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三部分 热点一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世界区域

合集下载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课后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课后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倡议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倡议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据此完成1~2题。

1.“一带一路”倡议应分阶段实施,前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

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 )A.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D.汽车制造中心和油气加工中心2.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北—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B.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承接产业转移C.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D.海上丝绸之路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2.B1题,依据题意可知,新疆应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新疆是我国通往中亚、欧洲地区陆上通道的必经之处,为了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新疆应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

故A项正确。

第2题,东北—蒙东经济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项错误。

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B项正确;京津冀经济区资源、能源不足,不适合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C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缺乏,D项错误。

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

近些年来,继福建、台湾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福建内部产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向省内中西部地区转移。

下图为福建省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猜押练二 强化练3 “一带一路”(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猜押练二 强化练3  “一带一路”(含解析)

猜押练二核心素养新情境新命题强化练强化练3 “一带一路”“千年骆驼铃·吟唱中国传奇”,驼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驮载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文化。

2019年暑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寻根丝绸文化,重走丝绸之路。

右面是某小组成员在丝绸之路沿线拍的一幅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拍摄时 ( )A.驼队向正北方向行走B.大漠落日圆C.该成员站在驼队西方D.西北风强劲2.该小组成员放眼望去,见到驼队在沙漠中大多是沿沙脊走“蛇形”路线。

驼队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便于辨别方向B.避开沙丘陡坡C.避免风沙侵袭D.利于寻找水源滇越铁路北起我国昆明市,南至越南海防市,1903年由法国人修建,在当时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被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

该铁路线全长854千米,荟萃了壮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世界上绝无仅有。

2003年6月,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

下图示意滇越铁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滇越铁路线被称为“世界工程奇迹”是由于( )A.地质地貌复杂,修建难度大B.少数民族聚集,风俗文化独特C.历史文化悠久,科研价值高D.地跨两个国家,由法国人修建4.修建滇越铁路最初是为了(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B.加快资源掠夺外运C.完善铁路运输网络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5.2003年后,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是因为( )A.中国旅客出境线路增多B.越南境内陆上交通不便C.中国境内自然灾害多发D.越南客货运输需求增大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要求。

盐度是指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水质量的比值,阿萨勒盐湖是世界上含盐度最高的盐湖之一。

阿萨勒盐湖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的吉布提境内(在阿法语中吉布提的意思为“沸腾的蒸锅”),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世界第二最低点,海拔高度-152m。

盐湖四周是高耸的由岩浆岩组成的高山,高山多泉水。

阿萨勒盐湖几乎全年无雨,却永无干枯之虞。

目前,盐湖内的盐储量达20亿吨以上。

2020届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12 “一带一路”问题(共16张PPT)

2020届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12 “一带一路”问题(共16张PPT)

D.沿线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2. 实际上,开发“冰上丝绸之路”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主要包括( )
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科技较落后
③缺少发达基础设施
④多浮冰、海雾④
D.③④
答案:
1.C; 2.D 解析: 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读”。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 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
微专本题1课2 “内一容带一结路束”问题
关联要素
本课内容结束
方法规律
1.“一带一路”产生的影响
要素
影响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资源
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加强我 国的资源能源安全
通过中国内地交通网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
交通
“一带”主要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 上发力。“一路”在国内,可以以上海和泉州等港口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也都可以借助风力和洋流回程,A、D错误;伏旱主要指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高温少
雨的天气,与天竺国无关,故C错误。故选:B。 2.随行有商人在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生活多年,发现该国是个冬夏水灾都频发的国家, 夏季洪灾主要分布在该国西南部地区,冬季洪灾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冬夏水灾形成 与南亚的盛行风有关;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地形有关;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是岛国有关。 故选:D。
例题感悟
1、(2018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 2017年11月1日,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俄罗斯总理时指出: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
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结合下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4“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课时评价含解析2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4“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课时评价含解析2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近年来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及地区的资本和产业的进入使得印度经济持续发展,而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印度经济还将持续快速增长,据此完成1、2题。

1.印度要承接国外棉纺企业的进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A。

国内市场狭小 B.技术水平较低C。

原料成本高D.基础设施落后2.印度参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协作发展的优势有()①国内资金雄厚,利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②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③人口众多,利于参与全球分工④濒临印度洋,对外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1选D,2选B.第1题,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国内市场广阔;棉纺企业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棉纺企业属原料指向型工业,印度是产棉大国,原料丰富,原料成本低;印度经济落后,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制约印度工业的发展.第2题,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国内资金短缺,①错误;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②正确;人口众多,利于参与全球分工,③正确;印度濒临印度洋,对外交通便利,④正确。

