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制备》PPT课件
混凝土组成及主要技术性质ppt课件

1. 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分。水泥品 种的选择,应当根据混凝土工程性质与特点, 工程的环境条件及施工条件,结合各种水泥 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 应当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经验 证明,配制C30以下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 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1~1.8倍,配制C40 以上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 等级的1.0~1.5倍,同时宜掺入高效减水剂。
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 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 不致产生分层和离析的性能。粘聚性的 大小主要取决于细骨料的用量以及水泥 浆的稠度等。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 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产生 严重泌水的性能。保水性差的混凝土拌 合物,由于水分分泌出来会形成容易透 水的孔隙,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
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混凝土在未凝结硬化以前,称为混凝土拌合 物。它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便于施工,以保 证能获得良好的浇灌质量;混凝土拌合物凝结硬 化以后,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建筑物能安 全地承受设计荷载;并应具有必要的耐久性
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1.1. 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 合、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致质量均匀、成 型密实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 包括有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 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 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拌 合物中用水量或水泥浆含量的多少。
4.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 在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的水中,不得含有影 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脂、糖 类等。凡是能饮用的自来水和清洁的天然水,都 能用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污水、PH值小于4的 酸性水、含硫酸盐(按SO3计)超过水重1%的 水均不得使用,在对水质有疑问时可将该水与洁 净水分别制成混凝土试块,然后进行强度对比试 验,如果用该水制成的试块强度不低于洁净水制 成的试块强度,就可用此水来拌制混凝土。海水 中含有硫酸盐、镁盐和氯化物,对水泥石有侵蚀 作用,对钢筋也会造成锈蚀,因此一般不得用海 水拌制混凝土。
混凝土制品生产工艺通用通用课件通用课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质量检测问题包括检测方法不规范、检测设备落后、检测 人员技能水平不足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质量检测结果不 准确、不客观,给制品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带来困难。解决 方案包括制定规范的质量检测方法、更新检测设备、加强 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发展
3D打印技术
运输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输到成型地点,防止离析和初凝。
成型
采用合适的成型方法,如振动台、模具等,确保混凝土密实、表面光滑。
养护与脱模
养护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对混凝土制品进 行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脱模
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 注意脱模方法和时机,避免损坏制品 。
质量检测与成品储存
质量检测
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混凝土制品,实现定制化、个性化生产。
新型混凝土材料
研发具有更高强度、耐久性和环保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将建筑废弃物、工业废弃物等用 于混凝土制品生产,降低资源消
耗。
节能减排技术
骨料
选用质地坚硬、干净、级 配良好的骨料,控制含泥 量和泥块含量。
外加剂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加 剂,如减水剂、缓凝剂、 引气剂等,并确保质量稳 定。
配料与搅拌
配料
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要求,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配 合比。
搅拌
采用合适的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无夹心、离析 等现象。
制品成型
应急处置和救援程序等。
应急演练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 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混凝土的制备

混凝土的制备一、混凝土的搅拌1. 手工搅拌拌制C30 混凝土1 m3,水泥32.5R 类型,结合表6-1-2 选择材料用量。
称重水泥451 kg、水185 kg、砂子600 kg、石子1 190 kg 采用手工拌合而成,如图6-2-1 所示。
(1)手工搅拌的顺序方法如下。
①先将砂子倒在搅板的一侧,再把水泥倒在砂子上翻拌2~3 次。
②加入水泥使砂子和水泥搅拌均匀后再加水,继续搅拌2~4 次。
③拌均匀后即可投入石子,再均匀搅拌数次,直到石子与灰浆全部调匀且稠度合适。
如果原材料石子与砂子已经搅匀,则完成第2 步后即可使用。
图6-2-1 手工搅拌混凝土(2)手工搅拌的操作要求。
在没有加水以前,要用至少两把铁锹把干料对翻,干料要反过来翻过去混合共3 次,使干料均匀。
然后加水,对翻4 次,使混凝土饱和不夹生,这就是混凝土工的基本功——“三干四湿”。
手工搅拌混凝土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①拌板要放稳,要防止混凝土外跑。
②每盘混凝土的水泥、砂、石和水要根据人工搅拌配合比和搅板容量进行计算,各种材料均应称重,不得用体积。
③搅拌顺序:先将砂子铺开,然后与水泥混合搅拌,加上水一直搅拌,直到搅拌的颜色均匀一致为止。
④若掺外加剂,应按要求调制成的较稀的溶液水同时加入。
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入时必须严格控制规定的外加剂掺入量。
先把外加剂调制成较稀的溶液,同时在混凝土的用水量中扣除外加剂溶液的含水量,与水一起加入搅板上混合干料中翻拌均匀,应确保外加剂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
2. 搅拌机拌合参考手工搅拌材料用量。
采用最常用的“一次投料法”,即先在混凝土搅拌机的料斗中加入石子,再加水泥和砂。
对于图6-2-2 中的滚筒自落式搅拌机,需要先在筒内加部分水,然后陆续加水;对于图6-2-3 中的平口式的搅拌机,因下料口在下部,不能先加水,应在投放干料的同时,缓慢、均匀分散地加水。
图6-2-2 滚筒自落式搅拌机图6-2-3 平口式搅拌机二、混凝土试块制作与养护1. 准备混凝土试块的标准试模及涂刷脱模剂工具:如图6-2-4 所示的试块模具两组共6 个、脱模剂、刷子、抹刀、振动台、橡皮锤,图6-2-5 所示的标准养护室。
《混凝土的制备》课件

