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方案

合集下载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关键的安全技术,它可以帮助矿工快速定位和救援失踪或遇险的矿工,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介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定位器、基站和中心控制系统。

定位器是矿工佩戴的设备,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与基站通信。

基站是分布在各个位置的无线信号接收器,可以接收从定位器发送过来的无线信号,并将信号转发给中心控制系统。

中心控制系统是煤矿管理人员所用的电脑,可以实时监测矿工的位置和状态。

二、系统原理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定位器可以向基站发送自己的位置信息,同时接收基站的时间戳等信息。

为了确定定位器的位置,需要将定位器发出的信号时间与基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来。

由于信号的传输速度是已知的,可以通过计算出时间差得出定位器的距离。

根据多基站三角定位法原理,可以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站计算出定位器的具体位置。

三、硬件设计定位器由微控制器、收发模块、电源、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收发模块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电源可以选择可充电锂电池或者太阳能电池板。

传感器用于采集矿工的体温、心率等生理数据。

基站由接收器、微控制器、电源和天线等部分组成。

接收器可以令基站实现与定位器的无线通信,天线用于接收定位器的信号。

四、软件设计定位器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信号发送和接收,以及数据处理等功能。

当定位器启动时,会自动向基站发出信号,同时接收基站的时间戳等信息。

通过计算得到时间差,每秒钟发送一次定位信息。

基站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信号接收和处理,以及定位计算等功能。

接收到定位器发送的信号后,通过计算时间差得出定位器的距离,最后计算出定位器的位置并传输给中心控制系统。

五、总结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为矿工提供安全保障。

本文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原理。

定位器和基站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中心控制系统也可以设计成移动端或者云端,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3
数据导出
查询到的历史轨迹数据应支持导出功能,可导出 为Excel或其他格式文件进行保存和分析。
考勤管理功能
班次设置
系统应支持班次设置功能,可 根据矿井工作制度灵活配置班 次,满足不同班次人员的考勤
需求。
考勤记录
系统应实时记录人员的考勤状 态,包括上班、下班、迟到、 早退等,为矿井人员管理提供 准确数据。
实时监控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矿井内人员的位置和动态,确 保人员安全。
紧急救援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可迅速定位到被困人员位置 ,提高救援效率。
安全预警
通过对人员分布、移动轨迹等数据的分析,系统 可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优化矿井工作流程
自动化管理
01
系统实现矿井人员考勤、调度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
效率。
为确保系统稳定性,采用可靠的备用电源 方案,并对关键硬件设备进行冗余设计。
软件设计
定位算法
研发高效、准确的定位算法,对从定位基站接收 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人员位置的实时解算。
人机交互界面
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矿井管理人员 能够方便地查看人员位置、系统运行状态等信息 。
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
开发专用软件,用于管理定位系统产生的数据, 包括人员位置信息、基站状态等。同时,对数据 进行挖掘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多场景适应
实时定位功能应适应矿井内各种复 杂环境,包括巷道、工作面、设备 等不同场景,确保定位稳定可靠。
历史轨迹查询功能
1 2
轨迹回放
系统应支持历史轨迹的回放功能,可查询并显示 人员在矿井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为安全管理提供 数据支持。
时间段选择
历史轨迹查询应支持自定义时间段选择,可根据 需要查询特定时间段内的人员移动轨迹。

矿用机车无线通信及定位系统

矿用机车无线通信及定位系统

矿用机车无线通信及定位系统摘要:针对在目前矿山所现有的机车通信来说普遍采用的是漏线通信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可靠性较低,并且功能非常单一的缺点。

本文将主要针对于矿用机车无线通信的定位系统来进行综合的考虑,望能够通过对于矿用机车的无线通信和定位系统的综合研究来对其发展进行更好的了解,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研究和分析,避免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提高其矿用机车的安全生产效率。

关键词:矿用机车,无线通信,定位系统引言:矿用机车的通信和联络以及调度和管理大多数是煤矿企业中非常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矿井下所使用的机车来说,主要是以架线式和蓄电池式的机车来主要作为使用机械在井下的工人以及材料和设备都会依赖于矿用机车,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正常工作进行安排。

