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与改造

合集下载

旧房翻新中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

旧房翻新中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

旧房翻新中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旧房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出现了一些结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结构加固与改造。

在旧房翻新中,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是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保证住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提升房屋的使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旧房翻新中常用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

首先,加固房屋地基是结构加固与改造的关键步骤之一。

地基是房屋的基础,如果地基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房屋的不稳定。

在加固地基时,通常采用加厚地基、地基增高以及地基加固等方式。

加厚地基是指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再次加一层新的混凝土,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地基增高则是在原有地基上再加一层填充物,以提高地基的高度和稳定性。

地基加固则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将地基进行加固,以确保房屋的稳定性。

其次,墙体加固也是旧房翻新中常用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之一。

墙体是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因此墙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在墙体加固中,通常使用加厚、加固墙体等方式来提升墙体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加厚墙体是指在原有墙体的基础上再加一层新的墙体,以增加墙体的厚度和强度。

加固墙体则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原有墙体,以提升墙体的稳定性。

除了地基和墙体,屋顶加固也是旧房翻新中常用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之一。

屋顶是房屋的重要承重部分,因此加固屋顶是保证房屋稳定的关键措施。

在加固屋顶时,常常使用加固梁、加固柱等方式来增强屋顶的承重能力。

加固梁是指在原有梁的基础上再加一层新的梁,以增加屋顶的承重能力。

加固柱则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原有柱子,以提升屋顶的稳定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也常常在旧房翻新中应用。

例如,使用支撑材料来加固部分墙体或地板、安装抗震支撑器等。

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提升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旧房翻新中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包括地基加固、墙体加固、屋顶加固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房屋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提升房屋的使用价值。

混凝土加固与改造技术规程

混凝土加固与改造技术规程

混凝土加固与改造技术规程一、引言本技术规程旨在介绍混凝土结构加固与改造的技术规范,并提供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加固与改造工作的安全、稳定和有效性。

二、加固与改造的原因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外力和内力的作用,可能会发生损伤、裂缝、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固与改造的主要原因如下:1. 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2. 修复损伤和裂缝,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和持久性;3. 改善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外观效果;4. 适应新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

三、加固与改造的方法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与改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加固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增加钢筋、钢板、CFRP等材料,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2. 预应力加固:通过预应力张拉钢筋、钢束等材料的方法,改善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3. 薄弱部位加固: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固,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 改造与加固:通过对原有结构进行改造和加固,满足新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

四、加固与改造的步骤混凝土结构加固与改造的步骤如下:1. 确定加固与改造的目的和方法;2. 进行结构检测和评估,确定结构的损伤程度和加固方案;3. 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的选择等;4. 进行现场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拆除、修补等;5. 进行加固与改造工作,包括钢筋加固、钢板加固、CFRP加固、预应力加固、薄弱部位加固、改造加固等;6. 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确保加固与改造工作符合规范要求;7. 编写施工记录和技术档案,供后续维护和管理使用。

五、加固与改造的注意事项混凝土结构加固与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检测和评估,确定加固与改造方案;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3. 材料和设备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4. 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整洁,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5. 施工过程应注意安全,遵守安全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6.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确保加固与改造工作符合规范要求;7. 施工记录和技术档案应完整、准确,供后续维护和管理使用。

结构改造加固工程方案

结构改造加固工程方案

结构改造加固工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某区,是一座十年以上老旧建筑。

由于年久失修和设计不足,建筑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需要进行结构改造加固工程。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改造,提升建筑的整体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

二、工程背景该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和设计不足,部分结构已经出现了裂缝和变形,甚至有些部位出现了危险性。

为了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必须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加固。