《混凝土的制备》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混凝土的制备》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混凝土 的定义、制备工艺和性能,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和新发现。
混凝土的定义及作用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 设施的施工中。
混凝土的组成部分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组成。水泥起到黏结材料的作用,砂和石子提供强度和稳定性,水调节混合 物的流动性和硬化过程。
砂、石、水、水泥的选用及 比例
选择合适的砂、石子、水和水泥是混凝土制备中的关键。比例的选择取决于 所需的混凝土强度、工程要求和施工环境。
不同类型水泥的特点与应用
不同类型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硫化钙水泥和 高效节能水泥。了解它们的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水泥类型。
水泥的对比试验
进行水泥的对比试验可以评估不同水泥样品的性能和质量,包括强度、抗压 和抗渗等特性,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水泥。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配比比例。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可以获得理想的混凝土性能和施工效果。
试验室配比与现场配比的差异
试验室配比通常经过精确的试验和计算,而现场配比需要考虑施工条件和实际情况,因此两者可能会存在一定 的差异。
复习混凝土制备工艺报告PPT课件

.
1
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工艺
原材料的配比称量 称量采用质量式或容积式计 量称。
混凝土的搅拌装置 不同的搅拌装置具有不同的 搅拌方式和结构特点,由此决定搅拌机的性能 和适用范围。
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 拌合物的运输是商品混凝 土生产的重要环节,它是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 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输送到施工现场的 一种方式,包括现场运输和远距离运输量大类。
.
16
混凝土的密实成型工艺
振动密实成型工艺
振动成型设备
混凝土拌合物的振动成型设备多为电振动设备,另外还有 气动和电磁振动等振动设备。这里只介绍电振动设备。
按对混凝土拌合物作用方式,振动成型设备大致可分为如 下四种类型(见下图)。
a-内部振动器、部振动器、c-表面振动器、d-振动台
.
17
混凝土的密实成型工艺
同时,温度的降低使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这是因为混凝土中水的冰点约为-0.5~-2.5℃,温度 降至-3℃时,混凝土中只有10%的液相存在,水化反应 极为缓慢。
.
28
混凝土的养护工艺
自然养护的措施
覆盖浇水
覆盖浇水时,一般采用纤维质吸水保温材料,如 麻袋、草垫等,水质应符合拌合水的要求。
开始覆盖和浇水的时间,塑性混凝土应不迟于成 型后的6~16h,干硬性混凝土应不迟于1~2h, 炎热及大风时,应不迟于2~3h。
而用强制式搅拌机时其匀质性很快达到规定值。
.
9
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工艺
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原因
2.工艺因素
加水方法 混凝土拌合物在搅拌时加水方法也是有 效混凝土强度的因素,特别是强制式搅拌机,其 加水方法有效较为明显。如向搅拌筒整个空间均 匀供水时,只需30s即可搅拌均匀,若集中一处 供水,不但搅拌时间长,而且强度变异系数大。 所以,当强制搅拌机中环形供水管损坏改为人工 供水时,必须延长搅拌时间。
混凝土制备与检测PPT课件

2. 凝结硬化慢、强度低 石灰浆碳化在表面形成碳酸 钙外壳,碳化作用难以深入,内部水分又不易蒸发, 因此凝结硬化缓慢。硬化后的强度也不高, 1:3 的石 灰砂浆28天的抗压强度为 0.2~0.5
任务: 根据图纸中相应的设计规定,完成某单层砖混
结构房屋建筑的柱、梁、板的混凝土的制备与浇注。
.
2
学习目标:
(1)完成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梯的混凝土制备;
(2)完成混凝土检测; (3)完成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梯的混凝土浇筑; (4)完成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梯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具 有安全、文明施工、劳动保护意识。
.
15
2.2 石
• 2.2.1 石灰的生产 • 2.2.2 石灰的熟化 • 2.2.3 石灰的特性 • 2.2.4 石灰的运用
.
灰
石灰窑炉
16
2.2.1 石灰的生产
石灰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岩煅烧 (1000~1100℃)而成。煅烧时石灰岩中碳酸钙和碳酸 镁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镁( 称为生石膏)和二氧 化碳气体, 反应式如下 :
分类
特点
代表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 石膏、石灰、水玻
或继续发展其强度
璃和菱苦土等
水硬性胶凝材料 在凝结后,既能在空气中 水泥 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 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
.
9
2.1 石 膏
2.1.1石膏的原料 1.天然二水石膏: 又称生石膏(CaSO4 ·H20 ) , 是由
含两个结晶水的硫酸钙所组成的沉积岩石。
混凝土ppt课件教学教程