以及对井下机车的使用调度来进行更好的处理,本文将主要针对于现有的矿用机车通信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其优势来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目前矿用机车通信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1.1、井下网络覆盖范围有限目前的机车通信大多数是应用于漏泄通信系统为主,这项通信系统主要利用了特制的表面来传输信号,利用连续开孔方式或者疏编的同轴电缆沿着巷道传输无线信号。

由于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电磁波会对周围的空间进行电磁能的辐射,所以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电缆的电磁信号影响。

电缆的信号就会变得越来越弱,所以漏泄通信系统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双向中继器来对通信的距离进行延伸。

在中继器进行信号的放大过程中,同时也会对噪声进行不断的放大,这样就导致了在进行通讯时质量有所下降,严重影响着系统不能够进行正常使用,这样通信系统的覆盖距离可能会由于中继器的加入而影响局部的信号范围以及传输质量。

1.2、设备资金投入较大对于目前的机车通信来说,主要是依靠于漏泄电缆来进行传输,正是因为能够保证矿用机车的正常工作作业以及对于中心的调度或者是对于机车调度能够实现全方面的机车状态调控和指挥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必须要保证网络信号能够全面的覆盖与工作区域之内。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无线通信的满来梁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人员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

满来梁矿井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地,其安全生产和人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提升矿井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设计一套基于无线通信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及优势。

二、系统设计目标本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满来梁矿井提供一个高效、准确、实时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以实现对矿井内人员的实时监控、快速定位和紧急救援。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矿井内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2. 提供快速准确的定位信息,以便于救援和安全管理;3. 确保系统稳定可靠,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4. 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三、系统设计原理本系统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在矿井内布置无线定位基站和矿工佩戴的定位标签,实现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

系统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将定位信息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以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快速定位。

四、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无线定位基站、矿工定位标签、数据传输网络和监控中心。

其中,无线定位基站负责接收和发送定位信号,矿工定位标签佩戴在矿工身上,用于发送自身的位置信息,数据传输网络负责将定位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负责对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和显示。

五、技术实现1. 无线定位基站:采用高灵敏度、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广、稳定可靠;2. 矿工定位标签:采用轻便、耐用的设计,便于矿工佩戴,同时具备低功耗、长时间待机等特点;3. 数据传输网络:采用稳定的网络传输技术,确保定位信息的实时传输;4. 监控中心: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实现定位信息的处理、显示和存储,同时提供丰富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六、系统优势1. 实时性:本系统可实现矿井内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为救援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2. 准确性:通过高灵敏度、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的定位;3. 稳定性:系统采用稳定的网络传输技术和耐用的设备设计,确保系统稳定可靠;4. 便捷性:通过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轻松实现定位信息的处理、查询和统计分析。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故 障 率低 、 维 护 方便 , 基 道、 掘进 巷 道 、 炸 药库 入 口、 重点 危 险巷 道 、 各 行 人 大 巷 巷 提供 了有利 的保障 。且 运行 可 靠、 满 足 了平 煤 股份 三矿 现代 化矿 井 的要求 。 口和 巷尾 以及 各 个 主要 人 员 必经 的 巷道 口、 车场 , 机 头机 本做 到 免维护 , 5 结语 尾、 变 电所 等人 员集 中区域 各 布 置一 台读 卡器 , 保 证人 员 此 方案 为平 煤股份 三矿 设 计 了 1 0 0 0 M 工业 以太 网平 下 井数 量和 时 间的准确 。
位功 能 无线通 讯基 站共计 5 1台 ,基 站备 用 电源 5 1台 , 信
插 式 插件 的 方式 进行 连 接 , 操作 简 便 快 捷 , 使 系 统 的安 装 进 行扩 展。 灵活性 比较 大 、 控 制功 能可靠 。以及井 2 . 2 . 4 读卡器 布 置原则 。每 个 出入井 口各 设置 一 台读 和 更换 快速 而准确 , 简单 实用 , 易于 掌握 , 人 卡器 用于监 测 出入 井人 员 情况 ,主 要入 井 口增加 一 台 , 并 下 无线 通讯 与调 度 有 线 电话 联 网, 机 界面 友好 。整 个 系统对 出入 矿 井人 员进 行 2 4小 时的 实 对主 要人 员入 井 口增加 一 台显 示牌 , 用于 直观 显示 人 员编 为下 井人 员生 命安 全和 国家 财产 安全 码 信 息。读 卡器 主要 设置在 采 煤工作 面 进 风巷 道 、 回风 巷 时跟 踪 监 测和定 位 ,
4 系统运 行效 果 号覆 盖 十号 井副 井井底 区域 、 各主 要大 巷及采 掘 工作 面。 人 员 定位 及 无 线通 讯二 合 一系统 本着 节 约 投 资、 系统 可 靠 实用 的原 则 , 对 井 下人 员 进行 定 位 管理 , 通 过 信 号 覆 2 _ 2 . 3 地面 无 线基站 布置 。本 次方 案设计 包含 地 面基 采 掘 工作 面 进 行 监 管 , 从 而 实 现 井 下 站无 线信 号 覆盖 设计 , 目前 只在 十号 井上 井 口布 置 一 台基 盖 对井 下 主 要巷 道 、 人 员 区域 的定 位 , 完 成人 员考 勤 的记 录。 系统 设 备通 过 直 站, 系统 已预 留接 口, 根 据平 煤 股份 三矿 今 后需 要 , 可 方便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方案设计1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方案设计1

