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第八章
现代国际关系史

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要点读书笔记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我从大一开始就反复看这本书。
一般来说,国关史题是从一战后开始的,即1919年的巴黎和会开始的,一战及以前不用看,当然也有如北大是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始的,时间跨度接近400年,而复旦是从1919年开始的,时间跨度只有90年。
这点上,考复旦的同学准备量要小很多!但是1919年之前的史实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威尔逊的“十四点”,他虽然在1919年之前的,但这是美国20世纪第一次试图按自己意愿塑造国际秩序的重大努力(其他两次分别是二战和冷战结束之时,代表人物分别为罗斯福杜鲁门和老布什)!<<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本书你需要看的只有五章:第七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八章德国问题和欧洲安全第十章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冲击第十一章法西斯侵略扩张和各国的对策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及唐贤兴老师做的前言(相当不错的)这么多章东西其实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以及它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明白了这个主线,你就知道怎么看这本书了。
A把整个逻辑理清楚,比如德国的赔偿问题的几个重大事件: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胡佛缓债宣言,洛桑会议--不了了之你只要把这个线索理清楚了,我觉得碰到德国的赔偿问题,你就可以游刃有余了B 理完逻辑后,你再对每个事件有个大概印象即可,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你要知道每个事件与其他事件的联系,比如为什么会有道威斯计划,它和鲁尔危机有什么关系.我们红宝书编写组的同学对于每个事件的描述很详细,但是对相关事件的联系就相对弱了些,这里值得改进.第三,你千万不要去背什么杨格计划规定德国要赔偿多少马克,分几年付清之类的,你只要知道它减少了德国赔偿数即可了,考试的时候你根本就用不到这种数据的,你背它干吗!C 不过你单看这本书是不够的,比如如何看待赔款问题,如何看待集体安全问题,如何看待国际联盟的成与败(复旦07年的大题)为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么短命,而二战后的安排相对稳定.你即使对史实很了解,但不能很好地回答这类问题,你怎么才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而不是其他的事!考国关,史实固然重要,但这种开放性问题区分度更大,高手可以很容易得高分,普通人只能得低分.希望你们这方面要注意.我也是跨系考的,我自己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我只好去旁听他们的课.D 这本书总的来说占的比例不是特别大,但是比较好拿分,尤其是有了他们的课堂笔记后.另外我们的笔记中基本上用最简洁的内容,理了一遍整个逻辑,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的。
卢明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记整理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笔记整理第一章国际关系发展史上的四次大论战(略)第二章国家主权论2.1 国家主权概念的形成和发展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西欧“领土国家”的形成。
主权概念的出现同领土国家的形成相联系。
领土国家:⑴必须有一定的人群组合。
⑵这些人群必须在政治上组织起来,必须能够集体地行动。
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
第一个提出主权原则的是法国人让·博丹(Jean Bodin),他在《论共和国》说,⑴国家的本质是其政府的统一性,一个国家必须且只能有一个君主。
⑵君主虽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却受到深得民心法律或自然法或理性法的约束(接近国际法的概念)。
评价:博丹的主权概念还是很朦胧的,主要是领土国家内的最高权力的体现,基本上没有涉及主权的外部体现。
荷兰法学家雨果·格老秀斯(Hugo Grotius)1625年出版《战争和和平法》,被誉为第一部国际关系教科书。
他认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能受另一国的法律制约。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正式承认国家主权原则是国家关系中应当遵守的准则。
该条约是近代史上最早承认国家主权原则的国际条约。
这是国家主权原则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一个重大发展。
民族国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促使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nation)和“国家”(state)而词经常变换使用。
具有共同语言、习惯和传统的人民逐渐有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和国家应当合二为一,每一个民族应当拥有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民族。
评价:当时民族国家的概念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历史进步性,也暴露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不是单一民族国家的“理想”,而是“民族国家”的现实才是主权国家当时被赋予的新属性。
瑞士法学家瓦特尔(Emerich de Vattel)1758年出版《国际法》。
他认为,国家级不受其他国家的约束,也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
他的国家主权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或平民阶级(第三等级)反对君主权力,不承认君主制定的法律,要求平民主权的愿望。
现代国际关系史(1)

1942年12月《联合国家宣言》缔结反法西斯联盟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一支由欧洲国 家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其突出特点是在全世 界制造了东西方对抗的两极格局,并且把意识 形态之争掺杂进现代国际关系的复杂纷争里。 美苏竞相发展 起来的核武器, 更是把人类置 于有史以来最 危险的自我毁 灭的境地。
第一节 苏维埃俄国反对帝国主义兼 并弱小民族,争取和平的外交政策
一、苏俄建国初期的对外政策 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 三、两次对华宣言和早期的中苏关系
一、苏俄建国初期的对外政策
1、苏俄建国初期的国内外形势:严峻——外:帝 国主义仇视;内:战争破坏。苏俄初期对外政策 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退出战争,取得和平 的国际环境,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批重要的对外政策文件, 宣布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新原则。 3、苏维埃政府不仅在宣言和文件中,而且在外交 实践中为创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
5、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雅尔塔体系亦逐步 解体。目前的国际局面,就处于旧的国际格局 已经解体、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阶段 之中。(一超多强)
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以来国际格 局在几百年中的大变化反映了国际关系中 心舞台的转移。
