唤起⼈们对习惯的⿇⽊性的注意,引导他去观察眼前世界的美丽和惊⼈的事物,以激起⼀种类似超⾃然的感觉;世界本是⼀个取之不尽、⽤之不竭的财富,可是由于太熟悉和⾃私的牵挂的翳蔽,我们视若⽆睹、听若罔闻,虽有⼼灵,却对它既不感觉,也不理解。
对“陌⽣化”原则的表述,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界定为“间离效果”,⽽中国在审美理念中则是“化腐朽为神奇”,意思都是强调美是⼀种不同凡俗的陌⽣的东西。
关于杨柳意象的古诗

和杨柳有关的古诗1.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 《凉州词》 - 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 《劳劳亭》 - 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5. 《竹枝词》 -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6. 《送沈子福之江东》 - 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7. 《清平乐·留人不住》 - 晏几道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8. 《春兴》 - 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9.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 梅尧臣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10. 《木兰花·西湖杨柳风流绝》 - 张先西湖杨柳风流绝。
满楼青春看赠别。
11. 《咏柳》 -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2. 《柳》 - 唐·裴说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13. 《杨柳枝词》 - 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14. 《新柳》 - 宋·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5. 《折杨柳》 - 唐·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五古代诗歌阅读任务突破练24理解内容与把握情感含解析新人教版

任务突破练二十四理解内容与把握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忆滁州幽谷欧阳修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已离开滁州,千峰环抱的幽谷、山花烂漫的景象仍让他难以忘怀。
B.往昔辛勤种植花木,如今花开花落谁来欣赏,诗人因此生发怅惘之心。
C.欧阳修曾谪居滁州,自号醉翁,他想象田夫野老还会记得当年的自己。
D.尾联以景结情,表明希望有人能陪自己再访滁州,抚琴为乐,夜访幽泉。
2.诗人为何追忆滁州幽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狂歌[注](节选)陆游枵然痴腹肯贮愁,天遣作盎盛藜苋。
发垂不栉性所便,衣垢忘濯心已惯。
眼前故人死欲无,此生行矣风雨散。
羞为尘土伏辕驹,宁作江湖断行雁。
,愤然辞官,重回老家时所作。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句写愁,化虚为实,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异曲同工。
B.第二句写老天爷把“我”的肚皮当作一只盛野菜的大盎,这一比喻生动形象。
C.三、四两句通过描述披头散发、身上的衣衫污垢斑斑的细节,描绘出诗人的狂态。
D.诗人对现实忧多愁深,“性所便”“心已惯”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之情。
4.诗歌题为《狂歌》,诗人为何狂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9分)题春归亭唐庚沙际春光又是归,亭前景物故应奇。
绿杨雅与清江称,残雪偏于碧嶂宜。
流水无凭何处去,东风有准不吾欺。
芳菲栏槛无穷兴,消得新愁入鬓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首联承诗题而来,写春天再次来临的讯息,并因之联想到江边小亭的景物之变。
B.颔联运用平常意象“绿杨”“清江”“残雪”“碧嶂”进行巧妙搭配,自然新奇。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描写“春风”的成语、诗句和优美段落部编版

描写“春风”的成语、诗句和优美段落【成语释义】1、春风满面:春风:指笑容。
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
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2、春风得意: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
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3、尧风舜雨: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
传说尧、舜行德政,像春风夏雨一样,沐浴着百姓,使百姓受到恩泽。
比喻太平盛世。
4、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
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5、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
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来自沂水的春风。
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6、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
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7、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
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8、东风浩荡:东风:春风。
指吹着强劲的春风。
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
9、满袖春风:衣袖飘曳生风。
形容十分得意。
10、柔风甘雨:柔:温和。
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
泛指和风细雨。
11、东风人面: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12、春风浩荡:春风吹拂大地。
多用来形容一个新的面貌或景象已开始呈现。
13、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14、东风入律:春风和煦,律韵协调。
常用以称赞太平盛世。
15、笔下春风:形容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
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16、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
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或认为不值得听。
17、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18、春风风人:风人:吹拂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
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19、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20、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
比喻良师的教诲。
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咏柳译文及赏析