某铁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工程方案设计某设计研究院2015.2目录1工程概况 (3)1.1 工程名称 (3)1.2工程概况 (3)2方案设计 (3)2.1设计依据 (3)2.2基本原则 (4)2.3方案概述 (4)3系统组成 (6)4系统功能 (7)5人员定位系统功能 (7)6无线通讯系统功能 (8)7系统网络及设备 (9)7.1系统网络及设备 (9)7.2主要设备描述 (9)8主要设备布置 (13)8.1布置设计原则 (13)8.2井下人员识别卡设置 (15)8.3井下系统网络设置 (15)1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某铁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工程。

1.2工程概况某铁矿井下设有100米分段、120米分段、130米分段、140米中段、150米中段及采区斜坡道,为了准确的监控井下人员数量及其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准确统计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实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出入井人员除在地表井口登记外,设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人员监控。

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 2032-2001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 2036-2001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矿山将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井下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

为此设计井下无线通信和人员定位二合一系统。

2方案设计2.1设计依据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 2032—2011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20064 、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 2036-2001以及中冶京城(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关于河北钢铁集团黑山铁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资料。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能够对出入矿井的人员进行24小时跟踪和定位,通过该系统地面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每个井下人员的具体位置,并且具备语音通话功能。

本文通过介绍该系统的系统结构,阐述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分析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效果,对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人员定位无线通讯以太环网基站定位卡对于平煤股份三矿,井下巷道长、作业点分散、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并且人员活动轨迹难以确定,安全生产信息在矿井上下之间难以及时传递,在一定程度上给矿井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通过建立和完善人员管理系统,加快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产能,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系统结构本系统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地面管理中心。

主要设备包括:管理主机、管理软件、机房配套设备。

在地面通过设置管理主机,对系统进行实时监管,实现数据信息进行管理,语音监听和录音,强拆等。

第二部分:数据传输部分。

该部分由以太环网、防爆电源、无线通信基站等构成。

第三部分:数据终端。

主要设备包括本安手机等终端设备,其作用是实现无线信号的全覆盖和通讯。

在系统中,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基站进行传输,同时无线通信基站又作为无线信号覆盖的终端设备,实现有线和无线相互转换的重要设备。

2 系统方案设计2.1 工业以太网平台设计2.1.1 井下交换机布置地面监控中心布置一台支持三层动态路由功能的核心交换机,用于连接井下工业以太环网平台环网交换机。

地面监控中心交换机选用PT-7828-F-HV型核心交换机。

井下环网交换机选用三台KJJ137防爆千兆交换机,布置于平煤股份三矿己组中央变电所、己组采区变电所和戊组采区变电所三个地点。

设计8芯矿用阻燃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2.1.2 平台性能在传输速度、带宽容量、传输距离、抗干扰方面该平台独具优势。

在带宽方面,为传输数据、视频、语音提供了足够的带宽;整个网管系统具备自动报警功能,能够对全部综合自动化的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计划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计划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计划煤矿是一个极具危险性的工作环境,因此如何保障煤矿人员的安全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任务。

