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学会分享
鼓励幼儿分享交流的策略和方法

鼓励幼儿分享交流的策略和方法一。
1.1 创造宽松氛围。
要鼓励幼儿分享交流,首先得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
就像在家里一样,让孩子们觉得能畅所欲言,不用担心说错话被批评。
咱得让他们知道,分享是件开心的事儿,不是啥严肃的任务。
比如说,在教室里布置温馨的角落,摆上柔软的垫子和可爱的玩具,孩子们在这样的地方就更愿意打开话匣子。
1.2 积极倾听回应。
当孩子跟咱分享的时候,咱得认真听,别一边听一边干别的。
眼睛看着孩子,时不时点点头,给个微笑。
孩子说完了,咱得回应,别敷衍,要说点实在的。
比如“哇,你这个想法太有趣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让孩子觉得咱在乎他说的话,这样下次他才有劲继续分享。
二。
2.1 引导话题开启。
有时候孩子不知道从哪儿说起,咱可以给点小提示,引导他们开启话题。
比如说“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碰到好玩的事儿呀”“你最喜欢的动画片里哪个角色最厉害”。
这些问题能让孩子有个方向,慢慢就说开了。
2.2 榜样示范分享。
咱大人也得给孩子做个榜样,经常跟他们分享自己的事儿。
比如说“我今天做了个特别好吃的蛋糕,想不想知道怎么做的”,孩子看到大人都愿意分享,他们也会跟着学。
2.3 小组交流活动。
可以组织小组交流活动,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学会倾听别人,也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
3.1 鼓励多样化表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表达方式,有的爱说,有的爱画,有的爱演。
咱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享。
比如有的孩子画了一幅漂亮的画,咱就让他讲讲画里的故事。
3.2 及时肯定表扬。
孩子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咱就得赶紧表扬。
比如说“你今天说得比昨天清楚多啦”“你分享的这个秘密真让人惊喜”。
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被看到了,他们就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分享交流。
教育随笔正确让中班幼儿学会分享

教育随笔正确让中班幼儿学会分享导语:分享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和技能,它不仅能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还能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互动。
中班幼儿正处于探索自我的阶段,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学会分享成为了我们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幼儿社交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和引导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正确让中班幼儿学会分享。
一、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的社交能力是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合作的基础。
要让幼儿学会分享,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不同的社交环境,教育者需要创设一个积极、合作和尊重的教育氛围。
可以通过设立合作游戏、分享时间等活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会分享。
2.关注幼儿的自我认知幼儿的自我认知是其社交能力的基础,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需要和权利,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权利。
3.倾听和沟通倾听和沟通是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者需要倾听幼儿的声音,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幼儿学会分享的重要前提。
幼儿通过合作中的互助和共同探索,能够培养出乐于分享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以下是一些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方法:1.设计合作活动合作活动是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
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拼图游戏、制作手工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合作精神的基础,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让他们学会相互协作和分工合作。
3.赞扬和鼓励赞扬和鼓励是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重要方式。
教育者需要及时给予幼儿合作的认可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愿意与他人分享。
三、引导实践教育者不仅要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引导实践,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分享。
幼儿如何学会分享

幼儿如何学会分享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们社会性的关键阶段。
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友善行为,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如何学会分享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培养幼儿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性首先,要让幼儿明白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与他们亲密沟通,我们可以让幼儿明白分享的好处。
告诉他们分享可以使他们和周围的小伙伴更加快乐,同时也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和幼儿分享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其中好心分享的人得到了更多的回报和快乐。
二、示范和激发幼儿的分享欲望家长和教育者的示范是培养幼儿分享欲望的重要方法。
成年人可以经常在幼儿面前展示自己的分享行为和态度。
例如,当父母有喜事时,可以将喜讯和孩子分享,并将孩子也纳入其中。
同时,我们还需要鼓励幼儿通过分享来取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当幼儿分享玩具、零食或者其他物品时,要及时赞扬他们的行为,并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三、提供公平和均衡的分享机会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会分享,我们需要提供公平和均衡的分享机会。
在幼儿的游戏环境中,尽量提供足够的玩具和资源,避免只有一些幼儿能享受到资源,而其他幼儿没有机会分享的情况。
另外,在幼儿集体活动中,可以制定一些规则,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平等的机会分享和参与。
这样,幼儿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分享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幼儿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对于分享非常重要。
通过和幼儿一起进行各种活动,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交流欲望。
例如,在玩具被抢的时候,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与其他幼儿协商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幼儿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的需求和意见。
培养幼儿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与他人分享的意义。
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分享能力游戏和角色扮演是培养幼儿分享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和感受分享的乐趣和价值。
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