咏柳译文及赏析咏柳译文及赏析咏柳译文及赏析1淡黄柳·咏柳原文: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
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淡黄柳·咏柳注释①三眠:三眠柳,即柽柳(又名人柳)。
此柳的柔弱枝条在风中摇曳,时时伏倒。
《三辅故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
一日三眠三起。
”②灞陵:即霸陵,汉文帝之墓地。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李白《忆秦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③苏小恨:喻与情人离别之怅恨。
④倩:请、请求。
⑤章台:此处指妓楼舞馆。
⑥红板桥:红色木板的桥。
诗词中常代指情人分别之地。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之四:“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晖。
”⑦溅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
典出《北齐书·窦泰传》。
窦泰之母有娠,期而不产,大惧。
有巫曰:“渡河浦裙,产子必易。
”泰母从之,俄而生泰。
后成为古代之风俗,谓女子有孕到河边洗裙,分娩必易。
又,唐李商隐《柳枝词序》云:洛中里女子柳枝与商隐之弟李让山相遇相约,谓三日后她将“溅裙水上”来会。
后以此典借指情人或情恋之事。
淡黄柳·咏柳赏析此首所咏是为秋初之柳。
上片写弱柳初秋,一派凄切悲凉之景。
下片借柳托恨,无限楼空人去,孤苦无依之感。
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咏柳译文及赏析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②妆:装饰,打扮。
③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气茂神清的古诗

形容气茂神清的古诗句
“气茂神清”出自唐朝柳宗元的《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此外,以下古诗也涉及到气茂神清:
1.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半山春晚即事》
2.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韩愈《感春五首》
3.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
察院》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总是春。
--《春日》
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
《绝句》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春夜喜雨》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
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春风得意的优美诗句