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及时发出警报并进行救援,从而保障煤矿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计划,并提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一、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煤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产业,但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煤矿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加强对煤矿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事故发生的预警能力和救援效率,研发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势在必行。

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高效、准确的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其主要目标包括:-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及时发出警报并指导疏散;-提供快速响应的救援措施。

二、系统架构2.1系统组成本系统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分别是人员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中心。

2.1.1人员定位模块人员定位模块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使用定位技术(例如GPS、无线射频等)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给通信模块。

2.1.2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人员位置信息,同时与控制中心建立通信连接,将人员位置信息传输给控制中心,并接收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向矿工发出警报并指导疏散。

2.1.3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于实时监测和管理所有矿工的位置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警报和救援指挥。

2.2系统工作原理系统通过人员定位模块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给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将位置信息传输给控制中心,并接收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

控制中心实时监测和管理所有矿工的位置信息,并根据需要发出警报和救援指令。

三、技术方案3.1无线通信技术选型基于煤矿的复杂环境特点和通信需求,我们选择了下列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系统设计:-WiFi技术:用于实现人员定位和数据传输;-GSM/GPRS技术:用于实现通信模块与控制中心之间的远程通信;-无线射频技术:用于实现与煤矿内部其他设备的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州煤电团柏煤矿井下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工程设计方案杭州北辰天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二00七年三月目录一、系统概况二、系统设计三、系统介绍四、系统设计依据五、系统材料名称及数量六、系统结构框图七、系统基站安装位置八、系统线路连接方案九、系统人员定位跟踪功能十、系统设计的建议和要求十一、附录一.系统概况1.1.产品介绍KT23系列无线通信系统正是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这一特殊要求设计的矿用PHS 无线通信系统。

该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移动目标定位及通信的综合解决方案。

1.2.煤矿井下生产的特点及对生产调度指挥通信系统的要求煤矿生产作业主要在井下工作面,存在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区域狭小、照明差、潮湿、有腐蚀性),不安全因素多(主要有水、火、瓦斯、顶板等事故的威胁),人员、设备流动性大等诸多特点;从生产作业流程上看,在井下还具有多工种联合作业的特点;这种作业条件下,要求井下通信系统信息传输必须及时、准确。

随着煤炭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通信手段、系统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

保证通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快速并实时指挥对于煤炭安全生产来说极为重要。

当遇到矿井突发事故,由于通信网络不畅、通信手段单一、网络承受能力差,往往造成领导层信息不通、指挥不灵、数字不准,不利于事故的抢险,极易造成事故损失的扩大,因此,煤矿井下通信手段必须越来越完善,特别是对井下应急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要求越来越高。

1.3.KT23(PHS)系统技术优势本系统具有与传统井下通信设备不同的设计理念,具有下列优势:**由于纳入无线通信主流系统,使井下无线通信装备能同步于地面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步伐,有利于以后的功能扩展和升级。

**本系统可以利用和融合原有的通信资源,服务区内的有线与无线通信系统、地面与井下通信系统形成完美地结合,个人终端可以自由漫游于地面、井下,还可方便接入公众通讯网。

**本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系统建立后,可以通过较少的代价,方便地对原系统进行扩容和功能升级。

**本系统除具有移动通信功能外还具有动目标定位及跟踪、移动数据传输等功能。

1.4.业务扩展系统的用户可根据需要在现有网络上构建强大的增值业务平台,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增值业务,不断提服务力度与服务功能。

主要增值业务如下:**主叫显示**同号业务**交换机支持的附加业务**语音通知(V5+)/丢失来话通知**短消息、语音信箱**C-Mode(E-mail/P-mail业务),手机上网**高速数据业务(N×32K)**定位业务二、系统设计2.1.系统名称霍州煤电团柏煤矿井下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系统2.2.系统项目建议本方案选用EP300系统,每个EP300机框提供6个接口插槽,主机框主要有1个系统板,1个数字中继板(PRI接口)与矿生产调度机连接,同时用另3条数字中继经由光端设备与地面的CS-MA连接,以提供矿区地面的2台500mW基站和井底车场、变电所等场所的40mW基站。

