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煤矿用带式输送机

合集下载

皮带运输机MT T 467-1996

皮带运输机MT T 467-1996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5048——1989(<连续搬运设备——带承载托辊的带式输送机——运行功率和张力的计算》和ISO3684——1990《各种输送带的带式输送机——最小滚筒直径的确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的基本设计计算方法和公式。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也适用于选煤等作业场所用带式输送机。

2 引用标准MT 414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基本参数和尺寸 ZBD 93008 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 3 术语3.1 散状物料没有包装的块状、粒状、粉状物料(如原煤、矸石等)。

3.2 输送物料堆积角散状物料被输送带输送时的安息角。

3.3 堆积容重包括散状物料之间空隙在内的单位体积物料的质量,t /m 3。

4 符号 见表1。

表1续表1续表1续表1续表1θ传动滚筒围包角rad λ托辊成槽角(°)μ传动滚筒与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按表6)—μ1 输送物料与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通常μ1=0.5~0.7) —μ2 输送物料与导料槽侧板间的摩擦系数(通常μ2=0.5~O.7) —μ3 输送带与清扫器间的摩擦系数(通常μ3=0.6~O.7) —μ4 输送带与托辊间的摩擦系数(通常μ4=O.3~4)—ξ电压降系数(通常ξ=0.90~O.95)—ξ1 多机功率不平衡系数(一般ξd= 0.90~O.95)—ρ输送物料堆积角(°)φ托辊安装前倾角(°)5 基本参数及技术要求输送机的基本参数及技术要求应符合MT414和ZBD93008中的规定。

6 输送能力输送机的输送能力用最大装料断面面积,带速和倾斜系数来表示,按式(1)计算:Q n=3 600A max VC st (1)6.1最大装料断面面积应根据带宽、托辊成槽角和输送物料堆积角确定。

对三托辊组槽形输送机按图1所示,用式(2)计算。

其中,p应按照物料静态安息角的50%~70%选取(如:对一般流动物料取P=20°为标准值)。

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托辊

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托辊
3.2使用条件
3.2.1环境温度为-10℃~+40℃.
3.2.2井下空气的成分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04条所规定的要求;
3.2.3工作环境允许存在淋水情况;
3.2.4托辊应能适应在搬运过程中出现的摔、扔现象。
3.3零件要求
3.3.1管体可使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不得低于Q235钢号,其他各项质量性能指标必须保证成品符合本标准所规定的有关条款。
3.3.4托辊轴
托辊轴材料的机械物性能不得低于Q235钢号。托辊轴与轴承装配部分外径公差为js6。
3.3.5密封装置
密封装置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有效地防止煤粉和水进入轴承,并需符合本标准所规定的有关条款。
3.3.6润滑脂
托辊使用的润滑脂的质量指标必须符合表1规定。
3.4组装要求
表1序号
测试项目质量指标l滴点.℃≥175 2针入度(25℃60次),1/10mm 265~295 3剪切安定性,十万次针入度≤350 4耐水性(加水10%,剪切十万次针入度)≤375 5游离碱,NaOH%≤0.1 6氧化安定性(100℃、100h、0.78Mpa),压力降MPa≤0.35 7机械杂质(酸分介法)无杂质8轴承防锈(52℃、48h、100%温度)≥2级9相似粘度(-20℃,D=10/s),P≤15000 10使用寿命(在托辊轴承中使用),h≥20002.803.4.1零件(包括外购件)需经检验合格方准装配使用;
托辊强化试验寿命折算到托辊实际使用寿命不得少于20000h。
4.检验规则
4.1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准出厂。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形尺寸、径向跳动、旋转阻力、轴向载荷。型式检验项目为外形尺寸、径向跳动、旋转阻力、跌落试验、轴向载荷、密封性能(煤尘、浸水、淋水密封)及使用寿命试验。

MT654—1997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标准

MT654—1997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标准

(MT654—1997)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发布时间:2008-01-0900:37:51来源:作者:前言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819:1977《连续搬运设备——安全规范——总则》的一般安全要求,重点结合我国煤矿带式输送机设计、使用的特点和特殊安全要求,首次制定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标准、以提高煤矿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性能,防止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云海、陈骥、侯红伟。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解释。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也适用于有爆炸性危险的露天煤矿、选煤等工作场所用带式输送机。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836.1—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3836.2—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GB3836.3—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GB3836.4—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T13561.3—92港口连续装卸设备安全规程带式输送机MT113—1995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MT147—1995煤矿用阻燃抗静电织物整芯输送带MT450—1995煤矿用钢丝绳芯输送带阻燃抗静电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ZBD93008—90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正常工作条件normalworkingconditions由使用输送机的有关各方一致同意的规定条件。

