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赏析题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古诗赏析

《杜甫诗三首》古诗赏析

《望岳》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①远望泰山. ②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并且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绵延不绝、参天耸地的形象。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钟”:聚集的意思。

拟人的修辞。

生动地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

借虚写大自然对泰山偏爱,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虚写)②“割”: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

山南向阳,故明亮;山北背阴,故昏暗。

同一时刻,却分割为两个世界。

“割”突出泰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特点。

(实写)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心主旨句)①如何理解这句话?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思想感情)②品词:“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像硕大无比的刀将阳光切割,同一时刻,山北山南,一明一暗,两个世界,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表现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春望》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到花。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杜甫诗三首整理题

杜甫诗三首整理题

《望岳》1、全诗赏析: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仰望,尾联俯望(书写望后所感)。

2、在描写手法上,本诗运用了渲染、衬托和虚实相映的写法:首联是渲染、衬托;颔联的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颈联是实写。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

(①诗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内容)②“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语言))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诗人不仅要攀登泰山极顶,而且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小”字用的好,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6.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春望》1、全诗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首联写春望所见,最能表现国都残破、满目凄凉景象的两个词语是“破”、“深”。

3、颔联写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的感情。

4、颈联用夸张手法,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5、末联写诗人45岁已是“白头”,是实写,诗人苍老得这么快,是由于忧国思家、感时伤世所致。

杜甫诗三首练习+赏析

杜甫诗三首练习+赏析

⏹杜甫是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他字_____,号_____。

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因此后世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后人称他为____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著名的“三吏”、“三别”包括:⏹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D⏹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杜甫诗三首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一)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杜甫诗三首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一)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杜甫诗三首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一)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篇一: 杜甫《秋雨叹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秋雨叹三首①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载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

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

”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

②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0.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11.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0.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答: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11.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颈联和尾联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①“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②“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译文在连绵的秋雨中,百草都已烂死,只有台阶下的决明草却颜色正鲜。

学优网http:/// 长满枝叶的决明草好像翠鸟的羽毛饰就的帷盖,无数的黄花好似金色的铜钱。

萧萧的秋风迅疾地吹着你,恐怕你日后难以自立。

堂上一介书生的我徒然满头白发,面对秋风再三闻到决明花的芳香不禁感伤哭泣。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练习题:1. 请解释“国破山河在”中的“国破”和“山河在”分别代表什么含义?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的?3. 描述“烽火连三月”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并解释“家书抵万金”的意义。

讲解:《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

诗中“国破山河在”表达了虽然国家遭遇战乱,但自然山河依旧存在,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投射到自然界的花鸟之中。

“烽火连三月”指的是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家书抵万金”则表达了在战乱中家书的珍贵和对家人的牵挂。

#### 二、《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练习题:1. “风急天高猿啸哀”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 “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它们在诗中有何象征意义?3. 诗人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心境?讲解:《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衰的感慨。

“风急天高猿啸哀”通过急风和猿猴的哀鸣,传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哀伤。

“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不尽长江滚滚来”分别描绘了秋天落叶和长江的壮阔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

“艰难苦恨繁霜鬓”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困顿和无奈。

#### 三、《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练习题:1. “戍鼓断人行”中“戍鼓”指的是什么?它在诗中有何作用?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3. 描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解释“寄书长不达”的意义。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

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望岳》1、抒发人生誓言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望岳》中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春望》1、用拟人手法写作者感时伤世感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7、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将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 、诗人感时伤怀、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诗三首赏析

杜甫诗三首赏析

杜甫诗三首赏析含答案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1)岱宗夫如何(岱宗:泰山如何:怎么样青:山色未了:不尽)(2)造化钟神秀(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3)荡胸生曾云(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4)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乘绝顶:极顶,顶峰)(5)家书抵万金(抵万金:极言其难得、可贵抵:值得)(6)浑玉不省簪(浑:简直胜:能够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7)老翁逾墙走(逾:越过走:逃跑)(8)吏呼一何怒(一何:多么)(9)有孙母未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10)犹得备晨炊(犹得:还能够)(11)城春草木深(城:长安城草木深:草木丛生)(12)白头搔更短(白头:白发搔:用指甲挠短:稀疏短少)(13)烽火连三月(烽火:“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虚数,指时间长)《望岳》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特点。

(2分)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分)“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杜甫诗三首》专题赏析2014

《杜甫诗三首》专题赏析2014

《杜甫诗三首》专题赏析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本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钟“字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又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句诗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答: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泰山的高,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⒌赏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句。

答: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看远飞的鸟时努力睁大双眼的细节,展示了泰山的无限广阔。

疾飞的鸟儿也为诗增添了动感和生气。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感情。

2. 本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答:以乐境衬哀情。

“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3.试品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中“溅”“惊”二字的艺术效果。

作者触景生情,借“花溅泪”“鸟惊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阅读鉴赏题
《望岳》中考题集锦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4、"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
至,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6、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 __。

7、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8、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二)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
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4分)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2分)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
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四)(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
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
(五)(海南省)望岳
17.“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的景色。

(2分)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豪情(3分)
(一)(江苏省宿迁市)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6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4分)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2分)
8.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2分)
(二)【2013年河南省】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赏析《春望》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的强烈思念。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

"望"的内容是:___ _,____;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__ __,。

7、《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 __;
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8、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9、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
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
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
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二)1、用原文填空:
①、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③、描写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

④、最能概括凄惨情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对这首诗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B.诗歌表现诗人支持朝廷进行的平叛战争。

C.诗歌反应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D.诗歌鲜明地揭露了对统治者的残暴。

4、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人已被官吏抓走了。

C、全诗塑造了盛气凌人的恶吏形象和饱受欺凌的老媪形象。

其中,老妇是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

D、本诗既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

5、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个“一何”都是“多么”、“那么”的意思。

B、“存者且偷生”中的“偷生”就是“偷活”的意思。

C、“一男附书至”中的“书”即信,家信。

D、“夜久语声绝”中的“夜久”意为“整夜”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有吏夜捉人”是全诗的起因,寄寓了诗人的批判之意。

B.“请从吏夜归”意为“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家去”
C.“如闻泣幽咽” 不仅写出老妇被捉,媳妇哭泣,也写出诗人夜未能入眠。

D.“老翁逾墙走”表现了老头害怕地闻风而逃之情。

7.本诗中的诗人“暮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了“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亲耳听到了老太太的诉苦,可是他一言不发;第二天“独与老翁别”以后,也未发一句感慨议论。

全诗几乎是纯客观地记叙了一夜的见闻。

诗人何以如此沉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