②③④是印度参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构建的优先和重点领域。

下图示意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之间的国际航空运输联系及比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联系的客运航线中占比最高的为东南亚地区,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地区()A.经济发达B.旅游业发达C.航空业领先D。

劳动力短缺4.中国与蒙俄地区的货运航线比重最大,中国向蒙俄运输的货物最可能是() A。

煤炭B。

木材C。

服装 D.钢材【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客运航线中占比最高的为东南亚地区,主要由于东南亚地区距离中国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吸引了大批中国游客。

第4题,中国向蒙俄通过航空运输的货物主要是轻工业产品.蓉欧国际快速铁路,东起中国成都,西至波兰罗兹.自开通以来,成都出口货物的集装箱能在14天内到达罗兹站,并能在3天内分拨至欧洲任何地方.下图为“蓉欧快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15 “一带一路”建设(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15 “一带一路”建设(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突破练15 “一带一路”建设(2020北京朝阳联考)云轨是运行在高架梁上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是新兴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系统。

巴西萨尔瓦多市位于丘陵广布的半岛沿海平原上,人口约350万,人口稠密,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旅游业发达。

2018年5月23日,在萨尔瓦多市连接西莫兹费尔霍市之间的交通建设招标中,我国比亚迪公司的跨海云轨线路方案成功中标。

该线路总长约20千米,主要连接两城市之间的丘陵地带和桑托斯海峡。

下图为巴西的萨尔多瓦市跨海云轨路线图和云轨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与城市普通交通相比,萨尔瓦多市选择建设云轨主要得益于云轨( )A.建设线路短B.运行速度快C.运输能力强D.占地面积小2.巴西萨尔瓦多市跨海交通选择中国云轨主要是由于中国( )A.技术先进B.政策优惠C.资金充足D.市场广阔3.萨尔瓦多市积极建设和发展跨海云轨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①扩大城乡交通运输量②治理城市交通拥堵③发展城市与海岸旅游④降低车辆噪声污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0山东枣庄二模)2018年12月9日,由中国四川某公司承建的位于挪威纳尔维克北面的哈罗格兰德大桥正式通车。

这是北极圈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该桥全长153米,跨越水深350米的峡湾,主跨为145米。

据此完成4~5题。

哈罗格兰德大桥位置与景观4.该桥冬季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①施工时间短②气候严寒③海面结冰④风浪大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大桥设计成跨径悬索桥而没有设计成桥墩支撑的梁式桥的主要原因是( )①桥墩影响通航②与环境协调、美观③海水过深④跨度不是很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020四川成都模拟)2018年,某品牌洗衣机第10次蝉联全球洗衣机市场品牌零售量第一,2019年8月,该洗衣机互联工厂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切尔内市海尔俄罗斯工业园正式投产。

切尔内市是俄罗斯主要工业中心之一。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一带一路”建设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一带一路”建设含答案

“一带一路”建设典型例题剖析指导(2020江苏卷)《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巴基斯坦“愿景2025”深入对接,为中巴合作带来新机遇。

下图为“我国企业在中巴经济走廊重大投资项目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企业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于( )A.采矿和制造业B.金融和零售业C.交通和能源D.教育和医疗(2)影响我国企业投资项目地域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数量B.区位和资源禀赋C.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D.政策和文化传统试题情景试题以我国“一带一路”、中巴合作为背景材料,以中巴产业合作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巴合作项目类型及主要因素。

学科素养区域认知:通过对中巴合作项目的考查,使学生了解巴基斯坦自然、人文环境特征。

综合思维:试题通过具体实例,将区域经济合作项目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第(1)题,主要考查中巴合作项目的类型,可根据图示直接进行判读。

第(2)题,主要考查中巴合作项目分布的影响因素。

需抓住项目特点,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知识整合技能提升“一带一路”简介“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提出的中国背景包括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一带一路”重大合作项目:中欧班列、印尼雅万高铁、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口、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中缅油气管道、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沙特廷布炼油厂、埃及输电线路、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中国-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关于一带一路的地理题

关于一带一路的地理题

【专项训练】2023年中考复习《一带一路》热点板块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1.大洲大洋的概况;2.重要的海上通道;3.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4.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和经过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5.对比从中国铁路运输到欧洲与传统海运到欧洲的运输效率;6.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沿线(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的自然、人文特征。