其余的接口插槽可供放置基站接口板,每个基站接口板可接入4台40mW矿用基站。

本系统设计采用3个EP300机框,井下安装66台40mW矿用防爆基站,地面安装2台500mW基站(安装在地面工业广场区域),共需配置15块基站接口板。

在矿控制中心机房设置定位信息数据服务器、光端设备、基站线路复用器CS-MA及网管终端、定位终端和UPS不间断电源及电池组;基站控制器中心设备设置在井下中央变电所,采用2芯光缆与地面机房设备连接,采用矿用通信电缆与矿用基站连接进行信号的传输;在矿地面架设2台500mW基站,每台基站采用4对普通通信电缆与基站线路复用器CS-MA设备连接。

2.3.系统功能系统建成后,将提供下列业务:1.移动分机之间通话2. 移动分机与固定分机的一号双机业务3. 移动分机短信业务4. 与矿交换机组网业务(通过矿交换机出局实现长、市话业务)2.3.1系统支持传统的语音业务EP300支持固定电话和小灵通手机的呼入呼出服务。

EP300遵从G.711 A-law语音编码。

EP300支持基于G.165/168的回音消除功能。

EP300带内支持DTMF语音传输。

2.3.2系统支持基本PBX业务EP300提供完善的PBX功能以满足企业内部语音通信业务的需要。

统一编号方案:在EP300中,可有多种编号方案。

统一的编号计划允许用户定义和使用一个专用的编号计划,在系统内使用。

路由功能:支持数字中继的路由汇接。

缩位拨号免打扰:免打扰服务,又叫“暂不受话服务”,为避免电话铃声的打扰,可暂不受理呼入电话,如有电话呼入时,将由语音提示。

呼出权限控制外线直接拨入(DDI):直接拨入业务使得一个外线能够直接呼叫EP300的用户,而无须话务员的干预。

提供语音信箱接口:如果用户不想接电话、出差在外、关机等,语音信箱可以帮你——完成呼叫转移、记录来电留言、语音短信通知等功能。

呼叫等待:呼叫等待业务允许某个用户在有呼入呼叫时被通知:有另外一个呼叫进入。

用户对这个等待的呼叫可以选择接受或不理睬。

呼叫前转:呼叫前转业务允许被服务用户在他的号码忙、无人接听、无法接通或无条件设置前转的情况下,能够由EP300将被服务用户的号码的呼入呼叫发送到另一个号码(包括公网的任何号码),而不影响被服务用户始发的业务。

呼叫转移:呼叫转移业务允许被服务用户实时地请求网络将一个呼入被服务用户号码的呼叫改发到另一个号码,而不影响被服务用户始发的呼叫。

遇忙提示重拨/前转/转话务员:遇忙提示重拨/前转/转话务员的服务允许被服务用户在他的号码忙时,如果该用户没有申请遇忙前转业务时,系统能够语音提示主叫方可以重拨其他号码或转给话务员。

紧急呼叫业务:系统内任何级别的分机用户不需要拨打呼出前缀,就可以直接拨打一些紧急呼叫号码如:110、119等。

管理员的分级管理权限。

呼叫代答服务闹钟服务2.3.3系统还支持高级PBX 的功能长途呼叫VoIP前缀自动添加:EP300 中的分机用户在拨打长途电话时,EP300 会自动给每个呼叫加上一个VoIP 的呼出前缀,使得每个长途呼叫都变成一个VoIP的呼叫,节约通信费用。

组呼业务:在EP300 内可以为某一用户设定1~2 个关联的内部分机,当呼叫此用户时,系统会自动对此用户和其关联分机发起呼叫,只有先接通的分机会接通本次呼叫。

其他分机的振铃会结束。

三方通话:三方通话业务可使正在进行通信的用户保持该呼叫,而另外增加一个对第三方的呼叫。

被服务用户至少与两个呼叫相关(一个处于运行状态,至少一个呼叫处于保持状态)可以使用三方通话业务,将处于运行状态的呼叫与一个被保持的呼叫结合成三方通话当处于三方通话时,被服务用户可以请求:- 明确清除其中一方- 结束三方通话- 与其中一方建立单独的通信主叫号码显示加前缀:为了方便系统中的无线分机可以自动回拨电话,EP300 在来电显示号码前(外部号码)自动加上了EP300的呼出前缀。