三、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
1、古代 2、17-18世纪 3、20世纪以来
二、国际关系演变的基本脉络
(一)近代之前的国际关系
(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的脉络: 近代
以来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一种很不稳定的、 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不过其演变还 是有着自身发展的明晰轨迹。
(一)近代之前的国际关系
在古代和中世纪,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交通困难,信息闭塞,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局限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之中。世界只是一个地理上 的整体概念,而即便是这个地理上的整体概念 也并不被当时的人们所认识。各个地域根据本 身的地理条件、文化环境逐渐形成了类型各异 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无论其存在于地球上哪 一部分,都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关系。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大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国际政治课程简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政治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课程总学时:54授课教材: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13] Hans Mou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Knopf, Inc., 1978.[14]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glewood Cliffs, 1978.二、课程教育目标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学校中国际政治专业的主干课程。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和主题: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911事件与反恐战争、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地区冲突与战争、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全球性问题与挑战、非传统安全威胁、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协调与合作以及20峰会与全球经济合作。
1.冷战时期冷战时期始于1947年,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为主要特征。
在这个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政治和军事上的紧张对峙,以及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分歧。
尽管存在一些局部冲突,但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2.后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始于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国际关系开始发生一系列转变。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全球化加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加强。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3.911事件与反恐战争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了911恐怖袭击,这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事件导致美国发动了一场全球反恐战争,虽然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单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受阻。
4.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密。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不断加深,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国际合作变得尤为重要,但各国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和利益冲突。
5.地区冲突与战争在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地区冲突和战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叙利亚内战到也门冲突,这些冲突和战争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挑战。
6.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是现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法则是一个国家的行为准则,它规定了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为国际关系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和保障。
7.全球性问题与挑战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扩大、跨国犯罪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国际关系史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卿文辉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学科的性质和对象,前近代国际关系,中世纪国际关系与主权民族国家的起源,近代国际关系,两次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冷战和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
这门课程的内容丰富,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主要有:1.了解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基本情况,获取这方面的基本知识;2. 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问题、观察世界;3.提高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
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中,要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也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维护世界和平。