三、工程目标1. 提升建筑的整体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

2. 修复已经出现的裂缝和变形,消除安全隐患。

3. 增加建筑的承载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四、工程方案1. 结构加固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加设梁柱、墙体加固和加裂数等方式,提升建筑的整体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梁柱加固:对原有梁柱进行加固处理,增加其承载能力;(2)墙体加固:在原有墙体上加设剪力墙或加固钢筋混凝土墙,提高墙体的抗震性;(3)加裂数:对原有结构进行加裂数处理,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裂缝修复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修复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处理:对裂缝进行清理、开槽,填充耐碱玻璃纤维布和高性能砂浆,并刷涂防水涂料;(2)内部处理:对裂缝进行注浆处理,填充高强度注浆材料,提高其承载能力。

3. 结构改造根据建筑使用的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一定的改造,增加建筑的承载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局部结构改造:对原有结构进行局部改造,使其更加适应建筑的使用要求;(2)增加承重墙:在原有结构中增加承重墙,提升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五、工程实施1. 施工工艺根据工程方案,采用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先进的材料,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固施工:采用精准的计量和高强度的施工材料,进行梁柱和墙体的加固施工;(2)裂缝修复:采用专业的修缝材料和工艺,进行裂缝的修复处置;(3)结构改造:根据施工方案,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和工艺,进行结构改造施工。

“结构改造与加固”

“结构改造与加固”

浅谈“结构改造与加固”[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近百年的建筑,无法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通过结构加固和改造,来满足现在功能的需求。

[关键词]结构改造结构加固城市的各类建筑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保护和维修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屋建筑,有其历史意义,并可保持一个城市特有的风格和特色。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建筑在历经多年的风吹日晒的情况下,房屋的使用寿命从抗震能力上还是承载力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这样结构加固与改造在当今社会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改造加固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

结构加固与改造,由于涉及到整个房屋的结构构件,所以对于不同的结构构件也有不同的加固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由于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梁柱板构件破坏,经常采用加大截面法(混凝土结构加固法rc)、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等。

对由于住宅老化、施工不良、内部应力不均匀或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常采用水泥压力灌浆进行墙体加固;对由于局部承载力不足或抗震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墙体,经常采用单面或双面钢筋网片水泥砂浆加固法。

对于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加固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混凝土加固法、托墙换基法、压密注浆法和换填法等。

对新旧结构连接常采用植筋的方法进行加固。

总的来说结构加固的方法很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一、加大截面法加大截面法(也称混凝土加固法)是在原有梁柱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增大截面面积使其承载力提高的一种常用加固方法,这种方法施工周期较长,施工难度也比较大。

中百一店老大楼改建工程就使用了这种加固方法。

中百一店老大楼为上部九层,地下一层的框架结构,在中百一店老大楼改造工程时,由房屋检测报告得知,该房屋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有的梁底保护层大部分脱落,钢筋外露,钢筋腐蚀严重。

许多梁和柱的配筋都无法满足现有设计要求,再加上该房屋使用功能的不断改变,比如:根据业主要求,将在原有建筑屋面上增设钢结构网架,并对六层、七层进行结构局部补缺,并增设两部自动扶梯。

混凝土结构加固及改造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加固及改造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加固及改造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结构加固及改造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老化、开裂、变形等问题,这时需要采取加固和改造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加固及改造的技术规程,以供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考。

二、加固和改造的基本原则1. 维持原有结构的稳定性:加固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加固和改造后的结构能够承受原有结构的荷载。

2. 使用合适的材料:在加固和改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非常重要。

应根据原有结构的特点和需要加固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钢筋、碳纤维、聚合物等。

3. 保证施工质量:加固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质量。

每一步都应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1. 钢筋加固技术钢筋加固是一种常见的加固技术,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加入钢筋,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确定加固部位和加固方案: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加固部位和加固方案。

2)钢筋加固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钢筋的位置、数量和直径等参数。

3)钢筋加固施工: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在混凝土结构内安装,然后用钢筋焊接固定,最后用混凝土再覆盖一层。