春风得意的优美诗句春风得意的优美诗句(1--17条)1、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杜甫《蒹葭》2、藏里黄棺壑上船,春风秋雨自年年。
——郑善夫《武夷曲次晦翁棹歌·藏里黄棺壑上船》3、长淮十日浪吹沙,春风正搅骊龙睡。
——张耒《次韵君复七兄见赠》4、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5、春入翠微深,春风吹客襟。
——张羽《游虎丘》6、桃花雨晴水满塘,乌纱白苎春风香。
——杨基《苎隐为句曲山人翟好问作》7、太皇望见天开颜,万国春风百花舞。
——杨万里《题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纪画也》8、帘帏不动春风香,乃翁但醉流霞觞。
——王炎《妆楼怨》9、惟馀思妇愁眉结,无限春风吹不开。
——白居易《思妇眉》(. )1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1、亭高百尺立春风,引得君王到此中。
——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12、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
——齐己《寄敬亭清越》13、秋雨连渠添积润,春风吹冻忽生波。
——苏辙《宛丘二咏》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15、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佚名《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16、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李清照《浯溪中兴碑诗》17、今年春风尘土黄,远赴三州议繇役。
——苏辙《赠提刑贾司门青》春风得意的优美诗句(18--34条)18、居延蒲类水如天,吹作春风一杯酒。
——杨万里《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19、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岑参《春梦》20、东鲁有书藏古壁,西湖无树挽春风。
——林景熙《寄林编修》21、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
——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22、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23、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春兴》24、向夕题诗处,春风斑竹声。
——齐己《湘中感怀》25、别有春风飘绮罗,华镫斗帐夜烟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尧臣的诗词《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赏析《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宋•梅尧臣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赏析】
当时京都地区原本大旱,据《宋史•仁宗纪》记载,1051年(皇祐三年)八月,汴河即已绝流,马遵也因此而被困在京城。
而到这次送别时,气候已有转机,即将下雨;同时派去引黄河水入汴河的夫役,也已于不久前遣发,汴河即将通航,这令诗人十分欢欣。
此刻就是因为马遵即将回到江南去,所以梅尧臣等人在东城为他送别。
诗写送别,开篇几句先写送别之景。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四句,描写春风裁剪万物的无穷创造力。
春风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它既能裁出纤细的柳叶,也能裁出桃杏之花,甚至是自然界所有朝气蓬勃有生命力的事物。
春风是大自然美的创造者,它轻轻一吹,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山青水碧。
唐贺知章名句曰“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言春风似剪刀,裁剪出细细的柳叶,而梅尧臣这几句说春风不仅裁出了柳叶,还裁出杏桃,把杏花瓣裁成圆的,把桃花瓣裁成尖的,使它们疏密适中,既不太稀,也不太密。
不仅如此,春风不但剪其形,而且染其色,使之颜色红若燕脂,艳丽无比。
这几句语调轻快,想象新奇,点出送别时的愉悦心情。
扩展阅读:梅尧臣的文学成就
梅尧臣虽然在仕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大量的激动人心的诗篇。
在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在诗坛上声望很高,被称为“苏梅”,又与欧阳修交好,都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起了巨大的影响,与其并称“欧梅”。
他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他的诗作分为古淡与刻画两种,为当时人所推崇。
欧阳修曾自以为诗不及尧臣。
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他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同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
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
梅尧臣的创作实践与其创作主张是一致的。
他的诗歌富于现实内容,题材广泛。
他了解农村生活,在早期就写了一批关怀农民命运的作品,如《田家四时》、《伤桑》、《观理稼》、《新茧》等。
以后,他又写了《田家语》,描写沉重的赋税、徭役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他的名篇《汝坟贫女》,通过一个贫家女子哭诉,深刻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
他的一部分诗作抒写对国事的关心。
如《襄城对雪》之二,《故原战》等。
另一些篇章如《彼吟》、《巧妇》、《闻欧阳永叔谪夷陵》、《猛虎行》,表现了他对于守旧、腐朽势力的憎恨。
他还写了不少山水风景诗,其中《寒草》、《见牧牛人隔江吹笛》、《晚泊观斗鸡》等诗,在平凡的景物或事物中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梅尧臣的诗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
他善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画出清切新颖的景物形象。
如《鲁山山行》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色,细致入微。
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最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东溪》),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考试毕登铨楼》),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
但他的诗也时有雄奇、怪巧的一面,如《黄河》、《梦登河汉》,涵浑壮丽,和他的一般风格迥异。
由于他作诗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较大,艺术上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有时语言过于质朴古硬,缺乏文采。
这些弊病都可以认为是端正华而不实的诗风所付出的代价。
他对开辟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欧阳修称梅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后村诗话》)。
龚啸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
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称“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
钱钟书称他:“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
”
扩展阅读:梅尧臣的评价
梅尧臣的创作活动自天圣九年(1031年)始,直至其逝世时,前后共三十年。
他三十岁时,与欧阳修、尹洙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新运动。
虽然后来欧阳修得到更大的声望,但是在发动之初,梅尧臣无疑地占有领导的地位。
北宋诗人如欧阳修以及稍后的王安石、刘敞,甚至更后的苏轼都受到他的熏陶,对他加以高度的崇敬,欧阳修更是始终称梅尧臣为“诗老”,表示内心的钦慕。
因此可以说,梅尧臣对于北宋诗坛起过巨大的影响。
陆游认为梅尧臣是李白、杜甫而后的第一位作家,所谓“突过元和作者”,其意在此。
他在《剑南诗稿》中,陆游自称“学宛陵先生体”、“效宛陵先生体”者共八处。
南宋后期的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里,称梅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对于他的作品所起影响的巨大,提得非常鲜明。
但自元明而后,文学批评家少有重视梅尧臣的。
直到清末,因为宋诗运动的出现,这才引起对于梅尧臣的重视,开始出现学
习梅尧臣的专家。
其影响力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