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思考解读
如何确定原料药的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有关物质检查,包括对产品中残留合成原料、中间体、副产物及可能的降解产物的检查。
不同的物质紫外吸收也不一样,波长的选择很最重要。
先来说说我是怎么做的,希望大家能够补充,一起进步。
首先可以通过DAD考察起始原料、中间体及剧烈破坏的降解产物等的紫外特征。
若没有DAD可通过UV扫描起始原料、中间体等的紫外特征,选择杂质与原料相近的响应值处的波长为有关物质检查波长,并在不同波长下检测破坏试验的回收率,选择主药吸收较大且回收率较高的波长作为检测波长,对于存在响应相差较大的杂质,应采用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或者杂质对照品法。
再通过破坏试验考察专属性,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通常的做法是:1.酸降解试验 一般选择0.1N的盐酸,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酸液的浓度、考察的温度与时间均可根据具体品种,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灵活确定。
2.碱降解试验 一般选择0.1N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碱液的浓度、考察的温度与时间均可根据具体品种,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灵活确定。
3.高温降解试验 可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具体的考察温度与时间均可根据具体品种,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灵活确定。
例如,可分别在60、80℃考察30天,或在130℃考察8小时。
4.光降解试验 可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具体的光强度与考察时间可根据具体品种,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灵活确定。
例如,可按照ICH的Q1B指导原则进行2个循环的考察:先经一百二十万勒克斯(Lx)×小时的冷白荧光灯照射,再经200瓦小时/平方米的紫外荧光灯照射。
5.氧化降解试验 主要在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氧化剂可采用饱和的氧气或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原料药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原料药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对策摘要:在原料药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想保证原料药的质量,就需要结合原料药的生产流程制定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从而才能提高原料药的整体质量。
无菌API指的是使用无菌粉针直接进行原料药的封装,能有效提升原料药的质量,基于无菌API构建质量检测体系,能保证原料药药物成分的无菌性,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本文主要探讨了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素,进一步第提出了相对应的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策,从而为原料药保质保量地生产做出贡献。
关键词:原料药;质量检测体系;思考;对策引言:在制作制剂时,原料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原料药的质量十分关键。
如果原料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原料药后续药品的整体质量。
所以,在实际的原料药生产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格外注重质量管理内容。
在生产原料药时,技术人员要能对质量检查点进行合理设置,这是有效提升原料药质量的关键要点。
所以,搭建完善的原料药质量检测体系,做好原料药的质量检测工作,才能提升整体原料药的质量管理水平。
一、原料药生产的质量控制(一)人为因素的控制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在实际生产药品的这一过程中,质量检验以及对药品企业进行生产控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际的药品质量。
在影响原料药质量的因素中,对药品问题认知不足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药品企业中,企业内部的每个人,包括技术人员、企业的生产工人、企业的领导人等对原料药生产过程的影响,都会影响到原料药的质量。
只有制药企业能对生产原料药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这样才能鼓舞更多的企业员工积极地投身于药品的制作中来。
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员工都认识到保证原料药质量的重要性,并能更加熟悉制药的流程,做到正规操作,这样才能避免生产出不合规的原料药[1]。
(二)加强对生产设备、设备和检验仪器的管理对制药企业来说,要想提高原料药的质量,就需要在企业内部配备好的硬件,比如生产车间要配备专业的设备,这些生产设备也要能有效满足GMP的要求,从而能保证原料药生产的高质量。
原料药杂质研究思路和方法

原料药杂质研究思路和方法咱就说这原料药杂质研究啊,那可真是个大学问呢!就好像咱过日子,家里边儿总会有些边边角角的小零碎要收拾。
这原料药里的杂质不就是那些小零碎嘛!你想想看,原料药那可是要做成药去治病救人的呀。
要是杂质没研究清楚,那不就跟做饭盐放多了或者放少了一样,那做出来的药能靠谱吗?咱可不能让病人吃了不靠谱的药呀,那不是害人嘛!研究这原料药杂质,首先咱得搞清楚都有啥杂质。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新地方,得先知道那地方都有啥人啥景儿。
咱得用各种办法,把那些隐藏起来的杂质都给揪出来。
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啊,得细心再细心。
然后呢,还得搞清楚这些杂质是咋来的。
是生产过程中不小心混进去的呀,还是原料药自己就带着的呀。
这就像你家里的灰尘,你得知道是从窗户缝里进来的,还是你自己从外面带回来的。