4)检查和验收:加固完成后,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加固质量符合要求。

2. 碳纤维加固技术碳纤维加固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通过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贴上碳纤维片,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确定加固部位和加固方案: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加固部位和加固方案。

2)碳纤维加固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碳纤维片的位置、数量和规格等参数。

3)碳纤维加固施工:将碳纤维片按照设计要求粘贴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然后再涂上一层特殊胶水。

4)检查和验收:加固完成后,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加固质量符合要求。

四、混凝土结构改造技术1. 宽度加固技术宽度加固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结构改造技术,通过在混凝土结构的两侧增加墙体或柱子,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结构加固与改造ppt课件

结构加固与改造ppt课件
要杜绝建筑“短命”现象,应首先由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法律法规和政 策,防止没有质量问题的既有建筑被拆毁;其次,应大力提倡建筑结 构的改造和加固,使许多既有建筑通过改造而新生,做到“延年益寿 ”。使我国的许多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寿命均能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 远远超过其设计使用寿命。
根据我国国情,下列情况需对既有建筑进行结构改造:
08SG311-2
6.《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03SG611
7.《混凝土构造加固图集》
8.现行的《抗规》、《荷载规》、《砌规》等结构设计规范
9.结构检测鉴定报告
10.原建筑、结构施工图 完整版课件
17
11.业主提供的改造、新装修建筑或装修图
五.加固补强方面施工工艺 六.加固表示方法通用说明 七.改造加固工程案例
缺点:设计要求高,施工风险较大。
完整版课件
16
四.结构改造的主要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68-2009
3.《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
4.《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总则及构件加固)》06SG311-1
5.《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地基基础及整体加固改造)》
结构加固与改造
一、结构加固改造工程的对象和内容
既有建筑需要保留并进行结构加固改造的建筑有 两大类:(一)既有历史建筑; (二)既有工业及民 用建筑
(一)既有历史建筑
1)文物建筑
指文物价值极高的古建筑,如宫殿、庙宇、古塔等,其中有的
已被认定为国家级或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这类文物的改
造加固,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尽量忠实于原来的
完整版课件
7
对于结构改造工程,更多地应偏重于“概念鉴定”和“概念设计”。 由于地震作用更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在结构抗震分析上存在许多假 定和量的不确定性,就更凸显“概念鉴定”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应首先评定原有结构体系的规则性、整体性和整体牢固性(构件间的 连接性能),分析其现阶段的实际抗震性能和进一步改造加固的可行 性和难易程度,可以做出多种方案比较,结合业主的要求,作出结构 改造的正确、经济的评估。

建筑结构加固与维修改造实施方案

建筑结构加固与维修改造实施方案

建筑结构加固与维修改造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同时满足建筑结构的加固和维修改造需求,制定一套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结构加固与维修改造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使用和安全性。

一、方案背景建筑结构加固与维修改造是指在现有建筑物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对建筑结构进行强化和改造,以提高其承载力、抗震性和耐久性,同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方案制定的背景主要包括建筑物的老化、设备更新需求以及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等。

二、方案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建筑结构,提高抗震能力和耐久性,同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2. 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风险;3. 更新建筑物的设备,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和功能性;4. 减少建筑物的维护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本方案将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结构加固:通过在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增加或替换新的结构元件,提高承载能力。

具体的加固措施包括加装钢筋混凝土梁柱、钢结构框架或加固薄弱的结构连接点等。

2. 抗震设计:根据地震分析结果确定抗震设计参数,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如加装阻尼器、增加结构抗震支撑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 设备更新: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设备更新的要求,对建筑物的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和功能性。

具体的设备更新包括升级空调系统、电力系统、水暖系统等,并确保其与建筑结构的协调与整合。

4. 维护与保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维护计划和保养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结构,防止因老化和破损导致的安全隐患。