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培养友善、合作与关心他人的品质,促进社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
一、鼓励幼儿分享玩具和物品幼儿通常对自己的玩具和物品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望,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鼓励幼儿分享:1. 示范分享:在幼儿面前,家长和教师可以积极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和意义。
2. 鼓励分享:当幼儿主动与他人分享时,家长和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面反馈,让幼儿认识到分享的行为是值得赞赏的。
二、开展合作游戏与活动合作游戏和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1. 团队合作游戏:组织幼儿参与需要合作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 分工合作活动:安排一些分工合作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分享工作任务和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分享观念。
三、讲述分享的故事和例子通过讲述分享的故事和例子,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分享的概念和意义,从而主动学会与他人分享。
教师和家长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读分享故事:选取一些有关分享的故事书籍,与幼儿一同阅读分享故事,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分享的好处。
2. 分享成功案例:通过分享一些幼儿分享成功的案例,让幼儿了解到分享的积极影响,激发他们分享的动力。
四、培养孩子的关心他人意识关心他人是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重要前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幼儿的关心他人意识:1. 感恩教育:教育幼儿要懂得感恩,明白他人的帮助和付出,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或者时间。
2. 善待他人:示范和鼓励幼儿善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从而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关心和分享意识。
五、营造分享氛围幼儿学会分享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分享氛围:1. 暗示分享:在与幼儿互动时,家长和教师可以适时地提醒幼儿分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分享习惯。
幼儿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经验分享

幼儿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经验分享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幼儿学会分享。
一、感受分享的快乐和成就感当幼儿分享成功时,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成就感。
比如,当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同伴分享时,可以说:“你真棒!你做得很好!你的朋友很高兴!”这样就能让幼儿产生自信和愉悦的情绪,激发他们分享的积极性。
二、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的氛围,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分享资源。
比如,让幼儿分成小组,互相支持、合作完成任务,或者让幼儿在一起做游戏,互相学习、竞争。
三、提供游戏、故事等示范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示范情境,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好处和乐趣。
比如,在拼图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先拼好一部分,然后让他们与同伴分别拼完整个拼图,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在看故事时,让幼儿感受到主人公通过分享所得到的快乐和朋友,从而引导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四、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感恩,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事情也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感谢他人的帮助,比如感谢父母的爱、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关心,这样幼儿就能从感恩中理解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家长紧密配合,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教育引导中。
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并支持教师的分享引导及其效果,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创造分享的机会,让幼儿在家中分享和学习如何分享。
总之,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是幼儿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培养他们具有分享的意识、价值观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分享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帮助孩子学会分享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技能培养过程,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合作精神。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作为家长,首先要成为孩子分享行为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慷慨和分享的行为,比如分享食物、玩具、时间和经验等。
1、创造分享的机会: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一起玩的机会,如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或参加集体活动。
在这些场合中,鼓励孩子主动分享玩具和食物。
2、建立规则:在家庭中设定一些简单的规则,比如“大家轮流玩”或“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
这些规则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强调分享的好处:告诉孩子分享能够带来友谊、快乐和满足感。
当孩子做出分享行为时,及时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积极效果。
4、引导孩子的情绪: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引导他们表达。
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不愿意分享的时候,但学会分享会让他们更受欢迎。
同时,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如“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或“等会儿轮到你玩”。
5、耐心引导:分享是一个需要逐渐培养的过程,家长要有耐心。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而是通过引导和示范来帮助他们理解分享的意义。
6、奖励分享行为:当孩子表现出分享行为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
这种正面的反馈会增强孩子分享的动力和意愿。
7、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分享不仅是给予他人,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当别人分享时,要表示感谢和尊重。
阅读相关书籍:选择一些与分享主题相关的书籍或绘本,与孩子一起阅读。
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8、鼓励孩子参与合作活动:让孩子参与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如团队游戏、合作拼图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合作和分享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通过以上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学会分享,并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分享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通常需要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和体验,这也是让他们学会分享的好时机。
然而,学会分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通常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控制和同情心等重要品质。
因此,这需要家长的介入和指导。
那么,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呢?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
1. 创造分享的机会幼儿园家长可以通过创造分享的机会来帮助孩子学会分享。
分享的机会可以包括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具或者游戏、一起合作完成某个任务、一起品尝食物等等。
这些活动将帮助孩子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开始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2. 鼓励分享幼儿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分享。
他们可以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分享物品。
例如,“分享可以让其他小朋友也感到快乐”、“当你分享时,你会感到很好,因为你在帮助别人”。
这样的语言将帮助孩子理解分享的价值,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物品和体验。
3. 教育分享的方式幼儿园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分享的方式。
他们可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分享物品和体验。
例如,告诉孩子应该先问问别人是否需要帮助,然后在帮助之后分享他们的物品。
这将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分享,并且包容别人的需求。
此外,家长也可以提醒孩子在分享时应该尊重对方的感受并且不带有任何负面情绪。
4. 提供积极反馈幼儿园家长应该提供积极的反馈,以鼓励孩子积极地分享。
家长们可以表扬和鼓励孩子分享他们的物品和体验,并且告诉他们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可以让其他人感到快乐。
这样的积极反馈将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
5. 培养同情心幼儿园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理解他人痛苦和需要的关键能力。
在同情心的支持下,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其他人的感受,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物品和体验。
家长可以通过读故事书、看电影等方式给孩子提供触发同情心能力的输入。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教育他们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且相应地给予演示。
幼儿如何学会与他人分享