MT872-2000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MT872-2000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MT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872 — 2000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condition of protective devices of belt conveyor for coal mining2000- 12-08 发布国家煤炭工业局 发布ICS 13.100.40 分类号D 93 备案号:8()67—2001 -05-01 实施MT 872 -2000前 m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为保证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运行而设置。

本标准结合我国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的制造水平、现场使用的特点和特殊的安全要求,首次制定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H为标准的附录,附荥C为提75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煤矿安仝监察局安全技术装备保障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伯超、黄福奎、潘志杰、张晋盛、李锋。

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装备保障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condition of protective devices of belt conveyor for coal mining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带式输送机用保护装置(以卜简称保护装置)的技术安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木标准适用于煤矿井F 、露天煤矿、选煤厂等工作场所带式输送机用的保护装置”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998—1982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GB 2423. 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 :低温试验方法 GB 2423. 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 :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 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 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2423. 1O-T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弦)GB 3836—19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B 4798. 1 —198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GB/T 14048. 1 —199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 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打滑 slipping当骤动滾筒传递力矩时,输送带与驱动滚筒接触部分产生相对位移的现象3- 2 堆煤 coal blocking帯式输送机的卸载点煤发生堆积或溜槽堵塞使煤位超岀了预定位置。

矿用皮带输送机各种标准(1)

矿用皮带输送机各种标准(1)

一输送带的安全规范一、国家在GB4784—93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中,对输送带部件做了明文规定,有关输送带的安全规范摘编如下:1、输送机必须按物料特性与输送量要求选用,不得超载使用,必须防止堵塞和溢料,保持输送畅通。

2、输送带应有适合特定的载荷和输送物料特性的足够宽度。

3、输送带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严禁以低强度代替高强度输送带。

4、输送带芯体外露必须及时修补,如芯体锈蚀、断裂、断段、腐蚀,必须更换损坏区域。

5、宜设输送带初期损坏检测装置和防跑偏装置。

6、运行中输送带着火,应先停机再灭火。

7、安装输送带后,不允许用火、电焊机加工机架。

8、各种输送带的保用期不得少于附表1的规定(GB 523—74)。

附表1 各种输送带保用期的规定120用寿命不得低于10万转,胶粘接头寿命不得低于25万转。

二托辊的质量标准一、我国对TD—75型定有质量标准(GB 10595—89),现综述如下:1、托辊用锂硅润滑脂的性能如下表所示。

轴承的充油量应为轴承空隙的2/3,密封圈之间的空隙应充满。

附表2 托辊用锂硅润滑油脂的性能25265万次工作针入度)375,0.3522、托辊外圆径向跳动应符合附表3的规定。

附表3 非缓冲、核形外托辊外圆径向跳动量-1550 550950 9501600 160024003.13.13、托辊外圆跳动应符合附表4的规定。

附表4 施加轴向力标准20254、托辊装配后,在250N的径向压力下,以550r/min旋转,测其旋转阻力,其值不得大于下表的数值,停止旋转1h,其旋转阻力不得大于附表5的数值的1.5倍。

附表5 旋转阻力5、在1米高度,托辊平放,自由落下。

托辊立放,在高度为H=180/G(cm)时垂直自由落下(G为托辊质量,kg),要达到辊子零件和焊缝无损伤与裂纹,相配处不得松动,辊子的轴向位移量不大于1.5mm。

德国DIN221122的托辊质量标准如附表6所示。

附表6 德国托辊质量标准钢板厚度不小于2.9mm0.5mm0.5mm89mm的3N,63.5mm的4N 托辊使用寿命(二、ISO规定了托辊圆周和托辊横梁或任何其他结构顶部之间的空隙的最小值,如附表7所示。

MT872-2000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MT872-2000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MT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872 — 2000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condition of protective devices of belt conveyor for coal mining2000- 12-08 发布国家煤炭工业局 发布ICS 13.100.40 分类号D 93 备案号:8()67—2001 -05-01 实施MT 872 -2000前 m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为保证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运行而设置。