四、实施步骤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以下是建筑结构加固与维修改造的实施步骤:1. 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建筑物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结构设计图纸、现场检测报告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2. 技术方案设计: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和目标要求,设计技术方案,确定加固和改造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加固与改造工程案例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加固与改造工程案例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加固与改造工程案例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拥有许多优势,如快速施工、环保节能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装配式建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结构强度不足、承重能力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固与改造工程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本文将通过介绍两个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加固与改造工程案例,探讨其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

一、案例一:钢结构框架加固在某个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建筑项目中,由于设计计算误差和现场施工不当等原因导致部分结构承载能力存在风险。

为了确保该项目的安全运行,需要对该装配式建筑进行加固与改造。

1. 加固目标和方案第一步是确定加固的目标:增强结构的抗震和抗风能力,提高整体承重能力。

根据对现状结构进行细致测量和试验分析后,确定了以下加固方案:a. 增强柱子和梁的连接性:采用更牢靠、更耐用的连接件,如高强度螺栓连接、焊接等。

b. 加固梁的弯曲和剪切承载能力:在梁的底部增加预应力钢筋,并采用合理的布置方式。

c. 增加框架支撑结构:在原有框架结构基础上,增加几何稳定性好的支撑结构,以提高整体抗震和抗风能力。

2. 加固过程及效果根据方案确定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以下加固工作:a. 更换连接件:对于原有连接件存在安全隐患的节点进行更换,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等更可靠的方式。