只有知道了来源,才能想办法去解决呀。
再说说这杂质的量,多了少了都不行。
就跟做菜放调料一样,多一点太咸,少一点没味。
咱得精确地去测量,看看这杂质到底有多少,是不是在安全范围内。
还有啊,这些杂质对原料药的性质和药效有没有影响呢?这可太重要啦!要是有影响,那可不得了,得赶紧想办法解决掉。
不然这药做出来,效果不好,那不就白瞎了嘛。
咱研究杂质的时候,就像是个侦探,一点点去寻找线索,去解开谜团。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很难搞的杂质,就跟遇到一个狡猾的小偷一样,得费好大的劲儿才能抓住它。
你说要是不重视这原料药杂质研究,那后果得多严重啊!咱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呀。
所以啊,咱得好好对待这个事儿,认真研究,把杂质都搞清楚,让原料药干干净净的,做出的药才能让人放心。
总之,原料药杂质研究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关乎人命的大事儿。
咱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只有这样,咱才能做出安全有效的药,让病人能快快好起来呀!这就是我对原料药杂质研究的看法,大家觉得呢?。
原料药质量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原料药质量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摘要:在制药行业中,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产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原料药的质量,采取合适的质量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原料药质量控制策略,并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应用。
关键词:原料药;质量控制;质量检验1.化学检验方法的应用1.1化学检验方法化学检验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原料药质量控制策略,通过对原料药进行分析和测定,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纯度等方面的测试。
原料药质量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原料药品质符合要求的重要环节,化学检验方法作为一种常用的质量评价手段,在原料药质量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每批次的原料药,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样,并根据确定的化学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这些化学检验方法通常包括物质鉴定、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
通过这些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对原料药的主要成分、含量和杂质进行准确的判断,以确保原料药的质量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化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质量控制人员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记录相关的校准和维护信息,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1.2化学检验方法的优势化学检验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它可以快速检测出原料药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从而有效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无论是确定活性成分的含量还是测定杂质的含量,化学检验方法都能精确计量,并提供准确的结果。
这种定量能力使得化学检验方法成为了判断原料药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原料药可能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包括物理性质、化学结构和反应特性等。
化学检验方法可以根据这些特性进行相应的选择和修改,以适应不同原料药的检验需求。
这种灵活性使得化学检验方法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原料药,提高了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原料药的质量标准通常涉及到多个活性成分的含量限制和多个杂质的含量限制。
化学检验方法通过改变试剂和操作条件,可以同时测定多个指标,提高了检验效率。
浅谈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浅谈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摘要:化工原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它的检测过程较为复杂,通常需要经过采样、样品预处理、测试、数据分析等多个步骤。
而化工原料质量检测主要指的是将化工原料进行检验分析,特别是成分分析,通过检验结果判断原料质量是否合格。
化工原料的质量检测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由原料制作的成品质量,还关系着操作人员和其他原料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因此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化工原料检验检测过程,加大检测力度,创新检测方式,保证原料质量,为化工原料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1影响化工原材料检测质量的因素影响化工原材料检测质量的因素较多,既有人为因素,也有非人为因素。
检测时使用的检测仪直接影响检测质量,这属于非人为因素。
如果产品检测者采用的方法、依据、检测条件都一致,一旦出现检测不合格的问题,通常是检测仪器的问题,检测仪器不同,测算出来的结果也不一致。
部分实验室并没有将检测设备配备齐全,产品质量检测结果无法保证完全准确。
此外,无论检测仪器多先进,也离不开人为操作和执行,管理者以及检测者是影响原材料检测质量的因素之一。
一方面,管理者对化工原料检测工作不重视,甚至片面地认为检测工作过于浪费精力和时间,单纯地关注成本和质量。