本标准结合我国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的制造水平、现场使用的特点和特殊的安全要求,首次制定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H为标准的附录,附荥C为提75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煤矿安仝监察局安全技术装备保障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伯超、黄福奎、潘志杰、张晋盛、李锋。

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装备保障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condition of protective devices of belt conveyor for coal mining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带式输送机用保护装置(以卜简称保护装置)的技术安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木标准适用于煤矿井F 、露天煤矿、选煤厂等工作场所带式输送机用的保护装置”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998—1982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GB 2423. 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 :低温试验方法 GB 2423. 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 :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 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 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2423. 1O-T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弦)GB 3836—19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B 4798. 1 —198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GB/T 14048. 1 —199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 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打滑 slipping当骤动滾筒传递力矩时,输送带与驱动滚筒接触部分产生相对位移的现象3- 2 堆煤 coal blocking帯式输送机的卸载点煤发生堆积或溜槽堵塞使煤位超岀了预定位置。

MT820-2006煤矿用带式输送机要点

MT820-2006煤矿用带式输送机要点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带式输送机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也适用于露天煤矿、选煤或其他工作场所用带式输送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eqv ISO2768-2:1989)GB/T 3768-199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音源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eqv ISO 3746:1995)GB/T 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庭3836.1-2000,eqv IEC60079-0:1998)GB/T 10595-1989 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neq DIN 22112:1985)GB/T 13306 标牌GB/T 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T 9015带式输送机用逆止器MT 113煤矿井下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MT/T 208刮板输送机用液力耦合器MT 318煤矿用阻燃输送带接头检验规范MT/T 318.1煤矿用输送带机械接头技术条件MT/T 400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滚筒尺寸系列MT 654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范围MT 668煤矿用阻燃钢丝绳芯输送带技术条件MT669煤矿用阻燃钢丝绳牵引输送带技术条件MT/T 681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减速器技术条件MT 821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技术条件MT 830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MT 872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MT 912煤矿用下运带式输送机制动器技术条件MT 914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MT/T 923煤矿用调速型液力耦合器检验规范MT/T 943矿用低压交流软启动器MT/T 1018煤矿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分类及规格《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MT-820-20063、要求3.1一般要求3.1.1输送机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MT—)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

(MT—)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

封面作者:Pan 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MT 654—1997)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前言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819:1977《连续搬运设备——安全规范——总则》的一般安全要求,重点结合我国煤矿带式输送机设计、使用的特点和特殊安全要求,首次制定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标准、以提高煤矿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能,防止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云海、陈骥、侯红伟。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解释。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也适用于有爆炸*危险的露天煤矿、选煤等工作场所用带式输送机。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

GB 3836.1—83爆炸*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2—83爆炸*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GB 3836.3—83爆炸*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GB 3836.4—83爆炸*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T 13561.3—92港口连续装卸设备安全规程带式输送机MT 113—1995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MT 147—1995煤矿用阻燃抗静电织物整芯输送带MT 450—1995煤矿用钢丝绳芯输送带阻燃抗静电*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ZB D93 008—90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正常工作条件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由使用输送机的有关各方一致同意的规定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带式输送机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也适用于露天煤矿、选煤或其他工作场所用带式输送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eqv ISO2768-2:1989)GB/T 3768-1996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音源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eqv ISO 3746:1995)GB/T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1-2000,eqv IEC60079-0:1998)GB/T 10595-1989 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neq DIN 22112:1985)GB/T 13306 标牌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T 9015 带式输送机用逆止器MT 113 煤矿井下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刮板输送机用液力耦合器MT/T 208MT 318 煤矿用阻燃输送带接头检验规范MT/T 318.1 煤矿用输送带机械接头技术条件MT/T 400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滚筒尺寸系列MT 654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范围MT 668 煤矿用阻燃钢丝绳芯输送带技术条件MT669 煤矿用阻燃钢丝绳牵引输送带技术条件MT/T 681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减速器技术条件MT 821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技术条件MT 830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MT 872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MT 912 煤矿用下运带式输送机制动器技术条件MT 914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MT/T 923 煤矿用调速型液力耦合器检验规范MT/T 943 矿用低压交流软启动器MT/T 1018 煤矿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分类及规格《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MT-820-20063、要求3.1一般要求3.1.1 输送机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3.1.2 其他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10595--1989)的规定。