This course is mainly about pre-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ediev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ith the origin of sovereign nations, 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econd world war, Cold War and Postwar Cold Wa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earn to use the appropriate perspective to do research and observe the worl d; improve the students’ patriotism and internationalism.二、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一、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各表均须结合课本掌握)★世界格局的变化★、重要的国际会议★、重要的国际条约★重要的国际组织三、主要大国间的关系1.英法关系:①基础史实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七年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 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②归纳认识:双方关系时而争夺,时而联合.工业革命前,双方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利益,敌对关系居于主导;工业革命后联合居于主导,联合主要在于对俄、侵华、对付共同敌人德国共同主宰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两国国际地位下降.2.法德关系:①基础史实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归纳认识:法德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在于双方对欧洲霸权德争夺.普法战争对双方关系有重要影响,埋下相互仇恨的种子.20世纪中期以来法德关系改善.3.英德关系:①基础史实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始终联合普奥反法。
当代国际关系

当代国际关系
《当代国际关系》是2009年时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丁金光、李广民。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球村”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所认同。
但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分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全球问题的困扰和挑战。
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环境恶化等问题正严重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需要国际社会高度警觉和全球治理。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作者将本书分为九章来撰写。
第一章从国际关系体系的角度论述了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从宏观上把握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
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论述了美国、苏联(俄罗斯)、欧洲联盟、日本、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等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
第八章论述了国际组织与当代国际关系。
第九章论述了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重点论述了民族问题、恐怖主义和环境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时代特征和中国崛起
• • • • • 4 行动策略 (1)改进加强中国军事力量 (2)构建对外经济战略体系 (3)构建和平崛起精神资源 (4 )确立国家战略决策机制
第二节 时代特征与中国崛起
• 5 打造强国素质与强国观念
• (1)强国资格 • (2)强国地位 • (3)强国形象
第二节 时代特征与中国崛起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
(从16世纪——20世纪末)
第八章 当今和未来的世界政治
•
第一节 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若干基本问 题 第二节 时代特征与中国崛起
第一节 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若干 基本问题
• • • • • (一)世界政治性质的变更和稳定 1 全球国际体系变化造成事态 (1)非国家行为体的增多 (2)国内外事务区分模糊 (3)民族国家主权被侵蚀
第二节
时代特征和中国崛起
• (一)时代特征:世界基本格局与基本潮流 • (二)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和必要条件
第二节 时代特征与中国崛起
第二节 时代特征和中国崛起
• (一)时代特征:世界基本格局与基本潮流 • 1 世界政治 • (1)空间上:包括国家、国际、跨国三大 层次 • (2)时间上:独特的基本技术和文化环境、 基本构造、基本方向较长的历史时期
• 三是具备本国的基础性设施条件,包括足 够的国家规模、总体有利的地理位置和相 应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战略裨益。 适当的民族性格、政治文化基础、社会基 础和政治体制基础。强有力和相对高效的 国家机器;四是基本正确的中长期性国家 根本目标。
第二节 时代特征与中国崛起
• 外交哲学和大战略传统。充分建设、加强 和动员本国的力量资源。做出根本关键性 的战略机遇正确选择。大体奉行战略集中 的原则,避免敌手过多,避免与敌手对抗 过久,得到关键性的盟友,构建关键性的 国际机制;五是赢得命运攸关的一两场根 本较量。
第一节 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若干 基本问题
• (二)国家行为和国际安排应有的根本原 则
• 1 第一项原则规定国际社会起码的秩序和 正义条件 • 2 第二项原则规定各国通过互相尊重、容 忍和妥协来缓解或规避国际冲突
第一节 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若干 基本问题
• (三)世界久发达国家的艰巨任务
• • • • • 1 2 3 4 5 国家的巩固 政治民主化 社会大发展 持久的和平 反国际干涉
第二节 时代特征和中国崛起
• (二)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和必要条件 • 1 和平崛起 • 指中国在一个历史长时期内用基本和平的 方式上升为建设性的世界强国 • 2 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时代特征和中国崛起
• • • • 3 重要的平台 (1)崛起舞台是亚洲,尤其东亚 (2)对外经济战略 (3)从地缘战略和地缘政治角度审视特殊 关系
• 6 崛起强国的条件
• 一是实现重大的根本性创新:在基本的生 产技术方式、社会、政治组织方式和政治 文化、思想方式以及国际观方面的创新; 二是享有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包括世界政 治经济的时代潮流性的变迁、前超级强国 和其他若干强国的力量衰减和意志衰减、 主要战略对手重大战略错误;
第二节 时代特征与中国崛起
第二节 时代特征和中国崛起
• • • • • •
•
2
世界基本格局 主要指国家间实力和权势的基本分布状态 (1)超级强国与其他大国失衡 (2)中国世界强国前景的浮现节 时代特征和中国崛起
• 3 世界基本格局和世界潮流的关系 • (1)全球化传播提供世界权势相对分散化 的动力 • (2)世界政治的时代特征之一是平面构造 与网状构造
第一节 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若干 基本问题
• 2 大众要求的四大功能
• • • • (1)物质保护 (2)经济调控 (3)公共利益 (4)群体地位
第一节 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若干 基本问题
• 3 民族国家主权受到侵蚀
• • • • (1)跨国活动无法控制 (2)技术复杂化跨国化 (3)主权过时论的影响 国家间的对立、冲突、协调、合作构成世 界政治的主要内容 • 4 经济全球一体化未必意味政治全球一体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