一、选择题“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中巴经济走廊进行交通建设时,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是()A.跨越众多河流 B.穿过沿海平原 C.穿越崇山峻岭 D.经过热带雨林2.瓜达尔港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运营后,从西亚进口石油的路程将缩短85%,与传统线路相比较,不需要经过()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马六甲海峡3.下列不属于中巴经济走廊意义的是()A.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将不再需要水路运输C.促进我国西部的对外贸易D.加强了我国和南亚、西亚等地区的联系【答案】1.C 2.D 3.B【解析】1.中巴经济走廊经过的地区,主要是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稀少,故A错误;沿海平原不是建设中需要克服的困难,相对较容易,B错误;中巴经济走廊需要经过高原与山脉,故C正确;中巴经济走廊没有热带雨林,D错误。

故选C。

2.中国从西亚进口石油,传统的线路是需要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瓜达尔港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运营后,则不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故选D。

3.我国进口石油量特别大,而且我国地域广大,石油的运输还需要海洋运输与陆路运输相结合,才能适应各地不同石油需求,故B错误,ACD描述均正确,答案选B。

雅万高铁(雅加达一万隆),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2020年中考地理:一带一路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0年中考地理:一带一路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0年中考地理热点之三:一带一路专题训练1、“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读图回答问题.(1)“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位于荷兰的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它西临______海,连接欧洲内河航运最繁忙的______河,位置极为重要.该国盛产鲜花,尤其以______最著名.(2)“海上丝绸之路”必经斯里兰卡岛,该岛地势特征是______,1月盛行______(方向)季风.该岛中的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2.材料: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

应习近平主席邀请,目前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实施充分证明了我国是______。

A.最大的内陆国B.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C.领土的最西端延伸到欧洲D.地跨寒、温、热三带(2)古时候我国的商人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到达中东地区,沿途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______。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黄毯悄然换绿屏,古原无语释秋声C.古道西风今又现,葡萄美酒话缠绵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下列关于图中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泰国是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B.印度尼西亚的气候以热带季风为主C.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D.斯里兰卡的冬季寒冷干燥(4)我国为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肯尼亚修建铁路470多千米,促进了这个非洲最大______出口国的经济发展。

(5)“一带一路”已成为联系______三大洲经济的纽带,图中位于①______运河和②马六甲海峡之间的大洋是______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十九)P149](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年7月2日至3日,“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论坛发表了《“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共同主席声明》,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目标和原则,初步构建了“一带一路”法治合作伙伴网络,强调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法治、遵守和完善有关国际规则体系、积极预防和妥善解决有关争端、深化“一带一路”法治交流。

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依据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B.当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正午日影位于南侧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1.B 2.A[第1题,古代航行往往借助盛行风,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古代中国的商船应是冬季从我国南方沿海出发,夏季从非洲东部沿海返回;夏季索马里半岛沿岸出现的是寒流,渔业资源相对丰富;商船顺风由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应是冬季,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该季节的正午日影朝北;加尔各答主要盛产黄麻。

故A、C、D错误,选B。

第2题,由题干可知,“一带一路”主要发展的是铁路和港口交通系统,而且欧洲国家没有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④错;由于“一带一路”的实施,产业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同时由于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①③对,选A。

] (2020·福建福州一模)印度尼西亚(如图Ⅰ所示)天然橡胶产区地跨南北半球,天然橡胶的高产期(指割胶天数相对集中,产量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雨季之后,落叶期之前。

帕卢城市位于该国苏拉威西岛,该城市东西两侧有海拔超过2 000米的高山(如图Ⅱ所示)。

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帕卢成为重灾区。

据此完成3~4题。

3.受地形影响,帕卢气候终年()A.炎热干燥B.炎热温润C.温和多雨D.凉爽干燥解析:A[该地“东西两侧有海拔超过2 000米的高山”,高山会阻挡水汽进入因而干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因而高温;故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加重帕卢此次灾情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海底地震B.海湾地形C.暴雨天气D.众多游客解析:B[地震并引发海啸,使之成为重灾区;灾害来自地震或海啸,图示该城市位于海湾处,且东西有高山分布,则海啸引起的海水上涨,会使该市有淹没危险;故海湾地形是此次灾情严重的主要因素。

]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读图完成5~7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是: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

5.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A.卡塔尔B.阿联酋C.科威特D.沙特阿拉伯解析:C[依据图中信息,科威特老少比的数值最小,说明该国0~14周岁人口比重最大,人口结构最年轻。