3.2 使用条件输送物料为散状的不规则形状煤或矸石。

3.2.13.2.2 工作环境空气成分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中第一百条的规定。

3.2.3 工作环境允许存在淋水现象。

3.2.4 输送机零部件应能适应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碰撞情况。

3.2.5 输送机应配有软启动装置,下运输送机应同时配有软制动装置。

3.3 安全要求3.3.1 输送机应符合MT 654和《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的规定,并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准证书”。

3.3.2 在煤矿井下使用的与输送机配套的电动机、电控设备应符合GB3836.1的规定。

3.3.3 在煤矿井下使用的输送机应使用阻燃输送带,根据输送带的类别,其安全性能应符合MT 668、MT 669、MT 830和MT 914相应的规定。

3.3.4 在煤矿井下使用的输送机非金属材料的零部件其安全性应符合MT 113的规定。

3.3.5 输送机应装备有跑偏、打滑、堆煤、温度和自动洒水装置等机械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其性能应符合MT 872的规定。

3.3.6 在主要运输巷道内安设的输送机应装备有张紧力下降保护盒防撕裂保护的装置,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3.7 在机头、机尾和改向点以及其他危险点应装设防止人员和设备受到伤害的防护装置和警示标志。

3.3.8 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配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中第三百七十四条的规定。

℃,机械摩擦制动时,不得出150输送机各零部件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3.3.9现火花。

3.4外观质量3.4.2 输送机各零部件应具有光滑、整齐的轮廓,不应有明显的凹凸、缺口、卷边、夹渣等缺陷。

3.5 托辊3.5.1 托辊的直径些列见表1. 单位为毫米3.5.2 托辊性能符合MT 821的规定。

3.5.3 在煤矿井下使用的缓冲托辊和回程托辊的缓冲环和圆环应以阻燃材料制造。

3.6 减速器减速器和性能应符合MT/T 681的规定。

3.7 软起动装置3.7.1 调速型液力耦合器的性能应符合MT/T 923的规定。

3.7.2 限矩型液力耦合器的性能应符合MT/T 208的规定。

传动介质应使用难燃液。

3.7.3 矿用低压交流软启动器的性能应符合MT/T 943的规定。

3.7.4 其他软启动装置的安全性能应符合MT 654和《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的规定。

加速度应可调,并且加速度不得大于0.3m/s2.3.8 制动器3.8.1 下运带式输送机用制动器的性能应符合MT 912的规定。

3.8.2 其他制动器的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9 逆止器3.9.1 非接触式逆止器的技术性能应符合JB/T9015的规定。

.℃30接触式逆止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其温升应低于3.9.25次基本构件应不产生疲劳在额定逆止力矩作用下接触式逆止器工作103.9.3失效。

3.10 滚筒3.10.1 滚筒的基本尺寸应符合MT/T 400的规定。

3.10.2 钢板滚筒加工后,筒皮壁厚b不低于(b--1)mm。

3.10.3 传动滚筒外圆直径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MT 820--2006表2 滚筒外圆直径偏差单位为毫米3.10.4 在煤矿井下使用的胶面滚筒的胶层应为阻燃材料。

3.10.5 胶面滚筒的胶层与筒皮表面紧密结合,在输送机工作时不许有脱层、气泡或开裂等缺陷。

a.拉伸强度大于等于30Mpa;b.扯断伸长率大于等于450%;c.扯断永久变形小于等于15%;d.绍尔A型硬度;传动滚筒为60~70 Shore A改向滚筒为50~60 Shore A;3/1.61km; 阿克隆磨耗小于等于0.7cme.。

1.2)大于等于48h℃×70老化系数(f.a.拉伸强度大于等于30Mpa;b.抗折强度大于等于6.9Mpa;c.耐热性不低于80℃;d.常温硫化后的橡胶包覆层与金属滚筒的剥离强度(与金属粘结180o,固化72h)应不小于4.8kN/m;e.加热硫化后的橡胶包覆层与金属滚筒的剥离强度(与金属粘结180o,固化72h)应不小于9.8N/m;3.10.6 滚筒装配时,轴承盒轴承座油腔中应充以锂基润滑脂。

