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

合集下载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句,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诗词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庭院深深的思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幅庭院深秋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诗中描绘景象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句,理解诗意。

3.3 课堂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庭院深深”表达了词人对家园的思念,“槛菊愁烟兰泣露”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景物的哀愁。

3.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分享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课后作业1. 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文。

6.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晏殊的简介及其词作风格的相关资料。

6.3 图像资源:与诗中意境相关的庭院、菊花、兰花等图片。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诗的基本意思、修辞手法等。

7.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强课堂活力。

7.3 情境教学:运用图像、音频等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诗意体验的学习氛围。

7.4 实践性教学:通过背诵、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背景和意境。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诗歌分析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练习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理解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王国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题《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2.3 诗歌鉴赏方法:学习欣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运用诗歌分析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引发对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兴趣。

引出本课的主题《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诗歌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能力。

4.2 学生诗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评估学生的诗歌分析能力。

4.3 学生情感表达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反应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

5.2 参考资料:关于王国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资料。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艺术效果。

晏殊蝶恋花 教案

晏殊蝶恋花 教案

【晏殊蝶恋花】晏殊蝶恋花教案《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教学目的】1.熟悉北宋词人晏殊;2.掌握晏殊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二晏词的风格不同之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他的《浣溪沙》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寓意》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传诵颇广。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 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

《宋史》记载“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

庆历中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官居宰相位。

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

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卒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为当时词坛耆宿。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含蓄宛丽,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9言情词三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2)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9言情词三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2)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词牌名《蝶恋花》以及作者晏殊的生平。

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1.解读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把握拟人、反衬等常见手法,深入体味词人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词人流淌于词篇中动人的离别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拟人、反衬等常见的手法;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诗歌意象,感受词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2.提问启发3.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少年中进士,一路高升,官至宰相,人称富贵宰相。

门生有范仲淹、欧阳修等文坛大腕。

这位太平宰相曾在《浣溪沙》中写过千古佳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来表达他人生的困惑与无奈。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恋花》,此词又将蕴含着怎样的故事与情感呢?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二)知人论世,了解词人1.词牌名《蝶恋花》:源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等。

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心中忧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写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2.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

他一生富贵,官拜宰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的文学成就以词最为突出,有“富贵词人”、“宰相词人”之称,他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作品集有《珠玉词》。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

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设计目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词牌《蝶恋花》的写作特点、晏殊以及他的词风。

《蝶恋花》教案12篇

《蝶恋花》教案12篇

《蝶恋花》教案《蝶恋花》教案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蝶恋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关于词人:晏殊P62注释⑥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

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蝶恋花]。

三、诵读全词1、对照注释,注音2、听读录音3、齐读四、炼字析文,感悟意象: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明确:菊愁兰泣和词人一样痛苦以悲景写悲情烘托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以乐景写悲愁反衬一夜无眠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 “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刘备?徐庶)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6、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

晏殊词二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晏殊词二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晏殊词二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课程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及其作品《蝶恋花》和《浣溪沙》的背景和意境;2.能够理解、背诵《蝶恋花》和《浣溪沙》;3.能够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分析并体验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教学过程导入1.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2.引导学生思考“晏殊是哪个朝代的词人?他的作品有哪些?”学习1.分发课文,让学生先默读,然后有3-5分钟时间自己理解、体会两首词,回答这些问题:“这两首词的意境是什么?你在想象什么场景?你体会到哪些情感?为什么?”2.随机抽几位同学分享心得,鼓励大家展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3.教师给出详细解读,点出两首词的主题,情感表达等等,展示学生或欣赏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4.尝试朗读整首词,指导学生掌握和表达韵律、节奏;5.配合语文知识,解释和分析关键的字词,如“蝶恋”、“菊”、“泪”、“沙”等,引导学生了解反复运用的意象和手法;6.课后布置背诵任务,要求学生诠释词的主题、情感、韵律等方面,深化阅读理解。

总结1.总结学习过程,提醒学生体验的方法和技巧,梳理学习要点;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教学评估1.在朗读环节中,记录学生的发音规范程度和表现力;2.收集并批改学生的背诵作业,检查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制作“晏殊词汇表”,收集整理晏殊使用的典故、意象、修辞手法等,深化对作品的理解;2.区分《蝶恋花》和《浣溪沙》,让学生掌握不同词的情感和表达技巧,拓展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需提前安排好语文课本和PPT等教学辅助工具;2.课堂时间有限,要合理控制讲解时间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3.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迎头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

学生能够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的诗意和文学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蝶恋花·庭院深深》的词句,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诗词中表达的作者情感,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体味人生百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蝶恋花·庭院深深》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代表作,庭院深深,绿杨阴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2.2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蝶恋花·庭院深深》的作者、背景、意境、修辞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词。

3.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实践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律美,增强学生的文学感受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或展示相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氛围。

4.2 讲解对《蝶恋花·庭院深深》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4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感受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4.5 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典诗词。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情感。

2对比赏析,体会诗歌炼字之妙。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体味词情。

2透析意象,感悟词意。

3对比解读,把握词境。

[教学过程]师:南朝江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啊,我们的生命总会经遇一些我们虽不愿但却让我们永远无法逃避的伤心之事,譬如离别。

千百年来,凡俗的人们不得不为离别的无限愁恨所困,那百转千回的情思融入文字,便成了曲曲哀婉悱侧的绝唱。

晏殊的《蝶恋花》正是其中之一。

(投影晏殊《蝶恋花》词作)师:好,下面先请同学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这首词,注意体会词作的情感。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有意识地听,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师:好,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词。

注意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诵读给大家传达出来。

读完后,我们再请其他同学作简单的点评。

(甲、乙两个学生朗读,甲读得断续,引起学生低笑,乙则很流畅,并且语速柔缓,学生听得很安静)师:有同学主动来点评一下吗?生1:我觉得乙同学读得好。

很流畅。

师:只是因为流畅?生1:也很有感情。

(学生笑)师:可以给我们具体说说吗?生2:老师,我来说。

我觉得比较这两个同学,乙读得算不错的,有一种离别的哀伤感,但还不够。

(学生些微地热烈起来,有人低声要求生2朗读)师:不如你给大家示范一下?(生2稍顿,点头,又沉吟片刻,然后闭目低诵,诵毕,其余学生默然,稍顷,掌声如雷)师:我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学生会心而笑)。

其实我还想问一问这位同学,你看,大家都很认可你的诵读,你是怎么做到的?生2:我觉得我能懂得她的心情。

师:她她是谁生2:主人公。

她在想念远方的……情人吧,一个人,寂寞地想念,我能懂她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范本
引导语:《·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名篇,更是中学生日常学习必须背诵的之一。

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那么关于这首词,应该怎么讲解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范本。

欢迎大家参考改正。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
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他的《》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句,传诵颇广。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常识
关于作者:
见教材P64注⑥。

补充:谥元献。

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答: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答: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

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

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答: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

有两点变化。

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这与苏轼《》:“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答:“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答: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

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答: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答: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

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

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做“学习与评价”是的有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