b. 钢筋加固:根据设计方案,在横向拉应力较大的位置设置了预应力钢筋,并根据计算结果调整了钢筋数量和布置方式。

c. 支撑结构增加:在原有框架结构中添加了适当数量的支撑结构,在预测受力集中区域设置补强墙和支承柱等措施。

经过加固工程完成后,该装配式建筑项目达到了设计要求。

通过对比分析前后测试数据,加固后结构的抗震和抗风能力明显提高,整体承重能力得到了增强。

二、案例二:外墙保温系统改造在某装配式住宅小区中,由于原有外墙保温系统选择不当导致其热传导性能不佳,从而导致居民的室内供暖效果较差。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并提升居民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需要对该装配式建筑进行外墙保温系统的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明确改造的性能目标和后续设计使用年限
我国2006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也开始在加固设计中引进这种设计思想,提出加固后的性能目标,包 括“加固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 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 同商定。”并建议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一般情况下,宜按30年考 虑;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 续延长其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首先,应确定结构改造的性能目标和后续设计使用年限。改造工程在 抗震设计时设防目标,仍应该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但在后续设计使用年限的选定上,不一定像新设计建筑那样,选为50 年或100年,对于本来就未按《01抗规》设计的既有建筑,那样做代 价太大,反而促使被过早的拆除。
目前我国实行的鉴定标准有两套系统, 一是《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1999年发布实行和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144-2008 ,2009实施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4,今年发行 另一是《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2009年发布实行。 在结构改造工程中往往存在对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和部分新建、扩建 相结合,情况比完全新建或仅仅抗震加固要复杂的多,每个工程的改 造后的性能目标不一样,后续使用年限不一样,掌握的标准尺度皆不 一样。 因此,不可按《10抗规》的设防标准对既有建筑进行鉴定;也不能按 现有的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标准对改造工程,特别是其中新建部分进 行抗震设计;对具体改造工程还要区别对待。
三.结构体系的技术改造
(一)计算原则和公式
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
(二)加固方法及其选择 1)增大截面法
优点: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提高截面刚度,改善正 常使用阶段的性能。 缺点:减小使用空间,增加结构自重。 适用:适用于有空间余量的多种结构。
(如:望江楼加固改造工程)
2)平移、纠倾、增层引起的结构改造 (如:望江楼加固改造工程)
3)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引起的结构改造
(如: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智明楼科学馆加固工程)
4) 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引起的结构改造
结构的耐久性指经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并且在设计预定的环境中 正常使用的结构,不需经过昂贵的维修加固,能在保持预定使用功能 的条件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程度。 我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对各类建筑 的耐久性标准作了规定,一般大量的工业及民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 限定为50年,特别重要的建筑可以提高到100年。设计使用年限也可 按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
5)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优点:可明显地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提 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缺点:设计要求高,施工风险较大。
四.结构改造的主要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68-2009 3.《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 4.《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总则及构件加固)》06SG311-1 5.《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地基基础及整体加固改造)》 08SG311-2 6.《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03SG611 7.《混凝土构造加固图集》 8.现行的《抗规》、《荷载规》、《砌规》等结构设计规范 9.结构检测鉴定报告 10.原建筑、结构施工图
基于耐久性加固改造的后续使用年限,可以与基于抗震加固改造的后 续使用年限区别对待。《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把它定为30年, 应该说是较合适的。它较符合当前加固技术的发展水平,不能定的过 长。由于耐久性加固时使用了胶粘剂,或涂刷化学防护膜,或其它聚 合物等的加固方法,不论厂商如何标榜其产品的优良性能,这些人工 合成材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老化问题。或者因高温、高湿、低温、 冻融、化学腐蚀、振动、温度应力、地基变形等引起防护破坏,促使 原构件损坏;或者因错用劣质材料或施工工艺不当,也易造成破坏。 为防范这类隐患, 对耐久性进行改造加固后,不能高枕无忧30年,还应加强定期检查或 监测,检查时间的间隔可由设计单位作出规定,按《混凝土结构加固 设计规范》的规定,第一次检查时间宜定为投入使用后的6-8年,且 至迟不应晚于10年。
二、改造前的技术鉴定和可行性论证
(一)改造工程的技术鉴定