因此,化工原料检测成为化工生产企业质量检测薄弱环节,因管理水平不同,原材料检测结果也不一致。
另一方面,检测者的业务素养也影响检测结果,检测人员作为质量检测的直接执行者,如果业务不熟练、职业技能欠缺,那么原材料检测结果就无法保证。
2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2.1 重视程度低,把关不严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现状不乐观,存在较多细节问题。
首先,管理者并没有重视原材料质量检测工作。
部分管理者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在化工原材料检测不合格的情况下就直接投入加工,导致原材料存在明显的质量安全问题【1】。
此外,部分化工原材料加工企业领导在检测产品时,存在徇私舞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导致部分化工产品由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出现问题。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原料药质量评价与监控方法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原料药质量评价与监控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药行业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而药物原料药质量评价与监控方法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原料药质量评价与监控方法展开讨论。
一、药物原料药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药物原料药作为中药制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中药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对药物原料药的质量进行评价成为保证中药品质的重要手段。
1.1 化学成分的评价药物原料药中的化学成分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药物原料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分析等方法,可以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而保证中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1.2 药理学评价药物原料药的药理学评价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药物原料药的体外和体内药理学实验,可以了解其药效和作用机制,进而评估其质量和疗效。
1.3 安全评价药物原料药的安全性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药物原料药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安全性评估,可以确保中药产品的安全性,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药物原料药质量监控方法药物原料药质量监控方法是保障中药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原料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中药原料药的质量标准进行制定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基础。
依据药典方法、法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中药原料药的质量标准,明确各项指标的要求,为原料药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依据。
2.2 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针对不同的中药原料药,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一方法包括样品的采集方法、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确保每批中药原料药都符合质量要求。
2.3 过程监控与控制药物原料药的生产过程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过程监控和控制。
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控制,确保药物原料药的质量稳定和可控。
2.4 不断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保障药物原料药质量的根本保证。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思路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思路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至关重要,它是合成研究人员的“眼睛”,甚至可助研究工作突破难关,也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有关物质方法学的研究是根据不同样品的不同性质,不同要求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固定的内容,但基本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从而使测定药物有关物质的方法更准确,更先进,更有专属性,然而如何理清思路,快刀斩乱麻?如何将工作步骤化繁为简?本篇就此从以下方面来介绍。
1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1.1 对于原料药,了解原料药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
了解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起始原料、副产物、副产物产生的杂质、中间体或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
结合相关已知的杂质来确定有关物质检测的条件。