则C正确。

]6.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A.就业困难B.文化多元化C.城市化受阻D.人口容量变大解析:B[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使文化呈现多元化,则B正确。

]7.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A.扩大能源输出量B.提高能源加工深度C.提高能源价格D.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解析:D[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主要收入来源是能源输出,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应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则D正确。

]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完成8~9题。

8.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充分利用海陆风B.低湿地分布较广C.避开天敌D.受人类活动干扰小解析:B[由“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再结合路线所经地区多沿海低湿地,可判断是因为低湿地分布较广。

]9.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受大气环流的影响B.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C.开辟新的迁徙路线D.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解析:A[由于受西风的影响,部分欧洲白鹳会被吹离路线,所以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

](2019·湖南长沙二模)黑龙江的张先生在本地租用流转的土地,每亩租金为500元人民币。

同时张先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租地30 000亩,每亩租金为10元人民币。

俄罗斯的化肥、农药、种子、能源的价格也远低于中国。

张先生聘请了9位农业科学家和16位机械手操作工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场里劳作。

下图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局部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据材料分析,张先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租地是因为当地()A.黑土广布,土壤肥沃B.农产品价格高,利润高C.气候温暖,降水丰富D.土地及生产资料价格低解析:D[由本地“每亩租金为500元人民币”、俄罗斯远东地区“每亩租金为10元人民币”,可知该地土地价格低;“俄罗斯的化肥、农药、种子、能源的价格也远低于中国”,说明生产资料价格低。

]11.俄罗斯的化肥价格远低于中国是因为其()A.科技水平高B.交通便利C.工业基础好D.化石能源丰富解析:D[化肥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其价格受能源价格影响很大;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且“能源的价格也远低于中国”,则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材料一中亚五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国。

借“一带一路”建设的热度,中亚地区迎来了一拨新的旅游增长。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计划2019年正式启动“丝路签证”统一服务项目。

下图为中亚五国位置图。

材料二哈萨克斯坦居民对马情有独钟,早在5 500年前就开始养马、骑马和驯马,其传统美食中的熏马肠不仅美味而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材料三中亚五国矿产资源丰富,油气、煤炭、铁、锰、铬、铜、钼、金、锑、锌、铝土等矿产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1)分析中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

(8分)(2)分析熏马肠成为哈萨克斯坦传统美食的原因。

(8分)(3)阐述中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应如何把握机遇。

(8分)解析:本题以“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亚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中亚的地理特征、“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亚的影响、中亚五国在发展中如何把握机遇等问题,属于典型的“一带一路”热点类试题。

第(1)题,中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从其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第(2)题,熏马肠成为哈萨克斯坦传统美食的原因主要从原料、气候以及食物特点进行分析。

第(3)题,中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机遇可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国家的资源合作交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北靠俄罗斯,西接欧洲,南邻西亚,是东西方友好往来的桥梁和枢纽,是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集散地;中亚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产量高。

(2)哈萨克斯坦以畜牧业为主,制作熏马肠的原料丰富;熏马肠便于挟带,方便游牧居民生活;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的食物来源少,熏马肠便于贮藏。

(3)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吸引外资,扩大国内外市场。

13.(2019·安徽A10联盟检测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比利牛斯山海拔大多在2 000米以上,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界线。

该山地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山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而山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且春季河流多泛滥。

比利牛斯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其冰川分布范围也在发生变化。

下图为比利牛斯山位置示意图。

(1)说出比利牛斯山作为“天然界线”的地理意义。

(8分)(2)分析埃布罗河春季多泛滥的自然原因。

(6分)(3)7月,科考队探寻比利牛斯山的现代冰川,选择北坡而不是南坡,试说明其理由。

(8分)解析:(1)该山位于40°N附近的大陆西岸;结合“山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说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说明是地中海气候。

再结合图示河流、国家分布分析即可。

(2)该河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则春季有积雪融化;图示河流支流多且汇水面积广,易发生涝灾。

(3)注意南北坡有阳坡、阴坡之分,同时“7月”为夏季,南坡受副高控制而气温高;北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影响而多雨。

答案:(1)大西洋水系(阿杜尔河、加龙河)与地中海水系(埃布罗河)的分水岭;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大致分界线;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的大致分界线;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或界线;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界山。

(2)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雪)较丰富;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众多支流汇入,河流流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比利牛斯山现代冰川分布范围缩小;7月南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气温高,现代冰川存在可能性小;北坡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雪)量多,且北坡属于阴坡,气温低因此最可能有现代冰川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