智能化发展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 技术,未来混凝土材料将实现智能 化发展,能够自适应环境变化并自 动调整性能。
多功能化发展
未来混凝土材料将具备更多功能, 如自修复、自感知、自适应等,以 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
水、骨料(砂、石)、水泥、掺合料 等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它反映了混凝土抵抗压力的能力。根据抗压强度的大小, 可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耐久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01
02
03
抗渗性能
通过抗渗试验来评价混凝 土的抗渗性能,反映混凝 土抵抗水、油等液体渗透 的能力。
抗冻性能
通过抗冻试验来评价混凝 土的抗冻性能,反映混凝 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耐 久性。
02 制备工艺与设备介绍
搅拌站类型及布局规划
搅拌站类型
根据生产规模、自动化程度、布局形式等,混凝土搅拌站可分为移动式、固定 式和半固定式等多种类型。
布局规划
搅拌站的布局应遵循工艺流程顺畅、设备配置合理、操作方便、环保节能等原 则,一般包括原料存储区、配料区、搅拌区、成品存储区、控制室等区域。
搅拌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
应用领域
高性能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高层 建筑、桥梁、隧道、海洋工程
等重要基础设施中。
纤维增强混凝土性能改善途径
纤维类型
纤维增强混凝土中常用的纤维类型包括钢纤维、合成纤维 和天然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纤维对混凝土性能有不同的影 响。
纤维掺量
能够提高混凝土的韧性、抗裂性和耐久性。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增 长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7天
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ppt课件