1.2 对于制剂,可能影响药物有关物质的重要因素有辅料、剂型、存储条件等,主要了解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的干扰情况,不同剂型在不同存贮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对于复方制剂,同时要考虑到复方中原料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2 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选择2.1 对于已有EP、BP、USP等质量标准的仿制药,首选以上的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尤其关注离子对试剂的使用。
2.2 选用不同色谱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如果方法一是等度测定的,方法二最好选用梯度色谱条件,对所筛选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选择较好的色谱条件为本品有关物质检查的测定方法。
2.3 对于仿制药同时要将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比较,分析其杂质的种类和含量,确保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的杂质在同一水平。
3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3.1 检测波长的选择简而言之,有关物质的检测波长应结合主成分与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行选择,其确定方法如下:分别称取待测供试品、对照品、空白辅料、市售对照样品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到一定浓度,配制成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以及空白辅料溶液,分别采用DAD检测器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待测物质中各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主峰的最大吸收波长以及空白辅料的干扰情况等,有杂质对照品的同时进行扫描,或HPLC进行测定,必要时可将供试品溶液适当破坏后测定各降解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
原料药检查指南

原料药检查指南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原料药是药品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品质。
因此,对原料药的检查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不仅药品检验机构要对产品进行检验,同时,药品生产企业也要对原料药进行全面的检查。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原料药检查指南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检查原料药的纯度药物的功效直接与纯度的高低有关,因此,对原料药进行纯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确定所需检查的活性成分。
在确认了具体检查的标准和要求后,采取适当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进行检查。
二、检查原料药的含量原料药的含量是指活性成分的有效成分含量。
通常,含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需要选用能够满足规定含量的原料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均一性,保证产品质量。
因此,在生产前、期间和后期要对原料药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摸清原料药的含量情况,特别是标准物质和检测环境下的含量情况。
三、检查原料药的稳定性原料药的稳定性是指药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不兼容反应和分解反应程度。
药品的稳定性对于质量稳定性必须严格控制,方法和原料药、环境、贮存时间和温度等有关。
因此,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对药品稳定性进行评价非常重要。
评定药品稳定性情况,如热分解、光稳性、氧稳性等,在生产事先应确定該參數下评定的标准、方法和环境。
四、检查原料药的杂质原料药其中往往会含有杂质,其对药品的质量以及生产工艺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对原料药进行杂质检查显得比较必要。
杂质检测时需选择稳定的杂质标准和检测方法和环境,以避免误判、漏检等问题发生。
五、检查原料药的生物安全性药品是指用于诊断和治疗人或动物疾病的物质,因此,对药品生物安全性检查尤为重要。
卫生、安全、环境等方面必须考虑,选择合适的检测法,以避免出现无法达到身体健康标准的问题。
生物安全检测包括各项实验室测试,比如细胞毒性试验、临床研究等,有效预防和控制杀菌、毒性等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对原料药的检查是确保药品质量和药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思考
审评四部七室赵慧玲
【摘要】本文针对审评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介绍欧洲和英国药典关于原料药已知杂质的研究现状和有关物质方法建立及质量控制,以供申请人参考。
【关键词】有关物质、方法学、分离度。
笔者审评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中发现,大多申请人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控制原料药有关物质的重要性,自行建立方法考察原料药中存在的有关物质。
但在研究中往往片面认为样品通过了破坏性试验和1%自身对照法后的系统适用
性试验就符合了要求。
因此,忽视对主成分中杂质产生原因的分析,忽视仪器的检测灵敏度的分析、忽略色谱柱(柱效)的选择、流动相及比例的选择、检测波长的选择。
忽视主成分和可能产生的杂质分离度的问题。
1、原料药有关物质方法建立应关注的问题:
原料药中的杂质来源于合成的中间体、副产物、以及降解产物,建立方法初期,仅采用破坏性试验的方法考察降解产物的做法是片面的。
由于降解产物的量较小,如果选择的方法不好,比如,柱效低,波长选择不合理、流动相及流动相比例不合适,即使有降解产物,也达不到有效的灵敏度和有效的分离。
因此,一个好的分析方法的建立首要问题应是围绕主成分和杂质的分离度和检测波长进行。