注意:当系统只有一个外线接入码和一个外线路由时,可以使用此项功能。

个性化语音提示配置:EP300 的管理员可以根据各自企业的需求,个性化的配置语音提示,如遇忙的时候可以提示忙音,也可以播放类似:“被叫用户忙,请稍后再拨,或拨0 转前台为您服务”。

支持“#”、“*”前缀2.3.4系统支持PHS增值业务EP300支持SMS(短消息),MCN(丢话通知)等增值业务。

EP300 中集成了短消息平台,支持私网内部短信收发业务。

EP300 的短信业务支持信息存储的功能。

信息到达确认:私网手机收到EP300发送的短消息后,向网络回送一个接收报告。

信息存储:当私网手机离开私网覆盖区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发送失败时,发送给用户的短消息将会被存储下来,一旦用户进入私网覆盖区域内或重发时间到,信息将立即被传送出去。

一条短信的重发有效时间将有EP300 系统的网管中心分配一个缺省值,缺省值由管理员配置。

丢话通知业务:当用户不在服务区或者关机时,系统将丢失的呼叫信息存储到丢话通知中心和数据库中,当用户再次可达时(注册或者拨打电话)系统将发送丢失的主叫号码信息给用户。

2.3.5系统具有VoIP功能EP300通过ECM2000可以提供基本的VoIP业务,并完成呼叫控制,语音编码和语音压缩等功能。

2.3.6系统支持短消息业务EP300支持短消息(SMS)业务。

具体包括:PC到手机的短消息或者广播手机到手机的点到点的短消息业务广播(组播)业务2.3.7系统支持其他业务EP300还支持如下一些业务:企业分支机构互联传统的FAX业务基于IP的FAX业务(通过ECM2000支持)EP300支持话务台功能。

2.4.覆盖范围及方法霍州煤电团柏煤矿移动通信系统覆盖分井下部分和矿地面工业广场等二个区域。

要求位于霍州煤电团柏煤矿井下巷道及矿井地面办公楼区域进行无线信号覆盖,确保生产调度的有效指挥和人员的定位跟踪。

在霍州煤电团柏煤矿地面信息中心机房架设中心设备机柜(定位数据服务器、多业务光端机、基站线路复用器、网络交换机、UPS后备电源)和电池组箱,采用2芯光缆与井下无线基站中心控制器连接和数据传输,各巷道铺设线路与井下无线基站中心控制器连接、架设井下40mW防爆基站;敷设地面线路、架设矿区地面500mW基站。

2.5.设备布放为便于组网及系统维护,将网管设备、定位信息数据服务器、定位终端、光路传输设备、基站复用设备CS-MA及UPS后备电源和电池组安装在矿信息中心机房;中心控制器通过数字中继(PRI接口)经光端设备与地面的矿调度机组网,实现PHS无线系统与有线通信系统组网。

网管设备通过网络线路经光端设备连接至中心控制器。

1.井口经井底到下组煤变电所(六变)等场所及巷道共安装13台矿用40m基站;2.八盘区皮带、轨道大巷共安装6台矿用40mW基站;3.八盘区808、809采区工作面共安装8台矿用40mW基站;4.10煤层皮带、轨道大巷共安装12台矿用40mW基站;5.10煤层10115、10117采区工作面共安装12台矿用40mW基站;6.下组煤变电所(六变)到下组煤水仓及圪塔条、1号轨道、1号强力皮带上部等场所共计安装7台矿用40mW基站;7. 400水平大巷共安装8台矿用40mW基站;8.矿地面办公区域安装2台500mW地面基站。

2.6.使用频率计划根据国家规定的频段的要求PHS系统频率控制载频(C-ch):第59号,话音载频(T-ch):18号(1900.250MHz)-77号(1917.950MHz)载频2.7.系统话务设计原则按用户要求设计,地面采用室外基站配合使用,确保重点区域覆盖效果和话务量。

地面及井下合计共需安装68台基站。

其中井下66台基站中,每个基站可提供用户信道为3个;地面2台基站中,每个基站可提供用户信道为7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