幼儿如何学会与他人分享分享是幼儿社交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互助精神和合作意识,还能促进他们的语言交流和情感发展。
然而,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够轻松地学会与他人分享,因为分享需要一定的理解、沟通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所以,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并为他们创造一个支持分享的环境。
一、培养幼儿对分享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帮助幼儿理解分享的概念。
这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示范、故事和游戏来实现。
我们可以给幼儿展示分享的积极效果,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一起分享带来的快乐。
同时,我们也要让幼儿明白,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分享可以促进友谊和彼此间的良好关系。
二、教导幼儿分享的技巧幼儿还需要学习如何分享。
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制定一些简单易懂的规则,例如轮流用玩具、将食物分给其他人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教导幼儿学会倾听和观察他人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对方的期望。
为了鼓励幼儿分享,我们可以提供适当的奖励和赞赏,让他们认识到分享的积极价值。
三、创造支持分享的环境为了让幼儿积极地分享,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支持分享的环境。
首先,我们可以提供足够的资源,以避免幼儿感到资源的匮乏。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合作,让幼儿经常参与团体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的意识。
此外,我们还需要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感受到互相帮助的乐趣和回报。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幼儿发展的步调都不相同。
有些幼儿可能更容易学会分享,而另一些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
所以,我们要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理解和耐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持续地引导和激励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
结论:通过培养幼儿对分享的理解,教导他们分享的技巧,并创造一个支持分享的环境,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
分享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当幼儿学会分享时,他们将能够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并培养出对他人关心和协助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幼儿学会分享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让幼儿学会分享
[关键词]幼儿教育;分享行为;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20―01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
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引导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以自我为中心心态,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一、利用日常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体验的培养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有些孩子往往毫不客气地拆掉伙伴搭建的积木,按自己的意愿设想搭建,无视别人的存在和别人的劳动成果。
幼儿的这些行为都是过分自我的外在表现。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中指出: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
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
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感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
2 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分享。
如,幼儿在幼儿园过生日,教师可引导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如果幼儿有了新玩具或新图书,教师应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分享,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二、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因此,作为教师,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和合作,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看一起玩。
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幼儿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三、通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幼儿总喜欢老师表扬。
因此,不论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们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教师就要及时用鼓励、赞许和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这样幼儿就会感到愉快、满足,从而加强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
如,当一名幼儿带来一辆漂亮的小汽车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时,教师就应该及时作出回应,给他以积极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其他幼儿模仿和学习。
四、家庭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
家庭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应积极地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家长应让幼儿明白如有好吃的要和家人一起分享,好玩的要和同伴分享等等,并通过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培养幼儿学会分享。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