对于生产原料药的企业来讲,由于可以通过工艺得到中间体、副产物,在方法建立初始,首先应该将可能的中间体和副产物作为杂质对待,进行柱效、流动相及流动相比例、波长和分离度等方法学的研究。
方法建立成熟后,可根据中间体和副产物的安全性和工艺得到的难易程度决定是否固定为已知杂质。
如果工艺中难以得到,且比较安全,可考虑采用杂质校正因子加上相对保留时间的方法。
或采用杂质相对保留时间加上自身对照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均有好的分离度和响应值(灵敏度)作保证。
也是研发和审评中应当提倡的。
如果原料合成中确实得不到副产物,对于有紫外吸收的样品可以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考察未精制的粗品,并对比已精制过的样品,确定粗品中各成分的分离度和样品中可能杂质的检测波长。
方法确立后,可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或面积归一化法控制杂质。
对于后一方法,在研发和审评中应当慎重选用。
如果证明上述四个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后,如果再加上破坏性试验考察降解产物,其方法就更加完整和适用。
2、介绍欧洲和英国药典控制有关物质关注的问题
欧洲和英国药典的原料药标准后面,大部分都附有可能产生的中间体和副产物的结构,在有关物质质量控制中有些采用已知杂质的方法;有些采用杂质校正因子加上相对保留时间的方法;杂质相对保留时间加上自身对照方法和自身对照方法或面积归一化法。
例如:核黄素磷酸钠的有关物质检查就是采用HPLC的已知杂质-核黄素、其他杂质相对保留时间加上自身对照的方法。
取本品0.1g,用水50ml溶解,并用流动相稀释至100ml,取该溶液8ml,用流动相稀释至50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核黄素对照品60mg,加盐酸试液1ml
溶解,用水稀释至250ml, 取该溶液4ml,用流动相稀释至100ml,作为对照品溶液(a)。
再另取核黄素磷酸钠对照品0.1g,用水50ml溶解,并用流动相稀释至100ml,取该溶液8ml,用流动相稀释至50ml,作为对照品溶液(b)。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填充剂粒度:5μm;柱长:0.25m;内径:4.6mm);以甲醇-7.35g/L磷酸二氢钾溶液(150:8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流速2ml/分。
5-单磷酸核黄素的保留时间为20分钟;其他相对保留时间:3,4-二磷酸核黄素大约0.2;3,5-二磷酸核黄素大约0.3;4,5-二磷酸核黄素大约0.5;3-单磷酸核黄素大约0.7;4-单磷酸核黄素大约0.9;核黄素大约2。
取对照溶液(a)1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主峰高度为满量程的50%;再注入对照溶液(b)100μl,记录色谱峰直到核黄素的峰面积能被准确计算,且4-单磷酸核黄素峰与5-单磷酸核黄素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a)和对照溶液(b)各10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与核黄素峰保留时间相应的色谱峰,其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a)主峰面积(6.0%),二磷酸核黄素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a)主峰面积(6.0%),且均应以干燥品计。
3、结合国内研发核黄素磷酸钠的状况提几点建议
在审评核黄素磷酸钠原料和注射剂有关物质的过程中发现,申请人常参照中国药典收载的核黄素磷酸钠及注射液标准项目进行。
忽视了国内外标准和国内同品种质量的调研,盲目申报。
一些资料中单磷酸核黄素的分离度并不好,从图谱看起来,表面上其质量比国外标准的质量好,但实际上是单磷酸核黄素等多个组分并未得到有效分离。
虽然国外将各单磷酸盐均看成有效成分,而未作为杂质控制,但在方法学研究中,的确关注了各单磷酸盐的分离度,这应是方法学研究的重点。
如果建立的方法不能使每一个成分分离,这个方法就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从这个例子分析,审评中不能简单认为杂质个数少了,质量就好,杂质个数多了,质量就差,一定要结合分析方法的好坏,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后下结论。
否则,容易犯主观主义和片面主义的错误,将由于因分析方法的分离度较差而导致的杂质个数少的药品误认为质量好。
其实,药品中包含着没有分开的成分,这个成分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成分。
因此,一个药品的有关物质方法的评价更应重视分离度方法的评价,在分离度合适的情况下,比较检出杂质的个数才有意义,不能简单的以检出杂质的个数多少论质量。
对核黄素磷酸钠,引起重视的应是分离度方法的问题,在有了好的分离度方法基础上,再根据每一个成分的安全性和生产工艺的成本,考虑对每一个成分的合理控制,这是有关物质研究的重点。
在可能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国外药典标准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和限度。
建议在仿制原料药时,首先应查阅国外药典同品种质量标准,借鉴国外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和限度,减少建立方法学和质量研究工作的盲目性。
在未有文献可借鉴时,根据我国实际的研究水平,建立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其二,由于国内仿制的原料药是可以豁免临床研究的,不同的合成工艺对主药的影响不同,而可能的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会不同。
有关物质方法的确定一定要以工艺中的理论上的各成分的分离度为依据,并与已上市药品进行质量对比,确定可能的已知杂质或杂质相对保留时间保证方法的分离度。
其三,关注工艺杂质并兼顾原料药的降解产物的安全剂量,其限度可以以已上市药品的对照数据为依据。
原料药有关物质的控制方法对质量控制来说至关重要,它是衡量质量和稳定性一致性的尺子。
因此,不能忽视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验证或方法建立。
上面是以审评核黄素磷酸钠原料和注射剂有关物质方法为例,说明方法建立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是分离度,没有分离度作保证,方法的根基就不牢固。
希望能对申请人的研发起到帮助,并减少申报资料的发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