轴承充油量为轴承间隙的2/3,轴承座油脂腔中应充满油脂。

3.10.7 滚筒装配后,其外圆圆跳动量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滚筒外圆的圆跳动量单位为毫米滚筒装配后,应能灵活转动,所测得的滚筒静阻力系数值应不大于3.10.80.02。

输送带3.11MT/T 318.1的规定。

输送带的尺寸应符合3.11.1、MT 6683.11.2 输送带的技术要求根据输送带的类别,应分别符合、MT 669 的规定。

MT 914MT 830、 3.11.3 的规定。

输送带机械接头技术条件应符合MT/T 318.1 MT 3183.11.4 输送带胶粘接头技术条件应符合的规定。

倾斜输送机3.123.12.1 下运输送机,应装设制动装置。

不得出现输送带超速、滚料或输送带与驱动滚筒之间打滑现象。

3.12.2 上运输送机应同时装设防逆转装置和制动装置。

停车后,不得出现自行逆转现象。

3.13 可伸缩输送机3.13.1 储带仓的储带长度应符合输送带的单元产度,单元长度不小于50m。

3.13.2 单元输送带之间的接头应坚固平整、受力均匀、工作可靠,不得降低输送带扰性。

3.13.3 中间架与输送带应装拆方便。

3.13.4 机尾移动要轻便、灵活,储带仓内的游动小车、托辊小车及每个滑轮均应动作灵活,不得有阻卡现象。

3.14 波状挡边输送机3.14.2 清料装置性能稳定,与输送带均匀接触。

3.15 管状输送机3.15.1 倾斜输送时不得出现洒料、卡料现象。

3.15.2 转弯输送时,输送带应保持对中、稳定运行,不得产生卡阻现象。

3.16 气垫输送机3.16.1 除盘槽气孔外,气室其余部位均不得漏气。

3.16.2 在气室全长范围内气垫均匀、稳定。

气垫最小厚度应大于输送带和盘槽表面局部所允许面轮廓度的总和,最大厚度不应使物料在运行中失稳或使输送带漂离盘槽。

3.17 装配要求外购件应有合格证配套件、所有零部件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

3.17.1书。

列入安全标志管理的部件应具有“煤矿矿用产品标志证书”。

3.17.2 总装配不可再制造厂内进行,但驱动装置等主要部件应在出厂前试装。

3.17.3 同一规格的机架应能互换。

3.17.4 直线段机架中心线直线度不大于表4的规定,并应保证在任意25m长度内的偏差不大于4mm。

表4 机架中心线直线度的允许值3.17.5 滚筒轴线与水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值不大于滚筒轴线长度的1/1000。

3.17.6 滚筒轴线对输送机机架中心线的垂直度公差值不大于滚筒轴线长度的2/1000,滚筒与托辊与输送机机架要对中,其对称度公差值不大于3mm。

3.17.7 驱动滚筒轴线与减速器低速轴轴心线的同轴度应符合GB/T 1184—1996中10级要求,两驱动滚筒轴心线的平行度公差值不大于0.4mm。

3.17.8 托辊(调心托辊和过渡托辊除外)上表面应位于同一平面上(水平面或倾斜面)或者在一个公共半径的弧面上(输送机凹弧段或凸弧段),在相邻三组托辊之间其高低差值,固定式输送机不大于2mm,伸缩和吊挂式不大于3mm。

3.17.9 储带仓和机尾的左右钢轨踏面应在同一水平面内,每段钢轨的轨顶高低偏差不得超过2mm。

轨道应城直线,且平行于输送机机架的中心线,其直线度公差值在1m内不大于2mm,在25m内不大于4mm,在全场内不大于15mm。

轨距偏差不得超过±2mm,轨道接缝处踏面的高低差不大于0.5mm,轨缝不大于3mm。

3.18 整机性能3.18.1 运输机主参数应符合产品技术图样中所规定的数值。

5%,额定负载运行时带速偏差不得超过—5%~—.3.18.2 输送机启动加速度不大于0.3m/s2。

3.18.3 输送机应运行平稳,不允许出现异常的振动及响声。

在起动与运行过程中,输送带不允许有打滑和打带现象。

负载运行时,所有传动件均能灵活传动。

3.18.4 输送带在运行时,其边缘不得超出托辊管体可滚筒筒体的边缘。

3.18.5 制动装置和逆止装置工作应安全可靠。

3.18.6 各机电保护装置和电控装置,应反应灵敏,工作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