成型。 机械捣实系振动器的振动力以一定方式传给混凝土,使之发
生强迫振动破坏水泥浆的凝胶结构,降低了水泥浆的粘度和 骨料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使混凝土 密室成型。机械捣实混凝土效率高、密实度大、质量好,且 能振实低流动性和干硬性混凝土。因此一般应尽可能使用机 械捣实。
6
新拌混凝土的性能
由水泥 砂石及水拌制成混合料,称为混凝土拌合物 又称新拌混凝土。
工作性:指混凝土拌合物能保持其组成成分均匀,不 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
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 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
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的充满模具的性能。 粘聚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内部组分间具有一定的黏聚
17
混凝土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 必须的湿度、温度条件,防止水分 过早蒸发或冻结,防止混凝土强度 降低。确保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 和(蒸汽养护)。
18
混凝土质量检查
混凝土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和(强度检 查)。
外观检查:混凝土结构件拆模后,应从外观上 检查其表面有无(麻面)、(蜂窝)、(孔洞)、 (露筋)、(缺棱掉角)、(缝隙夹层)等缺陷。
8
例题
已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 比为 C:S:G:W=439:566:1202: 193,砂含水率为3%,石 子的含水率1%,请问1m3 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为多 少?
C=439Kg S=556*(1+3%)=583kg G=1202*(1+1%)=1214kg W=193-566*3%1202*1%=164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浆
砂子
石子
“包裹、填充,润滑作用”
“骨架作用”
思考题:混凝土中四种组成材料的作用各是什么?
四种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
砂、石:骨ຫໍສະໝຸດ 作用;抑制混凝土的收缩。水泥+水→水泥浆:
水泥浆包裹在砂粒的表面并填
充砂粒间的空隙而形成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又包 裹石子表面并填充石子间的空隙,形成混凝土。
特重1
>2100
2900-6100
20-40
防辐射
骨料的主要技术性质
骨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比重和容重
骨料的孔隙率、吸水率、含水率
砂的容胀
骨料体积稳定性
颗粒形状和表观状态
杂质
骨料的性质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
混凝土性质
抗冻性 抗干湿性 抗冷热性
相应的骨料性质
稳定性,孔隙率,孔结构,渗透性,饱和度,抗拉强度,织构和结构, 黏土矿物 孔结构,弹性模量 热膨胀系数
II级配区砂: A =(41~70)%;
4
A4 =(16~40)%。 III级配区砂:
砂的粗细程度判断标准:
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
M x 表示:
( A2 A3 A4 A5 A6 ) 5 A1 Mx 100 A1
粗砂: 中砂:
M x =3.7~3.1; M x =3.0~2.3; M x =2.2~1.6
天然骨料:砂、石、碎石等 人工骨料:工业废料、工业副产品、经 破碎后的混凝土、城市垃圾等
(2)按容重分类
种类 超轻质 轻质 结构用轻质 正常重 干燥捣实骨料 容重kg/m3 <500 500-800 650-1100 1100-1750 混凝土容重 典型混凝土的 kg/m3 强度MPa 300-1100 <7 1100-1300 1450-1900 2100-2550 7-14 17-35 20-40 典型用途 非结构用 隔热材 组件 结构 结构
3 14 21 24 18 17
分计筛余
3 17 38
62
80 97
经上面的计算可知:
A4 62% ( A2 A3 A4 A5 A6 ) 5 A1 Mx 2.87 100 A1
甲砂为II级配区、中砂。
?课后思考题:请同学们自己评定P99习题5.1中
**砂的筛分析法的几个概念:
分计筛余量mi:砂子通过六个标准筛时各筛上 的筛余量,即mi(其中i=1,2,3,4,5,6);
分计筛余率i :各筛上的分计筛余量占砂样 总质量(500g)的百分率,即 i =mi/500;
累计筛余率 Ai:各筛与比该筛粗的所有
分计筛余率之和。即
Ai j
j 1
i
筛孔 /mm
分计 分计筛 筛余 余率% 量/ g
累计筛余率%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m1 m2 m3 m4 m5 m6
1 m1 500
3 m3 500
2 m2 500 4 m4 500
A1 1 A2 1 2
凝结硬化前:
起填充、润滑、包裹的作用
砂子
凝结硬化后:
起胶结作用
水泥浆
石子
2.1.1 水 泥
1 水泥品种的选择: 水泥的品种主要是根据工程的特点以 及环境条件,按第四章P48表4.7选择 2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 水泥的强度等级一般以为混凝土强度等 级标准值的1.5~2倍。 如设计C25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一般选择 42.5、42.5R强度等级的水泥。
细砂:
特细砂:M x=1.5~0.7。
普通混凝土优先使用中砂 MX =3.0~2.3;
例题:评定该砂级配情况和细数:
筛孔 尺寸 /mm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累计筛余 分计筛余量 分计筛余百分 百 分 率 Ai /g 率 (%) i (%) 15
70 105 120 90 85
2.1.2 骨 料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骨料一般按照粒径的 大小分为两种:粗骨料和细骨料 (1)粗骨料:颗粒粒径大于4.75mm的颗 粒; 混凝土用粗骨料通常有碎石和卵石两种 (2)细骨料:颗粒粒径小于4.75mm的颗 粒。 细骨料一般有河砂、海砂和山砂三类
骨料的分类
(1)按形成的条件分类
耐磨性
碱-集料反应 强度 收缩和徐变
硬度
存在异常的硅质成分 强度,表面织构,清洁度,颗粒形状,最大粒径 弹性模量,,颗粒形状,级配,清洁度,最大粒径,黏土矿物
热膨胀系数
热导率 比热容 容重
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
热导率 比热容 相对密度,颗粒形状,级配,最大粒径
弹性模量
易滑性 经济性
弹性模量,泊松比
趋向于磨光 颗粒形状,级配,最大粒径,需要的加工量,可获量
第二章 混凝土的制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的合 理选用;对骨料的一般质量要求;砂、 石颗粒特征及级配;混凝土用水要求 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重点、难点: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2.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水泥 水 砂子 石子
混凝土体积构成 水泥石——25%左右; 砂和石子——70%以上; 孔隙和自由水——1%~5%。
砂、石的技术质量要求:
**重点介绍砂、石的级配评定和粗细程度
骨料的级配: 指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搭配分布情况。 良好的级配,不但能减少水泥用量,而 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等性能。 粗细程度: 指不同粒径的颗粒混合物的平均粗细程 度
(1)砂的颗粒级配评定和粗细程度
砂的颗粒级配的评定和粗细程度一般用筛 分析法来测定的。 具体操作方法:将500g干砂,依次通过 一套孔径为4.75 mm 、2.36 mm 、1.18 mm 、0.60 mm 、0.30 mm和0.15 mm的六 个标准筛,测量各筛筛余量的质量mi, 计算出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累计筛余量。
A3 1 2 3 A4 1 2 3 4
A6 1 2 3 45 6
5 m5 500 A5 1 2 3 45
6 m6 500
**砂的颗粒级配评定标准:
砂的颗粒级配评定: 标准规定,按0.60mm的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分为三个级配区: I级配区砂:A4 =(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