既有建筑改造前的技术鉴定,指对既有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鉴 定的内容极为复杂,包括建筑物的安全性鉴定,适用性鉴定和耐久性 鉴定。在安全性鉴定时,在地震区又包括抗震鉴定。 从鉴定的目标区分,鉴定工作区分为两大类别,其一为正常性鉴定, 即为满足建筑结构改造目标而进行的技术鉴定;另一类为非常性鉴定, 如危房鉴定、灾后(地震、火灾、水灾和其它突然事件)鉴定等,后 者的鉴定目标为抢险。
结构加固与改造
一、结构加固改造工程的对象和内容
既有建筑需要保留并进行结构加固改造的建筑有 两大类:(一)既有历史建筑; (二)既有工业及 民用建筑
(一)既有历史建筑
1)文物建筑
指文物价值极高的古建筑,如宫殿、庙宇、古塔等,其中有的 已被认定为国家级或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这类文物的改 造加固,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尽量忠实于原来的 环境、原来的风貌、原来的内外装饰、原来的结构做法,但对 隐蔽部分,考虑到抗震和耐久性需要,可以用些现代材料和现 代结构手段。(如:南口侨乡村客家老建筑群)
至于一些保护价值较低的房屋,如原来修建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误 导他们这么做。至于一些保护价值较低的房屋,如原来修建标准就 较低的工业厂房,工艺已经落后也要改造,但目前还需要用一段时 间再更新改造,则把后续使用年限降到20年也是可以的。
(三)按后续设计使用年限确定结构改造的设防标准
我国抗震规范中规定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50年设计基准期内 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设计基准期为50年。这个数值正好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 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中规定的丙类建筑(大部分结构改造项 目均属丙类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相吻合。
2)外包钢加固法
优点:同增大截面法且基本不减小空间,增加结构的延性 缺点:用钢量大,维护费用高;需作防腐处理。
3)外粘纤维加固法
优点:在局部实施加固,工程量小且施工方便,提高承载 力的效果也较明显。 缺点:施工工艺要求高,胶水的耐久性尚有待考验。
4)预应力加固法
优点:消除或减缓后加结构的应力滞后现象,减小原构件 的挠度和裂缝宽度,甚至可使裂缝完全闭合。 缺点:施工较复杂。
对于结构改造工程,更多地应偏重于“概念鉴定”和“概念设计”。 由于地震作用更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在结构抗震分析上存在许多假 定和量的不确定性,就更凸显“概念鉴定”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应首先评定原有结构体系的规则性、整体性和整体牢固性(构件间的 连接性能),分析其现阶段的实际抗震性能和进一步改造加固的可行 性和难易程度,可以做出多种方案比较,结合业主的要求,作出结构 改造的正确、经济的评估。
可以和业主充分沟通,共同商定一个合适的后续使用年限。 一般来说,1989年以前设计施工的建筑被改造部分按30年是一个可 以接受的标志性年限,较为符合当前加固水平和我国十几年来所积累 的经验;况且到了30年也并不意味着该房屋结构寿命的终结,而只是 需要再次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和鉴定,以作出是否可以继续安全使用 或应再次加固的结论。至于结构改造中的新增部分,仍可按常规50年 设计,到了30年后和被改造部门一起,都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和鉴定, 也是必要的。 若业主认为其房屋极具保存价值,而加固费用也不成问题,则可商定 一个较长的设计使用年限,譬如文物建筑和纪念性建筑,这在技术上 都是能够做到的,但毕竟很费财力,不应在业主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误导他们这么做。
要杜绝建筑“短命”现象,应首先由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法律法规和政 策,防止没有质量问题的既有建筑被拆毁;其次,应大力提倡建筑结 构的改造和加固,使许多既有建筑通过改造而新生,做到“延年益寿 ”。使我国的许多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寿命均能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 远远超过其设计使用寿命。
根据我国国情,下列情况需对既有建筑进行结构改造: 1)建筑物功能布局改变引起的结构改造
(二)既有工业及民用建筑
量大面广的工业及民用建筑,是我国城镇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广大人民 群众生活、生产、工作的场所,包容着我国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 。对这部分建筑的维护和改造,充分发掘其利用潜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是极大的节约。造成建筑约。
造成建筑“短命”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1.是规划设计方面;2.是 建筑质量方面;3.是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
2)历史风貌建筑
指近百年以来各种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建筑,它们代表着一 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需要加以保护。对这类建筑的保护改造,应忠实 于原来的环境、原来的风貌,特别是原来的立面造型风格应严格保留 ,这些建筑往往修建年代很早,设计使用年限已过,而且当年并未考 虑抗震、防火,耐久性标准过低,结构安全度不足,因此在内部结构 上往往要动大手术,在内部房间布置上也允许作些变动,使之既能继续 安全使用,又留驻原有的建筑风貌。而不能片面强调要完全保留原来的 已过时的结构和材料。 (如:梅州农业学校东西楼)
11.业主提供的改造、新装修建筑或装修图
五.加固补强方面施工工艺
六.加固表示方法通用说明 七.改造加固工程案例
5) 建筑物群体间的结构改造
除对建筑物单体进行结构改造之外,有时在几个单体之间增设新的 结构以改变其建筑功能,如加电梯、加消防楼梯、加门楼、加雨棚、 加天桥、加裙房、设连廊、填内庭等。
6)建筑物造型美化引起的结构改造
可以对外墙或外填充墙进行改造,增加扶墙垛、腰线、壁柱或其它挑 出构件;也可更换外墙材料,改善外墙的保温性能;屋面进行“平改 坡”或屋”复建引起的结构改造
一些“烂尾楼”在复建时,往往新业主从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出发, 对原设计提出许多新的变动,而且改动的内容很多,有的楼既要增层, 又要扩跨(外表层层挑出扩大使用面积),还要改动内部入口大厅空 间(抽柱断梁)等,这种“烂尾楼”虽然烂尾,但设计和施工年代较 近,原结构裸露,质量检测方便,改造起来比老建筑容易,业主希望 “脱胎换骨”,改造工程的特点往往是“内容复杂、规模庞大,效益 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